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龍玉春
-
2 # 居士的春天說茶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春天裡的一杯茶,積攢著濃厚的生命力,沉澱著生活的真諦,如同春天的生機盎然與靈動氣質,芳香甘醇,直沁心底。
茶樹的抗病毒性和適應性是茶葉良種的基本特性之一。茶樹是多年生植物,一生要經歷各種生存環境,各種惡劣的生活條件,寒凍、熱旱、病蟲害等。
因此,茶樹品種的抗性強弱,取決於茶樹的遺傳基因。抗性強的茶樹,不僅能降低病蟲害對茶葉品質、產量的影響,還可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汙染,降低防治病蟲害的成本,提高茶葉質量安全。
經過一代代改良訓化的:龍井43#、安化群體種、信陽群體種、烏牛早、龍井長葉、迎霜、藪北種(日本)等都是近年來世界聞名的優質茶樹品種。
國家衛生健康委、農業農村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釋出GB 276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距上一次修訂釋出僅14個月,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又更新了。其中,茶葉新增15項限量,總數達到了65項;該標準已於2020年2月15日開始實施。
在茶葉種植過程中,為達到綠色健康標準,茶農所採用的是:生物治蟲、茶果兼種、人工滅蟲等措施,且有部分茶區已實行遠端監控區塊鏈理念,全程可視、可查、記錄上鍊跟蹤,嚴格遵循國家允許使用的肥效或生物農藥,絕對禁止六六六,敵敵畏等高風險藥物噴施耕作。
以六大茶類中綠茶為例,採摘期早(清明至穀雨季節),無蟲害既無需要生物農藥噴灑;製作全程離不開高溫高火;運輸有低溫冷鏈;儲藏有冷庫冷;可接觸的汙染環節幾乎為零。無需茶客們過多擔心。
即使茶葉存在一定的汙染,那麼汙染源存在無非兩種:一種汙染物(粉塵)附著於茶葉表面,另一種汙染物(農藥殘留、重金屬等)以絡合態的形式隱藏在茶葉片內。其實,在茶葉沖泡過程中,“洗茶”已將茶葉中粉塵等汙染物濾掉了;而農藥殘留物、重金屬等屬於固化於茶葉葉片細胞之內,多為脂溶性物質,很難溶於水。也就是說“洗茶”洗不掉,“泡茶”一樣也泡不出來。除非吃掉茶葉,所謂農殘物才真正進入體內。中國人傳統的喝茶習慣是“泡”,一般泡過幾遍以後就倒掉了,沒有能進入體內吸收消化的可能。
中國茶不經意間改變了世界的味覺,誰把握住了地平線上的茶樹,誰就能把所有最好的味道統統揉進整個春天。
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
3 # 龍井茶痴
茶葉種植階段一般是會打農藥的,而且越是名產地管理越多打藥也相對越多,不過也不用這樣擔心,現在對農藥使用農藥的種類毒性都是有規定的。
茶葉種植管理分兩種,精緻型和粗放型。精緻型茶園管理在一些茶葉名茶地,茶葉專業鄉鎮,茶葉收入為當地的主要收入,那麼在管理投入上投入比較多,管理也比較多,同時也會有專門的農技技術人員駐村駐鄉鎮指導。現在的茶葉噴灑農藥,劇毒的農藥不要說使用,就是購買都有嚴格登記規定,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鬆散。
粗放型的茶園管理 ,在一些非茶葉主產區,茶葉也並非當地的主要收入地區,這些地方的管理投入比較少,都是茶農自發的修剪管理,投入比較少。在我們老家,我們縣是名茶之鄉,但是茶葉種植是不均衡的,只有一些山區的鄉鎮是靠茶葉是主要收入的,在管理打藥修剪採摘上完全不同,像我們是隻採摘春茶,春茶結束以後年年重修剪,然後讓茶樹自己發芽生長,下半年的時候下點肥料,封園打次藥水,這樣就是一年的生長採摘週期了。而山區鄉鎮呢,他們春茶採摘加工,夏秋茶也一樣加工的,而像我們做龍井的,採摘的茶葉最怕就是太老和蟲子,簡單說一句,採摘夏秋茶不打藥水幾乎是沒有收入的,所以是管理越多,投入越多,藥水也越多,同時名氣也越大。
總結起來,茶葉的農殘沒有網上這些不懂茶不懂農業聽風就是雨挑撥離間的小人那樣中傷的那樣嚴重,茶葉使用的農藥毒性比較低,而且有衰減期,另外除了普洱白茶等金融忽悠類茶葉以外,大多數的綠茶紅茶都要經過高溫炒制,發酵等工藝,農藥大多數是聚酯類的有機物,能揮發(聞到農藥味就是揮發出來的),熱不穩定性(農藥是避免高溫的),這樣加工過程以後安全性是大幅度提高的,真正對茶葉質量影響大的是企業工廠庫存中的新增。
