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生隱居
-
2 # 照見大師
三國裡很多歷史人物義薄雲天,令人看的熱血沸騰。比如落鳳坡龐統被射殺;周瑜周都督殞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在江邊和小喬告別的場景;諸葛亮五丈原病逝;關羽走麥城被吳國抓獲;張飛被範疆、張達割頭。這些片段,讓人看了無不扼腕長嘆,痛哭流涕。那是因為96版三國排出了人物之間深厚的感情。自諸葛亮死後,姜維主持大局,蜀國人才凋落,復興大業難以為繼,讓人喟嘆。至鄧艾走小道抵成都,劉禪不戰而出降。讓人替姜維這末世英雄捶胸頓足,還指望煽動鍾會謀反而藉機復國。蜀亡後,魏國朝政完全由司馬昭把持,前期的英雄都已經故去了,也就不值得看了。
-
3 # 城鄉結合部李部長
如果你有這種感覺,我覺得你是很喜歡劉備一方的。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大家都知道里面有魏蜀吳三國鼎立。書中又以蜀漢為中心來寫,把蜀漢的很多人物刻畫的非常深入人心,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人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從受人排擠到開創霸業,讓我們都非常喜歡。而且蜀漢方由於是打著扶漢的旗號,劉備在書中又非常仁義,大家都喜歡蜀漢。
但是最後蜀漢沒有完成統一全國恢復漢室的霸業讓我們看書的人非常難受,後世還有一本《反三國演義》就是專門寫的蜀漢最後統一了全國,可見大家有多喜歡蜀漢。
-
4 # 筠軒微文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都說“三分虛構,七分史實”,這樣小說必然是依照歷史的脈絡推進和發展的,那麼“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就是必然的結局。
這不像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小說或者影視劇,基本都是以大團圓、大圓滿為結局,至少也是反派人物失勢甚至滅亡,正派人物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有情人終成眷屬了等等。
看《三國演義》的過程中確實令人傷感:貂蟬舍卻清白身離間董卓、呂布父子令人傷感,曹操不問青紅皂白亂殺呂伯奢一家令人傷感,張飛醉酒丟了徐州想引劍自戕讓人動容,關羽、張飛、劉備、諸葛亮等人的死讓人傷心流淚,就連周瑜、孫策、曹操的死也難以讓人釋懷……
蒼天啊,
你為何急匆匆將他交與秋風,
大地啊,
你為何急匆匆將他攬入懷中。
情願以死,
換他的生。
好率咱將士再出徵。
鞠躬盡瘁,
誰能比?
一生潔白誰人及?
噢......噢.......
蒼天你太不公啊,
大地你太絕情!
空留下八陣兵圖和瑤琴。
噢......噢.......
蜀國將交付於何人?
生生痛死蜀人心!
知道諸葛丞相故事,聽過這首歌曲的人,有幾個是沒掉過眼淚的?反正我每次聽了眼睛都是溼潤的。
當然,周瑜、孫策、姜維等人的死也一樣令人動容。“羽扇綸巾、雄姿英發、高量雅緻”的周公瑾、一代雄傑可與天下人一爭雌雄的“小霸王”孫策孫伯符英年早逝,空留下一個時代的遺憾與大小喬的空閨寂寂;而繼承丞相遺願的姜維眼見計謀將成卻突發心絞更是留下了千古的遺恨。這些,怎能不讓人動容!
最讓人痛心的是《三國演義》的結局,那麼多的英雄人物窮盡一生之力拋頭顱灑熱血,或為了正義、或為了野心,最後魏蜀吳三家卻併入了毫無存在感的晉。這真是歷史給我們這些後人開的最大的一個玩笑。
總結:讀《三國演義》真的讓人心痛,欲哭有淚。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有一部《共和國演義》,我們讀來會更加傷心難過。三國時代全國不過八百餘萬人口,可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抗美援朝、抗美援越這百餘年中,為了民族的解放和富強,犧牲的仁人志士又何止八百來萬!秋瑾、蔣先雲、李大釗、夏明翰、黃公略、盧德銘、段德昌、楊開慧、劉志丹、楊靖宇、左權、張自忠、董存瑞、邱少雲……
這些英烈們為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而年輕的生命,這正如毛主席擬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所以,在讀《三國演義》感到傷心難過的同時,多去讀一讀這些先烈們的故事、傳記,那麼我們會更感動,有淚如傾,靈魂也會隨之昇華。
回覆列表
因為三國裡有兩場戰役特別虐心
其一,宛城之戰,典韋將軍和長公子為保丞相,壯烈犧牲
其二,定軍山之戰,虎步關右的徵西大將軍夏侯淵被黃狗偷襲,魂斷定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