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不惑之年下南洋

    因為這個原因說起來挺複雜的。

    . 唐中宗李顯本來就是一個特別軟弱的人,沒有一點的實際權力,所有的虛頭巴腦的東西都是虛的。

    由於當時唐朝還處於錯綜複雜老樹盤根的關係,最終張柬之等人只能落得悲慘的下場。

    第1個原因,基本上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明升暗降了。. 當時被尊稱為五王的首領張柬之已經超過80歲了,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頭子了。對於許多主要的任務沒有辦法親自處理,武三思用明升暗降的方法,幫著5個大臣弄成了歷史上的五王,沒有了任何權利。

    . 第2個原因過於依賴女人。

    張柬之這5個人策劃發動政變,特別依賴一個女人的力量。當時張柬之等人想要討好韋皇后皇后,他們選擇不和韋皇后正面衝突一直順著她。

    在張柬之鬱鬱而終之後,朝廷才開始意識到張柬之存在的重要價值。也明白了他對整個國家作出的卓越貢獻,所以接下來的好幾任帝王都對張柬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追風封,可是這樣的追封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 2 # 愛古典的好娃娃

    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恢復了李唐王朝的正統統治,但是由於唐中宗李顯其人懦弱無能,對韋皇后放任而無節制,加之武三思陰謀勾結,武氏集團的勢力又逐漸大起來,最終,把當初的復唐功臣全部收拾乾淨了。張柬之也在晚年被流放之後,鬱郁而死。

    一點歷史

    神龍元年,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將二張殺死,擁立李顯為皇帝,武則天成為皇太后。武則天在神龍政變後,安享晚年,壽終正寢。

    張柬之是襄陽人,早年間曾經是太學生,後來考取賢良出身,官至鳳閣舍人。

    中宗復位之後,因為性格懦弱,加之顧念韋氏的舊情,於是惟韋氏之言是聽,任其胡作妄為,不加禁止。

    而韋后,亦忘卻自己當初,和中宗同受武后幽禁的苦楚,反與武后之侄武三思私通。於是武氏的勢力復盛。

    張柬之等人雖表面上被唐中宗榮寵,實際上已無權柄,他們一個月只能見到皇帝兩次。當初拼死發動政變,張柬之等人算是徹底看走了眼,這位李顯中宗,根本不是一個能扶上牆的皇帝。

    後來,張柬之等反都遭貶謫而死,韋后、上官婕妤、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等,都驕奢淫逸,賣官鬻爵。政治的濁亂,更甚武后之時。

    武氏集團復興

    李顯繼位,立韋氏為後。韋氏一心想要效仿武則天參與朝政,於是藉著中宗的誓言,幹出了許多無法無天的事情來。

    武三思與韋后勾搭上後,權勢復振,張柬之等始感到是一種威脅,方多次勸李顯誅殺武三思,李顯怎忍心殺掉愛女安樂公主的公公。即使李顯想殺掉,而實權在韋后手中,李顯也作不了主,當然不可能聽從張柬之等人的勸諫。張柬之見勸李顯誅殺武三思而不可能,則退而求其次,想從權勢上加以抑制。

    武三思本來就有政治野心,武則天在位時就想被立為太子,與韋后勾搭上後,韋后更是野心勃勃,自然不會容忍張柬之這班正直的人在朝中掌握朝政,因此裡應外合,時常在李顯面前敗壞他們,力圖加害。後來終於得逞,功臣終於被全部收拾乾淨了。

  • 3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以張柬之為首的五位大臣發動的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復位,立有不世之功。然而令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對李唐的一片忠心,換來的竟是滅頂之災。

    一、張柬之與神龍政變

    (1)張柬之(625~706年)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進士出身,始調清源丞。永昌元年(689年),被召入京,時年七十餘,擢受監察御史,遷鳳閣舍人。杵 旨,出為合、蜀二州刺史。武則天晚年,由狄仁傑推薦,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神龍元年(705年)發動政變,擁唐中宗復位,迫武則天退位。以功擢天官尚書,封漢陽郡公,旋改郡王。不久,為武三思排擠,貶為新洲司馬,憤懣而死。

