回覆列表
  • 1 # 愚公70318

    他會成為像賀誠那樣的一代名軍醫。原衛生部副部長賀誠同志被稱為紅軍八路軍中的“第一把刀”。魯迅先生說得很清楚,他去日本仙台學西醫,目的就是做一名軍醫。西醫本來就是“戰爭醫”。因為總不可能用冷兵器時代的醫療手段去救治現代戰爭的傷員吧。

  • 2 # 中國地理愛好者

    拉倒吧!他是地質學出身,搞地質學可能還能很牛逼!醫學不是他擅長的。他去學醫,最開始可能源於父親因長期酗酒抽大煙最後死於肝硬化腹水,卻把父親的死怪罪於中醫,想著學醫先進西方醫學來拯救國人,可能發現醫學並非萬能的,進入了領域才知道很多病西醫治不了,只能緩解。最後丟下柳葉刀,換成了筆桿子!

  • 3 # 花舞孑

    我覺得不太可能,他的成績好像不太好,國內的醫療技術也很差,鮮有進修和深造的機會。而且當時的社會環境內憂外患,民不聊生,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可能不如對溫飽和安全的需求大。

  • 4 # 證據還原真相

    魯迅學醫成績又不好,估計是沒那個天賦成大醫生。好的醫生,最後有成就的專業人才都是性格溫和,埋頭實幹的才可能成功。比如屠呦呦,默默在實驗室一輩子,日本那位才本科學歷一直籍籍無名的諾獎獲得者也是默默苦幹,得了諾獎後又繼續默默苦幹,再不出現在眾人面前,沉寂十幾年,突然他又成功了。那些天天懟人,七不平八不忿的性格註定無法長時間耐受孤單,而好的醫生最好是能忍耐強壓的環境,長期專研學術和技術的那類性格。很多經常在公眾視線很吸引眼球的,基本上都是沽名釣譽的人,也基本上沒出過成就。

    魯迅的名,是思想符合當時歷史時代而成的名,其實他的文學水平寫作技巧真的很高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至少我,少年時期最不喜歡學他的作品,枯燥,晦澀,不符合少年的興趣。看他寫的實在是痛苦。魯迅的作品適合進大學語文。

  • 5 # 鄂陽明

    在西醫裡面水平都差不多,主要就是經驗的積累。以及新知識的學習。西醫藥不是醫生研製的。醫藥公司和製藥廠都已經告訴了適應症和禁忌。檢查不能確定的時候有各種儀器。現在連血管裡面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手術都有規範流程。術前也要做評估。至於中醫就呵呵。有時候我在想一個人需要愚昧無知到什麼程度才能相信中醫。

  • 6 # 落地的果子

    魯迅是私塾出身,沒學過理科(那時洋學堂才有理科)。學醫根本就跟不上課,第一學期就四門課不及格。校方發現他文科底子很好,建議他”棄醫從文”,注意: 是校方的建議,他採納了,沒有高大上的故事。

    如果他硬學下去,即使勉強跟上課也不能達到上乘。沒有理科底子是不能學醫的,對誰都一樣。所以,這個事沒有如果。相反,從文了以後魯迅如魚得水,縱橫馳騁。

    從魯迅的回憶來看,他從小的環境就是造就他從文的,天時地利。

  • 7 # 鯤鵬浩歌

    以魯迅的聰明才智,是可以在醫學有所造詣的。但是很可能無法達到文學這樣頂級成就。因為人適合幹某種工作才能搞好,比如有些人適合從政,有些人適合經商,比如馬雲從政的話可能連副部級都無法達到,王首富這麼直爽,很可能被晾到一邊,但是他們經商就能有巨大成就。

  • 8 # 稀睿說客

    應該成不了啊!他在日本仙台學醫應該是基本完成學業了,只是他認為中國不僅僅積貧積弱,而是中國人思想上愚昧疾病,他才改變醫學救國想法。當一名好醫生應該要有立志懸壺濟世的想法,還有醫術高超老師傳授,他在日本仙台應該不具備啊!

