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了漢語言專業,在苦苦掙扎英語的路上已經力不從心了,所以想自學一門或者多門小語種來拓寬就業面,各位有什麼建議或者意見麼?
回覆列表
-
1 # 胡焱亂語
-
2 # 忠言衷語
從就業需求而言,我認為選擇小語種不一定要選目前需求最高的,而是應該選擇前景好而有穩定需求的小語種,可以選擇德語或者法語。或許它們不是需求最高的,但一定是有穩定需求的。理由如下:
一、中德、中法關係在中西方大國關係中算是比較穩定的。它們對於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還是持積極態度的,如果不是美國在充當攪屎棍,前景會更加樂觀。
二、德國、法國的教育還是比較靠譜的,只所以去德國和法國等小語種國家留學的人不如去英語國家的人多,估計也是因為英語本身的普及程度決定的。如果過了語言關,還可以申請去這些國家留學。特別是德國,據說說公立大學教育是免費的呢,是真的免費。畢業後可留在德國或回國工作,路子肯定更寬了。
(德國慕尼黑大學)
三、德語和法語在歐元區(歐盟)國家也是比較通用的語言,學習德語也有助於在歐元區國家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
四、中德和中法的經貿關係緊密,學習德語、法語即便是回國工作,也可以有相對較寬的就業前景。
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中國同其它西方國家,特別是歐盟國家的關係會更加緊密。因為從大局上看,歐盟與美國這兩大經濟體矛盾日深。以德、法為首的國家,無論是否心甘情願,都會加強同中國的經貿往來。掌握德語或法語大有用武之地。
小語種就業太廣泛了,而且男生更有優勢。
因為要和外國人打交道,所以需要破除語言障礙。那麼,這個“打交道”涉及不同領域: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在這些需求下,就產生了小語種的不同就業領域。
舉個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生簽約重點單位例子感受下
不過就具體語種來說,就業形勢也是不太一樣的,一方面由市場需求而定,另一方面我國與語種國交往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