    史上評價張柬之亦是一時良相。

    (范文瀾《中國通史》):(武則天)“任用的主要宰相,如李昭德、魏元忠、杜景儉、狄仁傑、姚崇、張柬之等… 都是一時人選”。

    (2)神龍政變

    武則天晚年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不得不陷於難以解決的困境。(范文瀾《中國通史》):武則天到698年,才決定立唐中宗為皇太子,取消唐睿宗的皇嗣名號,封為相王。

    武則天晚年放縱武氏親族集團。侄兒梁王武三思把持朝政,和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等勾結,把朝政搞得混濁不堪。(趙文博《中國通史》)

    二張亂政,氣焰熏天 ,仗著女皇的寵信,毫無顧忌,肆意妄為。更為糟糕的是武則天已是沉痾在身,臥床不起。文武百官、諸王公主甚至太子李顯都很難見到。只有兩大寵臣二張兄弟在其身邊侍奉湯藥。如果武則天一旦不豫,遺詔只有二張兄弟看到。屆時二張兄弟如心生異志,後果不堪設想。

    而此時二張居中用事,暗蓄異謀。

    於是張柬之等決定採取非常手段,趁著武則天病重,對朝政控制放鬆之際,發動武裝政變,除掉二張兄弟, 擁立太子李顯掌握實際權利。在張柬之出面組織聯絡下,有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唐皇族成員的加入,不僅使這次政變更具合法性和正當性,亦加強了政變集團的實力。

    (趙文博《中國通史》):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張柬之、崔玄暐,中臺御史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相王府司馬袁恕己,五人合謀 ,誅滅二張 ,逼武則天交出政權,讓中宗復位。

    當日五人聯合左羽林將軍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楊元琰、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五百餘名羽林軍殺人宮中。遂誅殺二張,此時的武則天已經沒有精力和實力與蓄謀已久的政變集團對抗,她接受了這個事實。

    大臣張柬之等人擁李顯復位。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是年冬死。諡則天皇后。

    二、滅頂之災

    (1)武韋結盟

    (范文瀾《中國通史》):武則天本人剛退下舞臺,唐中宗、韋皇后又重演唐高宗、武皇后的故事。唐中宗比唐高宗更昏懦,韋皇后只有暴行,並無武則天的政治才能。昏懦加昏暴,演來形式頗相似,結果卻完全不同。

    七O五年,唐中宗在張柬之等唐舊臣擁護下,恢復唐朝,但是,他並不信任這些唐舊臣。他唯一信任的是韋皇后。韋皇后和武三思勾結,形成武、韋二家外戚合作的腐朽集團。這個集團驅逐張柬之等出朝廷,獨佔了全部政權。

    中宗即位後隨即封上官婉兒為婕妤。上官婉兒生性風流,早在武后時代就與武三思私通。武三思與韋后本是兒女親家,這時由上官婉兒穿針引線,成就了兩代人的“通家之好”。唐中宗一皇后、一婕妤都成了武三思的情婦,向來懼內的中宗接連帶上了兩頂綠帽子,還懵懵懂懂,不知不曉。

    韋后、安樂公主、武三思、上官婉兒等越發膽大妄為,沆瀣一氣,操縱政治,樹立私黨,廣納賄賂。(趙文博《中國通史》)載:“以(韋氏)為首形成了一個韋武集團。…骨幹分子是上官婉兒和武三思。”

    (趙文博《中國通史》):韋武集團是由武氏集團和韋后的親屬、親信構成。他們掌握大權,中宗被韋武集團包圍。韋武集團將反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的張柬之、敬暉、桓彥範等人視為仇敵。

    神龍元年(705年),武三思與韋后反覆對中宗進讒言,以敬暉為平陽王,桓彥範為扶陽王,張柬之為漢陽王,袁恕己為南陽王,崔玄暐為博陵王。翌年五月,又將五人的王位削除,分別貶為崖州司馬、瀧州司馬、新州司馬、竇州司馬、白州司馬。當年八月,又削除五人之官位,分別流放至瓊州、瀼州、瀧州、環洲、古州。五人之子弟凡年十六歲以上者,皆流嶺外。

    (2)養虎遺患

    武則天退位後,政變集團的官員們也紛紛一夜之間紫袍金帶,位極人臣。政變集團一躍而成為朝廷中一股重要勢力。

    張柬之等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優柔寡斷,並未在第一時間除掉武氏諸王。張柬之設想,這件事應由李顯來做更為合適。“讓陛下自行解決武氏族人,以便立威。”

    可惜張柬之最終還是棋差一招,武氏族人有著自己的龐大勢力,另外李顯怎麼會舉起屠刀誅殺自己的兒女親家呢?

