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霧都農人山客
-
2 # 奮鬥的小青年73535053
化肥廠商,農機商,當然前幾年新疆的農民確實也掙錢了,日子也好了,這幾年退耕,漲水費,棉花價格腰斬農民又窮了
-
3 # 紀錄鄉土
昨天我剛陪著父親把農業補貼取出來,對於農業補貼不同地區也許都不一樣,那麼我就拉講一講我們當地的農業補貼,以及我們家領出了多少的補貼,以及對這項補貼大家的滿意度是否高嗎?首先我們要對農業補貼有一個認識,那就是對於農民種植土地的一種補貼方式,當然這也是惠農方式的一種,像我們家有6畝多地那麼這6畝地到賬的補貼有590元。
一畝地算下來有98元的補貼,這98元相當於一畝地一袋化肥,當然現在便宜的肥料也要100元一袋,再便宜的相信也沒有農民朋友願意使用,每年補貼的方式都不是現金髮放,而是透過一張統一辦理的銀行卡按時打到卡內,每年一般都是在7月下旬這筆補貼就到賬了。
其實對於這項惠農的補貼農民朋友還都是非常滿意的,畢竟這項補貼按我們家的地畝數來講,算是多了一畝地的淨收入,所以對於這項補貼大家都很滿意,那麼至於問題中提到這項補貼被誰拿到了,顯而易見這項補貼發放到了農民朋友的手裡, 當然這項補貼也是為了增加農民朋友種植的積極性。
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一點農民朋友種植的負擔,想必大家都知道農民種植需要投資,後期要管理,灌溉等,這些都需要一些花費,然而這項補貼恰巧可以讓農民對於這些投資減輕一些,總而言之這項農民朋友的補貼已經發放了很多年了,我們當地每一年都在每年的中下旬發放到農民的手裡。
-
4 # 田俊超白
國家給農業的補貼,基本都到了農民的手裡。補貼雖然到了農民手裡,但不一定在種地人的手裡。農民與種地的,不一定是同一批人。
現在國家發補貼,都是經過村裡調查,然後財政直接打到農民的卡里。在此期間,減少了許多手續,也防止了借用。
農業補貼的本意,是補給糧食的。你種糧食,才能得到補貼。這裡面有糧補,油補,種子補等等。
而現實情況是,這些補貼,到了土地開發者手裡。種糧食的人,沒有補貼。要補貼也可以,他們給你提高地價。
無論是怎麼補貼,最後都到了土地開發者手裡。在這不得不提,現今的秋糧補貼做的很好。幾乎都補貼到了種植者手裡 ,完全越過了土地開發者。
我們村曾經發生過,地主要秋糧補貼的情況。承包者需要地主簽字,才能拿到補貼。結果地主不給簽字,想自己得。
可惜村裡不同意他得補貼,因為是同村人承包土地。村幹部知道他沒種地,他最後妥協了,把補貼給了種地者。
國家給農業補貼,是為了幫助農民。現在變成了,幫助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人。這地有沒有補貼,和種植者沒關係了。
農村有許多鹽鹼地,這些鹽鹼地都是有人承包的。他們自己不種,四處尋找開荒者。開始種植,一連五年不要一分地租。
五年以後,每晌地每年給個兩三千元即可。地裡的井,電,水渠他們都給你準備好了。許多人看見有利可圖,便開始投資種植。
結果三年都挺不過,就賠了個精光。地被培養三年,有些模樣了。地主便宜出租,每晌地一兩千,換下一批佔便宜者。
在此期間,地主在土地上不掙錢,但是他們會得到補貼錢。土地開發的越多,得到的補貼越多。
等土地被改造個五到八年,地產量上來了,土地開始提價。一年得兩份錢,一份地租,一份補貼。
還有一部分補貼,是到了開發者兼種地人手裡。他們種植糧食,得到補貼是應當的。國家對農業的補貼,對這批農民,幫助很大。
除了這兩類人,其餘人群很難得到補貼了。因為是財政直髮,中間不過其它人員手。不存在其它現象。並且,附近每個村的補貼錢數,都差不多。這充分證明,補貼到了農民手裡。
-
5 # 達峰三九六
