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鼎玉軒轅

    明太祖朱元璋應該是歷史上登上皇位最難的一個皇帝了吧。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所以取得九五之尊後,老朱比其他任何皇帝都珍惜,這就導致了他的偏執,這一點從他的執政嚴苛就可以看出來。朱元璋是歷史上治貪最狠的一位皇帝。動不動就剝皮填草了。然而朱元璋對待百姓還是非常好的,他在位三十一年,也被稱為洪武之治。那麼他屠殺功臣這一方面,主要動機還是維護自己的統治。朱元璋是殺了很多功臣,但是要說全部殺了,那是不可能的,像湯和,郭英,沐英,常遇春都沒有被殺。那些被殺的要麼結黨營私,威脅自己的統治,像胡惟庸,李善長等,要麼就是驕兵悍將,建國後嬌縱不法,多禍害一方,才會被殺,還有的功高蓋主,怕兒孫控制不住,趁著自己在位,給後代清除障礙。總歸那些功臣逃脫不了這三個情況。激流勇進的聰明人都得到善終,還有一種情況,由於常年戰爭,很多人都有傷,很多人還沒來得及誅殺,自己就先死了。所以朱元璋殺了不少功臣,不過那些都是阻礙大明統治的,有一些還是得到善終的。

  • 2 # 嵐凌小生

    朱元璋殺戮功臣,可以說是朱元璋政治生涯的一個墨點。朱元璋的成功絕對不是他一個人的成功,身邊彙集了當時天下最精英的人才,文成武將,可以說是群星璀璨,幫助朱元璋問鼎天下。

    朱元璋並不是嗜血狂魔,他是有著清醒的頭腦的政治家。他在建國之初,封賞群臣,個個封侯拜相。但是隨著朱元璋皇權,國家意識的增長,而某些開國元勳自恃功勞,開始胡作非為,擾亂朝政。這對於一個致力於建立太平盛世,萬代江山的皇帝來說,尤其是經歷過天下動盪,群雄割據的亂世,國家的穩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對於那些有威脅的功臣,戰友,朋友,再一次舉起了屠刀,無情的殺戮。他認為,這是解決問題最簡單又有效的辦法。為了帝國的未來,朋友們,只能對不起了。不過,還是要注意一點,朱元璋還是手下留情了,那一幫子兄弟,最後還是留下了幾個,留下了陪他一起走過最後的人生路程。

    朱元璋留下的目前記載的只有四個人,分別是信國公湯和、黔寧王沐英、武定侯郭英和長興候耿炳文。為什麼留下這幾位?

    首先湯和,那可是從小就跟著朱元璋混的,從小穿一條開襠褲。而且是朱元璋的政治引路人,正是他 的推薦,朱元璋才參軍,而且,湯和對朱元璋一直都很謙遜,參軍之時,朱元璋還是小兵,湯和已經是千夫長了,可是湯和在跟朱元璋一起的時候,卻像個下級,對朱元璋點頭哈腰的。建國後,湯和選擇了辭去所有官職,絲毫不貪戀權位,只想回家當個老百姓過日子,這也是湯和的聰明之處,他太瞭解朱元璋了,知道這個人的心思,你的官位越高那離死就越近。朱元璋對湯和的舉動也十分欣賞,給他財寶供他頤養天年。所以,湯和最後得以善終。

    沐英早些年只是乞丐,朱元璋在路邊發現帶回軍營,並且收為義子,當年才9歲從此之後,沐英跟隨朱元璋東征西討,忠心耿耿,從未有過異心。朱元璋對他也是十分信任。建國後,沐英被朱元璋安排鎮守雲南,看好大明邊疆。沐英在雲南期間,政績卓著,做了不少好事。直到後來太子朱標的意外去世,導致沐英傷心過度,加上長年征戰操勞,患上重病,兩個月之後,不治身亡,當時年僅四十八歲。朱元璋聽聞後,淚流不已,下令厚葬,追封為王,並且配享太廟。可以說,沐英的結局是比較好的了。

    武定侯郭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雖然有這一層關係,但是郭英確實是實打實拼殺出來的。身負戰傷七十多處,是朱元璋得力愛將之一。而在建國大封功臣之時,郭英卻屢屢推脫,不願受賞,而且平生生活樸素,從沒有驕奢淫逸的享受。有一次,御史彈劾郭英,朱元璋親自審訊,事情不大。本來想著藉著油頭治治他。但是郭英撕開上衣,露出滿身傷疤,朱元璋看後沉沒不語。所以,朱元璋心裡對這個內弟,也是不忍,加上寵妃的關係,也並沒有加害於他。

  • 3 # 孤城影隨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在位期間,曾經大力主導反腐,懲治了大批的貪官,對明王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朱元璋出身於草根,因而他深知農民的辛苦,所以他自繼位後,就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農民的政策,並且要求官員以身作則,堅決杜絕奢侈貪腐的現象。不過,就算這樣,仍然有一批官員挺而犯險,他們甚至不顧法典隨意貪汙,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朱元璋像

    明朝建立後不久,就先後發生了一系列官員貪汙的案件,為了肅整官場,還百姓一個清平世道,朱元璋遂開始著手大力懲貪。不過,就算這樣,仍有一些官員貪贓枉法,特別是和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那些淮西將領,更成為了犯科的主要物件。

    朱元璋為了國家的安寧和子孫後代的長治久安,晚年便開始著手處理淮西舊臣的問題。胡惟庸事件發生後,朱元璋藉機殺了一批淮西將領,不久,大將藍玉驕縱犯法,朱元璋又毫不猶豫的將其處死,後續許多功臣也牽連了進來朱元璋毫不猶豫的將他們一併處死。明朝最初所封的三十四個功臣裡面,到最後被朱元璋殺了三十個,唯有四人躲過了這幾次浩劫。

    且說這四人分別是湯和、沐英、郭英和耿炳文。湯和是朱元璋的發小,曾被封為信國公,他對朱元璋忠心耿耿。不過,湯和和其他淮西將領不同的是,他懂得識時務。湯和非常瞭解,他深知朱元璋的脾性,所以自明朝建立後,他就主動交出了軍權,並甘願屈居於徐達等人之下。由於其始終採取與世無爭的態度,遂最終能夠安然養老。

