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話文史
-
2 # 歷史百貨鋪
我認為宋太宗篡位是事實,但是他毒死趙匡胤的可能性非常小。
關於趙匡胤的死就繞不開“斧聲燭影”的故事,話說那是趙匡胤去世的前一個晚上,他召弟弟趙光義進宮喝酒議事。燭光對映下的兄弟兩人交談密切,酒一直喝到了半夜,期間還發出柱斧敲擊的聲音。第二天天亮宋太祖趙匡胤去世,享年50歲,太宗趙光義繼位。
趙匡胤的死或許會成為一個千古之謎。有人認為是趙光義所害,也有人認為是正常死亡。其實我認為趙匡胤的死不會是趙光義乾的,畢竟如果是趙光義下手害死趙匡胤是一定會留下把柄的,而且那時趙匡胤的兒子也已經成人,勢必會遭到他侄子的反擊與報復。
雖然趙匡胤的死不是趙光義造成的,但是趙光義篡位的可能性非常大。
趙匡胤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趙德昭已經25歲,即便是依據五代兄終弟及的傳位規則,那麼前提條件也是在孩子年幼的情況下,防止被人篡位。可是已經成年的趙德昭完全有能力執政,趙匡胤完全沒必要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而不給兒子。
在宋朝建立之初,趙匡胤擔心自己的國家會被像五代時期一樣被人篡奪,多以採取了一些列措施,在皇位繼承人上首先預設的也是趙光義。可是當宋朝局勢穩定後,趙匡胤覺得自己的兒子也長大了,就慢慢把繼承人位置向兒子轉移,這也讓趙光義懷恨在心。
所以說《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為了鞏固自己地位編造出來了,有些地方是有一定道理,很可能就是趙匡胤前期設定繼承人的想法,只是趙光義沒把話說全。
我們回到“斧聲燭影”那天夜裡,很可能趙匡胤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召趙光義入宮就是給他交代要輔佐趙德昭的事宜,趙光義收到詔令以後沒有執行,而是自己坐上了皇位並且捏造了謊言。
趙光義的確是篡位,但趙匡胤是被弟弟毒死的可能性很小。
-
3 # 書史煙雲
有可能。“燭影斧聲”一直是千古之迷,趙匡胤屬於突然暴斃,其死因過於蹊蹺,留給世人無限的遐想。
趙匡胤死亡的當天晚上,曾召集弟弟趙光義一起喝酒,酒酣耳熱之際,外面的宮女太監們只看見裡面燭光下兩兄弟互相喝酒和作揖的身影,並且偶爾聽到斧鉞敲打地面以及從趙匡胤口中傳出“好為之”的聲音。
趙光義離開趙匡胤的寢宮後,趙匡胤呼呼大睡,等到深夜時,宋皇后第一時間發現趙匡胤已經死亡,於是連忙召集宦官王繼恩去叫小兒子趙德昭入宮。
但有意思的是,王繼恩竟違反宋皇后的命令,沒有去通知趙德昭,反而去京兆尹府通知趙光義入宮,並在京兆尹府門口碰到了太醫程德玄,程德玄半夜三更不睡覺,在開封府門口打轉,好像是在特意等趙匡胤死亡的訊息一樣,然後兩人共同入府勸說趙光義及早入宮登基帝位。
宋皇后發現等來的不是兒子而是趙光義時大驚失色,然後連忙對著趙光義大哭,並說將母子身家性命託付給趙光義,趙光義也當即向宋皇后保證,會好好善待宋皇后母子。就這樣,趙光義登基為帝,遼史上記載說是趙光義自立為帝。
趙光義當了皇帝后,王繼恩和程德玄都被升官加爵,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芳和趙德昭先後非正常斃命,一個吃肥肉吃死的,另一個睡覺睡死的,史書上就是這麼記載的。趙光義的弟弟趙廷美也被貶出京城,死在了任上。種種跡象表面趙光義得位不正而且心虛,所以暗害侄子和弟弟,很可能趙匡胤就是被其毒死。
-
4 # 半畝園書生
一千多年來,坊間一直傳聞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趙光義毒死了自己的哥哥宋太祖趙匡胤,弒兄篡位。其主要根據是宋神宗時期僧人文瑩在《續湘山夜錄》中的一段記載:
······是夕過晴,星斗明燦,上心方喜,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急傳宮鑰開端門,召見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寢。酌情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見遙炷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骨,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周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就遺詔與柩前即位。
有了這段話,才有了成語“斧聲燭影”,也成為宋太祖被太宗謀殺最有力的證據。但這條筆記資料本身就有很多疑問,如此大事,怎能只有一條證據,沒有旁證,即使這一記載有可信之處,但這裡的傳說是同情者的謠言還是中立者的敘事,無從考證。這條史料的可疑之處有:
1,作者並沒有暗示太祖死的不明不白。持懷疑態度的是後人。
2,夜宴雖然屏退了宦官宮妾,但左右並非無人。
