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叔觀察

    這個不一定,因為在利益面前,那些所謂的友誼,感情都只是未知數。

    聽過那句“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功臣亡 ”的古言嗎?中國自兩千多年封建社會以來,有哪一個朝代的功臣最後能夠善終的,就算有,也為少數。

    雖然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在桃園結拜為三兄弟,那是因為他們志同道合,暫且還未能牽涉到對方的利益,但是如果劉備最終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那麼對於關羽和張飛就會有一定的忌憚了。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呀,縱使是兄弟,在利益面前也經不起考驗,就算在建國初期劉備授予關羽和張飛王爵的獎賞,但是用不了多久,他們的勢力也會被削弱。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當然也有例外,只不過機率很小,起碼我們所熟知的開國將領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

  • 2 # 隔夜的粥

    我們都知道在此之前分封異姓王的時代還是劉邦時代。

    當年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初,借鑑了西周初期“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意思就是將土地分封給親戚功臣,讓他們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國家,從而作為藩籬來拱衛周朝)的做法,刑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我們再來看看漢初劉邦分封的異姓王都有哪些。

    韓王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

    這裡面除了韓信之外,其他人在楚漢之爭中基本上和劉邦的爵位是平級的,都是王。而韓信發展到後來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劉邦的合夥人,他所統帥的軍隊比劉邦自己帶的馬仔要強太多了,後來還伸手向劉邦要王,可以說他們之間也不再是單純的上下級關係了。

    而我們的關羽、張飛呢,說白了就是劉備的下屬,上下級的關係,根本就不具備分封異姓王的條件。再者說了,此二人是劉備真正的班底,後面更需要他們去搞好荊州系和益州系之間的平衡。

    我們再回到當下,看看三國時期封王的都是哪些人。

    魏王曹操、漢中王劉備、吳王孫權,這些人都是老大啊,關羽張飛不過是馬仔罷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三國那個時期,封為公或者是王的話就意味著你離皇帝不遠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受封的,關羽張飛想要封王?對不起,只能咔嚓一刀了。給你個侯爵啥的就很不錯了,不過話說回來,侯在當時那個時代真的不值錢。

    皇帝為什麼要殺功臣?原因就在於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地位並不比功臣高,甚至還有可能更低,所以為了剷除後患,那些不服軟的功臣基本上都會被殺掉,劉邦、朱元璋就是屬於這樣的。可關羽和張飛不同啊,對劉備那絕對是言聽計從,我們都知道關二爺傲,可你要說他最敬重誰,那絕對還是大哥劉備。

    劉備是天子封的皇叔,是正統,所以當真得了天下那是絕對的服眾,就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一樣的。那麼統一天下之後關羽張飛二人的下場會如何呢?個人猜測應該還是不錯的,畢竟在三國時期大家都還是很有情懷的,當然了,孫權這種心理陰暗的就不計算在內了。

    但是劉備掛掉了之後呢?張飛應該混得還不錯,畢竟這時他成了外戚,至於關羽還真就不好說了,畢竟他的性格脾氣在那兒擺著呢。

  • 3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先王是以天下心為己心的一代名君。要的是社稷穩固,百姓安寧。所謂王權名望,皆可於次。這樣的一個人,自然不會固權吝賞。所以如果真的先主一統了天下。即便是曹操孫權的後人也可能會得到厚待,更何況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

    封王是一定的,除了關羽,張飛,還可能有趙雲,諸葛亮的份。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用金牛山鐵礦,鑄造八把寶劍,鋒利無比,後世稱為蜀主八劍。

    寶劍各長三尺六寸,劉備自己佩帶一把,其它七把寶劍分別賞賜給諸葛亮、劉禪、梁王理、魯王永、關羽(後人興)、張飛(後人苞)、趙雲。

    劉備所賜七劍,除了自己的三個王兒,餘下四把賜給了關,張,趙,諸葛!應是以王位下賜之意!如果關羽張飛不早亡。或如諸葛能於漢中之戰勝利後迅速移兵荊州。哪怕指派張飛或趙雲回荊州防東吳,大勢一成。關羽兵出荊州,劉封,孟達兵出庸洛。劉備兵發祁山。肯定可以迅速佔據關西,到時長安宛城甚至洛陽許都都可能落入劉備之手。曹操只能退守鄴城。到時劉備無論是重扶漢獻帝,還是自為皇帝。天下大勢有其二,以穩操勝券。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無奈歷史不容假設。我輩也只能替古人擔憂矣!

