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空開悟
-
2 # 男科王傳航教授
三焦是一箇中醫學特有名詞,是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括胸腔、腹腔以及其內包含的各個臟器,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三焦屬於中醫學五臟六腑概念中的六腑,為六腑之一。正如張景嶽在《類經·髒象類》中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因此,中醫一般認為三焦是分佈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也叫“孤府”。
對於三焦分別對應哪幾個臟腑,歷來就有爭議,而爭議的中心就是肝臟到底應該歸入哪一焦。縱觀三焦,一般認為膈肌以上的胸部應為上焦,主要包括心與肺等臟器,而橫膈以下到肚臍之間的部位為中焦,主要包括脾和胃等臟器,至於肚臍以下至二陰則為下焦,主要包括肝、腎、大腸、小腸、膀胱等臟腑。其中出現的肝臟,按照其在生理功能方面與腎臟的關係更為密切,故也有將肝臟和腎臟一起歸入下焦的說法。總之,無論肝臟是歸入中焦還是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就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和,這一點是不存在爭議的。
此外,三焦在中醫學領域中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其一,它是清代醫家吳鞠通在其著作《溫病條辨》中創立的一種溫病辨證方法,多用來闡述三焦所屬臟腑在溫熱病疾病發展過程中的病機和證候特點,還常常用以區分溫病疾病的病位深淺、病程階段,以及說明各個證候之間存在的傳變關係;其二,三焦作為“一腔之大腑”還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三焦具有的生理功能,簡單來說有三種:一、通行元氣,二、執行水谷,三、執行水液。下面我們就來一個一個的分別說明。
首先是通行元氣。何為元氣,元氣是人體內最根本的氣,也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古籍記載,元氣根於腎,透過三焦別入十二經脈而達於五髒六腑,所以三焦也被稱為元氣之別使。也就是說三焦是元氣在人體內得以升降出入的道路,即人體的元氣是透過三焦而到達五臟六腑和全身各處的。
其次是執行水谷。古籍《難經》中曾明確提出了三焦執行水谷的作用,如“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水谷精微在人體內執行的道路以及氣之所終始,包括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質的吸收以及糟粕的排洩全部過程,都在三焦,並且根據上、中、下三焦所處部位的不同,三焦在水谷執行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一般認為上焦主納,中焦主腐熟,下焦主泌別清濁、主出等。以上就是中醫以三焦執行水谷來概括人體內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洩的功能的過程。
第三是執行水液。三焦是人體水液執行的主要通道,這一功能在中醫學經典著作《皇帝內經》中就有許多處都有論述,例如《素問·靈蘭秘典論》中就曾記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人體內的水液代謝過程是十分複雜的,雖然其是由多個臟腑協同完成的,但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環流,則必須以三焦為通道才能得以實現。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與否,不僅會影響到水液執行的速度,也必然會影響到相關臟腑對水液的輸布與排洩。所以,如果三焦水道不利,那麼肺、脾、腎等髒調節水液的功能將會難以實現,極易引起體內水液代謝的失常,導致體內水液輸布、排洩的障礙,從而產生痰飲、水腫等病變。
文:馬文君/王傳航
-
3 # 博學養生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總稱,是中醫藏象學說中的六腑之一。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功能單位,它是對人體某些部位和內臟等生理功能的概括。 上焦概括了心肺宣發、輸布氣的功能:從三焦部位劃分看,上焦指胸腔部位,其中有心肺兩髒,但所述之功能並非指心肺的全部功能,而僅指肺主氣、心主血的部分功能,即重在說明精氣的宣發與輸布,所以用霧氣來比喻,稱“上焦如霧”。如果熱邪侵犯上焦,可見心煩、心悸、咳嗽、胸悶等症,這就會直接影響到精氣的正常宣發與輸布。 中焦概括了脾胃、肝膽消化吸收功能:中焦,從部位劃分來看,為膈下臍上的上腹部,其中包括脾、胃、肝、膽等臟腑在內。其所述功能,也只是概括了脾、胃、肝、膽在消化吸收方面的功能,所以稱作“中焦如漚”。如果溼邪侵犯中焦,可見脘腹脹滿、嘔吐、腹瀉、黃疸等症。這些症狀的出現,與脾、胃、肝、膽的病變有關。 下焦概括了腎與膀胱及大、小腸生成和排洩大、小便的功能:下焦主分清濁、排洩糟粕和尿液,這主要是指腎與膀胱的泌尿功能和大腸的排洩作用。“下焦如瀆”,形容水濁不斷向下疏通、向外排洩的狀態。如果溼熱侵犯下焦,則可見尿少、尿頻、尿急、尿痛或大便洩瀉、痢疾裡急後重等症,其中尿的病變主要與腎與膀胱的溼熱病變有關,而大便的病變則與大腸溼熱病變有關。
回覆列表
中醫尊自然,自然天地人。
上焦感天氣,下焦應地水。
中焦管人事,上下中縱橫。
氣升水降落,三焦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