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品侍衛

    怎麼可能不和美國與蘇聯開戰,以當時的國際風雲來講,蘇德、美日之間必有一戰。就拿當時的德國來說,在打完歐洲西面之後,基本上就已經沒有敵人了,唯獨只剩下了英吉利海峽對面的英國,可由於德國的海軍力量不足,而且對於登陸作戰也不純熟,所以在打到這裡之後基本上就沒有敵人可打了。

    可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攻打歐洲之後德國已經向全世界表明了態度,而且也有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那就是德國有意吞掉整個世界,如果不加以遏制早晚有一天會付之行動,所以說即便德國不主動打蘇聯,只要在給蘇聯兩三年的時間就會主動攻擊德國。

    另外由於之前的戰爭消耗,對於烏克蘭的農作物以及羅馬尼亞的油田德國時非常需要的,所以說與其讓蘇聯壯大之後在攻擊,倒不如率先發起攻擊來一個先發制人,搞不好還能吞掉蘇聯,只不過是最後沒成功而已。

    另外就是日本為什麼要打美國,首先在太平洋戰爭發起前,日本的戰略重心是在侵華這裡,而在日本有錢的這段時間裡,美國則為日本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以及工業品化工品等,而日本則使用自己國家以及從中國掠奪過來的黃金、白銀作為支付手段,說白了侵華戰爭這段歷史美國也是歷史罪人。

    可是當日本在中國陷入戰爭泥潭無法自拔,而美國也發現開始在日本身上賺不到錢了,這個時候美國就擺出正義的嘴臉,讓日本吐出1937年之後透過戰爭所攫取的利益。這種嘴臉在日本看來就叫做背信棄義,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而且未來日本還得去東南亞打仗,所以美國太平洋艦隊無異於是一個絆腳石,這才導致了偷襲珍珠港。

  • 2 # 喬民觀史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樓主這不是一個問題,日本與德國的關係並非德國與義大利一般那麼緊密,因此應該把日本與德國撇開來看。日本與美國以及蘇聯開戰是避免不了的,相對而言德國與蘇聯開展反而不如那麼迫切,而德國與美國開戰是被動的。

    先說日本的情況,日本限於當時的國際背景,與美國開展是遲早的事,當時日本開打之後美國人處處制裁掣肘,從國際輿論到國際禁運,日本是個島國資源非常貧乏,因此國際禁運對它影響特別大。第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殖民地也影響日本的開戰節奏,因此日本的開戰與美國開戰很難避免。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我曾經寫文分析過,這裡就簡述這主要的兩點。

    日本與蘇聯可謂宿敵,一戰前後就做過一場而且還打贏了。對於這個時候自信心爆棚的軍事集團來說,與蘇聯開戰肯定就不是個事,而且蘇聯與日本比鄰而居,經歷過1923年關東大地震的洗禮,日本高層潛在的有意識想要在附近大陸尋找更靠譜的居住環境,避免日本本州島哪天沉沒的時候全體國民集體消失(這個論點是相關學者提出來的,想要深究的話自行百度。個人認為非常具有說服力)。

    接著說德國的事,相對來說其實德國戰局可選項某種意義上而言還是很多的,個人總結就一個字“作”。德國局勢從好的開端走到最後都是自己作死的,先說一點:多線開展。北非戰場,歐洲戰場對英國、對蘇聯作戰,都說雙線作戰是大忌,人家都三線開戰了。德國在對蘇聯開展前如果充分穩定歐洲局勢,不說多歐洲大一統穩定五年左右,充分解決內部矛盾,到對蘇聯開戰的時候不至於衝鋒在前的只有德國人,舉全歐洲之力解決蘇聯難度應該會降低很多。

