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老師
-
2 # 羅絡老師
雖然理論上6歲以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可以讓孩子掌握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語言達到母語水平,看混血家庭的孩子就知道了。
但是作為個人來說,我卻沒有也不願意讓孩子在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就學習外語,適當的英文兒歌或英語動畫片的啟蒙是可以有的。
我這麼做的原因有這麼幾個:
首先,我自認為比較懶,可能做不成虎媽,鷹媽,沒法長期陪伴和督促孩子學習外語。語言的學習必須有大量的聽、讀輸入量,才會有效果,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但讓孩子對外語的新鮮感和興趣消磨了,還沒學到東西,不如不學。
其次,我認為母語的學習更為重要。很多人都在說只要抓住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就可以有機會讓孩子擁有雙母語,對母語語文的學習沒有影響。可是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孩子在學習語文的拼音時,因為英語字母的干擾而痛苦不堪。
第三,我們沒有讓孩子出國留學的打算,至少本科之前不會出去,所以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我覺得滿足學校考試以及中高考就可以了,可能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吧。
另外,可能因為我自己是語文老師出身,所以從感情上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深厚的漢語言文化修養,所以從孩子牙牙學語以來,我給孩子熟讀背誦和閱讀的都是《三字經》、《弟子規》、《聲律啟蒙》、中華成語故事和神話故事等國學文化類內容,以及其他自然科學的經典書籍。
我家孩子上小學以前只是斷斷續續接觸了些英語兒歌和英語動畫片,如《小豬佩奇》、《小公主蘇菲亞》等,上小學以後我才開始正式讓她進行英語的接觸和學習,我用的都是一些美國原版的幼兒園英語教材,目前看學習效果還不錯。
讓剛會說話的小孩學外語是可以的。
但如何學習是有講究的。如果去報什麼外語學習班,我覺得沒必要,因為那樣的學習效果並不明顯,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很少有外國人的三、四線城市。
我接觸過不少3、4歲就開始學習外語的孩子,結果單詞不會寫不說,連簡單的口語交流
都不會。為什麼?
因為:
沒有語言環境幼兒課外學習英語一般是每週1~2次。每次不到一個小時。
知識的掌握需要不斷地重複才能夠記住、記牢;而家裡沒有語言環境,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學了什麼,沒有複習的過程,孩子不可能記住。日積月累,錢沒少花,孩子卻是熊瞎子掰苞米,全都忘記了。
寶媽不學習,孩子難學成讓剛學會說話的小孩學外語,最好的辦法是寶媽先要學習簡單實用的日常口語,比如:
拉粑粑、尿尿、睡覺、吃飯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重複。小孩子是不會混淆多種
語言的。
所以,小孩子學語言沒必要刻意報班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薰陶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