  • 4 # 欣然

    大漢天下,高祖伊始。

    苟富不忘,皆封為王。

    韓信已故,今看關張。

    若無意外,皇必殺王。

  • 5 # 我是周天子

    漢高祖建立大漢後有祖訓:劉姓天下,不分異姓王,如有異姓王篡權奪位,天下可共誅之,就是擔心他死後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漢天下被他人謀取。如果劉備真的統一了天下,估計他也會借鑑古訓,權衡厲害,做出最合理的安排。

    我個人覺得封關張為公爵妥當,諸龐趙也是公爵,黃馬為伯爵,諸葛亮毫無疑問是國公之首,也是實至名歸,關羽排第二,張飛第三,龐統第四,趙雲第五。當然這只是假設而已。

  • 6 # 肥仔妍

    先主如能一統天下,肯定會分封關張為王!這從桃園三結義到東吳大報仇中可以看得出來,劉備對關張二人的忠心,死心塌地,義氣和忠誠不二瞭如指掌。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一路走來都是這樣,可唯獨在東吳大報仇上唱了反調,可見在江山社稷與兄弟情義上孰輕孰重?!劉備是冒了很大的風險,最終有了火燒連營,白帝城託孤!真的印證了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結義弟兄是真心實意的,裡面不會有水分!

  • 7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關羽、張飛封王的可能性是零。劉漢封王是在西漢建國之初,最終異姓王韓信、彭越等被劉邦悉數剿滅。

    劉邦生前就和大臣們殺白馬盟誓,約定:非劉姓不封王,非軍功不封侯,劉邦在日一直遵守約定,呂雉稱制時,呂產、呂祿等封過王,後來被周勃剿滅,終西漢一朝,軍功再顯,異姓沒封過王。如周勃、周亞夫、衛青、霍去病功高蓋世,只封萬戶侯(縣侯)。劉秀建東漢,開國功臣們只是封侯而已,未封一異姓王。

    劉邦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他必須沿襲祖制,所以絕不可能封關、張為王,最大可能是封萬戶侯。

    再者,關羽、張飛在蜀漢成立過程中已功勳卓著,如劉備一統天下,關羽、張飛必衝鋒陷陣,再立奇功。威望必高,地位必顯,如再封王,劉備在日,自然沒什麼問題;一旦劉備薨逝,幼主如是音樂發燒友,肯定會像龔琳娜一樣唱起《忐忑》。劉備雖然待關羽、張飛如兄弟,但他更愛的是兒子劉禪啊,舔瀆情深哪!何苦給兒子出難題?至劉阿斗登基時懷疑是否親生?

    但是關羽、張飛在劉備王朝定沒有性命之憂,這一點毋庸置疑。一是因為劉備的眼光、劉備的性格。劉備向有識人之明,他到彌留之際,仍神智清醒,叮囑孔明:馬謖不可重用。這就是劉備的素質。劉備一生很少殺大臣,除非罪不容誅,或威脅皇權。關、張的忠誠度,劉備必不懷疑,因此兩人善終是沒問題的。關羽囂張不假,但他只是恃才傲物,瞧不起同儕,在劉備跟前老實得像個馬弁,年輕時習慣成自然啦;張飛暴躁,只是對士兵嚴苛無禮,但在劉備跟前尾巴也夾緊得不要不要。即便劉備先薨,他們也會在劉禪跟前守臣節。劉備能和功臣們共富貴,他對糜竺、糜芳這兩個舅子加投股人相當禮遇,在他榮登大寶後,對糜竺的禮遇甚至在對孔明之上,孔明在他心裡是寵臣加智囊、得力助手,而糜竺是他的朋友!即便襄樊戰役中,留守後方的糜芳被呂蒙包圍,又與關羽不睦,降了孫權,成了壓倒關二爺的最後一根稻草,糜竺找劉備負荊請罪,劉備親解其縛,待之如初。同樣的夷陵戰役中統率蜀漢水軍的黃權多次勸諫劉備無果,最後被陸遜斷了後路,黃權被迫降曹。劉備仍厚待黃權留在蜀漢的家屬,最近黃權之子先在蜀漢入仕,後在蜀漢殉國。

