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淡1234
-
2 # 千里老師
暑假本來的樣子是怎樣的?是不是帶了個假就需要放假?沒有人規定暑假就不能學習的。
咱們那個時候是那個時候,是玩沒有錯。但是不能拿那個時候的生活就說那是本來的樣子。我爺爺還說,他那個時代都不坐車的,咱們這個時代一公里就要打車,一點都不像中國人自古勤儉節約的樣子。我爸說還沒有上38度的氣溫,就要吹空調,這些人太怕熱了。
時代變化了,周圍的人群都被培訓充滿著,咱們不順應也是很難的。再想想,如果能夠讓孩子們暑假快樂就可以了。玩耍可以快樂,學習也可以快樂的。沒有規定學習就不能快樂!
-
3 # 瓶子子瓶瓶子
我們班老師要求:數學全部預習,一本練習冊可以從頭做到尾;語文課文讀熟,生字練會,要背的課文會背;英語單詞練會,課文會背,新的一個時態學會。
這樣一個半月的暑假,要學半年要學的東西,孩子當然很累了。
-
4 # 寶媽分享育兒知識
城市的孩子即使不上興趣班補習班又做什麼去呢?
不能像農村那樣串門一起去玩
城市的住房和人際關係不適合
城市的孩子爸媽週末也會帶出去玩
也會約同學家長一起出去玩
城市晚上很多廣場上也都是孩子的身影
童年需要夥伴需要玩樂
成年後他們也需要就業需要具備競爭力
不可避免的需要在童年的時候開始努力學習和培養特長
而且很多興趣班孩子還是非常喜歡的
孩子不喜歡大部分家長也不想浪費那錢
孩子的興趣班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孩子喜歡的基礎上
不然想堅持下去都難
當然有特例是被逼迫
童年需要快樂
也需要努力學習
-
5 # 弘道
這個問題不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為什麼?因為每個時代和每個時代的孩子都會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時代變了而人們的生活方式卻不改變這可能嗎?
從哲學的角度上講,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社會意識,而不是相反。當然,人們的社會意識也會對人們的社會存在有一定的反作用。
事實上,現在孩子的暑假生活比歷史上的情況有了更大的多樣化和更多的選擇權,關鍵在於孩子和家長自己的選擇。無論時代有什麼變化,教育的本質和因果規律卻是永恆的。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本身當然有問題,是一個偽命題。事實上,沒有任何人會輸在起跑線上,而有的只能是選擇層次的高低,而且結果不能短期看,要最終還是要看整個人生過程和終點的狀況。
實事求是地講,現在多數家長貌似重視孩子的教育,其實多數人根本在教育問題上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盲”,只知道愛自己的面子,而毫不顧忌孩子的真正需求和需要。
在這個問題上,家長的智慧才是第一位的。家長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問題上的無知是可稱為是智慧家長的首要的條件。認真閱讀過歷史上的教育名著的家長有多少?
-
6 # 聆聽花開語
以前的暑假是什麼樣子?不清楚城市,就說農村吧――
給牛割草,和夥伴們抓石子、跳繩、打撲克,去溝裡摘野西瓜,中午躺在門房的衚衕裡乘涼,抽空做暑假作業,(暑假作業除了發的那本書,還有好多)還可以看看課外書,小人書等。那樣的暑假怎麼樣啊?舒服,愜意,無聊,自由自在,可是學到了什麼?
大多數孩子暑假開學除了跳繩水平提高,胡寫亂畫了幾個本子外,幾乎沒變化,開學就升級了,算是一個學年又過去了。
可是現在呢?只要過一個暑假,孩子們就有了很多變化:有的學了舞蹈參加了比賽,有的學會了一種樂器,有的學會了游泳,有的會比劃幾下跆拳道,還有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有的敢於在全班同學面前演講了……我覺得,這就是進步:家長觀念的進步,全民素質的提高,孩子們不僅在學習知識,更在學習生活技能,這些都是在學校裡很難學到的。這也算是“與時俱進”了。
當然,物極必反,有些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急於求成,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一天往返於各個補習班的路途中,家長累,孩子也累,產生了牴觸情緒,造成了不好的結果,得不償失。
我認為,不能完全排斥各種學習班,畢竟孩子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段,不利用就可惜了,再說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習,你原地踏步就要落後。
暑假就是一個學習階段的緩衝,只是家長保持平常心,讓孩子勞逸結合,在愉快中進步,這就是暑假本來的樣子。
-
7 # 育鄰人
知識源於生活、並在不斷為生活服務的過程中發展壯大。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虎父無犬子”,這一方面說明遺傳基因對生命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成長環境對個人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塑形”作用,要不出生之時幾乎平等的人們怎麼就被分為了“三六九等”呢?人自出生之日起就具備自學成才的潛能,是天生的學習“專家”,這也是教育教學活動存在的根本價值與意義。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嬰兒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們除了在體重上稍有差別之外,再無財富多寡、信仰、思維能力高低之分......但是,隨著成長時光的變遷,社會生活中無論以多大的區域做對比,都不可避免的產生窮人和富人之分、貴人和賤人之差,還有愚人和賢人之別。造成這些差別的根源,就在於孩子具備自適應成長環境的能力,也就是能夠快速適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成長方式
學習成長是一件非常複雜的系統性工程,每個人的學習成長都分為身體與智力兩部分,身體成長就是孩子身高、體重、體力方面的變化,這是每個人從孩子走向成年最根本的標誌;智力成長則是與身體成長相匹配的非有形的成長,智力成長也是法律界定一個是是否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根本標準。
如果按一個人每天消耗約2千克的食物和水計算,從童年長到18歲算成年18×365=6570天 ,需要消耗的食物約2×6570=13140千克 ,按成年人男性平均約70千克計算,也就是說每個人消化吸收轉換為身體機體的只佔攝入食物的0.5%左右。同樣,每個人的智力成長與接觸到的知識資訊的比例也非常之低,但是豐富揭穿量是能夠提升個人成長空間的,這也就是發達地區人均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根本原因,每個人的學習成長就是不斷增長見識、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綜合能力。導師【包括家長和學校老師】輔助孩子學習成長不一定要在課堂上,可以是在生活中進行行為示範,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因此,導師輔助孩子們學習成長可以從多角度入手,可以提升孩子參與成長實踐的操作機會,這也是教育主管部門強調勞動教育的重要實踐意義,知識源於生活、並在不斷為生活服務的過程中發展壯大。
暑假剛一開始,父母就給報了各種培訓班,除了文化課外,似乎琴棋書畫還要樣樣精通。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身沒有錯誤,可是給孩子強制灌輸各種技能,似乎又過激。如果不參加各種校外培訓吧,就會落在別家的孩子的後面,現在的家長也是被逼無奈。還記得小時候,暑假我們怎麼過的嗎?生在農村的我,現在雖然也在城市生活了,但是小時候和玩伴們度過的快樂暑假生活永遠難忘。
回覆列表
競爭的年代,怕孩子落後於人,所以趁假期報了各種輔導班,這樣一來,孩子比上學還累。孩子渴望自由。又有多少家長給孩子自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