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度讀人生
-
2 # 格蕾絲lin
我從沒有過題主所說的那種感覺。我們夫妻倆教育孩子時,極少使用過暴力。而我的孩子也很少出現叛逆不聽話的情形。
-
3 # 春風化雨育兒記
孩子是有思想有靈魂的,他不像綠植,你把它放哪他它就在哪。因此,他也不會像花一樣百看不厭,氣起人來恨得牙癢癢的,真有種"如果是隻阿貓阿狗,丟了算了"的念頭。
但冷靜下來,想想算了吧,畢竟還是個孩子,畢竟也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多快樂。大發雷霆,事情也不會改變分毫,一天86400秒,別讓消極的10秒鐘毀掉剩下的86390秒了,這樣氣也就消了大半。我想大半“過來人”都可能被熊孩子“逼”得練就了這套自愈“神功”吧?
我們和孩子之間最大的分歧就是學習。“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是大多數親子關係的真實寫照。因此,親子溝通和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問題。
卑微∞智慧。您用了卑微一詞,說明您還沒放下為人父母的身段。
我們"源愛"孕育,初心如陽,向暖而生,孩子就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禮物,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放下父母的威嚴,蹲下身體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做成孩子的朋友,和他們平等相處,這不叫卑微,而是智慧。
順勢而為孩子是我們一生要交付的最重要的作品,我們為此竭盡所能,拼盡全力恰恰是最美的姿態。
01.接納&包容
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先嚴後松,張弛有度,放任而不放流,關注而不牽制。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不那麼完美,允許表達情緒,過後不停留;包容孩子的一切。
02.直面問題,接受分歧
我們要勇於給孩子試錯的機會,試錯的成本並不高,而錯過的成本非常高。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加以肯定,再引導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
多給孩子積極的關注,接納他的情緒,傾聽他的心聲,承認他的願望。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原因,看孩子有哪些真實的需求是我們沒有洞察並給予積極迴應的,幫孩子識別他的情緒,並教會他恰當的表達方式。
認識我是誰,成為我所是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面對孩子,家長要放下心中的焦慮與恐懼。
一個人一生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好多家長“操之過急”,一心撲在孩子的成績上,不可自拔。怕輸在起跑線上,有多愛孩子就有多在乎成績,有多在乎就有多失望;有多失望就有多束縛和限制,有多束縛和限制就有多叛逆。如此惡性迴圈……
心理研究表明:孩子成長的基石,是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自主權,只有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權,孩子才會有意願做出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
因此,我們更該做的是:塑造好孩子的品格;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孩子有了良好的心態,點燃的夢想,燃燒的激情,內驅力被激發出來後再談學習。
所有的事情,只要心甘情願就會變得簡單而美好!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是漸行漸遠的的修行,痛並快樂著慢慢前行吧,時間飛逝,轉眼他們就會長大,到那時,所經歷的這些都將是我們最美好的回憶!
結語: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他才是自己人生劇本的主角。順勢而為,不要試圖改變他;我們期盼的最終結果是他們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因此要做一個自己的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否則,孩子終將會成為我們的續集。
-
4 # 米雪的思考
中國的教育體系沒有教育孩子的課程,結婚兩廂情願就可以,不像有些國家有正規的婚前課程、孕期課程,也沒有心理學課程,所以現在所有的父母都是自學成才摸著石頭過河。
孩子們特性千差萬別,父母遇到的問題也千奇百怪。所以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法。但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有恨得牙癢癢,想暴揍孩子一頓的時候。
但我個人並不贊同父母卑微。父母養育孩子健康成人,並盡最大努力提供教育機會,我認為這是父母的責任,其餘都屬於親情贊助。有什麼好卑微的,如果他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做人做事,那都是他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昨天問答中的父母給兒子買房買車找工作,結果人家根本不領情。這是父母不成功的教育範例。
我的孩子從小到大學習都獨立完成,不檢查作業,不陪伴不輔導。我們兩口子是碩士博士學位,輔導作業非不能是不為。學校中不太系統教的人情世故、做事方法、計劃決策之類的會平常多提醒與建議。道理講多了他還不聽,那自然會發脾氣;犯了錯倔強不認錯,甚至還要揍一頓也是有的,只是長大成人二十年,這樣的機會少之又少。十四五歲叛逆期時,有時候溝通不暢時,也會盡量避其鋒芒,但只要戰鬥,我的宗旨是一定要搞贏,絕不卑微。
長大了就讓孩子自己出去闖,告訴孩子我們永遠是他的堅強後盾,累了也可以依靠一下我們。
望天下父母適度愛孩子不求回報,孩子們也知道感恩和負責任的自我成長。
-
5 # 巔峰奇緣
有的,我經歷過而且還正在經歷。做為家長,在子女面前卑微是不是很正常?最終是以教育為目的,畢竟是自己的孩子!除此之外,你還能怎樣?
回覆列表
教育孩子,感到無助,感到淚奔了,誰能沒有這情況啊!
不易啊!但是我們得堅持啊!孩子是我們這一生,這一世,唯一的作品啊!
怎樣做讓你心平氣和?
首先自己要學習控制情緒,自我修行啊!
其次要講究方法。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法。
輔導不同學科,採取的方法也不同。
你可以研究孩子的性格特點,因格施教。
一般小孩子適應遊戲中學習,大一點的孩子適當多講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