    綜合上述,即便劉備一統天下,劉、關、張仍能和睦如初。但關、張絕不會封王。

  • 8 # 終南居士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不妨假設幾個情景用歷史趣味性舉例說明說明這種結論。

    假設情景一:假設劉備的蜀漢政權奪取了天下,滅曹魏吞孫吳,一統江山。

    想當年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歃血為盟: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作為劉備的忠實鐵桿粉絲和打江山的左膀右臂,關羽、張飛精彩演繹了什麼是打虎親兄弟的精髓!為劉備鞍前馬後打下蜀漢江山而付出汗馬功勞!假設三國曆史能改寫,不是司馬家建立晉朝獲得天下,而是劉備的蜀漢獲得天下,那麼以仁義著稱天下的劉皇叔會封自己的異性兄弟關羽、張飛為王嗎?當然不會!

    權利和江山自古就是君王的最愛,在這面前什麼兄弟情義、蓋世功勞都是冷冰冰的!所謂: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良臣亡。

    想當年西漢高祖劉邦“封同姓王之遺亂”:西漢建國之後劉邦為了鞏固大漢江山大封劉氏同姓王,目的是鎮守邊疆守拱守國門。誰知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各同姓列王的實力壯大到足以威脅到漢中央政權,尤其是在漢景帝時期演變成的“七國之亂”最甚,危害影響也最大,那傢伙就是劉氏自家人同室操戈啊!連自家人都可以拋卻人情親情,在權利與江山面前大動干戈,欲取而代之,想想看,古代帝王誰不忌憚?誰不殘忍?漢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後那些劉姓列王的命運註定是很慘!滅的滅,自殺的自殺,降的降,削的削!

    在同姓王之間都這樣,那異姓王就更不用說了!劉邦封的“七大異姓王之禍亂”的本質就是對權利的渴望。在為大漢朝建功立業的那些卓著元勳如韓信、英布、盧綰等,尤其是盧綰,作為劉邦的同鄉好友、鐵桿忠粉為劉邦建立大漢朝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開國元勳之一他也對權利與江山產生了覬覦之心,謀反叛亂造反,可以說劉邦那時被最親密的人從背後捅刀子是何等寒心!除了長沙王吳芮識時務苟全下半生外,其餘這些在劉邦親封的異姓王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以致劉邦給後人異姓不封王,無功不封侯的深刻祖訓!歷朝歷代天下太平時期凡是那些功高震主,不服從統治的人,不論你功績如何輝煌都逃不過打壓清洗,在權利和江山面前,伴君如伴虎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因此,前車之鑑,後事之師。以仁義著天下的劉皇叔,即使在三國大舞臺上獲得最終勝利,得到天下,作為左膀右臂的結拜兄弟關羽、張飛勢必因功高震主而遭劉備忌憚猜疑,最終攤牌那是早晚的事,可謂打天下可以和平共處,坐天下可不行

    而三國曆史上的關羽和張飛死後被追封為繆候、桓候;《三國演義》裡是劉備集團裡的“五虎上將”,相當於今天的五大軍區司令員,所以按今天的晉升空間關羽、張飛做到國防部長就不錯了,想做軍委主席那也沒資格啊!

