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未濟

    選擇之所以有趣,是因為意想不到選擇之後的結果會是怎麼樣的。很多看起來不太划算的選擇,往往能帶來驚喜。

    二戰結束後,被蘇聯俘虜的日本戰俘要進行勞動改造。對於一些身體比較好,身強力壯的日本人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西伯利亞勞動,時間短,但是那裡環境惡劣;另一個選擇是去中亞,勞動時間增加一倍。當時很多人都想著早點回家,環境惡劣點也沒事,他們也不知道選擇之後意味著什麼,覺得在哪都是幹活,只想早點回家。很多人選擇了去西伯利亞。

    而選擇去中亞的日本人發現,蘇聯允許少數日本戰俘同蘇聯女性結婚。因為戰爭結束後,蘇聯男女比例失衡,男女比為1:2.7,就是說每3個蘇聯女子中,就有兩人找不到男子結婚。所以蘇聯當時允許了少數日本戰俘和蘇聯女子結婚。蘇聯是不允許德國和義大利戰俘和蘇聯女子結婚的,這個大家都明白,他們之間發生了很多戰爭,傷亡巨大,是不會接受與其結婚的。

    即使是允許了日本戰俘和蘇聯女子結婚,審查也是很嚴格,不是誰都可以。這也是為什麼在中亞勞動的日本戰俘時間要長一些,因為要考察他們。本來選擇來中亞是怕西伯利亞環境太惡劣,結果遇到了這樣的事,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留在蘇聯就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回家了,不答應吧,還不知道會怎麼對待他們,已經成戰俘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而選擇了去西伯利亞的日本戰俘,有的人有好運氣,討好蘇聯姑娘,便被提前送回國,但是有的人就被凍死了,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寧可選擇時間長一倍也不敢去西伯利亞。

  • 2 # Mr史海拾遺

    二戰德軍進攻西歐的作戰計劃,就是一道有意思的選擇題。

    “黃色”方案與“曼斯坦因”計劃。

    在德軍對西歐發動進攻前,由德軍總參謀部提出的主要作戰方案“黃色”方案與一戰時期的施裡芬計劃雷同太多。

    主要思路就是主力軍隊放在右翼,重點進攻比利時的海岸一側,繞路進攻法國,而且在作戰細節上也很相似。

    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斯坦因對這個方案表示懷疑,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集中兵力在中路,用裝甲力量從阿登森林(此處沒有馬其諾防線)突破,然後一路殺到海邊,如同鐮刀一樣把堆積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包圍殲滅。

    兩種思路各有側重,前者更強調打出“戰略性會戰”,後者更強調“殲滅性會戰”。

    德軍總參謀部對曼斯坦因的計劃嗤之以鼻,並未搭理這個提案。

    曼斯坦因遂在一次面見希特勒的過程中向他講述了自己的方案,希特勒大加讚賞,非常喜歡這個方案。儘管陸軍總司令布勞西奇和參謀總長哈爾德強烈反對這個方案,但是希特勒力排眾議,最終選擇了曼斯坦因的計劃。

    事實證明,曼斯坦因是正確的。

    英法聯軍加強了在比利時的防線,並在此準備了數十萬大軍,德軍猛攻此處的突破能力會非常有限,而德國是經不起長期戰爭的。

    曼斯坦因反其道而行,在古德里安的幫助下成功突破被聯軍認為無法突破的阿登森林,並且由於裝甲部隊和俯衝轟炸機為步兵單位提供了必備的掩護,德軍面對敵軍防線不再需要一戰那樣的重炮支援,很快就渡過了在一戰時期浪費了大量時間的默茲河,形成了對英法聯軍的包夾,最終為消滅法國奠定基礎。

    試想,假如希特勒沒有選擇曼斯坦因計劃,二戰會如何發展呢?