    沐英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員悍將,他為人低調,聰明好學,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在平定雲南梁王后,沐英便為朱元璋一直守衛明朝的南大門。由於其所處的特殊位置,且沐英本人的盡職盡責、低調無為,自然就打消了朱元璋要殺害他的念頭。

    武定侯郭英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他為官清廉,做事特別認真。在平定全國之後,郭英做事戰戰兢兢,謹小慎微,他不愛出風頭,在朱元璋面前表現的卑躬屈膝,因而他便受到了朱元璋的喜愛。朱元璋病逝後,郭英又輔佐建文帝,正是由於他深得朱元璋之心,由此才躲過一劫。

    長興侯耿炳文之所以沒有被朱元璋殺害完全是巧合,這位將軍是一個善於防守的將軍,打仗一般,做官一般。他之所以沒有被朱元璋殺害,完全是朱元璋的憐憫之心。藍玉事件發生後,開國功臣基本被朱元璋殺盡,就連一直跟隨朱元璋的文人李善長也未能倖免於難。

    這個時期,淮西將領僅餘耿炳文數人,朱元璋考慮到以後江山的穩固,遂沒有動殺耿炳文的心思。後來,建文帝繼位,燕王朱棣反叛,耿炳文率軍討伐朱棣,竟被燕軍挫敗,由此可見,耿炳文實屬一個無用之人,對於朱元璋來說,殺他無益,還不如留著。

  • 4 # 小寧嘮歷史

    其實這只是大家的誤傳。老朱確實殺了很多人,無論是開國功臣還是普通官吏都被殺了很多很多,老朱的大招卻是屬於滿屏攻擊型的,但說把所有功臣都殺了卻是冤枉他了。

    歷史記載,明初135位功臣,戰死者66位,賜死者29位,正常死亡者40位。除去戰死的,被殺功臣佔了約42%,依然駭人,卻至少說朱元璋並沒有趕盡殺絕。

    其中李善長、劉基、馮勝、傅友德確實夠無辜的,只是因朱元璋感覺他們的勢力太過龐大而被賜死。但其餘賜死者大多是有罪的。

    永嘉侯朱亮祖:他最該殺,他在鎮守廣東期間,與當地豪強勾結,竟然私殺為民做主的知縣道同,後被朱元璋知曉後召回南京,被鞭死。朱亮祖儀仗功勳,勾結不法,殘害百姓,可謂死有餘辜。

    涼國公藍玉:作為明初三大案之一“藍玉案”的主角,藍玉確實有大功,而且是曠世功勳,因此受封涼國公,位極人臣。但藍玉身居高位之後日漸驕橫,蓄養了許多壯丁、義子。這就犯了歷代皇帝大忌,不用說朱元璋,就連李世民都不會容忍的。更驕縱的是隻因守官官吏開門不及,藍玉竟然縱兵破關,又在俘虜北元妃子後竟然強行侮辱,大違朱元璋拉攏蒙古人,瓦解蒙古的政策。但朱元璋依然沒有嚴厲處罰, 只是稍加懲處。

    此後藍玉並未收斂,對皇帝口出狂言,軍中獨攬大權,十分囂張。這已經嚴重威脅皇帝的安全了,換任何一個皇帝對此都絕不會容忍。可以參考雍正對年羹堯的手段,大致相同。

    屋漏偏逢連夜雨,錦衣衛突然報告藍玉要謀反,朱元璋於是趁機將其入獄,連帶心腹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一併剷除。整個藍玉案總共處死15000餘人,卻是觸目驚心,不過藍玉的死純屬自找。

    必須得說朱元璋確實是個心狠手辣之人,不過我們也應該有一說一,朱元璋並沒有殺光所有的功臣。

  • 5 # 杺杺不息

    朱元璋從一個貧苦農民變為皇帝,他的故事可以說很勵志,許多人對他都充滿著敬佩之情。因為他堅強不屈,胸懷韜略,驍勇善戰,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朱元璋變為皇帝,這一路是非常艱辛的,如果只靠他一個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能夠得到皇位,離不開和他一起打拼的兄弟,軍人等。這些人陪著他出生入死,做他的堅強後盾,為他拼命,為他犧牲。所以當上皇帝之後,他就為這些開國功臣進行封賞。

    但是隨著在位時間的推移,他疑心非常重。皇位的來之不易,讓他倍加珍惜。只要懷疑有人覬覦他的位置,他絕不心軟。也許是因為太沒有安全感,朱元璋把許多主要開國功臣都殺掉了。據史記記載,明代主要開國功臣中有34人被殺,只有三個人(湯和、徐達、郭英)得到了善終。

    殺這麼多功臣,這不得不說朱元璋心狠手辣。疑心重,缺乏安全感大概都是歷代每一位皇帝的顯著特點,但是殺掉功臣最多的就只有朱元璋了。因為曾經和他一起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在朝廷中德高望重,深受人民的愛戴,例如徐達、藍玉、劉伯溫等。他害怕這些人過於優秀,會威脅到他的統治。

    因為江山是大家共同打拼的,他害怕有些人不甘心,企圖謀反。大家一起拼命換來的江山,憑什麼你朱元璋可以稱帝?他殺掉功臣就是防止這些功臣有此心態而結盟。同時這些功臣功績大,地位高,經驗豐富,他害怕兒子不能駕馭,殺掉這些功臣也是為太子的未來清除障礙。這些功臣中有些人死的太慘了。

    有蕭何之稱的李善長,已經77歲了還被朱元璋殺害,那時候李善長被懷疑不忠,然後李善長以及他家的70餘人全部殺掉了,真的悲慘。

    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南征北戰立下不朽功勳。就因為他勸朱元璋對待官員要仁厚些,不要過於苛刻,朱元璋一怒之下便要殺他,幸虧被馬皇后勸阻,否則李文忠早就死了。

    後來李文忠病死後,朱元璋就把他身邊的醫生、奴婢60多人全部滅族。朱元璋真的很記仇呢!

