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南小平

    常言道:頭伏蘿蔔二伏菜,立秋之後種白菜,馬上就要立秋了,農民朋友們又開始種植白菜了,但是立秋之後天氣依然很熱,那麼如何防止高溫乾旱對白菜的影響呢?

    1,立秋之後種植白菜,由於立秋處於二伏天,天氣依然很熱,溫度在30度以上,所以要選擇抗熱性強的品種進行種植。

    2,整地時澆足底水,保持土壤溼潤,有利於種子發芽。

    3,種植白菜要起壟種植,白菜播種之後覆蓋上稻草麥秸稈等,防止陽光暴曬,還可以保水。

    4,白菜出苗之後要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防止高溫乾旱出現僵苗。如果天氣乾旱要增加澆水量,澆水要早晚進行。

    5,在白菜地上搭遮陽網防曬,給白菜遮陰降溫。

    6,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提高植株的抗性,防止高溫乾旱對白菜的傷害。

    立秋之後種植白菜要防止高溫乾旱採取以上措施,促進白菜生長。

  • 2 # 生產隊長老楊

    問:農民種白菜,如何防止高溫乾旱?

    白菜的習性是,生長的前期不怕高溫,白菜在收穫期之前怕乾旱。

    所謂的高溫就是氣溫在三十五度之上,四十度左右。白菜播種在立秋前後,此時是三伏。除去陰雨天,每天白天的氣溫都是在三十度以上,趕上最高的可達四十度,但白菜幼苗沒有一棵是熱死的,這說明白菜的幼苗是適應高溫的。

    白菜苗期一個月,一個月後進團棵開始定植,這時是白露節氣,白露節氣的氣溫就達不到三十五度往上了,北方也都在三十度以下,三十五度以下就不是高溫天氣。再往後氣溫會一天比一天低,白菜就要抱團壯心了。

    所以,白菜前期不怕高溫,後期沒有高溫。

    白菜怕旱,白菜從播種到收穫一直離不開土壤溼潤,因為給白菜的生長時間只三個月,三個月後立冬就停止生長了,這麼倉促的時間,哪個時期乾旱了都會停止生長,停止生長就會造成心不足,而我吃白菜主要吃的就是菜心,所以,整個白菜生長期就都不能幹旱。

    白菜播種時乾旱,不出苗或出苗不齊;苗期乾旱,會發育不良,一個月定棵時長不到團棵;白露節氣之後乾旱,壯不足心。白菜就會減產和低質。

    解決白菜乾旱就是澆水,播種時乾旱就先澆水後播種,白菜播後一兩天就出齊苗;苗期乾旱就澆小水,一定要下午澆,不要在早晨和中午澆,因為小水乾得快。

    定棵以後乾旱就澆大水,生長快,中後期澆大水壯心快壯心足。

    下雨勤不幹旱的白菜一生可以不澆水或只澆一兩水;乾旱的白菜一生最少要澆三到四水。

    白菜不怕高溫,不用防;白菜怕乾旱,旱了就澆水,前期澆小水,後期澆大水,做到這些,白菜豐收就有保證。

  • 3 # 建行漸遠

    大白菜是北方農村冬春季節常見的蔬菜,像我們膠東農村這邊,家家戶戶都會種上點大白菜,作為冬儲菜以備冬天吃。那麼種植白菜,該如何防止高溫乾旱呢?

    農村有句俗話“頭伏蘿蔔二伏芥,立秋前後種白菜”,說的就是大白菜的種植時間。而立秋前後,我們北方的氣溫還是比較高的,有些時候雖說一早一晚有點涼快的感覺,但中午頭的溫度依然有三十五六度的樣子。

    而農村人常說的“秋老虎”,也是指立秋後的天兒依舊高溫,才有秋老虎發威一說。而農民自古以來就是立秋前後種植大白菜,而且這白菜苗出苗之後,這氣溫仍然處在高熱範圍內,可見這大白菜並不“懼怕”高溫天氣。所以說,這種高溫天氣對於大白菜的正常生長並不影響,也就沒有必要去防止。

