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百曉生

    明天就要立秋了,感覺今年時間過得好快!而立秋過後,隨著秋收農忙時節又臨近一步,人們對於秋收農作物生長髮育期的天氣變化非常重視,也是影響秋收產量、品質和生產生活的一大因素!而對於題主所言農諺比較常見,在一些侷限的氣候環境下或許有一定道理可言,但在現代氣象變化方面卻並沒有多少科學依據!下面結合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字面意思理解為:如果立秋時間比較早,那麼預示著涼爽的秋季或提前到來。反之,如果立秋時間比較晚,則預示著酷熱天氣還要熱上一陣子,一般情況下,也預示著今年可能有秋老虎出現,不過,立秋後雖然還熱,但多集中在中午前後,而早晚的天氣還是比較涼爽宜人的!

    關於早晚立秋的劃分有多種說法

    這其實是前人生產生活中總結的經驗常識,因過去多以農曆結合二十四節氣來調整農業生產活動,因而會把夏秋之交的立秋節氣看作重要時刻,也非常重視這一天,各地會有當地特色的迎秋習俗活動!而關於早晚立秋劃分,目前主流說法有兩種,具體為:

    1、以立秋當天晝夜或上下午劃分。每年立秋的具體時間並不固定,又是出現在白天或上午,有時則出現在晚上或下午,針對不同時間節點出現,便了不同的氣象預測。為此歸納為白天或上午立秋為早立秋,晚上或下午立秋為晚立秋。例如今年立秋時間為8月7日上午9點6分三秒,則符合早立秋,或許預示著立秋後涼快天氣會提前到來吧!

    2、以農曆六、七月劃分。由於農曆時間以月亮變化為規律,導致每年時間有長有短,使得立秋節氣時間跨度比較大,可以出現在農曆六月或七月,因而會給人一種出現早晚的錯覺!對於過去農業生產生活會有一定影響。這種說法具體為:農曆六月立秋為早立秋,農曆七月立秋則為晚立秋。

    而今年立秋時間為農曆六月十八,也符合早立秋說法,可能預示著立秋後天氣會“涼颼颼”一些吧!不過,從現代氣象預測來看,影響天氣變化的主要因素為大氣環流、太陽輻射和人類活動,單純以立秋節氣來預判後期氣溫變化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或許只在侷限的區域內有一定參考價值。意思是說,當地有這種說法,則可能符合當地氣候變化特徵,沒有這類說法,這句老話則無道理可言!(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 2 # 民農歌者

    應邀回答:立秋是夏天和秋天的氣候節點,故由天熱轉涼的過程。氣溫特點是中午熱早晚涼即是晝夜溫差大。老農民伯伯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則穿棉。依照老農的預測當熱不熱,當雨不雨:秋季延遲。好年頭不下過頭雨,但願今秋豐收季。

  • 3 # 小希時間

    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立秋是早是晚?

    2020年“立秋”節氣時間為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日。“立秋”是否涼颼颼或者熱死牛,是立秋後氣溫天氣情況的變化為依據判斷的。明天7號就是今年立秋的節氣,根據往常的經驗來看今年的立秋時間比較靠前,這意味著立秋後的天氣多半是涼爽的感覺,與題幹所說的涼颼颼是對應的。

    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其實是基層的農民群眾根據發生的經歷用力的的經驗,是源自民間的生活經驗總結,可以說是實踐活動而來。一般情況下立秋時間定格在農曆六月份多數為早立秋,天氣多半用涼颼颼來形容;而立秋時間在農曆七月份多數為晚立秋,天氣多半用熱死牛來形容。

    一方面今年的立秋時間比較早,涼颼颼的氣溫環境是接下來的必然情況。六月份立秋為早立秋,這說的就是早立秋涼颼颼。而立秋時間晚,立秋後秋老虎的威力有一定的持續性,午間炎熱的天氣長時間存在。

    另一方面,今年的立秋時間為庚子年農曆六月十八日上午9點06份23秒,而一般0-12點立秋有早立秋的說法;12-24點立秋有晚立秋的說法。從立秋發生的時間節點來看今年早立秋毋容置疑。

    第三,今年的雨水天氣比較大,從南往北連續不斷的降雨天氣,各地的降水量很大,在雨水作用下氣溫自然偏低。

    秋老虎是每年立秋後的常規說法,一般伴隨著立秋會有變化,立秋時間晚秋老虎的說法很強烈,白天雲朵少光照比較強烈,蒸發量大,氣溫偏高。秋老虎威力大的時期一般持續20-30天的時間,而秋老虎威力小的時期也會經歷一週左右,這與天氣的因素存有密切聯絡。

