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rioTaomashi

    其實控制軍隊很簡單,你只要把軍隊的後勤與作戰分開指揮就行了,負責後勤訓練的將領不能負責打仗,負責打仗的將領管不住負責後勤供給的主管。華人很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帶兵征討敵國的大將,回國必先上交虎符停止權利,連家都不能先回去。收集糧草供養軍隊是另外一批人以皇帝的名義給軍隊供給,所以禁軍不反對皇帝。

    羅馬的禁軍很多都是將領的私人軍隊,甚至要用將領的財務豢養,甚至打了勝仗可以自由分配戰利品。財務不靠皇帝,當然敢殺死皇帝了。

  • 2 # 亞托克斯

    其實很多中國皇帝都是武將自立為王,列如:

    晉朝皇帝司馬懿,兵變篡位

    魏王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

    魏王曹丕,強迫天子禪

    秦王李世民,玄武門兵變

    李隆基,兵變登基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

    北齊高洋,殺帝自立為王

    宋帝劉裕,殺帝自立為王

    金朝除了一個皇帝正常繼位,其他全部是武將篡位上臺。

    無論中國還是羅馬,掌握兵權的將領都是自立為王的主力,羅馬禁軍可是掌管整個首都軍事的重要武裝,所以禁軍殺帝很容易,但是禁軍還是不敢公然篡位,畢竟跟各地軍區的羅馬將領比,禁軍的作戰水平顯得太單薄了,篡位必然會遭到邊境上的各個野戰軍圍剿,所以羅馬殺帝頻繁,但是篡位很少發生。

    而中國則不一樣,武將殺帝后,緊接著就是篡位,中國武將的實權其實很大,所以不怕各地軍區不服,大不了打內戰,但能打贏皇帝的沒幾個人,其實中國也是經常發生殺帝,不過武將殺完後就篡位了,中國也就進入了下一個朝代,所以看起來中國殺帝不怎麼頻繁。

  • 3 # 芋頭170900173

    漢朝軍隊,中央軍是北軍和南軍,後來只剩北軍。可以說北軍就是漢代禁衛軍。北軍有沒有干預皇位的能力?有的,漢代幾次中央政變動亂,對北軍控制權的爭奪都是核心。基本上北軍在誰手裡誰就贏了。那麼問題就是北軍為什麼沒有形成能夠干預皇位更替的強力軍官團。很簡單,北軍是流兵加流官。士兵是各郡乃至外族裡招募來的,軍官是中樞經常加以任免的,北軍根本就不是一個自身有組織有利益連線的集團,中樞也決不允許北軍形成這種集團。

  • 4 # 美九說酒

    原因太多了。直接原因是漢朝禁衛軍不敢也不願殺漢朝皇帝,間接原因是漢朝的中央集權、君權專制、管理機構等的深度原因。但是,羅馬不是,羅馬個別皇帝禁衛軍很忠誠,但很多皇帝的禁衛軍很拉跨,近半數皇帝是被禁衛軍殺死的,他們感情基礎薄弱,加上沒有管理,沒有將老虎鎖進籠子,結果被咬了。

    所以,漢朝的禁衛軍不敢也不願殺皇帝,才是真正的原因。那為什麼漢朝禁衛軍不敢造反,但是羅馬禁衛軍卻無法控制呢?

    首先看漢朝的禁衛軍:

    1、 漢朝的禁衛軍叫羽林軍!而且,羽林軍的建立之初就考慮了安全性問題。

    西漢的羽林軍是以警衛建章宮得名,所以又叫建章營,後來改為羽林,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同時在《漢書》中記載:“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屬光祿勳,又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羽林孤兒。”譯為白話文就是: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皇帝設定建章營騎,後來又更名為羽林騎,隸屬於光祿勳,並且,羽林軍士從為國捐軀的軍人子孫中挑選,作為軍官,又稱為羽林孤兒。