  • 9 # 飛180734347

    很多人在成名後都會說得自己當年多麼的正面牛逼,比如李嘉誠只會說當年多努力不會告訴你他黑道上的黑歷史,所以魯迅具體怎麼成文學家的不清楚,搞不好是醫學學不好學不下去換了文學,反正不覺得當年的醫學比文學好學,而且槓精型別的人學醫基本學不好,而魯迅寫文章真的有點槓精型別,不過符合當時時代需要然後出名了,但是成名史不能有汙點啊,剛好裝逼一把,來句覺得醫學救不了中國人,然後就這樣了。

    而實際情況是他文學也沒救得了中國人,應該說他自己都是因為政治的需要靠別人拉了他一把,假如他換一個時代寫這種文章試試,估計名字都找不到他的,所以他自己也是被時代救的人人而已。

  • 10 # 微信松園

    魯迅不棄醫?他自已選擇棄醫,沒錯,他最瞭解自已,他聰明,高智商,記憶力好,是知識分子的料,讀書,不是某人說的最容易,自已博覽群書,確說讀書人狗屎都不如。

    魯迅,思想敏銳,極進,年青時還有點浮,學醫,要沉下來,十年不出成績,他沒耐心,放棄。

    五四,新文化運動,趕上歷史潮流,需要吶喊,需要揭露,喚醒大眾,推翻舊世界,文學有建樹。

    自己棄醫,黑中醫,這是汚點。

    魯迅學醫,沒有飯吃,從文,做律師是他的最佳選擇。做官,他的官也做過,官也不小,太直,不是做官的料。

    宗侄,輩小,年齡大2o歲,在合肥孫老先生門下學中醫,棄學從政,去安慶軍訓,當保長,解放後又從醫,水平很高,記憶力好,膽大,用藥猛,別人治不好的,死馬當活馬醫,治好了,名氣大了。他小兒初中,赤腳醫生,現在成老中醫,名醫了。

    魯迅學中醫,沒門,無人教。去日本學醫,看到兩國差距,學醫,貢獻小,革命,他參加同盟會了,蔣介石殺害多少左派知識分子,末動魯迅,名聲大,資格老,他自已在有分寸。不搞對立。首先活下來了,才能發揮作用,為中國新文化運動,做出貢獻,說旗手,他也能承受。革命先烈,貢獻更大,我們不能忘記。共產黨打天下,團結一切力量,才能勝利。今天還耍繼續發揚。

  • 11 # 杭帆風順

    從魯迅的性格上來看 ,他不是穩穩當當搞技術、搞業務的人 ,他是想領導別人的人 。 要想成為名醫 ,必須靜下心來專心鑽研業務,把畢生的精力全部用在醫學(專業)上 ,真的能精通中醫,也許能成為名醫 。

    你看看現在中國有幾個名醫?沒有幾個 。和獲得諾貝爾獎差不多 ,不容易。

    所以要想成為名醫 或者是獲得諾貝爾獎 ,必須是投入全部精力 ,經過一生的鑽研 ,也許能夠獲得諾貝爾獎 ,或成為名醫(手到病除 )。

    我們中國人都是很務實,哪裡有實惠往哪裡努力 。缺少這種為科學技術奮鬥終身的目標。

    中國人他把精力都用在寫計劃總結,填報表格,迎接各種檢查 (做假資料、材料上)了,哪有那個精力去搞科學技術、鑽研醫學。有也不多 。 也就沒有大的科研成果、諾貝爾獎。有也不多 。名醫也少的可憐 。(參看)

    https://m.toutiaoimg.cn/group/6850625770486759939/?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97025088&group_id=6850625770486759939

  • 12 # 中醫文化傳承者胡瑛君

    有時間樓主去趟日本早稻田大學,看看我們偉大的魯迅先生的醫學考試成績,據說哪裡立著一個碑上面有,就知道魯迅為什麼棄醫從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喜歡張雲雷但是見不到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