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民經濟人阿楷
-
2 # 肥波看股
很多人認為理財是有門檻的,其實不然。理財不光是要讓自己的錢增值,實際上開始存錢也很重要,也是當中的一部分,歸結起來我認為理財就四個字——開源節流。
理財的門檻是非常低的,可以說沒有門檻。首先我們先存點錢,可能有人說存不下來錢。那一個月存500總OK吧?
絕大多數朋友1天開銷也得超過50吧,一天稍微控制下省個17塊,一個月省下500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從20歲開始到60歲,堅持每月存500,40年能省下24萬。30歲開始到60歲,存30年能存18萬。
不怕基數小,就怕你認真堅持,古人說的“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要早點開始存錢,不要怕少。
另外,要開源。在自己現在的收入基礎上,再想有沒有其他可拓展的收入。比如下班後跑個滴滴,一兩個小時淨賺50很容易,那一個月20天,能多出1000元,一年就算10個月,也是1萬,30年就是30萬。
然後就是讓自己存的每一筆錢不斷的增值,即投資、理財,投資基金、房產、股市等都是一種方式,當然也要結合自己的資金量。
通常我們業內都是用收益率來計算的。比如你一年下來1萬塊錢賺了3000塊錢,那收益率就是30%;投入100萬,一年賺了5萬,那收益率為5%。
這兩種情況來說,都是賺錢的,但用一萬塊錢賺到3000的,收益更好。而動用了100萬,賺了5萬,淨賺的金額高些,但收益率低。
投資股票是有風險的,所以稱為風險投資。有時候可能有虧損的情況,投入1萬幾乎不可能全虧了,但是投入100萬虧1萬,這倒是很正常,甚至在業內看來都不叫虧錢。
所以,多少錢投資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有穩定的系統,長期盈利,小錢也可以變大錢。假設10萬塊錢起步,每年保持20%的盈利水平,20年就能增值38.33倍,資金直接變成393萬。
而1萬起步的話,你如果收益率高一些的話,20年後可能比別人10萬起步獲得的資金還要多。具體是要達到每年收益率多少,才能夠與10萬起步的在20年後收益持平,個人數學水平不高,大家可以幫忙算一算。
-
3 # Tony的一生所愛
大眾普通人,
先靠薪酬,工資收入實現100萬本金。
只有可以加大投資,銀行理財,基金,等方式,
透過複利效果,
目標實現1000萬本金,
之後基本可以靠理財實現財富自由了。
-
4 # 馬克說財商
這個還是得從你的職業來判斷。
如果是企業家創業家,身家跟公司連結在一起,那資金就完全無法估計控制了。
如果是高階主管,工作穩定持續收入大於支出,還得細分兩個:
1.有車有房小孩基金已存:該出去的錢都出去了,只剩下基本花費及旅遊花費,一般200-300萬資金保守操作即可悠遊自在。
2.上述缺任何一項:資金加倍400-600。
-
5 # 海螺008
可以聊聊
首先,什麼是財富自由財富自由是指被動收入超過了日常開銷,也就是說,不拼命幹活一樣能吃喝不愁。那麼有兩個引數需要確定,即:
1,不幹活或不怎麼幹活,能有多少收入?
2,日常開銷有多少呢?
對於第1點,被動收入包括利息,股息,不動產的租金,版稅,專利使用費,甚至顧問津貼等等。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投資的收益,一類的過去個人勞動成果的今天領取的收益。我想多數人想到的是投資收益,就按這個來算。
對於第2點,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有人只要2w就能過一年,有人200w也不夠1年花的。工薪族多數家庭的年開銷在10~25w之間。考慮到財富自由以後,人們多少不會再那麼摳摳搜搜、謹小慎微了,所以,這個消費水平可能要翻倍計算,算40w/年吧。
理財收益理財的收益是沒譜的,從最簡單最安穩的國債、餘額寶開始(約2%~3%),到炒漲停板(年賺4、5倍),差距上百倍。
但是,炒漲停板需要技巧,而且風險極大,因此做這個的人,一天至少要10個小時地研究股票,工作量可比上班還累。多數人設想的財富自由可不是這麼拼命理財,而且還擔驚受怕的,所以,這種高收益的理財方式(實際是投機)並不可取。
筆者認為,理財收益率可以用社會上無風險(極低風險)的收益率作為評判基準,記作A,當下A=3.6%左右,然後看採取的理財方式預期收益有幾個A,也就知道風險有多大了。
1A=3.6%,極低風險:國債,貨幣基金,銀行存款,老宅出租,裝置出租
2A=7.2%,低風險:債券基金,銀行理財,信託
4A=15%,中低風險:股票基金,白馬股長線投資
8A=30%,中高風險:中短線炒股,私募基金,高分散的股權投資
16A=60%,高風險:短線、超短線炒股,炒期貨、炒外匯、炒黃金、風險投資
32A=120%:……,不談了,一般人也就聽個樂。
多數人適合的方式是2A~4A,有點風險,但風險還能承受,同時操作起來也沒那麼大的技術門檻。而財務自由時,應該適當降低一點風險,達到安心睡覺的目的,所以是1A~2A比較合適。
取中間值,2A=7.2%計算,40w/7.2%=556w,
怎麼樣,多嗎?