    涼國公藍玉常,他是遇春妻弟,足智多謀,戰功赫赫,但後因意圖謀反引起朱元璋的憤怒,被抄家滅三族,此案牽連致死的各級官員達1.5萬人。由此我們還可以想到胡惟庸案,這個案是史上極為著名的。此案牽涉而死的人數比藍玉案更多。

    其實死得慘的功臣有很多,有些更是悄無聲息地就死了。即使這些功臣沒有大錯,朱元璋都會隨便找一個罪名將其殺掉。明明那麼忠心與君主,為國效力,卻死得那麼悲慘那麼無聲,估計委屈的人很多。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雖然朱元璋夠狠辣,但至少還有三個功臣得善終,否則真的令人憤怒。

  • 6 # 小丞相說史

    首先要亮明的觀點:朱元璋沒有將所有功臣都殺了。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確實殺了不少功臣,可以說是殺掉十之七八都有。但是,可以很確定地說,朱元璋殺功臣並不是無緣無故,根本原因當然是為了鞏固政權。

    具體來說,他殺功臣的目的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怕功高震主,自己這一代人還好,但是後代就不好說了,所以怕他們會在他死後篡奪子孫的皇位。

    第二是因為這些功臣確實自身有這不軌的行為,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比如說胡惟庸,竟然想收買平涼侯費聚、吉安侯陸仲亨謀反。

    因此,只要是老老實實,不會影響皇權,又不會有太大違法行為的功臣,也沒有殺掉,有很多都得以善終。

    下面,小丞相就簡單列舉兩類未被屠殺的功臣:

    第一類是因病去世的功臣,並未被朱元璋屠殺。比如湯和,知道會被朱元璋給整死,於是洪武二十二年他就告老還鄉了,洪武二十八年因病去世。

    這樣的功臣還有,比如西平侯沐英於洪武二十五年去世,鞏昌侯郭興於洪武十七年就去世了。這個沐英不只自己沒有被殺,他家還得以世代鎮守雲南,直到明朝滅亡。

    第二類是比朱元璋都活得長的功臣,比如耿炳文,洪武三年封為長興侯,洪武三十年都還帶兵出征,靖難之役時還被朱允炆派去抵禦朱棣的靖難軍。

    還有比如郭英,洪武十七年封為武定侯,他的功勞很大,史書上說他“身歷大小百餘戰,傷痕遍體,未嘗以疾辭”。直到永樂元年,郭英才病逝。

    其實,朱元璋大殺功臣形容本來就不是很準確,對於謀反的胡惟庸、藍玉等人,哪個朝代都是要誅滅九族的事。

    而像徐達、劉伯溫等人,說是被朱元璋殺掉,這些都沒有確鑿證據,他們的家人也都得以保全。

  • 7 # 文史不曉生

    現在有一種傾向,包括某些電視劇在內的部分輿論想方設法為朱元璋屠殺功臣洗白。洗白的理由大概有這麼幾種:

    第一,儘可能縮小被朱元璋殺害的功臣以及所牽涉的無辜之人的數量,以減輕他的殘暴。因為功臣案被捲入進去的而死的到底有多少人,誰也說不清楚。而哪怕將其他規模較小的案件略去不算,只統計胡惟庸、藍玉案所殺之人,已有數萬之巨,僅此,朱元璋之殘暴已是震古爍今了。

    第二,無限誇大被殺功臣的罪行,以證明其人該殺,朱元璋的濫殺被吹捧為一種反腐的必要手段。不否認死在峻法苛律之下的是有一些貪官汙吏,但細數死於朱元璋刀下的功臣,犯了死罪,罪不容誅的能有幾個?更不用說,還有很多幾乎是無緣無故地被找了個理由殺了。

    第三,將朱元璋殺害功臣,歸結為是一種政治遠見,為了其兒孫可以永固江山。即便這個理由成立,那從道義上、法律上也完全是站不住腳的。更何況,朱元璋死後不久、朱棣很快就攻陷南京,推翻了朱元璋選定的接班人。這與之前在朱元璋的屠刀下,朝廷精英損失殆盡不無關係。從這點說,朱殺功臣的所為,也是一種短視行為。

    有此三端,無論如何為他洗白,將朱元璋定為中國歷史上最殘暴的皇帝之一,是毋庸置疑的。

  • 8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沒有,明朝大多數開國功臣其實是病死的。

    朱元璋殺功臣是出了名的,歷史上確有此時,朱元璋晚年對功臣集團進行了近乎全面的清洗行動,以至於功臣凋零,建文帝無人可用,但要說朱元璋將所有開國功臣殺了也不至於,因為他殺功臣的時間比較晚,很多功臣在此之前已經去世了。

    朱元璋在位期間總共展開了兩次針對功臣的清洗行動,即著名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均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之後。

    在洪武二十三年前,朱元璋其實對功臣很寬容,除了個別人,並沒有下什麼殺手。在這期間被殺的地位比較高的功臣只有三位——德慶侯廖永忠、永嘉侯朱亮祖和豫章侯胡美。

    廖永忠在洪武八年三月被殺,當時的罪名是“僭用龍鳳不法等事”,洪武二十九年寧王朱權奉敕編《通鑑博論》,罪名又加了一條殺害小明王:“是廖永忠沉韓林兒於瓜步。大明惡永忠之不義,後賜死。

    這個就很明顯是卸磨殺驢,廖永忠害死小明王明顯有朱元璋的授意,因為掌握老闆黑料,他最終難逃一死。

    朱亮祖在洪武十三年九月被殺,還是朱元璋親自動的手,理由是他在鎮守嶺南期間貪贓枉法、胡作非為,朱元璋“怒而鞭之,父子俱亡”。洪武二十三年胡黨大清洗的時候,朱亮祖也被追認為胡黨。

    胡美死於洪武十七年,理由是入亂宮禁,被朱元璋“賜以自盡,殺身亡家”。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以李善長曾支援胡惟庸謀反為切入點,大肆清查胡惟庸黨羽,但這次清算對開國功臣的主體動手較少,總體上是在給太子朱標鋪路。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由於朱允炆太過年輕,毫無政治威望和手腕,朝中各家與諸王聯姻的功臣均成為他的威脅。已是風燭殘年的朱元璋也沒功夫去甄別哪些威脅大哪些威脅小,對於他這位不知道死亡哪天到來的人來說,趕緊找個藉口把這些人殺個乾淨才是王道。

  • 9 # 胡家小胡

    清代著名學者孟森曾說,自夏商周之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足可見朱元璋的雄才偉略,這樣的一個人怎會拓清寰宇之後殺掉所有開國元勳而自掘墳墓呢?

