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尋遠方的詩
-
2 # 筠軒微文史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每一個人都是從懵懂走向成熟的,這就叫成長。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遺憾。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到頭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可是,愛才送到,你卻已在別人懷抱。或許,這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真意吧。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每一個人都是從懵懂走向成熟的,這就叫成長。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遺憾。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到頭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可是,愛才送到,你卻已在別人懷抱。或許,這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真意吧。
往事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往事依舊曆歷在目,卻捱不過時間流逝,向無限遙遠的未來平緩地流去,而過去則漸行漸遠。普魯斯特曾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寫道:
“我們徒然回到我們曾經喜愛的地方;我們絕不可能重睹它們,因為它們不是位於空間中,而是處在時間裡。”
面對物是人非,如夢往事,詩人留下許多飽含無限惆悵的詩詞。例如: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全詩如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的開頭兩句即為追憶往事。去年春天,去年今日,就在這戶人家中。寫得非常具體,可見此地給詩人心中留下了多麼深的記憶。
“人面桃花相映紅”,春風中的桃花是多麼的豔麗,而“人面”卻能“映”得桃花更加紅豔,可知“人面”之美豔。同樣,在紅豔的桃花的映照下,“人面”則顯得更加動人。閉眼一想,那姑娘站在桃樹下,只見一陣風過,落紅成陣,樹頭上的桃花亂落如紅雨,落得滿身滿地皆是。
後兩句依舊是那爛漫春日,還是那戶人家,那棵桃樹下。桃花依舊是“滿樹和嬌爛漫紅”,可那位與桃花“相映紅”姑娘卻不知何處去。去年與今日,同時同地同景,唯有人不同。去年那場邂逅似乎是場夢,夢醒時分,無處可尋。詩人運用對比手法,巧妙地表現出詩人情感的變化。
因記憶珍貴、美好,所以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正因美好事物無處可尋,才有“人面不知何去處,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才有恍然如夢的惆悵。
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也將物是人非的悲苦哀怨表現得淋漓盡致。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曾為一國之主,可謂是富貴已極;然身經亡國,落得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處境,也算是悲痛至極。
面對著“春花秋月”之景,李煜自問:“往事知多少。”曾幾何時,一國之主,富貴榮華,而今已成過往雲煙,化為虛幻。
故國宮殿的“雕欄玉砌”應該還在那兒吧,只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最後兩句,李煜自問自答,用滿江春水比喻滿腹的愁恨,寫出對曾經繁華的無限懷念,與無盡的愁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