其實也就是2套房,一線城市可能是1套房。
理財本金如何實現我想提問的人不是直接要求今天就達到財富自由,而是想問怎麼走到這一天。那麼假設目標是10年後實現自由吧,今天應該用多少錢去理財,又要走什麼樣的方式去理財呢?
1,假設今天的初始本金20w,10年後達到600w,計算後年化收益率約40.5%。呵呵,這個收益水平只能積極炒股,用買基金的方式都實現不了。
2,換一種方式,初始本金20w,但每年努力節省一些收入追加到本金裡,比如每年3w元,那麼計算後發現年化收益需要約35.9%,本質上還是要積極炒股。
如果改為初始本金30w,每年追加5w元,則年化收益率需要29.4%;
如果初始本金50w,每年追加8w,則年化收益率需要22.2%。理財難度降下來了,但初始條件已經讓很多年輕人實現不了。
不過,這個計算說明了問題,即要實現財富自由的初始條件,需要用有點難度的積極的手段,否則不太可能到達彼岸。你看,什麼樣的人能每年追加8w本金呢?當然是本職工作出色的人。也就是在理財上節省下來的時間,還是要放到工作上去,並不能休息。
如果再調整一下,初始本金80w,年追加12w,則年化收益率只要16%就能實現目標,也就是買基金即可。而能年追加12w的人又是是什麼樣的人呢?好像已經是部門經理了吧。
其他引數其實,財富自由沒那麼容易實現,而且還要考慮更多的引數。比如貨幣貶值,大病,孩子上大學等等,而且股市是有熊市的,經濟也是有波動的。
筆者在以前的問答中計算過,對於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可能需要將準備時間拉長到20年才合適。考慮20年的貨幣貶值後,那時的投資理財本金需要2000w左右才能達到財富自由的水平。
回覆列表
在回答題主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解決兩件事:
第一,想要能夠達到財富自由,光靠理財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理財的前提是要先有財,有了財才能有財可理,理財會有一定的收益,即便是非常牛逼的理財團隊,一年給予客戶的理財收益最高也就20%至30%,如果你用一百萬讓該理財團隊進行託管,一年下來收益20萬,20萬的收益確實在中國的大部分家庭中,已經屬於很靠前的梯隊了,但是現在普遍認為家庭年收入50萬才能屬於中產階級,20萬年收益都達不到中產階級的門檻,我相信人們對於財富自由的標準會比成為中產階級的標準更高,所以光靠理財是較難實現財富自由的。
第二,每個人對於財富自由的定義都不同,有多少資金要視個人情況而定。那麼理財無法讓你實現財富自由,什麼能實現呢?我個人認為是存款,存款是理財的基礎,只有你存款夠多了,隨便找一些年化收益較低的理財專案,就能獲得不菲的年度收益總額,比如你有一個億,你購買年化收益2%,完全沒有風險的銀行大額存單,一年你就能得到200萬的回報,一年兩百萬在我們已經是進入富人層級了,如果富人層級都沒法達到財富自由那麼財富自由的標準就沒有極限了。因此,我個人認為實現財富自由的標準,就應該按年收入來定義,家庭年收入達到200萬以上後進入富人家庭標準,實現財富自由。
總結綜合以上兩點,我們總結為一舉話:理財不是實現財富自由的關鍵,年收入達到200萬的家庭就能稱之為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