    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後世子孫能世世代代永享富貴出臺了很多政策,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尤其是為了帝國的接班人,他殺了幾乎所有的開國功臣,他這麼做是有原因而且是深思熟慮的。

    相比於開國名將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等,朱元璋找到了一個能與其匹敵而且更忠於朱家江山的人--燕王朱棣。

    相較於攻城陷陣的進攻大師,朱元璋認為,必須有一個能讓城池固若金湯的人來為新的帝國繼承人保駕護航,於是耿炳文活下來了。

    朱棣主攻,耿炳文主守,所向披靡,這就是朱元璋殺掉所有功臣的底氣。他們是朱元璋為繼承人選的左膀右臂。

    幾乎所有的開國元勳都被殺了,除了耿炳文,還有一個年逾花甲的湯和。

  • 10 # 不凡視者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都犯有一種病——猜忌。

    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也不願別人提起他以前窮苦的經歷,會認為別人在侮辱他。除了猜忌這病態外,還有一個原因,朱元璋當上皇帝后,開始為自己的繼承人掃平道路,便開始大肆殺功臣。

    大將傅友德、徐達這些都是最好的例子。

    就在朱元璋鎮壓了胡惟庸的謀反之後,開始對大臣有所猜忌了,特別是武將,到了晚年,這種猜忌發展到病態的程度,以至於他的皇太子都看不下去了。

    最典型的就是“藍玉案”了。大將傅友德,戰功赫赫,也被朱元璋莫名賜死,罪名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據明朝野史記載,傅友德在朱元璋面前比較木訥,但善於安撫士兵,士兵們對他感恩效忠,這就犯了朱元璋的忌諱,就這樣冤死了。

    徐達死的更冤,本身徐達就有病,患了背疽,最忌吃鵝油,而朱元璋更是故意派人賜他熟鵝,徐達不得不吃,當著內監的面流涕而食,不久就死了。

    晚年的朱元璋很是殘忍,他的兒孫(朱允炆)都看不過去。有一天,朱允炆勸諫到:“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第二天,朱元璋故意放一條棘條在地上,讓朱允炆把棘條用手拿起,朱允炆十分為難。這時朱元璋說:“有刺會扎手的,我把棘去掉再把杖給你,豈不是更好。”

    由此可見,朱元璋殺功臣的目的。

  • 11 # 槐蔭樹下的老曹

    所謂的“誅殺功臣”的罪名,不過是皇權與權貴階層相互博弈當中,權貴階層的一個以攻為守的輿論攻勢而已。

    因為權貴階層有胡作非為的條件,他們很容易因為胡作非為而觸犯王法、遭受懲處。

    那麼,如何在胡作非為之後,還能夠不受懲處呢?

    就是搶先給有能力懲處他們的皇帝,製作一頂“誅殺功臣”的帽子,造成輿論攻勢,一方面蠱惑人心,給皇帝懲處他們製造輿論方面的障礙;另一方面,也使皇帝本人受到價值觀方面的影響,以為只要是有功之臣,就真的是殺不得。

    其實,但凡是開國皇帝,或者不是開國皇帝,卻是很有作為,如漢武帝那樣的皇帝,他們都是十分精明、很有政治頭腦的。

    那麼,功臣明明對他們有功,他們為什麼還要誅殺功臣呢?

    這樣,誰還來忠心地輔佐他呢?

    可事實上,即便他們殺了那些功臣,他們還是沒有喪失人心,還是有很多大臣,忠心地輔佐他們。

    這是什麼原因呢?

    倒是後來的皇帝,特別是每個王朝後期的皇帝們,不殺大臣了,大臣們反倒對他們不忠心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大臣對皇帝忠心,正是由於皇帝有能力,讓大臣們佩服,大臣們才對他忠心。

    大臣們對皇帝不忠心,也正是因為皇帝能力差,大臣們看不起他,才對他產生二心。

    而功臣被皇帝誅殺,肯定有一定的原因。

    皇帝沒有神經病,他為什麼要無緣無故地誅殺功臣呢?

    歷史記載,明初135位功臣,戰死者66位,賜死者29位,正常死亡者40位。

    所謂的朱元璋將開國功臣都殺了,這是否是言過其實呢?

  • 12 # 文史風雲錄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並沒有將開國功臣全部殺掉。具體分析如下:

    1.明朝建國初期,朱元璋論功行賞大肆分封公侯數十人各掌權力。隨著統治時間加長,朱元璋的權利慾加強,為鞏固自己皇權能夠集中統治,想盡辦法,可嘆沒有藉口收攬大權。胡惟庸任丞相以後,朱元璋看到了希望。隨著胡惟庸權力日益強大,驕縱跋扈,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獨斷專行,許多重大案件都未經朱元璋的允許,擅自處理。胡惟庸貪汙受賄,諂媚之人更是對他誇大其詞,使得他得意忘形而自負,並生出反叛之心。暗中命人招兵買馬,收亡命之徒為心腹,派親家李存義遊說李善長,私通倭寇,向元朝嗣君稱臣等等,一切都在秘密進行中。正在這時,胡惟庸之子坐馬車賓士過市發生車禍而死,胡惟庸殺車伕洩憤。朱元璋正好以此為藉口治罪胡惟庸殺人償命。

    胡惟庸害怕,便與勾結之人打算圖謀造反,未等事情暴露,宦官向朱元璋奏告胡惟庸等人瞞報占城國進貢一事,朱元璋大怒,將胡惟庸與參與官員全部收監入獄,嚴刑拷問。因政敵羅列數罪,彈劾胡惟庸和內部人告密,促使朱元璋誅殺胡惟庸及其黨羽,又因謀反之事敗露,凡是與這件事情有點關係的,全部滿門抄斬,誅連幾族。朱元璋藉此事大殺開國功臣及其家屬共三萬餘人,收攬大權,集中皇權。史稱“胡黨之獄”或“胡惟庸案”。參與和牽連之人包括:李善長、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費聚、葉升等佔開國功臣總數五分之三。

