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馨馨輔食記

    其實在中國大部分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一個是基於中國的傳統理念還有一個就是女人本身對婚姻的付出就更大。其實你可以找個時間跟老公好好聊一聊。當然不是吵架,而是心平氣和的告訴他。孩子是兩個人的,應該一起分擔。談話的時候絕對不要把脾氣帶進去,因為我們是要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問題升級。

    最近看的30而已,感觸特別大,其實有時候女人只是過分的想心疼自己的另一半。反而導致了對方的懶惰,因為他覺得你什麼事都能幹啊,他能懶就懶。

    其實很多時候男人可能不知道育兒的時候要做什麼,那麼你可以給他佈置任務啊。如果他連你給的任務都不願意去做,那麼是可以考慮一下這個婚姻是否要長久

  • 2 # 精彩短劇

    這還用想嗎?必須維持啊,再苦再累也就幾年,孩子上學了就好多了,多陪陪孩子多好啊,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回家了就多陪孩子,別等孩子大了可以出去上學的時候,就不能陪你了

  • 3 # 景浩講育兒

    喪偶式育兒,只是現代人對生活現狀的抱怨而起的名詞,細品歷代人小時候,都有這樣的成長經歷:小時候,父母下田耕作,年幼的我們只能跟隨祖輩或鄰居夥伴玩耍,或者是放學後期待父母回家。

    也沒見到人生觀有多麼嚴重的缺陷。現代人的抱怨是源於生活壓力,所以問題的歸結點不在於育兒方式上,更多是我們的心態上,我們所期待的生活是什麼?是不是給自我壓力太大造成的?

    調整好心態,是至關重要的,黃帝內經上描述人的一句話就是:以酒為漿,以妄為常。

    孩子只是一系列問題的爆發點,並不是問題的根源。根源在於: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所以幸福感就比較差了,各種抱怨就油然而起了。

  • 4 # 永遠的園丁

    我認為家庭出現喪偶式教育,也是當媽媽的大包大攬的結果。

    女主人在結婚的時候,就應該把家裡所有的家務活兩人共享共同承擔。久而久之,成為了兩個人的習慣,以後的所有事兒兩個人都應該共同分享,包括孩子撫養和教育。

    比如說孩子的教育,不單單是每天看著輔導作業。還有陪伴孩子上各種輔導班,學習之餘的體育鍛煉等。爸爸媽媽可以坐下來協商分工,各自承擔比較擅長的一部分,這樣對孩子的教育也全面。

    而現在更多的是媽媽擅自做主,承包下了孩子從吃喝拉撒睡到教育鍛鍊成長的全部事情。不是爸爸不願意承擔,而是媽媽的不信任、不放心。或者是太武斷,認為什麼都只有自己才能做好,別人不會做或做不好。久而久之,爸爸插不上手,或者也不願意做,也就形成了家庭對孩子喪失式的教育。

    媽媽不滿意這種狀態,不能只是抱怨,要靜下心來想想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 5 # 金融大爆嫋

    如果下班時父親也在,可以讓父親參與進來。其實父親對寶寶的愛早就開始了,只是他不知該如何表達,如何做。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簡單明瞭地說出需求,母親在帶娃時可以父親打打下手,拿拿奶粉或者玩具之類的。先從小事嘗試,參與進來,逐漸過渡到爸爸和寶寶都能享受親子時光。

  • 6 # 逍遙仙子話育兒

    同為上班族,下班後只有母親看孩子,喪偶式育兒還有維持的必要麼?

    我來結合我的經歷給你一些建議:

    首先,在孩子3歲以前比較小的時候,身邊的人很多都是所謂的喪偶式育兒,我建議你堅持住。我們做媽媽肯定覺得非常委屈,因為我們也上班賺錢,更主要的我們一下班就趕緊衝回家趕著看孩子。而孩子的爸爸就感覺好像跟孩子沒啥關係一樣,6點下班他不著急回家,可以等到8點高峰期過了再慢悠悠回來。而且有時候我的先生還會諷刺我那麼著急回家,老闆給我發幾萬塊錢工資虧大發了。我從兒子半歲就開始上班,一直是上班帶孩子,超市購物三點一線就跟打仗一樣,連去商場買衣服的時間都沒有。整天風風火火,就像餓狼在我後面追趕著我一樣。因為我心裡始終掛著孩子,我自己能多帶一分鐘,絕對不會讓公公婆婆多看60秒。週末很多時候先生要麼加班,要麼出去應酬,很少跟我一起帶孩子出去。就連五一、國慶、甚至春節他也有去處,跟我們呆一兩天就一個人走了。那個時候我人累心更累,衰老很多,出門人都以為我是孩子姥姥。我脾氣變得異常火爆,把先生往死裡罵,我們吵架吵到差點離婚。但是,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

    現在想想,那個年齡段的孩子比較小,最需要媽媽的細心照顧。男人,尤其像我家先生這種情商不高的男人他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你還能指望他來照顧幼小的孩子。再加上他藉故上班累,所以能躲就躲。我把孩子塞到他手上,我的婆婆就會接過去。他做父親的責任感也好、父愛也罷基本就沒有產生。但是孩子大一些就不同了, 比如三四歲以後。

    其次,建議你跟孩子父親好好溝通,約定共同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孩子之後,雖然我們付出很多,但是男人們不一定知道,或者不一定買賬。或許他還在背後埋怨你大包大攬不讓他帶孩子呢。所以,你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跟他溝通,約定好雙方輪流陪伴或者一起陪伴孩子的時間,哪怕他每天晚上陪孩子一刻鐘也好。父親的角色不能缺失。我當時就跟我家先生約定,他每天回來陪孩子玩一刻鐘,每週末至少陪半天,我們一起帶出去玩。爸爸媽媽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孩子明顯會更高興。而且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和親子關係,只有在一天天的陪伴中才可能建立,而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以後的發展非常重要。

    第三,鼓勵孩子主動去找爸爸玩,讓孩子跟父親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很多時候我說話我先生就跟沒聽見一樣,坐著紋絲不動,但是我兒子有辦法,他會不聲不響直接坐到爸爸脖子上去騎大馬。現在每天晚上8點到9點是先生陪伴兒子的時間,我會躲到另一個房間看書、寫作。他們會玩一些男人們能玩的遊戲,比如打仗、翻跟頭、倒立等等。讓孩子每天固定時間都去找爸爸玩,堅持兩三個星期基本就會形成習慣。這樣你也會有一點自己的時間。爸爸陪孩子一段時間,讓他不陪他都不行,因為孩子給他帶來了很多快樂,甚至啟發。

    最後,我想說的是,有了孩子之後做媽媽的要學會妥協,學會示弱。不要掩蓋你的疲累、無助和柔弱,尤其在孩子的爸爸面前更不要逞強,讓他覺得你很能耐,不需要他也能玩轉這個家。你要讓他覺得你和孩子都特別需要他,要用那種柔弱和愛喚起他為夫和為父的責任感。晚熟的男人太多太多,你需要變換不同的方式促進他成長和成熟。如果他有了真正的家庭責任感,他會慢慢思考如何做一個好父親的。女人千萬不要太強勢,即使能力強,說話也要柔弱,一味強勢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辛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守街亭的是魏延,戰局會有什麼變化?諸葛亮北伐會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