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心是良知?本心?怎麼樣才能將心變成本心?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也很容易理解,本心沒有善惡,事物照在心上,就會被本心知道,本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做.本心在於克己,克己致良知,讓它變成鏡子,克人慾克認知,自然變成未發之中,廓然大公.事來鏡應,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有人明白如何達到心學,讓自己的心自成宇宙的方法嗎?
王陽明心學弟子萬千,有王陽明造詣基本沒有?咋回事?
是不是王陽明悟了後再去修,現在大家只管修,心學缺了心法.
回覆列表
-
1 # 華繼善
-
2 # 火裡蓮
都被你繞糊塗了。良知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吧。至於修行,本心啥的,佛教有很好很多的宗派,可以去學。悟後是正修,悟前是盲修瞎練,但必不可少,是過程。
-
3 # 弘道
這是一個好問題,是一個相當高深的問題,但也是很難回答的問題。
“良知”何謂也?對於這個問題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本質上上是無法言說的,爭論更是無益無助。“良知”是客觀存在,而非空洞的概念和人為的臆斷之詞。但是,多數人對於“良知”的存在性並沒有任何感覺,就像多數人對老子所講的“道”也是無知無覺一樣,但“道”一定是一種客觀存在,且是宇宙或世界的本源於本質。
人人皆有“良知”,但多數人卻對這個客觀存在毫無知覺。其根本的原因是這種客觀存在並不是以現象的形式清晰地呈現人們的眼前,而常常是一種不易見的存在。“良知”是否是一種無法被人們所察覺到的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人們要想真正察覺到“良知”的存在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常被人們稱為“悟”。何謂“悟”?很顯然,悟就不是眼前為實,而是心領神會。
王陽明晚年總結的四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在字面上人們都很容易認識,但對其含義卻並非容易理解。因為,一旦一個人真正弄懂了這四句話,其一定會成為一個超凡脫俗的人,也必將會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
總而言之,學習經典重在一個“悟”字,真正做到“悟”的人,自然知道“良知”為何物;而做不到“悟”的人,說多少、寫多少都是無益的。“悟”即是真修行,一個人“悟”與“不悟”只有自己知道。
-
4 # jacmat
每一個人本心俱足,不用去變,要修、要悟,要放下的是蒙在心上的種種。勉強來說,有些人所謂修行是戴著一副有色眼鏡,卻去苦苦尋找,讓世界恢復本色的方法,但是始終意識不到自己戴的這副眼鏡或是舍不掉這副眼鏡,徒勞無功。
即:0.1.2.3.2.1.0_如是矣!
.
唯知止、乃唯一的指標?
止於至善、是認知實理!
心知物理、識理辯意向?
先俱於內、必形於外矣!
………………………………
心.以司知、物.以俱理!
物.之未俱、無理.據知!
物.之未盡、知之.無窮!
心物.貫通、豁然.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