    2、朱元璋晚年,涼國公藍玉獨掌軍權輔佐太子朱標,又是朱標妻舅,與太子關係甚好。可惜太子早逝,皇太孫朱允炆年幼文弱,鎮不住藍玉。朱元璋只得再想辦法,剷除藍玉與其他掌權之人,為朱允炆掃清障礙鞏固皇權。

    藍玉有膽有謀,英勇善戰,屢建戰功。自太子朱標死後,根本不把朱允炆放在眼裡,居功自傲,恣意妄為,橫行霸道,蓄養莊奴、義子,強佔民田,屢次挑釁皇權,惹怒朱元璋。後來,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逮捕入獄,嚴刑拷問。藍玉剝皮實草,滿門抄斬,誅三族。與此案牽連其他公侯與家屬,多達一萬五千餘人全部被誅殺。史稱“藍玉案”。參與和牽連之人包括:馮勝、傅友德、曹興、張溫、朱壽、王弼等佔開國功臣總數五分之一。

    3、(1)徐達,是開國第一功臣,《明史》記載徐達留守北平時背後長了毒瘡,是病死的。野史王文龍《龍興慈記》記載徐達背後長毒瘡,朱元璋賜給他蒸鵝讓他吃,吃後毒瘡加重而死。相當於是朱元璋害死的。

    (2)劉基,朱元璋在他生病時,派胡惟庸帶御醫探望劉基,由於他倆是政敵,胡惟庸暗中指使御醫給劉基下毒,劉基是被毒死的。朱元璋為平衡和打擊朝廷兩派勢力,借胡惟庸之手間接害死劉基,屬於借刀殺人。

    (3)湯和,為人謹慎,深謀遠慮,已經洞察到朱元璋的本意,深知功高震主的後果,提前告老還鄉,功成身退。

    (4)沐英,朱元璋養子,平定雲南後,鎮守雲南,沒回來。

    (5)郭英,朱元璋小舅子,寧妃的弟弟,由於寧妃受寵,朱元璋也很看重他。郭英,為人忠誠謹慎,從無過錯。使得朱元璋大殺功臣時才倖免於難。

    (6)耿炳文,為人忠誠謹慎,具有軍事才能。謹遵為臣之道,深得朱元璋信任。留他輔佐朱允炆。

    (7)常遇春、鄧愈等還有幾人,是在征戰或者還朝途中病死的。

    朱元璋發動“胡藍之獄”,斬殺開國功臣將近五分之四,實現了中央集權,從此廢除中書省,不再設立丞相。如果他知道,他最寵愛的孫子朱允炆,被他的好兒子朱棣打下臺,還落得個下落不明,會不會後悔把開國功臣趕盡殺絕。

  • 13 # 寒柏隴臥子

    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農民,參加起義後很快成為農民軍的將領;再來他開始任用一些文士參與謀劃,逐步兼併各路農民軍;最後背叛了農民軍,爭取地主階層的支援,建立起新的王朝。

    正是因為出身貪窮、打天下不易,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一是擔心元朝投降的官員、地主和文人不服於他;二是擔心共同打下天下的將領部下對他不忠。所以朱元璋便採取多種手段,任用錦衣衛特務人員對官員將領暗地偵察,以至不惜任意猜疑和誅殺功臣。

    首先,因為朱元璋的專制加猜疑,使明朝建國後不久就建立起皇帝高度集權的恐怖專制統治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後,繼承了元朝的專制制度,又從多方面採取措施使權力更為集中,專制的統治也更為加強。

    一. 制度上建立中央集權,歸權力於一身

    公元1376年(明洪武九年),朱元璋先是廢除了元朝設定的“行中書省”,各地方建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用來相互制約,分別擔負原“行中書省”的職責,統屬於朝廷中書省。

    公元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丞相胡惟庸“謀反”一事,大興冤獄。此後又廢除朝廷中書省,罷去中書丞相官職。將原朝廷中書省的政務,交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別處理,這六部都由皇帝直接統領。

    小結:朱元璋先將各行省的權力分散,由朝廷統管;再把原來各行省的權力集中於朝廷後,又進而集中於皇帝一身了。

    二. 設定特務機關,監視偵察官員

    朱元璋又在中央設立都察院,置十三道巡按都御史分別巡視各地,糾劾官吏。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對大臣們不放心,又設立了錦衣衛和巡檢司,做暗地偵察工作。當時錦衣衛和巡檢司的校尉,遍佈各個官府內外,持續偵察監視,使得這些任職的官員各個都戰戰兢兢的,生怕有什麼把柄或失誤被抓到。

    另:在《明史•吳琳傳》中記載,吏部尚書吳琳告老還鄉後,朱元璋還派錦衣衛到其老鄉探查,看到其如農夫一般下田插秧勞作後,才打消懷疑。

    《明史•羅復仁傳》記載,因羅復仁原是陳友諒的部下,後來投靠了朱元璋,被任命為弘文館學士;朱元璋表面上說他是“老實羅”,實則懷疑他有二心,便微服私訪到他家去檢視,看到羅復仁家寒酸簡陋、窮得可憐,這才放下疑心、獎賜了一座宅子。

    朱元璋對在位官員的監視尤其嚴歷,如大學士宋濂、國子監祭酒宋訥、官員錢宰等人,自己的私生活居然也被錦衣衛探查明白,朱元璋知道的一清二楚。

    小結:朱元璋設定特務機構,用這種監視探查手段讓官員馴服於皇帝的統治之下。

    三. 制定“衛所”制度,將軍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朱元璋起於農民戰爭,在艱苦卓絕、勾心鬥角奪取政權的過程中打下天下,他深知軍隊對鞏固政權的重要性。