我是達峰396。我來回答提主的提同。國家給農業的補貼都被誰拿到了?這問題提得好,這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農民希望農業補貼再高些,那麼除農民,到底被誰拿到了農業的補貼呢?農業補貼是為振興鄉村產業的優惠政策。而從事農業產業者,並非一定是農民。因此,除了農民外,這類人群能享受農業補貼,而且補貼金額比農民還高。1.土地承包者,也就是農民。
雖然大量的農民轉移城市就業,但他們承包的土地仍然有效,18億耕地並沒有減少。他們的每年補貼大概每畝一百四五元左右,由於各地情況不同,有高也有低,並不是統一標準。而且同一個地方每年金額也不盡相同。有時還要低於這個數字。近年來農資化肥上漲過快,糧價又過,補貼並未提高,導致大面積的農田拋荒。因此,農民迫切希望提高農業補貼。下面是我家11畝地農業補貼一卡通詳細數字。
種植養殖從業者。種植業包括:種糧大戶,從事瓜果各類種植從業者。從事種糧者每畝補貼二百元以上,規模大小不同補貼數額也不同。比如承包五百畝,與一千畝補貼差距很大。
水果類種植戶,在我們這裡是逐年遞增,比如,我們這裡種植井岡密柚,第一年每畝補貼四百元,第三年掛果期每畝補貼六百元。
養殖業按規模大小進行補貼,比如養豬業,一千頭到二千頭之間,每年補貼40萬,三千頭以上補貼80萬,我這裡也有按頭來進行補貼,有時出欄一頭豬補貼三百元,有時高達五百元。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各地方情況不同,補貼的金額不同。尤其養豬業,行情不同,也會影響補貼金額。
種植養殖從業者,佔據農業補貼大部分金額,農民只佔小部分。國家需要大力扶持種養從業者,他們經營模式是
未來農業產業化的方向,未來農業實行規模產業化,傳統農業經營方式,將退出歷史舞臺。
回覆列表
說起農業補貼真的是一言難盡,雖然國家每年給出的農業補貼不少,但實實在在到農民手中的卻不多,大部分都是被其他人拿走了,當然途徑是符合現行政策的。
根據《農業生產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對九類人五類專案可以申請農業補貼;也規定五類人不能申請農業補貼,即土地荒廢三年以上者、從事非農生產者、生產造成嚴重汙染者、用地未經審批者、套取和冒領補貼者;同時還規定申請農業補貼的三類主體為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聯合社)、農業企業。
問題來了,申請的三類主體很少是真正的農民,因此農民就很難直接拿到農業補貼了。而今農民能直接拿到的農業補貼可能就是耕地力補貼和種糧直補了,數額雖然不大,也是農民實實在在的安慰。
因此,國家農業補貼的大頭都是被這三類主體拿走了,而這些主體基本都是社會資本擁有者。這也是為什麼國家拿出大量的資金補貼,可農民並沒有得到多少實惠的原因。
就拿山客見到的農業種植專案為例,我們村發展了2000多畝的經果林(青脆李種植,套種中藥材),經果林的經營者並不是村集體和村民,而是外部資本,國家是否給予補貼,補貼多少村級並不知情,有人說經果林每年有上百萬元的補貼,也是猜測之詞。還好該經營者是想做實事的人,在用心管理和經營,所以農民能獲得土地流轉費用和勞務費用,如果經營者是應付先生,農民恐怕一點實惠都得不到了。
所以,有專家認為,目前國內的合作社之流,絕大多數都是掛著農業專案,實質就是領取農業補貼的人,鮮有實實在在幹事的人,而領用途徑卻符合當前政策要求。因此,山客覺得要想將農業補貼真正發揮惠農作用,應該做出相應調整,是否可以探索採用“社會資本+村集體+農戶”的模式,讓村集體和農戶有參與權和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