    假設情景二:假設劉備、關羽、張飛三個能活到蜀漢一統三國,他們能活到那個時間嗎

    裴松之《三國志》,從漢獻帝建安元年元年(公元196年)算起到三國歸晉(公元280年),三國曆史浩浩蕩蕩近八十幾載,而劉備帶領自己兩個兄弟關羽、張飛從“桃園結義”創業開始,那時劉備也四十多了,關羽和張飛也差不多比劉備年輕幾歲,意味著劉備要想獲得天下至少得活到八十多歲,這用純數學計算法來計算,也要考慮期間身體康健,筋骨硬朗,把曹操的兒子曹丕熬掛,把孫吳的孫權收拾了,把司馬懿的兒子司馬炎也熬垮了,關鍵關羽、張飛南征北戰還不能在戰鬥中掛掉,那樣還有一絲希望被封王,可現實情況是那不可能的。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最悲催的張飛愛酗酒,酗酒就酗酒嘛,可他酗酒後愛拿鞭子打人,結果被打的手下結怨生仇,最後他落個身首異處,死不瞑目;關羽也好不到哪去,被孫吳算計,大意失荊州,冬天雪地裡敗走麥城,最後被孫權手下殺了;劉備在蜀漢好好的皇帝不當去為兄弟報仇,結果也著了道,被孫吳火燒連營七百里,最後落個託孤諸葛亮、病死白帝城!裴松之《三國志》裡記載的也差不多,基本意思就是劉關張沒能活到三國一統,那關張封王也就無從談起了!

    假設情景三:歷史沒有如果,更沒有假設。

    歷史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看過陳寶國老師的《漢武大帝》中有一段獨白,印象深刻:那些已經發生了的,還沒有發生的,來不及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了!

    歷史是嚴肅的,我們可以像讀《三國演義》一樣用文學欣賞的方式把它描繪成喜歡的樣子,畢竟文學的藝術美是我們津津樂道的飯後談資。對於假設的東西我們是不可能造個時光機去穿越、去改變歷史。所以關羽張飛被封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 9 # 海中巖haha

    不行,劉邦立下規定,非劉不封王,只要不姓劉不管立多大功都不能封王,異姓封王的都難逃一死,除非劉備計劃殺關張,否則不會封王。曹操並沒有篡位卻被定性為奸臣就是因為稱王了,劉備稱漢中王沾了姓劉的光,不違祖制,曹操就不行,稱王就是違制。異姓封到公為止,不能再升了。

  • 10 # 雪流星落

    只有一同打天下的,哪有一同坐天下的?還記得劉備進封漢中王,大封蜀國,一眾跟著劉備到處流浪的“兄弟們”紛紛獲封,這個時候“五虎上將”閃亮登場,還記得關羽的反應嗎?不是謝恩,而是立刻上書要求入川與馬超比武,更是諷刺黃忠年紀過大,當時關羽可是鎮守荊州,是蜀國命脈所在,關羽依然我行我素,拋開兄弟情,這是什麼?抗旨不遵,如果劉備獲得天下,這不就是功高蓋主嗎?這可是有前車之鑑的!

    先看三國前身漢朝的例子,韓信,歷任齊王、楚王,被控謀反,被殺,彭越,獲封梁王,謀反被殺,英布,獲封淮南王,反叛被殺,蕭何自毀長城,避免被殺……這樣狡兔盡走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明朝更甚,徐達,明朝大功臣,傳說賜烹鵝而死,李文忠、李善長、藍玉……哪個不是戰功赫赫?還是那句話,可以一起打天下,但是坐天下,這都是隱患,皇帝為了自己的家天下江山永固,必須要把這些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更別說關二爺誰都不服的脾氣,寧折勿彎,不會變通,真得了天下,很難善終!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的後代能力太差,劉備必須要給後代鋪路,劉備如果去世,劉禪能鎮住二叔三叔嗎?以劉禪這軟弱的性格能壓住這些跟著先主南征北戰的猛將嗎?肯定不能,從劉備死後,諸葛亮把持蜀國多年就可以看出!

    所以,如果二爺三爺懂得變通還好,但是個個都是個性十足,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暴脾氣,面對一個軟蛋侄子,就沒有一把拉下來自己坐上去的衝動?就算沒有,劉備也要提防這個可能!當然劉備沒有獲得天下這種事也不會發生,但是以史為鑑,很難善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回合制遊戲這麼多,就只有《夢幻西遊》“活”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