    朱元璋經過與劉基(劉伯溫)謀劃後,在軍事上制定了“衛所”制度。將全國軍隊編為衛所軍和京衛軍,由中央的五軍都督府統一管轄。

    但是五軍都督府只掌管軍隊的組織管理和訓練,軍隊將帥的任免及軍隊的調遣權都歸於兵部,兵部由皇帝統轄。若遇戰事,要調遣那部分軍隊、誰任統帥等,都必須由皇帝決定。

    小結:如此一來,皇帝便完全掌握了軍權,防止了地方武裝割據,使將領們無兵權可用。

    其次,朱元璋大興冤獄,對功臣、將領和文人大加殺戮

    一. 興冤獄,殺功臣

    朱元璋不但對大臣們進行偵察監視的活動,而且為了保證朱姓的天下,對當初起義時幫助他取得天下的功臣大加殺戮。

    公元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被人誣陷加上謀逆叛國的罪名,判決凌遲處死,家屬親友也受到誅連統統被殺。當時只要有人告發一個人是胡黨,連調查審問都不做,立即捕殺。

    如左師李善長全家因此被誅滅,大學士宋濂也因自己的長孫宋慎被誣告是胡黨而被貶置茂州,在半路上死去。因為胡惟庸冤獄的牽連,而被殺死的足足有三萬多人。

    公元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興起大將軍藍玉的冤獄,說他要謀反,也被凌遲處死。這一次被牽扯為藍玉一黨的人又是多不勝數,最終被殺的又有二萬多人。

    小結:經過這兩次冤獄,文武功臣固然被殺了不少,但畢竟人數有限;而被株連而死的無辜之人,卻不知有多少了。封建統治專制帝王的殘忍狠毒,在朱元璋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二. 製造罪名,殺害文人

    朱元璋還因為自己出身“微賤”,怕文人士子傲慢不服、看不起自己,也不斷製造各種罪名,殺害了一批文士。

    比如,有人寫了一篇《謝表》,用了“聖德作則”等語言,本來是吹捧朱元璋的“聖德”是天下人的榜樣,但朱元璋卻懷疑這人借“作則”罵他“作賊”,一怒之下將其殺掉。

    另外還有因為用“睿性生知”、“取法象魏”等語句,朱元璋覺得人家是罵他做過和尚;他把“生”認為是“僧”,將“取法”覺得是用“去發”的諧音來諷刺自己,而把這些人殺掉。

    類似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結果嚇得一些文人士子不敢入仕做官,生怕哪裡不對就被殺了。可朱元璋又不許這些人辭官,比如明朝詩人高啟就是因為辭官的罪名而被處以腰斬的。

    小結:朱元璋的這種疑慮猜忌性格和心理,讓文人士子們真是求進不敢、求退不能,而讓有些庸碌無能、品行卑汙的人反而得以保全,種下了明朝嚴重後果的種子。

    —— 總結

    明太祖朱元璋採取了上述種種措施,把全國的軍、政大權高度集中於皇帝;他也確實殺害了不少開國有功之臣和文人士子,據說從農民軍便跟隨他打天下的開國功臣有三十多位,建立明朝後被他殺害的達三十位;朱元璋如此的政策與手段,的確極大的加強了封建專制的統治。

    雖說朱元璋不可能將開國功臣都殺害了,但明王朝初期統治的極端專制,可以說超過了以前歷代的王朝;而這樣做所造成的人才萎靡、政治腐敗的後果也是極為嚴重的,明王朝最終自食其果。

    ——END——

    參考資料:《明史》

  • 14 # 星火辰

    概括言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不少,留下來的極少,死因存疑的也不少。

    一、胡惟庸案、藍玉案大量牽連,前後被殺數萬人,其中包括大量涉案人的家屬,實為濫殺

    1、胡惟庸。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名實兼具的宰相,由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推薦而入相,有才能魄力,但喜好弄權,而且還專權,由此和朱元璋產生巨大矛盾。洪武十三年被誅殺滅族,之後朱元璋開展清查,延續十來年,據說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李善長(開國六公之一)、陸仲亨、唐勝宗、費聚等大量功臣被牽連而死。

    2、藍玉。明初大將,常遇春妻弟,本屬太子朱標一系。朱標先朱元璋而死,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太孫,為保朱家天下,洪武二十六年,以謀反誅殺藍玉,據說誅殺萬人以上,開國大將馮勝(開國六公之一)、傅友德都被牽連而死。

    在以上兩場大案中,牽連甚廣,藍玉案後,活著明朝開國功臣已經所剩無幾。

    二、開國六公及明初最出名功臣的結局疑雲

    開國六公:李善長、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是朱元璋開國後封爵最高的六人。

    這六人中,李善長、馮勝被誅殺,而且多半是被冤殺。鄧愈死於洪武十年,朱元璋大清洗前,其病逝應該沒有問題。常茂為公爵,主要憑藉其父常遇春的功勞,常遇春去世更早,應是病逝。而徐達、李文忠、常茂之死,則都充滿疑雲。徐達、李文忠正史說是病逝,而野史中流傳著被朱元璋毒殺或賜死的傳說,常茂是否牽涉謀反案被殺也說不清楚。

    劉伯溫:明朝開國後被淮西派排擠,僅封伯爵。有病逝、被胡惟庸所害、被朱元璋所害等多種說法。

    傅友德:平蜀之功,傅一廖二。傅友德應是除開開國六公以外,戰功最大者,其死最冤。正史記載簡單,只是說牽涉謀反案。而野史記載是,朱元璋晚年殺盡功臣之心已被眾人看清,傅友德宴會上被朱元璋逼殺其子,又自刎。

    廖永忠:上面所說平蜀之功,傅一廖二,廖即為廖永忠。為朱元璋淹殺小明王,洪武八年被朱元璋以違制賜死,據說死前痛罵朱皇帝。

    三、幾位活下來的功臣

    最出名的大概是湯和、沐英、耿炳文。

    湯和:朱元璋兒時同伴,還是朱元璋起兵的引路人。論功本應封公爵,卻因為發牢騷被朱元璋所知,大封功臣時被強行降為侯爵。明朝開國後,湯和變得越來越謹慎謙恭,這才勉強保下命來。

