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雙書畫

    書友早上好,我是一位業餘書畫愛好者,看到您提出來的這個問題非常專業啊!我也想小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個人認為書法中筆畫質感的鬆緊在行草書中常見,就如書法中的章法一樣有疏有密的關係!草書滿紙雲煙,如夏雲多奇峰。章法上變化多端,有疏有密。清代書法家鄧石如說的好:“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當然,這是形象誇張的說法,疏於密也應有變。豎看成行,橫看無列。正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形容懷素狂草的詩句那樣:“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書寫時的節奏也要有緩急的變化!佈局可透過字的大小變化,線條的長短來互相配合來達到一種勢的表現。

  • 2 # 神韻軒書法

    書法中筆畫的質感松指筆畫質感給人以輕快流麗之感。如下圖王寵草書作品。似潺潺流水,節奏上有疾的視覺感受。外肆張揚,用筆中段速度略快。書寫時心態輕鬆自然。

    (王寵書法作品)

    書法中筆畫質感緊指筆畫有老辣古樸之感。如下圖鄧石如隸書作品,似泥漿緩緩流淌。有徐的視覺感受。內斂含蓄,運筆猶如逆水行舟,筆毫推紙緩行,有澀味。用筆中段速度略慢。

    在書法的結構中,松指筆畫搭配較疏。緊指筆畫搭配較密,如蘇軾的行書結構有左松右緊的特徵。

    米芾的行書結構有左緊右松的特徵。(見下圖)。

    筆畫質感的因素和立體感、力量感、節奏感、速度感、用墨有關。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3 # 蒼山書童

    書法中筆畫的質感有松有緊,怎麼寫出來的?

    關於"書法中筆畫的質感有松有緊。"這個說法在先賢書法論述的典籍中無法得到查證,本人也認為這是個偽命題!也可能是現在書法教材中的沒有底蘊的新的忽悠辦法!大家認真思考一下按照中國文字使用的嚴謹法度“質感與鬆緊”根本就不搭調。

    書法中"松與緊“一般指字的架構,章法和墨色變化等等。。。

    如果一定要牽強附會地將書法中筆畫線條質感與鬆緊聯絡的話,那麼:從行筆變化論中鋒是緊側偏鋒是松,慢是緊快是松,粗是緊細是松,圓筆為緊方筆為松,藏鋒為緊露鋒松,實為緊虛為松。。。從墨色變化論濃為緊淡為松,溼為緊枯為松。。。

  • 4 # 一笑貫長天

    松與緊最好是自然流露!

    當然,這個自然流露需要太高,太深厚的功底與書法理解!需要筆法的精通,需要你對結構的縱肆,需要你對章法的宣洩與狂宕!

    書法絕不是刻意的安排,也不是精心地刻畫!是瀟灑,從容的寫意!面對一張皓潔的宣紙,應該有一個戰略的估計,可是絕不是精緻細節的章法,然後,一如蒼鷹搏兔般的迅捷入筆,恣肆狂縱地揮灑!這就是從容與張揚的演繹!

    質感靠的事筆力,鬆緊靠的事放收,自如地放與收,那才是書法的絕頂!

  • 5 # 快樂書法

    “松、緊”,是傳統書法中,諸如長短,粗細、正側,疾澀,方圓等等近三十種對比關係中的一種。松和緊,看起來只有兩個字的差別,卻是構成傳統書法中最具代表性風格“內擫”(音ye)、“外拓”兩大基礎風格的主要表現元素,二者具有不同的審美價值,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

    松和緊的對比關係,在書法中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結體方面,內擫為緊,外拓為松。

    我們先看圖例,再作詮釋。

    以“內擫”風格的代表人物王羲之,歐陽詢、張瑞圖,“外拓”風格的代表人物王獻之、顏真卿、傅山作品為例:

    (王羲之《孔侍中帖》,內擫風格)

    (王羲之《聖教序》選字,內擫風格)

    (王獻之《中秋帖》, 外拓風格。雖然是米芾臨作,但歷代書家均認為其最具王獻之書法神韻)

    (《淳化閣帖》王獻之選字,外拓風格)

    (歐陽詢《九成宮》區域性,內擫風格)

    (顏真卿《勤禮碑》區域性,外拓風格)

    (張瑞圖書法條幅,內擫風格)

    (傅山書法條幅,外拓風格)

    《廣雅釋詁》說:“擫,按(書法理論上解釋為“壓”)也。”《小爾雅廣詁》說:“拓,開也。”擫和拓都是動詞。按壓的結果是物體的周邊線條向內彎曲,開拓的結果是物體的周邊線條向外彎曲。形成的結構特徵,用直觀的話來說,前者接近腰鼓形,後者接近鼓形。

    內擫的結構方折,稜角分明,骨力內斂,表現出一種駿利豪爽、氣骨雄強的視覺效果;外拓的結構圓轉,具有一種內斂含蓄、圓潤豐腴的審美趣味。

    從視覺效果和感受來說,結構的不同形狀,給人的視覺感受有很大的不同。角度越尖,越接近方形(甚至三角形),衝擊性越強,情緒激昂;角度越鈍,越接近圓形,衝擊性越弱,張力消失,情緒溫婉。

