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廿由八曬
-
2 # 王營評教育
《論語》中,孔子說:“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大體意思是:在外做事奉公卿,回到家裡事奉父兄,有喪事不敢不盡力去辦,不為酒所困擾,做到這些對於我有什麼困難嗎?”
本章所言,是孔子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所提出的一些要求。聖人之道,不僅僅體現在玄妙高深之處,以至於“曲高和寡”,更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些瑣碎事務中。孔子說這番話的時候,大概還沒有辭去公職,做為一名國家公務員,他對自己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出則事公卿”,意思是在外面做官,要事奉好職位比自己高的公卿大人,做一個合格的下屬。“事公卿”不是整日圍著領導轉,對領導唯唯諾諾,言聽計從,而是要守好自己的本分。孔子曾說:“在其位,謀其政”,因此,做為一名國家公務員,要做好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事事盡到自己的責任,高質量地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事情。
其次是“入則事父兄”,即回到家裡,要恭恭敬敬地事奉自己長輩和兄長。在工作崗位上,自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回到家裡,尤其是在長輩面前,就不要再擺什麼“官架子”,要規規矩矩地做一個家庭成員,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尊重父母長輩,徵求他們的建議。
“出則事公卿”,強調的是為國盡忠;“入則事父兄”,強調的是為長輩盡孝。忠與孝是孔子特別強調的兩個道德規範,因此這兩個方面是對所有人的要求,也是孔子本人對自己提出的嚴格要求。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做為一名國家公務員,上班的時候要規規矩矩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下班回到家裡,要做好一個家庭成員,盡到自己做為兒子、兄弟,或者父親、妻子的責任。
第三點是“喪事不敢不勉”,即對待朋友或同事家的喪事,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辦好,這是強調對死者的“敬”。生與死乃人生之大事,同處一個單位,遇到同事或朋友家有喪事,無論手頭工作多麼忙,都要前去弔唁,實在去不了,也要託人給同事帶個口信,一則表示對逝者的尊重,二則表達對同事的慰問。如果喪事需要幫忙跑前跑後,更應義不容辭。時代發展今天,喪事雖不像古代那樣講究繁文縟節,但孔子倡導的這一傳統卻儲存了下來。
第四點是“不為酒困”,即不為酒所困擾,貪杯誤事,這是孔子對自己的要求之 “嚴”。據《論語•鄉黨》篇記載,有人說孔子“唯酒無量,不及亂”,說他酒量很大,從來沒有喝醉過。所謂“不為酒困”,就是不痴迷於酒,無論怎樣喝,都把握一個“適量”原則,始終頭腦清醒,不能喝醉,不在酒後胡言亂語,以至影響了朋友之間的感情或耽誤了正事,這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在喝酒這類小事上的體現。
但是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朋友相聚,小酌幾杯可以助興,還可以交流感情,但有時候卻往往很難把握這個“度”,一來二往,推杯換盞,不知不覺就會喝得酩酊大醉。要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倒也罷了,頂多是喝完後回家睡覺,但往往是話不投機,反目成仇。所以孔子告誡我們“唯酒無量,不及亂”,無論喝多喝少,都不能達到“酒亂”的程度。
更為重要的是“喝酒”影響工作。教師酒後上課堂會胡言亂語,不知所云,醫生酒後做手術可能害人性命,國家公務員酒後處理公務會漏洞百出。君不見,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如果你下午到某些政府部門辦事,往往“鐵將軍把門”,找不到人,公務員都幹什麼去了?上午喝了酒,下午都回家睡覺去了。這兩年好多了,自從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公務員們再也不敢中午喝酒了,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為公務員提出這樣的要求。
讀完本章,我深深感嘆:象孔子這樣的聖人,還對自己平常的一言一行要求這麼嚴格,時時處處加以反省自己,其用意在於 “言傳身教”,以自己親身的作為為學生們樹立榜樣,以教導學生們學無止境,學問即在於日常行為之中的道理,以此勉勵學生從平凡的小事做起,修身養性,不懈努力,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
-
3 # 老崧
現在的理解,必須與時俱進了。
公卿代表的是政府領導,父兄代表的是家庭領導,喪事代表的是人生大事中的互助,酒代表的是個人的舒坦與放鬆。
如此,可以重新理解了。
離開家要服從政府領導下的社會規則,回到家要服從家務主持者的安排,朋友之間的人生大事要給予幫助,個人舒坦放鬆下來時不要過份沉迷其中的快樂。
這些內容,好像現代人基本上都做到了。
-
4 # 神經在發燒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孔子說:“在外便侍公卿,入門便侍奉父兄,有喪事,不敢不勉力去辦,不被酒所困擾,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
這句話有兩個意思,第一君臣父子思想,第二對自己要求嚴格,在一些生活細節上時刻反省自己。
在外邊上班侍奉公卿的時候,自己有沒有做到對上級領導的忠誠和不失禮節。下班回家侍奉父親哥哥,有沒畢恭畢敬的盡孝道而不失禮節。
不管是上班侍奉領導,還是在家侍奉父兄,都要小心翼翼,這些誠信盡責禮儀上的事情最重要,有天大的事情都不能懈怠。
酒要少喝,喝酒不能酒駕不能暈乎,不能馬虎不能辦錯事情。在日常工作生活裡要時時反省自己修正自己。孔子最得意的學生曾子也說過這樣的話,“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說白了就是替人家辦事,是不是真心實意盡心盡力了。跟朋友交往有沒有誠心誠意?老師教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
讀了這些典籍給我的感覺是,在先秦諸子百家的時代,諸子們都能言必信行必果,立言自己先以身作則,不失信於人。這是我們古老的文化裡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
5 # 浮木盲龜
事是從事,盡責的意思。“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在外上好班,在家照顧好家小,喪事勤勉是對生命的尊重,不為酒困是不放任個人的情感。在孔子看來,生命就是儘自己的本分罷了,並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東西。
-
6 # 紹興李珍
感恩邀答:
這句話出自《論語·子罕》原文是: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是個有爭議的問題,爭議的根本在後面一句話:“何有於我哉?”
整本《論語》這句話共出現兩次,第一次出現在《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這句話是自己做到了,在那裡說的,什麼意思?
譯:孔子說:“默學而強識,學問不厭倦,教人不疲倦,除此我又做了哪一樣呢?”
前二者都是自己喜歡悄悄在做,只有後一樣是有目共睹的。
這樣題目這句話就可以解釋了。
譯:孔子說:“出外事奉公卿,入內侍奉父兄,喪事竭盡心力,不迷戀酒,除此我還做什麼呢?”
事奉公卿彰顯忠心;侍奉父兄表明孝父敬兄;喪事表示內哀外量力而行;不為酒困,表示自律。這是在魯國行相事時,自己做到後說的話。換句話說:做相國在做這些事。敬奉!
回覆列表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勢強則行使道義為民請命,勢弱則退而求次蓄勢待發。單挑大樑終非持久策,每事躬行尚需予置去留步驟,人生意義不以一己獨籌。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年華易褪似水逝,青春一去不復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