    第二,說說希特勒犯的那些個錯誤。對英國作戰,你說說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時候希特勒咋想的,真懷疑是腦子抽筋了(這裡面英國方面的雙面間諜應當功不可沒),如果消滅的那一批撤退的殘兵敗將(不說全滅,以當時德軍的部署重創問題應該不大),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希特勒也不至於被打得那麼慘,甚至於英國人有沒有諾曼底登陸的底氣還是兩說。再說諾曼底登陸的事,諾曼底登陸對歐洲戰局影響非常重大,可謂是左右了歐洲戰局的走向,但是看看希特勒的表現,人家都登陸六七天了納粹高層才知道盟軍幹了這麼一件大事,扒這些歷史的時候看的牙根疼。當然,納粹的軍事失誤可不止這麼些,所以說納粹打敗了個人感覺就是把自己“作”死的。好了,就寫這麼多。當然納粹不得人心人人得而誅之。

  • 3 # 咖哩咖哩醬

    它怎麼可能不與美國和蘇聯開戰?就當時的國際形勢而言,蘇聯與德國,美國和日本之間必須發生戰爭。當時以德國為準。在歐洲西部的戰鬥之後,基本上沒有敵人。僅剩英吉利海峽對面的英國。但是,由於缺乏德國海軍力量,它對登陸作戰也不利。熟練,所以打到這裡後基本上沒有敵人可打。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對歐洲發動襲擊之後,德國已經表達了對世界的態度,而且還有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那就是德國打算吞併整個世界,如果它不被遏制的話,它遲早會採取行動,所以據說即使德國不主動與蘇聯作戰,只要給蘇聯兩三年的時間,它也會主動進攻德國。此外,由於先前的戰爭消耗,德國非常需要烏克蘭的作物和羅馬尼亞的油田。因此,與其讓蘇聯成長和進攻,不如帶頭進攻和先發制人地進攻蘇聯。但這最終沒有成功。另一個原因是日本想與美國作戰的原因。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的戰略重點是入侵中國。日本富裕期間,美國向日本提供了大量戰略材料和工業化學品。日本使用自己的國家,從中國搶劫的黃金和白銀作為支付手段,稱美國也是侵華戰爭歷史上的歷史罪人。但是,當日本陷入中國戰爭的泥潭時,美國發現它開始在日本不賺錢,美國此時正當正義,要求日本吐出它所帶來的利益在1937年之後透過戰爭獲得了勝利。這種作弊在日本人眼中被稱為背叛。人民的使用是前進而不是後退,日本將來將不得不去東南亞作戰,因此美國太平洋艦隊無異於絆腳石,導致對珍珠港的襲擊。

  • 4 # 綠洲書苑

    首先,日本和美國開戰是遲早的事,不可能不開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不是因為它有多厲害,能騰出手了摸美國老虎的屁股,而是因為它在侵略中國的戰爭泥塘中愈陷愈深,甚至在中國戰場有打不下去的跡象。日本1937年7月發動的對華侵略戰爭,不僅沒能速戰速決,反而對這個彈丸島國的資源形成無限的消耗,尤其石油儲量日益耗竭,國內財政經濟狀況每況愈下。日軍在東南亞攻城掠地,搶奪資源,不可能不觸動美國利益,美日關係破裂是遲早的事情。1941年7月,日軍佔據法屬印度支那,美國凍結日本在美國的一切資產,並禁止飛機燃料和機械工具輸往日本。其實,當時日本希望透過外交談判解決美日矛盾,但是日本的舉動卻越發不得人心,美國更無意於和一個侵略成性得國家在談判桌上費口舌。喜歡豪賭的日本,見外交途徑解決不了問題,就偷襲珍珠港,正式實施了它的“南進”戰略,妄圖佔領東南亞的能源、橡膠產地和其他礦產豐富的地區,以補充日益枯竭的家底。