    農村朋友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會密切關注天氣的變化,比如立秋的早晚問題。立秋時間早雨水大,不利於北方農作物的生長。當前夏季8-9月期間北方各地多種植玉米,而玉米作為旱地作物,很容易導致出現洪澇的情況。而秋老虎存在,不利於秋播耕種,農作物在秋季播種後需進行抗旱。

  • 4 # 三七8113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對這句民諺無需過度地解讀,一般來說,對天氣以及節氣的民諺,所表達的意義都淺顯易懂,並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說立秋,在時間上有上午立秋,晚上立秋,有六月立秋,七月立秋。那麼問題來了,諺語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個牛,是不是就是說,在早上立秋就涼爽,晚上立秋就炎熱呢?很多人都認為這種解釋有道理,但我卻認為這種解釋有點牽強。

    為什麼呢?因為早上立秋與晚上立秋都在同一天,無所謂早和晚,難道說相隔十幾個小時,就能改變天氣?那麼,這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個早與晚是怎樣分的呢?大家都知道,節氣的不同,溫度也不相同,這是無法改變規的規律,比如農諺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種說法,但從未沒聽說過,有立秋前後種瓜點豆這種說法。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節氣與氣溫是同步的。立秋是一個節氣,雖然氣溫與夏季相差不大,但氣溫正在逐漸降低,這是不爭的事實。久熱昐涼風,所以在炎熱的夏季,當然是昐望早立秋,涼爽的天氣早點到來。早立秋,早涼爽,這才是這句農諺的本意。

    明天立秋,農曆是六月十八,當然屬早立秋了,八月二十二日處暑,宜告暑天結束,九月七日白露,已不見暑熱的蹤影。如果立秋延遲一個月,到七月十八立秋,那就還得熱上一個月。所以才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

  • 5 # 濮藍天

    其實那是農曆,如果用陽曆,每年都是大致在8月7日左右,最多相差一二天。氣溫變化應該不大。至於雨水多少是原因,應該對吧

  • 6 # 健身花草

    有關早立秋和晚立秋的早晚問題

    民間有諺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這個立秋節氣的早晚,說的是以後的天氣之熱還延續多久問題。那麼,這個具體的早晚是啥意思?

    民間諺語並不複雜,它說的就是具體的一天當中的立秋時間。並不是說六月早,七月晚。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一天當中,早晚溫差不一樣。所以,這個節日在一天哪個時間點立秋很關鍵,它會影響以後的天氣冷熱。

    清晨本來就涼爽,此時立秋,天氣將涼爽;傍晚立秋,本來就悶熱,天氣自然要熱。農曆也是古人學者透過觀察天文地理現象而得出的結論,並傳承下來。

    立秋本來就是根據氣候平均溫度劃分季節的,假如連續5天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這樣推算,早晚就是具體的時間早上和晚上。

    這個節日以後,天氣逐漸涼爽。晝夜溫差也加大。此外,秋,還有莊稼從此走向成熟。

    立秋,秋天開始了,民間在這一天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

    總之,立秋的到來很重要,是冷熱的拐點。當然這個早晚,就是這一天的早晨和晚上。也可以認為上午為早,下午為晚。

    今年立秋時間是2020年8月7日9時6分,古代人認為晨時就是到九點為止。所以今年屬於早立秋。

    不過,秋後還有一伏,末伏在七夕前結束。所謂冷颼颼,只是一個相對而言罷了。一時也冷不到哪裡!

    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假如是早晚的中點立秋,這又有什麼諺語,不得而知。

  • 7 # 故事和酒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今日,迎來了“立秋”節氣,也是秋季第一個節氣。

    立秋,有“貼秋膘”、“咬秋”、“啃秋”、“吃秋桃”、“稱水”等習俗。

    今年的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老話講:“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那麼,今年的立秋節氣,是屬於“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

    對於立秋的早晚,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所謂立秋,是指太陽處在赤緯+16°19"的那一刻。

    若這一刻出現在上午,則稱為“早立秋”,如果出現在下午,則是“晚立秋”。

    按照這種說法,那麼,今年的立秋,是上午9點多,那麼就是屬於“早立秋”。

    第二種:所謂的立秋早晚,是按陰曆的月份來說的。

    即,立秋在陰曆六月為早,陰曆七月為晚。

    今年立秋,是8月7日,陰曆六月,按照此種稅法,則為“早立秋”。

    今年立秋,還處於三伏當中,立秋之後還有一“伏”。

    此時,酷熱的“秋老虎”尚在,暑氣難消,仍然要注意防暑降溫。

    立秋後,天氣由熱逐漸轉涼,然而,今年立秋後還有一伏。

    此時,暑氣未消,盛夏餘熱仍在,秋陽肆虐,仍要警惕高溫酷暑。

    立秋時節,是養生的一個關鍵時期,養護好身體,可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立秋到處暑,16天的過渡期,是夏秋交接很重要的時期。

