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墨池文化

    漢、唐兩朝,都是宰相負責制,皇帝的權力被壓縮地非常小(相對於明、清),很有君主立憲制的味道(當然程度差多了),這種精神領袖世襲、實務領導競爭的制度,除造就漢唐兩代盛世,從另一個角度也保障了皇室的傳承。

    當然,這種體制下,皇權與政權形成對抗與統一,一旦皇室聯合外戚從競選皇帝(宰相)處奪權,就會重回獨裁統治,就會出危險。

    這種體制下,不怕庸君,就怕明主。例如:精明強悍的隋煬帝、借力外戚的唐玄宗、忘乎所以的漢武帝,都是惹禍的傢伙;倒是劉禪這樣的,很好,只要宰相領銜的內閣夠強勁,國家就不會太差。

    又扯遠了,總之,在漢(蜀漢)的體制下,“宮中府中,不為一體”。所以,“宮府和則國強(如蕭規曹隨、諸葛治政),宮府離則內亂(黃皓、十常侍),宮奪府則君專(漢武大帝),府奪宮則篡位(王莽、曹丕)”。

    正因為漢(蜀漢)代宮府分離的特色,皇帝有位、宰相有權,所以要行篡位之事,宰相恐怕要多多思量得失了。

    一來是宮府要互相依存,有宮在才有人心,有府在才有錢糧,二來宮府之間互換角色,等於破壞整個統治體系,影響之壞,恐怕遠大於安倍晉三殺天皇而取代之;三來府奪宮後,也難以制定新的統治規則,恐怕也難免在實權被奪後,重新走上被府奪宮的老路(魏被晉代,正出於此)。

    漢代以教化鞏固皇權(宮權),以體制最佳化政權(府權),宮為府之號召力來源、府為宮之實力所在,或者用現代的話來說:宮(皇室)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綱領,府是物質文明建設的工程師,沒有宮領銜的和諧社會,府也無法推動物質文明發展,而沒有府構建的物質文明作基礎,宮也只能吃煙喝風。所以漢代只要那個宰相與皇帝都沒發瘋,宮府都能和諧共處。

    除了漢代的宮府分離帶來的篡奪無味以外,諸葛亮稱帝還有更多實際困難:因為他一直在做實務(總理),做實務就會得罪上層人士、不免留下滑、狠等印象;而皇帝(主席)一直在做統戰工作,劉禪很早就被當作接班人,在上層人士中很早就刻意扮演過寬厚溫和的精神領袖形象。

    從蜀漢後期的政局看,從頭到尾,沒有人試圖取代劉禪,諸葛、姜維的實務實施也幾乎從未與皇權發生過對抗(除了後期在黃皓的蠱惑下,劉禪開始萌動以宮奪府的念頭),也說明劉備、劉禪兩代對皇權的經營,還算到位。

    另外一個體外話,在這種宮、府分離的制度下,還可以想象劉備的優勢有多大:既有宮的血統,號召力一流,又有實務能力。曹丞相還需要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左將軍劉皇叔一個人出來晃,就可以完成曹丞相與漢獻帝兩個人的合體任務。

    在那個時代,道德要素是很關鍵的,造反不是很簡單的事。曹操都 不敢做的事,諸葛至少的想法是和他的想法一樣。

  • 2 # 杺杺不息

    說起諸葛亮,我們就會知道他是一個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的人。受劉備託孤,劉備曾暗示諸葛亮,如果劉禪不行,他可以稱帝。諸葛亮作為丞相,他位高權重,而劉禪年幼無知,他完全當皇帝,那他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呢?是他沒有野心嗎?還是怎麼樣?

    諸葛亮有沒有野心,我認為肯定有的。畢竟在他那個年代,稱帝是無比的榮耀,況且誘惑很大。據記載,諸葛亮是個有野心的人。他曾經說過,如果北伐成功,他想要得到九錫,而九錫是權臣奪取皇位的工具。主動說要九錫,這就說明諸葛亮的慾望和野心。劉備死前,他位高權重;劉備死後大權小權一手抓,在某些方面行駛了自己的權利。

    但是他始終都沒有稱帝,是為什麼呢?