    沐英:朱元璋義子,可能因為長期鎮守雲南,所處偏遠而免禍。然而,他病逝於洪武二十五年,次年藍玉案才爆發。

    耿炳文:一位甘心承認自己是皇帝忠狗的將領,建文帝時領兵對抗朱棣,被打敗。有戰死和永樂朝畏罪自殺兩種說法。

  • 15 # 拯大人

    沒有。明朝建立最初,朱元璋對這些開國功臣還是很好的,但後來大部分的開國功臣都被朱元璋給殺害。

    殺害這些功臣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大部分是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後代,和害怕功臣功高蓋主對皇位有威脅,所以朱元璋才會出此下策,將曾跟隨自己一同建立明朝的兄弟殘害了。

    然而徐達為何能躲過這次劫難呢?這就跟徐達救過朱元璋性命和為人處世有很大的關係。

    徐達跟朱元璋是從小關著屁股長大的好朋友,在郭子興起義期間,朱元璋一同前往。當朱元璋回到家鄉招兵買馬的時候,年幼的夥伴徐達欣然應召跟隨朱元璋。征戰期間徐達展示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

    但起義的郭子興和好友孫得崖不和,在趙均用、彭大兵敗的時候,孫得崖接納了趙均用。孫得崖忽悠趙均將郭子興綁架,並打算將其殺害。朱元璋得知此事後,在彭大的支援下就回了郭子興,朱元璋由此得到了重用。

    次年, 朱元璋和徐達攻取和州,郭子興抓走了孫德崖,孫得崖軍隊將朱元璋抓走了。這時候,徐達便提出用自己來換取朱元璋,這場事情才被平息,這一次徐達就救了朱元璋的命。如果沒有徐達這次拯救朱元璋的話,明朝是不復存在的,這也成為了徐達沒死的原因之一。

    另一點就是徐達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也懂得君臣之分。

    明洪武年,朱元璋經常和徐達一起下棋,徐達棋藝比朱元璋高要,但贏朱元璋的話害怕有勝君之罪,所以每次都微妙的輸給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徐達在謙讓自己,便對徐達說不必謙讓,儘管展示就行了。結果這一次徐達勝利拉,但徐達卻將棋子走成了“萬歲”兩個字,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明朝的忠心。

    朱元璋大喜,將莫愁湖賞賜給徐達了,而後人還將兩人下棋的這座樓稱為“勝棋樓”

    還有一次,朱元璋和徐達一起喝酒,徐達大醉被侍衛送到了“舊內”休息。而“舊內”是朱元璋還沒稱帝時所住的宮殿。

    當徐達酒醒後,便問此處是何地,得知是“舊內”後。隨即起身向跪在臺階上向北朝代三下才離去,朱元璋聽說後很是高興,並對徐達的人品稱讚不已。正式因為這幾點,徐達才得以沒被朱元璋殘害,最終重病而亡

  • 16 # 夢圓的金窩

    朱元璋可能算是中國所有皇帝當中起點最低的一個,從一個父母雙雙餓死的乞兒,到需要挨家挨戶化緣才能好歹能吃上飯的和尚,好歹長大成為了一個起義軍將士,直至經過一系列鬥爭以後成為了國祚276年的大明朝開國皇帝。人生的跌宕起伏實在過於波折,雖然這些經歷讓朱元璋更快地成長了起來,但是也讓他的性格更加偏激易怒,善於猜忌且對於功臣良將而言翻臉無情。

    朱元璋對於多數百姓而言相對和善,但是對於官員而言可謂凶神惡煞,說殺就殺!因為他出身自普通貧民之家,因為元朝的政策錯誤以及當地官員的漠視,間接造成了他父母雙親的餓死,所以他極度仇恨尸位素餐、貪贓枉法的官員。在朱元璋當政的三十一年裡面,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15萬人。這些事情對於我們現在的普通人而言感覺不可思議,卻又不由自主地心生認同。

    但是讓朱元璋對於功臣的大肆捕殺甚至是冤殺,幾乎降低了整個大明朝早期的國防力量的等級。試想一下,如果當年藍玉等人還在,朱棣還真不知道有沒有膽量發起“靖難之役”。雖然當時明朝的開國功臣們被殺掉的很多,卻仍然有那麼不少什麼低調、沉穩之輩,以清白之身病故。除了自己鎮守雲南的養子沐英以外,還有帶他一起參軍的好兄弟,以及幾個善守不善攻或者不鬧事不折騰的將領。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吧!

    生死好兄弟湯和的謙恭低調,挽救了湯氏一族

    湯和是和朱元璋年輕時候幾乎最好的兄弟之一了!朱元璋後來投奔紅巾軍,也是因為湯和寫信的邀請,雖然在這其中有不得已的成分,但後來也證明湯和邀請朱元璋從軍,對於朱元璋而言是一個極為正確的選擇。也可以說湯和是朱元璋成為皇帝的引路人之一,就這一點來看朱元璋就不能虧待湯和。

    而且自從朱元璋到了紅巾軍以後,湯和反而事事以朱元璋為首。雖然表面上大家還是兄弟,但我相信朱元璋心裡是非常高興的,可以說這是朱元璋,這輩子第一次被別人尊重。所以後來湯和在戰場上失利,或者因為言語當中的不尊敬導致朱元璋不喜,朱元璋也沒有為此做出太出格的舉動。大明王朝建立以後,湯和不和別人摻合任何事情,該管的事管好,不該管的事絕對不碰,以低調和沉穩獲得了朱元璋發自心底難得的信任感。

    在大明王朝逐漸統一全國以後,朱元璋已經逐漸老邁,他開始思考,如何削弱諸將手中的兵權。而湯和透過種種情況判定朱元璋的這層心思,於是主動向朱元璋提出辭職,放棄兵權,請求回家養老。這對於朱元璋而言,簡直是瞌睡遇到了送枕頭,湯和如此體貼上意,朱元璋心中甚為歡喜!而因為湯和這樣的軍中大佬帶頭,朱元璋在下一階段的削弱武將兵權,行動當中極為順利。

    而朱元璋的這種舉動,毫無疑問是為了朱氏江山的穩定,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湯和在退休的時候還能送一個這麼好的助攻!真是一輩子的好兄弟!所以湯和成為了大明王朝開國功臣之中極為少見的善終之輩,不過我覺得,年邁的湯和可能真的是從內心當中,想要回到老家鳳陽了此殘生。