    昏庸無能的李顯與其母親的鐵腕相比,真乃天壤之別,相去甚遠。其在政治上純粹就就是個白痴,按理說,中宗重奪皇位,自會對武氏家族下手,既報先前被廢之仇,並可以斷絕後患。張柬之等按捺不住,紛紛對中宗進言,請求誅殺武氏。敬暉等百名官員上表陳情,要求貶降武氏官員的官職,

    中宗不僅沒有趁機打壓武氏諸王,還任由武三思與韋后私通,放縱武三思把持朝政,為所欲為。

    直到張柬之等人反應過來之後,為時已晚。在武三思和韋后的陰謀策劃下,張柬之等五人先是被冊封為王,表面上榮寵至極,實則是被剝奪了實權。

    706年,藉著處理王同皎謀反案,武三思誣陷五王是同謀,並將其貶到外地擔任司馬,此時的五人已成為任由武三思宰割的俎上魚肉。

    接著反汙五人謀反,並請求將他們滅族。與此同時,武三思暗中指使安樂公主在李顯面前大肆誣陷,又讓侍御史鄭愔在朝外對其大加彈劾,裡外夾攻,李顯盛怒之下,命令迅速結案。其結果五人被判處死刑。

    當判決呈報李顯後,他突然良心發現,想起曾經給張柬之等五人賜予過免死鐵券。於是,敬暉被流放瓊州,桓彥範被流放瀼州,張柬之被流放瀧州,袁恕己被流放環州,崔玄喡被流放古州,子孫十六歲以上被流放嶺外。

    (3)悲慘結局

    然而陰險毒辣之武三思做的是斬盡殺絕、斬草除根。於是其死黨周利用被任命為代理右臺侍御史,奉命出使嶺外去誅殺五人。等周利用抵達嶺外時,張柬之和崔玄喡已死,僥倖躲過一劫。

    在貴州抓到桓彥範,周命令部下將其綁起來,放倒在竹筏子上拖著走,一直拖到桓彥範肉被磨掉露出骨頭,才用杖打死;抓住敬暉後,將其一刀刀的剮死;周利用強逼袁恕己喝有毒的野葛汁,喝下幾升後,毒性發作難以忍受,其疼得用手扒土,幾乎把手指甲全都磨掉,然後再用棍棒將其活活打死。

    殺人屠夫周利用回朝後,李顯卻將其提升為御史中丞。

    結束語:以張柬之為首的五位大臣發動的神龍政變雖然成功了,然斬草未能除根,懲前不能毖後,養虎遺患,留下一個禍根武三思 ,至使武氏諸王死灰復燃,而後武三思又與韋氏結盟 ,最關鍵的是加上一個刻薄寡恩,昏庸無能的皇帝李顯,豈能有好果子吃? !

    “五王”冒死擁立的太子李顯竟是一個愚昧 昏聵腦袋進水的糊塗蟲,其被武三思接連帶了兩頂綠帽子,卻渾然不知不曉,甘當元緒公。這場驚心動魄的神龍政變,真乃神龍見首不見尾,到頭來忠若五王,卻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都做了死不瞑目的冤死鬼!

    觀風雲際會,看興衰更替。五王雖已是冢中骷髏,但還是迎來了遲到的極高哀榮。

    景雲元年(710年),唐睿宗追贈張柬之為中書令,諡號文貞,制曰:"褒德紀功,事華典冊;飾終追遠,理光名教。故吏部尚書張柬之翼戴興運,謨明帝道,經綸謇諤,風範猶存。往屬回邪,構成釁咎,無辜放逐,淪沒荒遐。言念勳賢,良深軫悼,宜加寵贈,式賁幽泉。可贈中書令,封漢陽郡公。"

    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下詔,張柬之配享中宗廟庭。唐德宗建中年間又追贈張柬之為司徒。

    復唐之功臣終於可以瞑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為什麼要禁tiktok與打壓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