3,太祖飯後入寢,並無異狀,身邊應有人侍寢。
4,太祖請吃飯應在皇宮內進行,太祖召見太宗進宮,太宗很難預作準備。
5,“留宿禁內”不可能,太祖不會讓他人睡在自己身邊。
總之,僅透過這條史料來判斷太祖死於暗殺,實在勉強。那麼是什麼使太祖暴斃的呢?用現代的醫學觀點來看,有可能是心腦血管類疾病,也就是高血壓或腦溢血之類的急病。究其原因,一是太祖趙氏家族有遺傳性疾病;二是太祖好飲酒。很有可能當晚太祖過量飲酒,導致猝死。所以,從醫學角度看,太祖暴斃不是死於謀殺,而是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可以說是正常死亡。此外,太祖死後,其親信和家屬都沒有過激反應,可見,謀殺之說不成立。
太祖死後,太宗即位,是否是篡權呢,從現有材料看,沒有證據是篡權。依據是:
1,太祖生前並未指定繼承人,按照慣例,有四個人有均等的機會繼承帝位,即宋太宗和他的弟弟趙廷美,宋太祖的兒子德芳與德昭。也就是說,四人中的任何人都可以繼承帝位。
2,太祖死後,皇后是想讓二子德芳即位,但不符合嫡長子繼承的傳統,有可能引起內亂,因此,當太監王繼恩把太宗召進宮中。史書記載“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勿憂也。”只有宋朝把皇帝叫官家。也就是說,皇后認可太宗繼皇帝位。
3,太宗上臺後,太祖親信並沒有過激反應,可能有一個理由是,五代的風俗與社會心理還存在,就是五代時流行兄終弟及。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宗不可能毒死太祖,弒兄篡位,但並不代表他的繼承就有正當性,從以後的事情發展看,太宗繼承皇位是不太正當的。其理由:
其一,南宋時,宋高宗無後,選擇誰作繼承人呢?許多大臣主張把皇位還給太祖的後裔,言外之意是太宗及後裔繼承皇位是不正當的。
其二,太祖死亡那年年終更改了年號。一般情況下新皇帝如果不是正月初一即位,都不改動當年的年號,以示尊重前朝皇帝。
其三,炮製“金匱之盟”即杜太后“命太祖傳位太宗”並寫了誓書,讓大臣趙普藏之金匱。表明太宗上臺有合法性。
其四,剪除對皇位有威脅的人。首先逼死了太祖的兩個兒子,然後害死了自己的親弟弟廷美。即使一國的降主,太宗也不放心,後唐的李煜和獻土的吳越王,一向恭順,而兩人都在自己的生日那天暴卒。
其五,太宗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撤換太祖親信,有的甚至被暗殺。
透過這一些列措施,太宗穩固了自己的地位。
回覆列表
宋太宗難以洗脫弒兄篡位的嫌疑。因為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燭影斧聲趙匡胤死亡之謎千百年人們爭論不休,然而在史書上往往只有一句話。《宋史》的《太祖本紀》當中:
“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而據北宋中期由文瑩和尚所著的《續湘山野錄》記載,976年11月14日,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當晚有人遙見燭光閃爍,趙光義時而離席,似乎不勝酒力。喝到半夜三更,殿外積雪數寸。趙匡胤用柱斧戳雪,對趙光義說:“好自為之!”然後,解帶就寢,鼻息如雷。二十日清晨,趙匡胤忽然駕崩。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此事頗為詭秘,史稱“燭影斧聲”。
這不是史書而更像一本故事,其真實性有點待考量,但是可以表明北宋當代人對趙匡胤之死就存在懷疑,對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進行懷疑。而趙光義在自己哥哥死後,自己繼位的情況下卻並沒有站出來做太多的解釋,反而一切似乎順其自然一般。
最終收益者從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當中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宋太宗趙光義,哪怕宋太宗沒有毒殺趙匡胤,也有了奪位之實。
宋太祖趙匡胤次子趙德昭本可以繼承皇位,卻因為趙光義的奪權而無緣皇位。而在勝戰將士未賞的情況下,趙光義對自己的侄兒趙德昭:
“你當皇帝之後,再賞也不遲。”
之後趙德昭自殺而死,這裡就很詭異,按理說兄死弟及的趙光義應該善待自己哥哥的後代,然而其卻逼死,哪怕史書再掩蓋,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所以趙光義這皇位肯定是奪位不正,而趙光義毒死趙匡胤的可能性也被放大。
除此之外,趙德芳及弟弟趙廷美都非正常死亡,史書對此卻語焉不詳,實在不能不讓人產生懷疑。
綜上所述宋太宗的繼位並非正常,可是其中的秘密卻無人知曉!趙光義為了皇位毒殺了自己的哥哥,哪怕是真的的也一點不奇怪,皇帝的寶座自古沾滿了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