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吉祥如意

    《永樂大典》,類書名。明成祖命解縉等輯。初名《文獻大成》,後更廣收各類圖書七八千種,輯成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範例,目錄六十卷,定名《永樂大典》。始於永樂元年(1403年),成於六年。全書按韻目分列單字,按單字依次輯入與此字相連繫的各項文史紀載。嘉靖、隆慶間,又依永樂時所繕正本另摹副本一份。正本約毀於明亡之際,副本至清咸豐時也漸散失。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副本大部遭焚燬,未毀的幾全被劫走。上世紀的1960年,中華書局根據歷年徵集到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

    根據上面介紹,《永樂大典》現存於世不到百分之四。這部叢書,是由明成祖朱棣命解縉作為主編。

    解縉,明朝朱元璋時的進士。得第之後被授中書庶吉士(古官稱),後上萬言書,批評朱元璋政令屢改、殺戮太多等事。後被罷官八年,到建文帝時再出仕。永樂初年,任翰林學士,主持纂修《永樂大典》,很受成祖朱棣重視。永樂五年(1407年)以“洩禁中語”、“廷試讀卷不公",被貶謫廣西;八年後入京奏事,適成祖朱棣不在京師,謁太子而還,乃以“無人臣禮”罪,下獄,後在獄中被殺。

    足見,在封建王朝時期,解縉作為編輯還是很稱職的。但在為官之道方面多有不識時務,批評朱元璋沒被斬首就相當不錯了,僅被罷官八年。在朱元璋死後不久,二次出山。到了成祖朱棣時代,官至翰林學士。又因“廷試閱卷不公”被貶廣西八年,不老老實實呆在廣西怡養天年,返去京城反映什麼問題,被太子命人將其下獄,這次解縉的命運不濟,成祖朱棣不在京城。反而被太子命人殺死獄中。

    《永樂大典》大部被焚、散失。只要還有一卷,人們也不會忘記主編解縉的,因為這就是歷史。(2020/08/03)

  • 2 # 姬九荷

    古代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是古代中華文化典籍的集大成之作,被《不列顛百科全書》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它成書於明朝永樂年間,系明成祖朱棣下令編撰的一部集中國古代14世紀以前各類典籍於一身的大型類書。

    其編撰工作先後由明初文學家、內閣首輔解縉,“黑衣宰相”姚廣孝主持。初名《文獻大成》,後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為《永樂大典》。

    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

    全書共計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分裝11095冊,約3.7億字。其中彙集了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誌、陰陽、醫術、占卜、僧道、戲劇,工藝、農藝等各方面言論的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好書多折

    永樂元年(1403年),本著“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的宗旨,明成祖朱棣決心修一部曠世大典,彰顯國威,是為《永樂大典》。

    初由解縉總編,147人,花費一年多時間編成《文獻大成》。朱棣看閱後,覺得過於簡略,不足以彰顯自己的文治,遂於第二年(1405年)再次下令姚廣孝、解縉重編此書。這次的編修人員也擴充至2169人。

    明成祖朱棣像

    最終,這部書歷時三年,於1407年完成。朱棣審閱後十分滿意,取名為《永樂大典》。此後,隨著朱棣遷都於北京,這套書也被帶至北京,存放於皇宮文樓(今北京故宮午門的東角樓)。至嘉靖年間,皇帝明世宗朱厚熜非常喜歡這套書,經常放幾本在案頭以供翻閱。

    出於喜歡,嘉靖皇帝在一次火災後,下令再抄錄一部《永樂大典》,這部“複製品”被後世稱作“副本”,原稿被稱作“正本”。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永樂大典》殘本,悉數為嘉靖年間複製的副本。

    因為當時,在副本抄錄完成後,正本不翼而飛,至今下落不明。

    此後,雖然留有副本存世,但在明清兩代,由於管理不善,《永樂大典》幾乎遺失殆盡。至光緒二十年(1894年),翁同穌入翰林院檢查時,全書只餘800冊。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北京劫掠期間,《永樂大典》在戰火中大量遺失、損毀,此外,也有一部分,流落海外,令人唏噓不已。

    長陵稜惠殿內藏《永樂大典》

    書籍史最大疑案

    《永樂大典》正本的“離奇失蹤”,被史學界稱為“中國書籍史上最大的疑案”。

    關於永樂年間成書的“正本“,學界有一種說法認為:《永樂大典》或隨葬於對生前對這套書愛不釋手的嘉靖皇帝的永陵。

    對於這一說法的證實,只能待考古的進一步發掘。希望《永樂大典》尚在人間,且終有現世的機緣。

    面對《永樂大典》這樣的文化鉅作損失現狀,除了唏噓以外,更應該喚起的是我們對於古籍的保護意識。這樣,更多的文化結晶、珍品瑰寶,才能萬古永流傳,澤被於後世。

  • 3 # 李淵回

    淵回國學:什麼是《永樂大典》?號稱最大百科全書,古代的資料庫古代的資料庫

    永樂大典是明朝永樂年間編撰的大型資料性書籍。由於其內容豐富,可以看作是古時候的資料庫。

    在明朝永樂年間,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也就是派鄭和下西洋的那位皇帝,下令編撰一部集我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一部書。就是後來的永樂大典,全書總共將近四億字。

    遺憾的是,目前僅剩400多冊,800餘卷,並且散落於世界各處!目前我國現存只有200多冊,歐美國家有200多冊。

    萬書之書的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被後人稱作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非常遺憾的是,沒有完整的保留下來。就是在當時的明朝,永樂大典就有遺失。

    其實有遺失是很容易理解的,即使我國古代書寫技術已經非常發達完善,但畢竟年代久遠。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電子資訊科技的重要。將這些古老的經書典籍轉錄成電子版的永存於世,將是我們子孫後代,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筆偉大財富。

    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一個重大的任務!老祖宗的東西不能都被我們玩丟了。尤其是到目前為止,還流傳在世界各處的其他書籍。後來,我們要逐漸的給追回來。

    有沒有可能還原?

    永樂大典到底有沒有可能再次被複原?這個問題現在還下不了定論。還要看我們未來的考古進展。

    古代沒有那麼強大的印刷技術,嘉靖年間手抄了一套,不過有人還懷疑沒有抄完。手抄這一套,經過戰亂,火災逐漸,遺失在世界各地。正本,當時據說是存在南京文淵閣。後來再沒有關於正本的記載。所以還是有可能,出土發掘出來那套正本的永樂大典的。當然,這種希望非常渺茫,因為畢竟年代久遠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床車自駕遊用電做飯,用充電電源還是發電機好?價錢是充電電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