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多知道啦
-
2 # 凝沙學史
三國東吳的王蕃,天文上很有造詣,改良了張衡的渾天儀,改良後的渾天儀實用方便,廣泛應用東吳曆法的制定。同時,王蕃也是當時學術上的大佬,著有《渾天圖記》、《渾天象說》等天文作品。
既然,東吳的王蕃擁有與漢朝張衡一樣的天文才華,那麼王蕃是怎麼被殺呢?其主要在於王蕃為官清雅,被孫皓惱恨,被人詆譭,王蕃醉酒。
1.王蕃為官清雅隨意王蕃最早擔任尚書郎,後來自己辭官不做了。後來吳景帝孫休就位,任命當時出名的王蕃與賀邵、薛瑩、虞汜四人一同擔任散騎中常侍,於是王蕃又開始當官了。據說,當時王蕃為官很清雅,持才傲物,經常對東吳皇帝也是一副臭脾氣,還好孫皓前幾任對王蕃比較容忍。
2.孫皓惱恨王蕃吳末帝孫皓即位後,王蕃又入朝擔任常侍,由於王蕃有高風亮節臭脾氣,不肯低聲下氣,經常違背孫皓的意思。
正如丞相陸凱所說“而陛下惱恨他說話刺耳,厭惡他直言對答。”時間久了,孫皓開始惱恨王蕃。
3.王蕃被人詆譭當時,與王蕃一起在孫皓手下當常侍的還有萬彧,本來萬彧與孫皓有舊交情,但是萬彧為官奸詐,得勢後算計王蕃。
加上當時中書丞陳聲,是孫皓的寵幸的近臣,多次在孫皓面前泜毀王蕃。
4.王蕃醉酒公元266年,丁忠出使西晉回來,孫皓高興召集了群臣一起喝酒,不料王蕃飲酒中喝醉出醜,當即倒地。而孫皓懷疑王蕃對己不敬,便派人把王蕃抬到外面去,可是王蕃醉醺醺仍然要求回來。孫皓見此大怒,直接命人將王蕃斬殺。
總之,王蕃之死在於王蕃不懂為官,得罪皇帝孫皓,加上被人詆譭,最終孫皓以醉酒為契機殺了王蕃。
王蕃,三國時吳國大臣,博覽群書,喜歡天文、數學。他觀察天象,根據張衡的渾天儀,改進製作出天球儀,比之前更加實用靈巧,他天文學也有建樹,著《渾天儀圖記》。另外他研究出的圓周率為π=3.1555,是當時一項重要數學成就。可惜的是,最後被吳主孫皓殺害。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王蕃的故事!
王蕃在東吳做尚書郎,但他喜歡研究曆法、六藝,因此辭官專心研究。東吳景帝孫休是一位有做為的皇帝,他招王蕃擔任散騎中常侍,王蕃進諫獻策,孫休欽佩讚賞他,說他卓越超群。皇帝派遣王蕃出使蜀國,王蕃才學品行得到蜀國上下稱讚,蜀國感嘆,這位來自東吳的使者,是如此奇才,王蕃回朝後,朝廷讓他擔任夏口監軍。
吳帝孫皓做皇帝時,王蕃入朝擔任常侍,萬彧多次侮辱王蕃,說王蕃自我輕賤。中書丞陳聲,也多次在孫皓面前詆譭王蕃。時間長了,皇帝孫皓也對他有意見了,王蕃屢受責備。
公元266年,丁忠出使西晉,回東吳後,孫皓擺宴席宴請群臣,王蕃喝酒過多,醉倒在地,孫皓很生氣,認為王蕃故意裝醉,對他不敬,孫皓讓衛士將王蕃斬殺在大殿下。滕牧、留平為王蕃求情,孫皓不答應。
丞相陸凱想救王蕃,上奏皇帝說:“王蕃知曉天道瞭解萬物,是正直大臣,忠心社稷重臣,不能殺!"可惜孫皓不聽,將王蕃斬首於殿堂,拋屍野外,東吳百姓聽說王蕃死後都很傷心,朝中有識之士都很悲傷。王蕃被殺時僅39歲,王蕃的家屬被流放。
王蕃成就:他認為日距離其下臨之地為八萬裡,以此為股,以一萬五千裡為勾,應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測出日距陽城(今河南登封)為八萬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陽城為中心,以陽城與日距離為半徑,算出周天長度。他還進行過數學研究,計算出圓周率為π= 3.1556,與劉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沖之的“祖率”(π=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很相近,為中國天文學的數學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結語王蕃是三國時期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人,史書說他"博覽多聞"、清雅、氣質高風亮節,他內修美德外明事理,但是他從不看人臉色行事,有時不順從孫皓的意旨,最終大臣勸阻無用,王蕃被皇帝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