    因太子去世而哀傷病亡的養子,沐氏一系因情受恩永駐雲南

    出身貧苦的沐英,在幼年時代顛沛流離,失去了父母雙親之愛。好在8歲那年遇到了已經從軍的朱元璋,當時膝下無子的朱元璋夫妻將其收為養子,視若己出。在12歲上戰場之前,朱元璋和妻子馬氏給了年幼的沐英最深厚的愛,讓沐英對朱元璋夫妻極為忠誠和敬愛。

    所以沐英在戰場之上,出於對於自己的養父母的再造之恩,多次率軍取得戰鬥勝利。隨著朱元璋勢力的擴大,沐英率領明軍從南打到北,又從北打到南。最後靠著自己的智謀和膽略,以較小的代價成功收復大明西南之巔的雲南。並透過多次用兵,將整個雲南混亂的形勢進行了較為溫和地整頓,將雲南徹底納入了大明王朝的統治範圍之內。

    朱元璋對沐英這個養子也是相當放心,嘗試將雲南的軍事大權都交在他的手上。而沐英也確實不負所望,多次平定雲南地區的叛亂,並積極發展當地的經濟和文化,大力屯田並興修水利,促進整個雲南地區綜合實力的上漲。馬皇后逝世以後,沐英感念其對自己幼年時期的恩情,悲傷咳血,至此落下病根。然而幾年過後,太子朱標因病去世,沐英心靈再次受到打擊而患病,兩個月以後即去世。朱元璋倍感痛惜,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賜諡“昭靖”。而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直至明末,與國同休!

    妹子嫁給朱元璋為妃的郭英和郭興忠義仁厚,無出格舉動自不會被殺

    郭英和郭興兩兄弟在朱元璋早年起兵之時就開始投奔跟隨,從最基礎的護衛做起,慢慢累積軍功成為可以領兵作戰的將領。由於這對兄弟都是鳳陽老鄉,所以讓早年重情的朱元璋尤其看重和信任。加上後來同胞妹妹被朱元璋看中,納為貴妃,郭氏兄弟的信任有增無減。在朱元璋決定命運的鄱陽湖水戰中,郭興提出火攻計策,被朱元璋採納,並收到良好的效果。雖然這對兄弟大部分時間沒有兵權在手,但是勝在自由逍遙。

    他們雖然貴為皇親國戚,但是不驕不躁,不摻和任何不利於朱元璋統治的事情。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盡心盡力,南征北戰讓去哪裡就去哪裡。沒有怨言也沒有挑揀,因為他們想的很明白,想要妹妹在宮裡過得好,他們需要更加忠誠和賣力, 為大明江山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他們沒有動機去做危害大明統治的事情,反而會百般維護,盡力做好自己!

    善守不善攻,讓耿炳文得以在靖難之役對戰朱棣

    朱元璋晚年時期大肆捕殺開國功臣,在馬皇后和太子朱標死後變得越來越隨心所欲。有很多案件都是肆意株連,導致誤殺冤殺了很多無辜的人。但是朱元璋在最後還是想明白了,太子朱標如果還在,江山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皇孫朱允炆年幼,德才兼備卻威望不足。功臣良將要麼死於朱元璋的屠殺,要麼已經早早病死,必須要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個可以依靠的穩重將領,以防備有可能出現的威脅孫兒統治的事情。

    於是,曾經在長興地區抵抗張士誠進攻長達十年而沒有出現問題的耿炳文進入了朱元璋的腦海當中。此子善守,又是鳳陽老鄉,就是你了!於是到了明洪武末年,倖存的開國功臣只有郭英和耿炳文,到了靖難之役,他就成了朱允炆最先倚重的唯一老將。

    結語:朱元璋濫殺功臣固然是不對的,但是被殺的功臣當中也確實多有不法行為的存在。比如藍玉的囂張跋扈,肆意妄為、李善長明知胡惟庸有不法舉動,卻以鴕鳥姿態,聽之任之。明洪武年間的四個案件,雖然朱元璋濫殺,但也是確有不法行為在先導致。如若安分守己,低調穩重,不恃寵而驕,不以權謀私、不貪汙受賄、朱元璋這等曾經的重情之人不會不顧及往日的情面。

    而不管在哪朝哪代,功臣良將自然待遇都不會太差,但也要學會遮住自己的鋒芒,掩飾自己的光彩。高調行事、貪贓枉法、蓄意謀反都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尤其是貧民出身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面前,你們這樣就是自尋死路!

  • 17 # 糊了個逗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同時,他也是一個草根皇帝,能做到這種程度的,確實不易。所以當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特別珍惜自己的江山,甚至疑心病也變重了,對自己江山有隱患的將士,朱元璋總是會找各種理由將其處死。

    所以,總有很多夥伴說朱元璋是個狠人,屠殺了大量的開國功臣。那麼,朱元璋是不是真的將所有開國功臣都殺了呢?並不是。朱元璋建成大明朝之後,的確殺人不少,但是,要說殺功臣,是殺了不少,但也沒到幾乎屠戮殆盡的地步。

    相當一部分是病死老死的,久在軍旅之中,不少將領都會留下後遺症。要知道朱元璋活了七十一年,像朱元璋活那麼長的,在古代可不多見,尤其是落下老毛病還能活的比他長的,實在是不容易。

    要說朱元璋殺的最狠的,不是功臣,是貪官,所以,歷來受到文人士子的嫉恨。就比如說燒鵝,徐達明明在北京,朱元璋在南京,二者之間隔了上千裡,硬是編排出一個燒鵝的段子,說老朱殘殺功臣。這總不可能是不識字的老百姓編的吧?

    還有一個朱棣,說殺方孝孺十族,這就更扯了,殺完了十族,方孝孺的子侄還活蹦亂跳的,這十族可是真的水啊!

    所以說,朱元璋確實殺了不少開國功臣,但並不是所有功臣。而且朱元璋在位期間,對老百姓還是不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即將入園,是公立幼兒園好還是私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