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結綠
-
2 # 老街味道
問題:有哪些以城市為背景創作的古詩詞?前言
以城市為背景的古詩詞可以說多不勝舉。古人作詩講究情景交融,而寫景時,常常見到名勝古蹟。特別是很多的懷古詩詞,都是詩人觸景而生情,有感而發。
一、故人西辭黃鶴樓
李白有詩《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春,李白與孟浩然相會於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為送別好友時,李白寫下了這首詩,廣陵即今天的江蘇揚州) 。
沿著長江而下到廣陵,一般要經過一個著名的渡口。
二、 京口瓜洲一水間孟浩然下揚州,必然經過瓜洲,這是是揚州在長江北岸的渡口,瓜洲還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人文積澱的古鎮,很多文化名人在詩詞中寫到過瓜洲,在唐朝,白居易的《長相思》寫到: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寫到: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瓜洲位於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是京杭大運河入長江的重要通道。號稱:
"南北扼要之地","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每歲漕船數百萬,浮江而至,百州貿易遷涉之人,往還絡繹,必停泊於是,其為南北之利"。
既然京口瓜洲一水間,那麼京口是哪裡呢?
三、北固山前三面水京口就在瓜洲的對岸,即今天的鎮江市,古稱潤州。我們現在從揚州到鎮江,需要經過一個大橋:潤揚大橋,即潤州到揚州的意思。
北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春,蘇軾在潤州京口收到家信,思鄉之情難以抑制,作了這一首《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回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北宋丟失了中原,一生致力恢復的南宋辛棄疾,在1205年曾經有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可惜,辛棄疾致死也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
辛棄疾為什麼要寫烽火揚州路?這又是一個故事了。
四、二十四橋仍在, 冷月無聲烽火揚州路,指當年揚州路上,到處是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南宋詞人姜夔在1176年,淳熙丙申,去過揚州,寫下了一首《揚州慢·淮左名都》,其序言寫到: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其詞雲: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首詞寫下了金兵南侵之後,繁華的揚州望去卻是廢池喬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橋的美景不在,只剩下淒涼的冷月無聲。
當年的二十四橋可不是這樣。
五、二十四橋明月夜二十四橋至今還在瘦西湖公園中,不過已經是重建之物了。說起揚州的二十四橋,必然會想起杜牧的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在揚州作官的時候,還是大和七年(833年),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歲,由揚州赴長安就任監察御史。
揚州的幾度盛衰都被詩人寫在詩裡。晚唐是中原烽煙四起,韋莊曾經寫過一首《過揚州》
當年人未識兵戈,處處青樓夜夜歌。花發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風多。
淮王去後無雞犬,煬帝歸來葬綺羅。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揚摧折舊官河。
結束語古詩詞中,加入這些有故事的名勝古蹟,就令讀者感覺厚重的多。我們在學習創作詩詞時,也可以學習使用。 但是要注意避免在一首詩中用的地名太多,不要出現類似於算博士、點鬼簿之類的毛病。
-
3 # 四季芬芳500
古詩詞以城市為背景有許多,唐詩,宋詞有都有:
宋詞中有姜䕫以揚州古城為背景一首《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揚州自古以來是淮南東部名城,這裡有優美的風景,是著名的遊覽勝地竹西亭,作者剛到揚州先休息一下,看到揚州自從金兵攻到了長江流域之後,變成了廢棄的城池,一片殘破不堪的景象,想起曾經揚州亭臺樓閣,風景如畫而感到嘆息。想起杜牧曾經也用優美的詩句讚美過揚州,要是他今天來到這裡,看到如此殘破也會感到震驚,就算有豆蔻年華的文采,有青樓裡那些歌妓的絕妙才能,面對如此荒城也難抒情。二十四橋依然存在,水波搖盪,月影淒涼,那橋邊年年花葉繁茂的紅芍藥,不知還年年為誰而生。
宋詞中朱敦儒的《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金陵城是指江蘇鎮江這首宋詞作者描述自己登上金陵城西的高樓,倚著欄杆欣賞秋景。夕陽的餘輝籠罩著大地,滾滾長江在暮色下流淌。金兵入侵佔領中原,貴族官僚紛紛逃散,大宋的江山何時才能收復呢?作者自己試看著讓秋風吹下我悲傷的淚水,再飛過揚州城,灑向我日日思念的故鄉。
-
4 # 安安隨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不知對不對,一時想不起那麼多。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常閱讀就會體會到裡面的奧妙。最近也會教孩子去背誦,理解古詩詞。
個人比較喜歡劉禹錫的詩。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最後祝大家,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5 # 風雨無懼
