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寧小姐姐
-
2 # 水中花43147
這個問題對於本人來說沒有什麼可恨。因為我是一個從小就是去了父母的可憐人,連話都說不上幾句,何來的恨呢?如果硬要扯上恨的話,那就是他們為什麼要帶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然後又早早的離開了我。
-
3 # 老石胡說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上難得的弟兄。人長大了,老了也逐漸能理解自己父母作的那些事。你恨也罷,不滿意也罷,也都是往事不堪回首。最不能理解的事情,當你成長過程中,你需要父母的愛,而你卻沒得到溫暖與呵護,當你遇到人生的困難時,他們冷漠看著你,真的讓你寒心啊!即然是你親生的父母,你只得認吧!生你養你,就是最大的恩情吧!
-
4 # 雨中的刺梅
說來慚愧,早已過了不惑之年的人,對小時候的事,也就是對父親做過的事,一直耿耿於懷,懷“恨”在心,時至今日亦不能釋懷。 小時候正處於叛逆期的我,不愛認真學習,只愛耍小聰明,還特別愛讀小說,至今都記得《福爾摩斯探案集》裡邊陰森森詭異的場面描寫,想來那時候偷偷摸摸看小說就是我最大的樂趣,小說的上邊平平整整放著課本,這個自以為聰明的小把戲被爸爸發現了,他就劈頭蓋臉地一頓罵,我感覺到被侮辱了人格,但又不敢出聲抗議,只在心裡恨恨的說,對,我就不好好學習,我就是一個廢物,長大了我就愛去撿破爛,我天生就是掏大糞的料……逆反心理很嚴重的我,直接破罐子破摔,讓幹啥不幹啥,越不讓乾的事卻非得去做。雖然後來過了叛逆期也逐漸懂事了,知道好好學習是為自己學的,長本事也是為自己長的,但是,當年爸爸氣急敗壞罵我時,留在我記憶裡的陰影一直印象深刻,那種“恨”也深深地埋在心底。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從來都沒有對孩子說過一句重話,更沒有動過一個手指頭,而我的孩子很乖巧,很懂事 ,一點都不叛逆。話說回來,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可憐天下父母心,做兒女的我們也不必苛求完美的父母,畢竟我們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孩子啊!
-
5 # 娛悅人生
當我讀中學的時候,我越來越“恨”父親,恨他裝模作樣,總是裝出一副幹部的模樣。
父親只讀過兩年小學,給鄰村一家地主做了八年長工,直到解放後分田地,他才回村裡。父親是生產隊長,天天看報紙,逐步也認識一些常用字,但他稱不上是一個文化人的。
但是,父親很愛面子,他喜歡別人認為他有文化,喜歡別人把他當作幹部看待,所以,每天出家門,總是帶著一個公文包,雖然公文包裡可能只有一張舊報紙,但他還是把公文包帶出門。
我喜歡兩袖清風,喜歡無牽無掛,清清靜靜的生活,因而,我常常感覺父親裝模作樣很可笑,有時還恨他總是拿個多餘的公文包出門。
父親是一位忠誠的共產黨員,他全心全意為黨工作,帶領群眾搞生產。後來,他大概在1976年作為帶隊幹部被派往縣知青農場,帶著知青種水果、種水稻、種甘蔗、種花生……在那崢嶸歲月,奉獻出辛勤的汗水,用毛主席的光輝思想教育知識青年,把豐富的農耕經驗傳授給年青一代。
細細想一想,父親還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幹部,我是不應該“恨”他的。
回覆列表
“恨”的就是父母管的太多。
小時候,父母怕自己吃不飽,穿不暖,和什麼小夥伴玩,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事?放學回家是和哪個同學一起回家的等等,這些都要過問。
長大後,工作順不順心?交什麼樣的男朋友?平時好玩的朋友有哪些?今天又去哪兒了?怎麼不回家吃晚飯?晚上出去玩,怎麼回來的這麼晚?這條裙子不好看,太短了,領口太低了,叫你不要燙捲髮,捲髮顯老,直髮才漂亮。哎……小時候聽膩了父母的嘮叨聲,總是盼望著長大,沒想到長大後越發“變本加厲”了。常言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兒行千里母擔憂。在父母眼裡,不管自己的孩子多大,他始終是個孩子;但是,在孩子眼裡,覺得自己已經長大,能獨立自主。
我也知道父母是為自己好,但是父母過多的干涉子女的生活,只會適得其反。畢竟已經成年了,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自己很清楚,作為父母,是時候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