    此時,順應時節的變化,來調整生活習慣,可助力身體健康。

    順應天時,養護好身體,可以給健康打下基礎,減少秋冬疾病的發生。

    所以,在立秋後,一定要格外重視身體健康,做好身體的養護工作。

    立秋到,暑氣未消,要做好“五防”,為健康過秋冬,打下好基礎

    一防暑溼

    立秋後,白天比夏天更加燥熱,人會感覺到悶熱。

    此時,暑溼依然較重,需要注意防範,以免入侵體內。

    一旦體內溼邪過重,不但影響秋季進補,也會誘發多種疾病。

    所以,立秋後,依然要做好防暑祛溼的工作,建議吃點清補祛溼的食物。

    對策:食粥健脾脾,負責運化體內水溼。

    想要防溼祛溼,要注意健脾。

    粥與腸胃相得,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

    所以,在立秋後,多吃點健脾開胃的粥,對健康,十分有益。

    用薏仁、芡實、紅小豆,一起煮粥吃,可健脾祛溼,保護身體健康。

    紅小豆,健脾利溼、消腫解毒。薏苡仁,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一起煮粥吃,是不錯的選擇。

    二防肝火

    立秋後,還有一伏,“秋老虎”肆虐。

    此時,稍加不注意,就會導致人體肝火旺。

    很多人晨起口乾苦,脾氣暴躁,目赤紅腫,睡不好覺,都是肝火所致。

    因此,在立秋後,要格外注意防肝火,給肝臟降降火,減少身體不適之症。

    對策:喝點植物茶水肝火旺,用一些清熱利溼、疏肝洩膽的草藥,泡水代茶飲,可快速降肝火。

    蒲谷丁菊花茶,泡水代茶飲,清熱下火的同時,還可促進排毒,養護肝臟。

    用蒲谷丁,菊花,金銀花、桂花,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即可。

    蒲谷丁,入肝、胃二經,擅長清肝熱,降胃火。凡是肝火引起的口苦、口乾、口臭、咽喉疼痛等,皆有效。

    菊花,是清熱解毒、下火的好幫手,用其泡水,可快速降火,改善身體各種不適,與蒲谷丁搭配,清熱解毒效果更佳。

    金銀花,也是清熱解毒的良藥,用其泡水喝,可疏熱散邪、清解血毒,與菊花搭配,效果加倍。

    桂花,香氣濃郁,性質溫和,可中和寒性,亦可清熱解毒,改善口氣。

    用這幾種,搭配在一起,泡喝水,下火、消炎,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三防秋燥

    秋季,燥邪當令。

    立秋後,氣候逐漸變得乾燥,燥邪之氣易損害健康。

    燥乃六淫之邪,易耗津液,最傷肺肺部,容易誘發肺部疾病。

    面板、鼻、咽乾燥、乾咳少痰、面板乾燥等,一系列惱人的症狀,就是典型的“秋燥症”,立秋後,一定要格外注意防燥。

    對策:多喝點湯水立秋後,多喝點湯水,可滋陰潤肺,對於對抗秋燥,十分有益。

    可以用一些滋陰潤燥的食材,如銀耳、百合、蓮子、雪梨、蓮藕等,煲湯喝。銀耳,滋陰潤肺,立秋後,吃點銀耳,可以緩解面板乾燥、瘙癢等。

    蓮子,清熱降火,搭配銀耳一起煮湯喝,滋陰潤燥,效果尤佳。

    立秋後,蓮藕也是不錯的選擇,清熱、潤燥、養肺,是除秋燥的佳品。

    雪梨,肥嫩多汁,潤肺生津、止咳化痰,對抗秋燥,十分有益。

    四防中風

    立秋後,天氣由熱轉涼,早晚溫差大,是中風的一個高發時節。

    氣溫的變化,導致人體毛細血管收縮,大腦負荷加重,血壓升高,誘發中風。

    有資料表明,約有70%的中老年人,易在秋季發生中風,因此,立秋後要防中風,注意監控血壓,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檢查,切莫忽視。

