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嶽掩赤城
-
2 # 魑魅涅磐
事實非也,很多潛射彈道導彈搭載的核彈頭數量反而要比陸基彈道導彈搭載的核彈頭數量更多一些。比如當今最強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美國的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導彈,其三級助推器周圍圍繞部署了多達10枚爆炸當量為47.5萬噸的W-78核彈頭,而且經過多年發展後,三叉戟潛射洲際導彈也稱為了美軍現役唯一一款搭載分導式核彈頭的彈道導彈。相反美國陸軍現役唯一一款陸基地下發射井的民兵3洲際導彈卻只能裝載1--3枚W-72核彈頭。再一個說說俄羅斯的戰略核導彈,俄羅斯師承蘇聯雖然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事遺產,而且在戰略核導彈的研發上也有屬於自己的發展思路,並且還湧現出了最新一代的亞爾斯和薩爾馬特兩款陸基洲際核導彈。但是蘇聯海軍自家的潛射洲際導彈發展就不那麼順利了,自蘇聯解體後,一直依靠唯一一款效能並不是很先進的輕舟潛射彈道導彈存活,輕舟彈道導彈雖然也具備分導能力,但是限於其發射載荷較低,只能搭載3-5枚核彈頭。千禧年後俄羅斯自己研製的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終於試射成功,並逐步搭載在俄最新的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上開始戰略值班,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在核彈頭的搭載數量上最多也只能搭載6枚爆炸當量為55萬噸的核彈頭。英國雖然現階段依然保持有戰略核潛艇部隊,但是其現役的前衛級戰略核潛艇使用的是美國製造的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導彈;法國為其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研製了射程更遠、搭載核彈頭數量更多的M51潛射洲際導彈,但是M51現階段只能搭載6枚爆炸當量為15萬噸的核彈頭,不過法國正在為其升級改進為12枚核彈頭進行測試工作。所以從以上幾個國家的戰略核建設工作成果來看,美國的三叉戟IID5憑藉超過8000公里的洲際射程和多達12枚分導式核彈頭穩居潛射洲際導彈榜首。其實細究的話,還是可以分析出一些細節之處的,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地下發射井部署的民兵3洲際導彈雖然幾經升級改進效能不差,但是限制於地下發射井會被首輪攻擊,所以其戰略生存能力顯然沒有搭載三叉戟核導彈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強,畢竟戰略核潛艇享有全球71%的海洋活動範圍,並且享受海洋自帶的背景噪音遮擋,所以也被五常列為戰略核打擊和戰略核反擊的建設重心。同時相比一枚導彈裝載一枚核彈頭而言,同時裝載更多的核彈頭不僅能夠提升核潛艇的戰略打擊能力,而且也是一個國家國之根本的有力展現。而俄羅斯、法國自家的潛射洲際導彈在保證不低於8000公里的洲際門檻射程後,裝載核彈頭的數量遠遠低於美國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落後。比如俄羅斯現役最強的薩爾馬特陸基液體洲際彈道導彈可以同時裝載12枚分導式核彈頭,並且還擁有超過1.1萬公里的超遠射程優勢,但是介於戰略核潛艇需要長期戰備值班對於潛射洲際導彈的戰備週期有很高的要求,而液體燃料雖然動力更強,但是相比固體燃料儲存時間卻比較短,所以潛射洲際導彈還是以固體燃料為主流。而且受限於戰略核潛艇內部狹小的空間限制,對於潛射導彈的體積要求很嚴格,所以這就要求固體火箭發動機在保持大推力、高比衝優勢的同時,體積還要儘可能的小才行。對於俄羅斯和法國來說,這兩個國家雖然在高效能火箭發動機領域有很高的造詣,特別是俄羅斯繼承有蘇聯時期研製的世界推力最強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但是兩個國家在大推力、小體積、高比衝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發上卻不如液體火箭發動機。而美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太空梭的時候,就掌握了高效能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研發製造技術,所以在其改進設計三叉戟潛射洲際導彈的時候,固體發動機的大推力和較高比衝技術優勢也為其帶來了小尺寸下更大的射程和更大的發射載荷優勢。
-
3 # 李曉偉
這還用說
當年巨浪上岸的成果東風21導彈,你可以看看路基跟海基的比一比,很明顯就看出來路基的更粗更長,所以必然型的帶的彈頭就多。
就算東風41下海,必然體積大幅度壓縮,而且攜帶的彈頭數量也會壓縮,不然的話你如何保證射程。
射程、載荷、體積在裝艇的時候是必須犧牲一個的,不可能跟同型號的路基彈道導彈通樣那麼均衡。
回覆列表
潛射導彈尺寸進行壓縮,自然彈頭攜帶能力要差
謝邀,我們先看個例子,下面這個是俄羅斯的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該導彈長度23米,發射重量49.6噸。攜帶彈頭重量2噸,射程1.1萬公里,可以攜帶4枚50萬噸核彈頭或10枚15萬噸核彈頭。
而下面則是俄羅斯的RSM-56布拉瓦(圓錘)潛射彈道導彈,該導彈就是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的潛射改進版,但是其長度只有11.5米,發射重量只有36.8噸。相應的最大射程9500公里,彈頭攜帶能力為1.15噸,可裝載6枚15萬噸核彈頭。
原因就在於潛射導彈長度受到限制,必須要能夠塞進彈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耐壓殼中,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耐壓殼直徑決定了潛射導彈導彈的長度。所以潛射導彈導彈尺寸上要比陸基彈道導彈短上不少,整體造型更加短粗,這樣自然導彈的彈頭載重能力要下降不少。
為了容納13米級的潛射導彈導彈,我國的094和毛子的德爾塔級核潛艇都採用“龜背”的設計,這樣方便在較小的排水量中裝載較長的潛射彈道導彈。
同樣的例子,我國的東風-41導彈,長度約為21米,而東風-41的潛射改型巨浪-3,長度被降低到13.5~14米左右。潛射彈道導彈吃虧就吃虧在這方面,但相應的其技術難度和先程序度也要比陸基彈道導彈高出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