  • 3 # 都市南鄉子

    有網友以二戰史德國“黃色計劃”為例回答。挺準確但有意思何在?說簡單了。其實,當時德軍入侵西歐的“黃色計劃”已全部準備完畢,原定39年底前發動。而希特勒雖然對計劃不滿意,但一則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清楚一旦修改,涉及面太大,所有準備也要推倒重來,他不想貽誤戰機。二是當時,波蘭戰役全勝,希特勒與德軍高層關係處於蜜月期,他需要這些傢伙以後更聽話賣命。而曼施坦因向他越級反映“黃色計劃”的缺陷,已惹惱了大批比他資歷深軍銜高的軍官,尤其是德軍總部層面。希特勒出於政治與未來戰爭需要,不願為一個集團軍參謀長(曼施坦因當時的職務)得罪那麼多高階將領。但歷史的有意思出現了!首先老天爺出手幫德國人,39年冬季西歐天氣惡劣,雨雪交加,德軍進攻日期一拖再拖。然後,又突發意外,一架德軍前線聯絡飛機因氣候惡劣迷航,迫降在預定的戰場比利時境內,隨行參謀軍官帶著全套“黃色計劃”文字和進攻命令(原定給前線一個軍的),被比利時軍隊俘虜繳獲。最重要機密完全曝光。這一下,希特勒一面大發雷霆之怒,整肅軍紀,一面藉機全面推翻“黃色計劃”,以曼施坦因的修訂版為基礎,重新再來。二戰歷史由此拐了大彎!如果德國當年依舊執行,那戰爭和歷史就肯定不是我們今天知道的模樣。這次的選擇根本上改變了一切。

  • 4 # 鹹知天下事

    選擇是每一個人面臨的人生課題,如何去走?一定要做出一個明智的選擇。選對了,餘下的道路會陽光燦爛;選錯了,餘下的道路會遺恨終生。為此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名聲鶴立的大人物,就是那位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姜小白。起初他的人生選擇是十分英明的,沒有在意管仲射他的一箭之仇。聽了鮑叔牙的勸導,拜管仲為相。

    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為實現霸業,推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政策。使得齊國逐漸開始強大起來。在管仲的主持之下,打出來“尊王攘夷”的口號,也就是說打出了周天子這張王牌,藉此號令天下。

    萬事俱備之後,齊桓公開始他的人生選擇,那就是稱霸天下。公元前681年在北杏會盟,有宋、陳、蔡、邾四國。目的是平定宋國內亂。後來宋國違背盟約,於是齊桓公藉著周天子的名義,聯合幾國共同討伐宋國,最後迫使宋國求和。這是齊桓公稱霸之路走出的第一步,終於嚐到了霸主的滋味。而後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他的稱霸之路。

    先後與魯會盟,幽地會盟,救援燕國,北擊山戎,南伐楚國,還有葵丘會盟。這些會盟讓齊桓公得到了周天子的最高賞賜,並伴有天下諸侯的鮮花和掌聲。於是乎姜小白同志開始飄飄然了。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榮耀,讓齊桓公的心靈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他身旁有三位近臣分別是:豎刁、開方、易牙這三人。管仲臨終時告誡齊桓公千萬不要重要這三人,而且要驅除出去。

    開始時確實將豎刁、開方、易牙三人趕走了,晚年的齊桓公感到了寂寞無聊,想起來這三人在身邊,如何逗他開心快樂;如何讓他天天快活舒暢。於是不顧管仲的勸告,將三人招了回來。這三人回來之後,懷恨在心,繼續讓齊桓公開心,繼續給他們的主子找樂。漸漸的他們又獲得寵信和權威,開始目中無人,開始試機報復。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豎刁、開方、易牙這三個陰險之徒,趁機封鎖齊桓公所住的宮殿,外面築起高牆,將這位昔日的霸主困在裡面。渴了無人送水,餓了無人送飯。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最後齊桓公悔悟地說到:“悔不聽仲父之言啊”。到9月12日一代霸主與世長辭,告別了這個世界。

    總結:齊桓公晚年昏庸,在用人方面出現了嚴重的錯誤。一念之差沒有聽管仲的話,結果導致身亡國亂。沒有選擇聽良言忠告 ,而是選擇聽小人的甜言蜜語。這道選擇題霸主答錯了,再無機會去重新再來了。人生都是如此一旦選擇出現了錯誤,滿盤皆輸。慎重一定要慎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過的最難喝的啤酒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