    對策:喝好三杯水立秋後,防中風,首先要注意補水。

    主動喝水,補充體液,可減少血液粘稠度,進而降低血栓的形成機率。

    每天喝水,要注意喝好三杯關鍵水,這一點,尤為重要,不可忽視。

    第1杯:晨起一杯溫開水,不論是否口渴,都要喝,35-40℃為宜。

    第2杯:兩餐間,一杯代茶飲,補充水分,還可疏通血管。

    第3杯:晚睡前,一杯溫水,20ml左右,注意不要喝太多,以免影響睡眠。

    五防腹瀉

    每年的立秋後,都是腹瀉的一個高發時節。

    一方面,氣溫依然炎熱,致病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大大增加了食品在加工、儲運、銷售等各環節的汙染機會,造成腸道傳染病的傳播。

    另一方面,人們貪涼,喝冷飲,吃冷食等,也會導致腹瀉的發生。

    所以,在立秋後,一定要注意防腹瀉,養護好胃腸。

    對策:多好“三方面”其一,避免“病從口入”。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做好預防工作是關鍵。

    飲食上,一定要注意,謹記吃熟食、喝開水、勤洗手。

    其二,做好個人衛生。

    個人衛生方面,要注意手部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外出回家後也要洗手。

    另外,家庭衝馬桶時,要記著蓋上馬桶蓋,以防止細菌濺出。

    其三,飲食要注意

    蔬菜瓜果要洗淨,食物製作和儲存,要生熟分開。

    在食用各種醬製品,或熟肉製品前,重新加熱並熱透。

    儘量不吃剩飯剩菜,若要儲存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將其儲存在冰箱內,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要加熱,以熱透為準,餿飯菜堅決不能吃。

  • 8 # 種植世界

    朋友們,今天立秋了,我們的氣候今天9:06時已經進入了秋季。俗語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意思是說,立秋早,氣溫會變低,涼颼颼的非常舒服;立秋晚,氣溫會偏高,熱乎乎的非常難受。上午立秋之後,大家感覺到涼意了嗎?

    今天立秋

    我現在所處的地方是浙江義烏,此時此刻的溫度是34℃,陰天,沒有太陽,微風拂面,頗為愜意。相比前幾天來說,要涼快不少,至少有風颳著,坐著不動不冒汗。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身在哪兒,此時此刻天熱嗎?記得多喝水,給身體補足水分!

    立秋時間9:06

    現在,我們回到話題的本身。一般立秋日為每年陽曆8月7~9日,今天是7日,屬於早立秋。按照祖先數十代數百代人的觀察總結,早立秋之後,溫度會變得越來越涼爽的;而晚立秋之後,低溫並未降臨,還需熱些日子才涼快,並因秋老虎作怪而變得更熱。今年還算幸運,我們迎來了早立秋,不用擔心以後的日子會熱了。

    義烏天氣不熱

    我是不怕冷卻怕熱的人,熱著渾身不自在。此時此刻的涼風習習,正合我意。古人的以日觀天、以氣觀天、以節氣觀雨水、以節氣觀氣溫等都是很有水平的,準確率十有八九沒差錯,為何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呢?很多我們不懂得不明白的道理,不用去研究,多看看俗語就明白了。作為現代人,真幸運!

  • 9 # D東哥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很多人就高興了,好像從這一天開始,天要涼快了,但不知,立秋之後還要冇“秋老虎”存在,還是不會馬上涼爽的。

    天氣轉涼,是和立秋出現的早晚還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就是反映了這種關係,“緊溜溜”就是說速度快或時間過得快。“油”表示天熱得讓人出油。

    這句諺語意思是:農曆六月立秋,夏季會相應前移,涼爽天氣來得快;農曆七月立秋,夏季會相應推遲,氣候熱得人冒油。所以,我們對“立秋”不可盲目樂觀,注意提防“秋老虎”咬人。

    “早立秋緊溜溜”,簡單的說就是立秋提前了,時間就過得相對緊一些,快一些,秋天來得也快一些,涼爽的也早一些,天氣沒有那麼炎熱了。莊稼也進入成熟期了。

    “晚立秋秋後油”,立秋比較晚一些,大部分是在農曆的7月份立秋。由於太陽向南移動的慢一些,此時氣溫還是比較炎熱的,雖然立秋了,天仍不涼爽,這才有秋老虎之說。

    今年8月7號立秋的,立秋有早立秋和晚立秋之分,一般如果立秋節氣開始的時間在0~12點,就是早立秋,如果開始的時間在12點~24點,那麼就是晚立秋。今年2020年立秋開始的時間是2020年8月7日,星期五,09:05:15,所以今年年的立秋應是早立秋。

    雖然,今年立秋相對比較早一點,屬於早立秋,糧食作物成熟的時間也後應提前,從目前的天氣狀況來看,今年強對流天氣比較多,雨水較多,氣溫相對來說比往年低一點,因此,今年立秋以後天氣還是比較涼爽的,但會不會出現“秋老虎”的天氣,還的視目以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科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而且感覺很多都是唯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