-
4 # 小魚的痴茶生活
會有而且在夏秋季使用比較嚴重。但是不要過份擔憂,因為農藥的特性使得農殘問題不是很嚴重。
1、農藥使用時間。
我所在的縣是茗茶之鄉,不僅僅春季有采摘茶葉夏秋季也有部分茶農採摘做茶,春季氣溫低蟲害幾乎沒有,夏秋季氣溫高蟲害嚴重,所以除蟲的藥水只在夏秋季使用。昨天剛剛回了一趟鄉下,每一塊被管理要準備採摘茶葉的地方都放著一個藥水桶,一邊採摘一邊把準備採摘的茶葉打一遍藥水。所以買春季茶可以放心,夏秋季需要注意。
2、茶農使用農藥的顧慮—怕炒茶葉時聞進過多的藥水。
夏秋季必須使用藥水,不使用就會沒有芽葉可以採摘,藥水不好每個人都知道,所以近幾年的藥水變的低毒低殘留,夏季天氣熱藥水揮發時間短3天左右揮發完,最要緊的是現在的茶農知道了,帶有藥水的茶葉炒時藥水會揮發,一方面可以降低茶葉幹茶的農藥殘留,另一方面茶農在邊上會間接的聞進很多藥水,這個比喝茶葉聞進去的量可多了好多倍,這個訊息被光大茶農知道以後,一個個得開始注意茶葉噴曬藥水之後的時間,不敢採摘的太早。
所以茶葉種植過程生產過程都要使用到農藥,而且不使用對產量影響很大,但是因為農藥的低毒強揮發也讓茶農注意自己的身體,也反過來影響農藥低殘留。
-
5 # 大山裡的村婦
任何農作物要想不影響產量都要打農藥。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那個時候農藥是"六六"粉和敵敵畏為主,後來國家查出這兩種農藥高毒禁止生產了,現在生產的都是低毒農藥,只要按說明使用就不存在藥殘,所謂的藥殘是因為盲目的追求產量和產品品相濫施藥造成的。農產品的真正藥殘主要是除草劑的使用,和化工肥、所謂的有機肥的使用,酸化了土壤,破壞了土壤中的微生物,致使農作物的生長失去了一個營養充足,自帶抵抗力的母體。
茶葉不同於其它的農作物,是用來泡著喝的,而使他的農作物卻是全部食用下肚,在農殘方面相對來說對人體傷害比較少。近些年茶葉農殘這一說法,相對於其他農產品社會上議論紛紛,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個別茶農為了看相好,提高產量。在採摘前打了一遍完全沒必要打的預防蟲害的藥水,這樣的茶農很不道德,一粒老鼠屎害了一鍋粥;
二、同行的嫉妒心理普遍存在,有些商家惡意散播,以提升自己的產品安全,那其產品是否真的就很安全呢?!
那麼,怎樣才能買到安全的茶葉呢?
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建議您選擇有營業執照,有生產許可證,有“食品流通許可證"或者《食品經營許可證》的,並在正規的官方電商平臺開店的商家下單,因為這樣的商家受限與電商法,產品會相對安全。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商家互加微友:
1、瞭解商家是農民還是企業;
2、瞭解整個茶園管理過程,和茶葉的生產製作過程。
以上的兩種商家,小農戶更是最佳選擇,因為小農戶擔當風險的能力小,更願意遵從電商法和食品安全法生產管理茶園。而企業或者說現在的一些所謂的合作社,在收購茶鮮葉時有不可選擇性,因為他的茶葉原材料來自於廣大茶農。
以上是我對您提出問題的分析解答,供參考,希望有用,回答完畢。
回覆列表
茶葉種植農藥非是必選項。比如喬、灌(茶樹)丶草,立體種植,就可避免農藥的使用,或減少使用。喬木是鳥的家,所以有了鳥害蟲就有了天敵。草裡面是蟲藏身的場所,也是害蟲的吃飯場所。不打農藥生態就自然平衡,即使為害茶樹,,也只是區域性或個體為害。茶樹底下鋪草,可抑制雜草生長,天熱時降低地溫,天冷時提高地溫,草屑腐爛後就是最好的肥。在草屑腐爛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優勢微生物,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對於提高茶葉質極為有益。曾做過試驗,比使用化肥的地塊,品質相差巨大。行距提高到兩米,株距0.5米,每穴三株。行距中間任雜草生草,長到四十公分時用割草機割矮,留五公分左右的底茬。如此迴圈,直至秋末雜草停止生長。此方法我們試驗成功後,已使用十六年,效果良好。尤其是茶葉品質,有“九泡有餘香”的高度,而一般的茶,只能沖泡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