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暖心餘生
-
2 # 雲淡風清1883506
在中國古代“鹽”曾是比金子還值錢“天藏之物”。在古代農耕時代,只有鹽和鐵不是自給自足的生活物資,除了產鹽地外,其他地方的鹽很貴。
古代的食鹽專賣,相當於變相的人頭稅,鹽的製造流通比較好控制,朝廷或鹽商就在鹽上做文章。後來採用鹽引制度,這些鹽商相當於朝廷的包稅人。鹽作為百姓的必需品和消耗品,屬於當時大額消費支出之一。
鹽是古代極少數能夠大批次生產且可以長途運輸的必需品。食鹽不會變質也不會腐敗,而且體積小价值高還便於運輸,這點和糧食根本不同,古人不可能壟斷糧食生產,但鹽可以。
鹽的壟斷就會帶來溢價,就出現了販賣私鹽的人,而官府又跟私鹽勾結,任意調價,鹽就更貴了。
還有就是古代交通、資訊不如現代發達,成本很高,而現代製鹽工業發達,成本肯定低了。
總之,科技發達使現代鹽便宜,古代鹽貴,在於“物以稀為貴”。
古代製鹽圖
古代買鹽執照
因為古代沒有現代這麼便捷的運輸條件,運輸費用可是非常高的。提高鹽產量不是不行,但運輸費用太高,量多了就不賺錢了,商人為了維持市場,商品哪怕白扔也不能多銷。再加上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為了降低行政負擔,銷售食鹽的工作都外包給固定的商人集團,這就造成了壟斷性質,食鹽價格當然居高不下。其實現代食鹽價格並不比古代便宜多少,只不過古代勞動價值很低,收入太少,所以就顯得食鹽價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