以城市為背景的古詩詞非常多,可以說不勝列舉。筆者這裡僅說說宋代詞人秦觀以郴州城為背景的一首詞《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 · 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這首詞是紹聖四年(1097)秦觀在郴州旅館作的。紹聖初,秦觀以舊黨關係,在朝內很受排斥,一再貶謫,削了官職,遠徙郴州。就在這種情況下,秦觀寫了這首詞,表達了失意人的悽苦和哀怨的心情。
這首詞上片寫旅途中所見景色,景中見情。下片抒發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愁恨心情。詞意委婉含蓄,寓有作者身世之感。
霧失樓臺: 白天的霧使人看不清重樓高臺。
月迷津渡:夜間的月使人迷糊了江河的渡口。
桃源望斷無尋處:拼命尋找也看不見理想的桃花源。桃源: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指生活安樂、合乎理想的地方。無尋處:找不到。
可堪孤館閒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哪裡受得了孤處客館,春寒迫人,耳聽著杜鵑聲聲,看著暮色裡夕陽西沉。杜鵑:鳥名,相傳其鳴叫聲像人言“不如歸去”,容易勾起人的思鄉之情。
驛寄梅花:作者是將自己比作范曄,表示收到了來自遠方的問候。
魚傳尺素:古時舟車勞頓,信件很容易損壞,古人便將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將信匣刻成魚形,美觀而又方便攜帶。“魚傳尺素”成了傳遞書信的又一個代名詞。這裡也表示接到朋友問候的意思。
砌成此恨無重數: 更惹起無數的悲怨堆砌在我的心頭。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郴江啊,你本來是環繞著郴山奔流,為什麼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這是暗喻的手法,秦觀啊,你自己的家鄉多好呀,為誰你偏偏要離了家鄉出外謀求什麼呢!這是自責悔恨的意思。
這首詞所寫的時間是一個春天的傍晚,地點是作者被遷的郴州客館;主人公是作者自己,所寫的事情就是作者抒發自己孤處遷徙地方的悽苦和思念家鄉的懊悔之情。
這首《踏莎行》是秦觀詞的代表作品之一,蘇東坡深愛這首詞結尾兩句,親筆將它題寫在扇面上,並感慨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意思是說:“秦少游算是完了,即使用一萬人也贖抵不了他一人啊!”這充分表現出蘇軾對秦觀其人其詞的激賞。
清代鄧廷楨《雙硯齋詞話》又記載說:東坡讀此詞後,嘆曰:“吾負斯人!” 蘇軾大概認為是自己陷入了新舊黨爭而不能自拔,以致連累了秦觀這位好朋友兼好學生的一生,他為此而感到自愧。
不久,秦觀此詞及蘇軾“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的嘆語,又傳到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手中,他便將蘇軾的嘆語作為跋文,連同這首《踏莎行》一併書寫下來。
郴州人為了紀念秦少游,便將秦詞、蘇跋、米筆刻在石碑上,史稱"三絕碑"。秦觀逝世後166年,南宋時郴州知軍鄒恭再將原碑拓片,轉刻在城東蘇仙嶺白鹿洞石壁上,這便是今人能見到的“三絕碑”了。
郴州,是湖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之一,位於中國南部,湖南省東南部,地處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交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帶,北瞻衡嶽之秀,南峙五嶺之衝,有“林中之城,創享之都”的美譽。
自古以來,郴州為中原通往華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東界江西贛州,南鄰廣東韶關,西接湖南永州,北連湖南衡陽、株洲,素稱湖南的南大門。
古時的郴州,被稱為"南蠻之地"。“南蠻之地”泛指古中國南方的地區,長江以南的地方,即如今南方一帶。
古中國的南方不如中原地區繁華,且不適合大面積開墾耕種糧食。由於南方一帶群山環繞,野生動物富饒,所以“南蠻之地”的“蠻子”多以狩獵、打漁等方式生存。由於當時南方農業的落後與人口的稀少,所以古時懲罰罪犯與貪官的“發放邊疆、流放”一罰中,發往“南蠻”也是選項之內。
因一首《踏莎行•郴州旅舍》,郴州學子格外仰慕秦少游。所有來郴州求學之人必來到蘇仙嶺下三絕碑前默記這首詞。特別是"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讓郴州內外文人騷客發出多少感概!
回覆列表
王維的《漢江臨泛》就是以漢江上壯闊飛舞的襄陽為背景,以兩岸雄偉的風光為歌,襄陽好風日,襄陽多故事!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時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維,因公務去南方,途經襄陽。臨泛漢江上,小舟在波瀾翩翩起浮,遠處的天空似乎在搖動,王維用白描的寫意手法,從大處著筆,平中見奇,將登高遠眺、極目所見的美景壯闊飛舞,雄偉奔放。全詩讀起來猶如一幅波瀾壯闊水墨山水迎面展開,氣魄宏大,身臨其境。
漢江又名漢水,流經陝西漢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陽、荊門、天門、潛江、仙桃、孝感,到漢口流入長江。
漢江從襄陽城中流過,把襄陽與樊城一分為二(合稱“襄樊”),以及襄樊周圍大大小小的無數城郭(包括襄陽城門外的許多“甕城”),一個個都像在眼前的水道兩旁漂浮,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而襄陽無疑是最閃亮那顆。
讀起《漢江臨泛》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以及“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璀璨,明珠閃爍,不禁想起了那個風流天下聞的孟夫子,孟襄陽。
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正是襄陽好風日,我想金庸才會以襄陽為背景,塑造出大俠郭靖黃蓉一生堅守襄陽,堅守南宋的最後一道屏障,最終雙雙壯烈殉國的故事。還有那從襄陽城中走出來的郭襄,機靈嬌美,亦正亦邪,讓人過目不忘,郭襄最後出家創立峨嵋雖一方面是因為看破紅塵,更多是為了繼承父母遺志,畢竟憑一己之力是很難抵抗蒙古的鐵蹄,而創立門派廣收門徒是最好最有力的抵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