    看到這裡,那麼很明顯:內擫風格的結構、筆法、線條都趨於緊;外拓風格的結構、筆法、線條都趨於松

    內擫和外拓的結構,導致筆畫的“松”與“緊”,也可以說是筆畫的“松”與“緊”,形成了結構的內擫和外拓。

    書寫方法的區別

    內擫的線條兩頭粗中間細,運筆過程是兩按一提;外拓的線條中間略粗於兩頭,運筆基本上是按著走的,兩相比較,內擫運筆的上下動作多而且強烈,外拓運筆的上下動作少而且平緩。

    二、直線和曲線,方筆和圓筆

    直線表示剛正、方峻、直接。直線的換向用折,結果為直角,直角也表示剛正方峻。其藝術特徵為陽剛。

    在單位面積等同的條件下,直線的線段相對短,在人們的觀感上就相對顯得緊。

    曲線表示圓潤、生動、柔媚。曲線的轉折換向用轉,結果為圓,圓也表示圓潤、生動、柔媚。其藝術特徵為陰柔。

    在單位面積等同的條件下,曲線的線段相對長(有弧度的原因),在人們的觀感上就相對顯得松。

    再以六朝楷書碑版,近現代碑帖結合的書法大家徐生翁、于右任行書書法作品為例:

    (《張猛龍碑》區域性,直線為主)

    (《石門銘》區域性,曲線為主)

    (徐生翁對聯,直線為主。為了破直線之短和緊,有意強化了部分筆畫的長度)

    (于右任對聯,曲線為主)

    鬆緊對比,一目瞭然吧。

    書法結構、筆法的松、緊結合兼對比,黃庭堅的行草書,是代表書家之一。以其行書、草書為例,大家感受下。

    (黃庭堅《松風閣帖》區域性)

    (黃庭堅《諸上座帖》區域性)

    要理解、學習書法中的松、緊對比關係,從筆法、結構上,就要多研究,多臨摹上述經典法帖。舍此,別無他法呀。

    需要強調的是:

    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老子所謂“孤陽不生,孤陰不長”。松和緊,反映在經典書法中,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們是互為前提,而又相互對比,才能達到相應生輝的藝術效果

    傳統經典書法方方面面的學問,一定程度上,就是對比關係的學問。沒有對比,不會出彩。

  • 6 # 翰墨書道

    第一個問題,質感。任何的事物都有質感,不同的問題其質感也是不同的比如玻璃杯的質感,和陶瓷的質感,鐵器的質感,水果的質感都都不同。

    書法的線條雖然不是再描繪具體的器物人的質感但確實存在點畫線條的質感問題。實際上古代書法理論中的錐畫沙,屋漏痕等術語說的就是點畫線條的質感。特別是中鋒與側鋒線條的中鋒取勁側以曲妍,都是如此。簡單來說,書法的點畫線條有剛柔、遲疾、動靜、實和虛等種種質感。也可以說我們在欣賞書法過程中所能夠感知到線條的力度和味道都屬於書法點畫線條質的範疇。簡單來說,點畫線條的質感無法非剛柔兩種,實際上,點畫線條的質感內涵異常豐富。每一位書法家的點畫線條的質感都不同,二王而且同一書法家不同時期不同作品的點畫線條質感也不同,也有細微的區別。書法點畫線條的豐富在王羲之的書法中最豐富。如唐代的楷書,雖然諸家書體的形質與也極其豐富,但整體上看,對多以某一個特色為主比如柳公權和顏真卿的書法的質感特點就比較突出。

    點畫質感都的表達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技術性的,一個是書法的的性格與修養的結果。

    技術性的如用筆的節奏不同,形態的質感就不同,用筆快,線條流暢但質感易浮與紙面,用筆滿,點畫線條則凝重厚實。中鋒線條因其萬豪齊力,墨精暗墜,筆力勁健,骨力遒勁,自然自然剛勁不撓的質感。側鋒用筆,由於筆尖再側,筆肚在另一側,其運筆力度以不出鋸齒為準,兩側的質感也有非常大的區別。

    書法家個性與修養所形成的點畫線條質感,所謂文質彬彬,狂放不羈,不同的性格與修為,其在書法作品的線條與空間表達中傳達出來的情感色彩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比如文徵明的書法與蘇東坡的書法,徐渭的書法與王鐸的書法,因其性格與學識的造詣之區別,其點畫質感就不同。

    鬆緊問題比較容易理解,除了器物的質地外,在書法中鬆緊的表達主要與疏密佈白關係基本一致。一般來說,一字之內都有疏密佈白處理,也就是鬆緊的處理。不可否認,疏密與鬆緊,實際上還是有細微區別的。

    比如我常說柳公權楷書中宮緊密,四外疏的基本特點,就是一種內緊外鬆的一種結構方法。實際上書法中是疏密或者說鬆緊的處理技法有也是非常豐富的並不完全侷限於點畫的疏密佈置一種。也有靠線條的粗細輕重曲直,甚至枯筆來調節。如開合收放,同樣可以起到鬆緊佈局都的藝術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裡的鬆緊,不是散和擠,散和擠是病而鬆緊是書法結構的一種基本的布白技法。

  • 7 # 福筱航

    自身體會

    感覺還是沒到得心應手的時候

    還需要加強書寫強度

    為的是熟能生巧

    民間有個說法

    字怕千張紙 書怕百日功

    說的是字要想如意的揮灑

    必須要有深厚的積累

    書艱澀難懂花費時間

    難題還是可以攻克的

    有成功人士認為

    除了臨帖外還需要背帖默帖

    滿懷信心

    常說口裡順 多練手不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當下的流行麵包有哪幾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