    、蜀漢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各種集團利益相爭。大概有劉備原派系,荊州派,還有益州派系等,諸葛亮並未全部收攏這些集團。如若奪權稱帝,必定會引起這些集團的鬥爭,這就會阻礙他稱帝。同時他還被李嚴牽制,李嚴是誰?李嚴是中都護,是劉備死前授命的人,令其執政,目的就是防止諸葛亮權力獨大。

    二、民眾厭戰。三國時期,戰爭頻繁,人民已經苦不堪言了,如果稱帝或許又是一場戰爭,人們已經厭倦和痛恨,這樣做是得不到人們的擁護的。

    三、外部阻力大。三國鼎立,三個政權都是獨立的政權。每一個政權都會有兩個敵人,一國換主極其容易發生動亂,如果諸葛亮稱帝會引發蜀漢的動亂,曹魏和孫吳就會趁機攻擊,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四、政治口號的因素。諸葛亮是以繼承先帝遺志,匡扶漢室為號召力的。曹魏和孫吳是盜竊漢室的賊人,如果自己也篡位,還好意思說曹魏和孫吳嗎?他一生鞠躬盡瘁,努力輔佐,為了就是匡扶漢室,怎麼能篡位呢?這是倫理道德不能容忍的,也是得不到民心的舉動,更是對先帝的不尊重。所以又何必呢?

    其實,即使諸葛亮沒有篡位,但是實質上他就是一個皇帝了。因為他在除掉李嚴之後,幾乎掌握了全部的大權,而劉禪只是一個傀儡皇帝。所以他也沒有必要稱帝了。

  • 3 # 文川聊動漫

    諸葛亮不稱帝我認為有4個原因

    1.諸葛亮本身知道自己是什麼位置,知道自己的才能在哪稱帝的事根本就沒想過。

    2.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就留給趙雲一道密信劉備會不會也留給李嚴或者魏延留有密信呢,以諸葛亮小心謹慎的性格,他肯定會有顧忌。

    3.諸葛亮稱帝會出師無名,本來李嚴受到諸葛亮的架空已經怨氣很大了,如果諸葛亮稱帝正好有攻打的藉口了。

    4.託孤諸葛亮後實權在手沒必要稱帝,如果內亂魏,吳定會攻打根本沒必要。

    總結:諸葛亮自稱“管仲”就說明了他本身就沒有一顆稱帝的心,他善於思考知道自己只適合做軍師,帝王根本不是他能駕馭的。

  • 4 # CMF客美府

    大家好,我是小達子,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諸葛亮為什麼不稱帝,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在我們的心目中,諸葛亮是一位忠臣,忠心於蜀漢,忠心於漢朝。

    作為劉備及其信任的文臣之首,諸葛亮對劉備心存感激,知遇之恩,提拔之恩,這個無形中在諸葛亮的內心上了一把枷鎖,時時刻刻鎖著諸葛亮忠心於漢室,忠心於劉備。飽讀詩書的諸葛亮對於仁義禮智信是非常瞭解的。

    諸葛亮再怎麼說也不過是文臣而已,可以說他是智囊,但他絕不是梟雄,他沒有那份野心也沒有那個實力去稱帝。

    劉備集團下幾乎所有人都是劉備的人,他們尊重諸葛亮並不代表他們會站隊諸葛亮,諸葛亮諸葛亮稱帝。如果諸葛亮稱帝,他們很有可能群起討伐。

    綜上,諸葛亮是既沒有野心稱帝,跟沒有實力去沉稱帝。

  • 5 # 鹹知天下事

    諸葛亮為什麼沒有稱帝?我想基於這幾個原因使得他不能那樣做。

    第一個原因是:早年之時,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去請他出山。其態度之誠懇,讓人為之動容。可為對他有知遇之恩,這份恩情想必諸葛亮一定是終身難忘。

    第二個原因是:白帝城託孤,劉備臨終前,以子託付於諸葛亮。也可以說是將國家交在了他的手上,這份信任足以讓他感動不已,相信他必竭盡全力,以報主恩。

    第三個原因是:蜀漢帝國內分幾個派,如果諸葛亮要是敢於稱帝,李嚴為首的巴蜀派肯定會出來反對,會奏請後主劉禪發兵鎮壓諸葛亮。到時會有很多人站在後主這邊,支援諸葛亮的人也不會少。到時蜀國會大亂,會有亡國危機。以武侯之精明,他絕不會亂來的。

    第四個原因是:諸葛亮已經是掌握大權了,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後主終究還是聽他的。可以說除了稱帝不行,其它的事後主都能應他。雖無帝王之名,但已有帝王之實了。

    第五個原因是:受劉備重託匡扶漢室,諸葛亮一生為此付出努力,深記先主囑託,六次北伐都未能成功,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這樣的感人事蹟,他是絕不會稱帝,自損名節的。

    總結:諸葛亮一生為蜀漢帝國,打拼江山,忠心於漢室。綜合以上原因他是絕不會稱帝的,況且他一生做事謹慎精明,善於計算人。賠本的買賣他是不會做的,匡扶漢室才是他的終極理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朝章獻明肅皇后劉娥為什麼不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