    至於乾旱天氣,那肯定得采取措施來預防了。

    首先,如果是菜地乾旱,處於高溫乾旱的菜地根本不利於白菜生根發芽,就必須先澆水,然後才能下種。在農村,這叫打“底水”。

    為防止水分蒸發,在下種後農民還會用梧桐葉覆蓋在菜畦上,來保持菜地裡的土壤的溼潤,減少水分流失。

    在大白菜的生長過程中,最不能缺的就是水肥管理。而農民澆菜都會利用一早一晚的時間段,因為這中午頭澆水的話,會對大白菜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在大白菜後期卷芯階段,不光要防止乾旱,還得注意追肥。農村人基本上在澆水的同時,會將積攢的人糞尿一同衝施到菜畦裡,以供白菜生長的需要。

    從立秋前後大白菜下種,到小雪前後大白菜收穫,只有收割前10天左右停止澆水。而前期的時候,菜畦內最好要保持溼潤,所以大白菜生長是不用防止高溫的,只要水肥充足就可以了。

  • 4 # 雲朵在鄉村

    農民種白菜,如何防止高溫乾旱?

    說“頭伏蘿蔔二伏菜,立秋前後種白菜”,再過幾天就是立秋節氣了,就又到了種白菜的時候了。白菜是咱們農民離不了的越冬蔬菜,以前是冬天、春天可以吃到,現在就連夏天都能吃到了。雖然說立秋前後就能種植白菜了,但是你看現在的天氣熱、溫度高,如果種植白菜,如何防止高溫乾旱呢?

    *第一,立秋前後依然是三伏天,溫度高,30℃以上是常有的,而白菜是可耐寒作物,它不耐高溫,喜冷涼環境,高溫乾旱的環境不利於它的生長,並且易發病蟲害,嚴重的影響大白菜的生長和發育。

    我們在種植的時候,可以適當選擇一些能夠耐得住高溫、扛得住病蟲害、抗逆性強的優良新品種進行栽培。

    *第二,其實只要是選擇了合適的品種,一般情況下,立秋之後的溫度會逐漸涼爽,尤其是一早一晚,白菜是不會發生懼怕“立秋”之後的高溫的情況的。如果發生了持續高溫的情況,我們藉助外部條件,比如遮陽網,避免持續高溫發生的灼傷。

    *第三,高溫乾旱是白菜的頭號天敵,但是要想白菜長的好,就得緩解高溫乾旱帶來的不良影響。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灌溉、澆水。既可以給白菜補充水分,解除乾旱帶來的危機,還能降低白菜地裡土表溫度,可謂“一箭雙鵰”,白菜出苗後的灌溉可以小水勤澆,保持土壤見幹見溼為宜。澆水是早上或者晚上都可以的,儘量避免溫度最高的中午進行。

    之,農民種白菜,尤其是在立秋前後,一定得注意高溫乾旱可能會帶來的影響,我們可以透過以上措施解決,只要過了這個坎,它就拿我們沒辦法了,就能有好的收成!

  • 5 # 農巴士

    農民種白菜,重點是防止乾旱,而非高溫!白菜多屬於耐寒品種,立秋後種植,遇到的乾旱天氣較多。

    立秋以後,雖然有“秋老虎”的說法,但是平均氣溫31攝氏度也只有一段時間,且進入9月份後,晝夜溫差大,夜晚是相對涼爽的,白天的高溫對白菜的生長構不成什麼威脅,也就不存在高溫影響白菜生長的說法,這個完全不用擔心!

    但是,乾旱的天氣還是時常會有的,且一旦遇到秋季少雨,連著很長時間都不會下雨,土地呈嚴重缺水狀態。尤其是蓮座期,進入葉片生長旺盛期,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這個時候出現乾旱的話,產量是大打折扣的。

    改善這種情況的辦法,唯有澆水!

    但是白菜澆水,一定不能大水漫灌,秋季的白菜,雨水大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漚根和軟腐病,均會造成毀滅性減產。有條件的農戶,是可以鋪設滴灌帶的,利用滴灌帶進行澆水。

    滴灌帶澆水,我們一定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早上和傍晚,每次澆水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把地表15釐米左右的土層澆溼即可。

    在溫度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即可一天一次,亦可兩天一次。讓土壤長期保持溼潤狀態,即避免了漚根現象,也可以給大白菜的生長補充足夠的水分。

    可謂一舉兩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1年的老師,除了工作也沒有別的愛好。很迷茫,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