    2、 羽林軍不願意造反。

    西漢的羽林軍是為了平衡南北二軍的勢力產生的。因此,有說法稱“羽林”是隸屬“光祿勳”的一支禁衛軍,守衛建章宮,故稱為建章營騎。在西漢時期,羽林騎在兩千人左右,作為皇帝的宿衛和儀仗部隊,羽林和期門,地位較其它部隊高,士兵人數在2000人左右,都是職業兵、貴族兵,待遇和郎官的待遇一樣。

    到了東漢,羽林軍仍然隸屬光祿勳,羽林中郎將下屬“羽林郎”128人,做皇帝的宿衛侍從;羽林左、右監下屬羽林左騎800人、羽林右騎900人,擔任宿衛侍從和“出充車騎”,人數加一起還是2000左右。這時的“羽林郎”來源有三:一是,選自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二是先烈的子孫。三是軍功之人。

    3、 羽林軍人數少,不敢造反。

    漢朝羽林軍只有2000人,還被其他軍隊無形中牽制著,這支軍隊人數太少,如果敢搞事,分分鐘就被其他軍隊滅了。

    4、漢朝的皇帝統治機構嚴密,很難被禁衛軍突破。

    直接來看,漢朝的皇帝絕對是中國第一大BOSS,只要皇帝不傻、不胡搞,碾壓朝臣、宦官、衛隊等等都像是殺一隻雞那麼簡單。

    但是,羅馬呢?那傢伙,一言難盡。羅馬皇帝可不是一個安全的職業。

    我們看看羅馬的情況,羅馬皇帝被刺殺的可不在少數,近半數皇帝是被禁衛軍殺死的。

    仿照漢朝的情況,我們看看羅馬禁衛軍怎麼誕生的。

    公元前43年,凱撒被刺殺於羅馬元老院,他的外甥屋大維登上了羅馬的政治舞臺,建立了元首制的羅馬帝國。但屋大維卻擔心凱撒的經歷發生在自己身上,怎麼樣才能避免凱撒的覆轍呢?

    於是,屋大維建立了禁衛軍保護自己,防備元老院的老頭。

    屋大維的禁衛軍包括9支步兵大隊和1支騎兵。每支步兵大隊編制960名士兵,相當於普通軍團大隊的兩倍規模。騎兵單元則至少有400名士兵,一般以每支大隊100人的規模與4支步兵大隊協同作戰。

    禁衛軍士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義大利人壟斷,主要由來自貴族階層或老兵後代的志願者組成。服役者必須接受嚴格篩選,由專人負責稽核,並進行嚴苛訓練。他們均被安排駐紮在首都羅馬附近。

    但是一支強大的精銳兵團駐紮在首都,逐漸形成了軍閥,也特別像中國唐朝的藩鎮,這幫人尾大不掉,逐漸成為元老院和皇帝的掘墓人,羅馬帝國59個皇帝,13人直接和間接死於近衛軍之手,死於軍隊之手的26人,佔總數的44%。6名近衛軍長官造反成功,成為皇帝,佔比10%。

    看看羅馬的禁衛軍制度多麼的拉跨。

    屋大維的繼任者無能,管不住屋大維建立的如此危險的保鏢團隊。

    這是因為,禁衛軍最初被組建時的初心是忠君守職,但後來完全被金錢至上的個人利益所矇蔽。

    羅馬的禁衛軍人數多,權力大,不僅能執行特殊任務,還擁有負責宮廷安全以及平叛作亂。於是後來的禁衛軍成為了皇帝的主人,作威作福,威脅皇帝的位子。於是,大量的皇帝被殺害。

    羅馬皇帝被刺殺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1、羅馬人鬧饑荒捱餓了。羅馬沒飯吃了,士兵餓肚子,那麼就會引起士兵的叛變,這也會直接讓皇帝失去了禁軍的支援,然後就會導致被殺害。

    2、禁衛軍個人利益受損了。

    3、他們的生活環境受到直接危害了。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羅馬的禁衛軍玻璃心太重,羅馬的皇帝這地位也沒誰了。相比於羅馬皇帝,中國皇帝的待遇和舒服程度簡直可以爽到天上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危機?三十多歲失業,房貸、家庭壓力山大,難道只能這樣頹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