    德國和美國作戰,帶有“被動”的色彩。1940年5月,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可以停下進攻步伐,消化已經到手的歐洲大陸。面對英國的強大海上力量,德國可以採取守勢,甚至可以考慮改善同英國的關係。德國人如果花幾年時間經營佔領區,發展經濟,加強軍工,建設海軍,擴充陸軍。即便到時候蘇聯紅軍治好了“病”,主動進攻德軍,那麼德軍完全有能力防禦。有了強大的海軍,英軍即便是想登陸法國,也可能只是想一想而已。可是,德國人太急功近利,在英國上空被打的鼻青臉腫,卻不長記性,還敢再去發動了對蘇聯的戰爭,止步於莫斯科城下。這還不夠,還摻和北非的戰事,給義大利擦屁股。透過這麼多的“神”操作,給德軍到處放血。美國瞅準時機,來了個“先歐後亞”,把德國先打爬下。

  • 5 # 巔鋒軍武

    二戰中法西斯最大失敗在於日本和美國開戰,或者說和美國過早開戰,日本不該過早招惹美國,而是和德國一起夾擊蘇聯,將其殲滅,獲得足夠的資源後,工業生產能力得到空前鞏固和加強,在慢慢對付其他國家,或許最後鹿死誰手,還真說不定。

    日本之所以沒有夾擊蘇聯,完全出於利益的考慮,因為如果日本真的出兵蘇聯殲滅蘇聯後,只能等到西伯利亞空曠的無毛之地,而資源肥沃的西歐部分分給德國。

    日本之所以打美國,也是因為美國干擾到自己的還上生命線,日本決定先下手為強,然而日本實在是大大低估的美國的實力,導致美國正式參戰,也導致了二戰的天平徹底失衡,一直到最後的失敗投降。

    總而言之,戰略上的失誤導致了戰爭的失敗,這是必然的。戰爭是不能假設的,只有一次,沒有重來的機會。

  • 6 # 愛古典的好娃娃

    這種對歷史的假設毫無意義。但是如果你這個問題換個問法,就很有研究價值了。

    如下。

    問:二戰中,日本德國和美國蘇聯之間開戰,是必然的嗎?為什麼?

    我覺得,開戰是必然的,下面我從個人理解的角度簡答一下這個問題。

    戰爭狂魔,以戰養戰,慾壑難填

    首先,日本和德國不會輕易止步於已經佔領的土地。

    二戰中的日本和德國,儼然已經成為黑暗殘暴的戰爭狂魔,已經成為了以戰養戰的戰爭機器,明白一點說就是,他們已經離不開戰爭了,只有依靠戰爭來大發橫財,依靠戰爭來養活自己。

    日本在發動戰爭之初,就已經擬訂了戰爭計劃,大體方案是,先透過攻佔中國東部沿海城市,逐步佔領中國東三省,再以東三省為跳板,南下佔領全中國,也就是想透過走清王朝進兵山海關的老路,來佔領全中國。接著,以中國為跳板,逐步攻佔蒙古國,攻佔俄羅斯,進而向歐洲進發,實現自己統一世界的宏偉目標。

    我們現在看這個計劃,是又好笑又可怕。

    好笑是因為這個計劃簡直太過幼稚又夜郎自大,有點井底之蛙不知深淺的感覺。同時,我們感覺到可怕,可怕是因為,這個計劃居然差點要成功了。

    當然,不是說日本人要成功了,而是說德國也跟日本一樣,有類似的計劃,他們都企圖獨霸世界統一全球。戰爭機器和戰爭狂魔加到一起,猶如地獄之門大開,魔鬼開始了霍亂人間的可怕行徑。

    美蘇不是吃素的

    其次,美國和蘇聯不是吃素的主兒,尤其是以大發戰爭橫財起家的美國,絕對不會眼睜睜看著小小的日本和德國瓜分世界,他們首先肯定要來分一杯羹。

    除了分一杯羹之外,美蘇肯定不會傻到看不出來日本德國企圖獨霸世界統一全球的野心,隨著戰爭的進一步深入,美蘇逐步意識到,再不制止這種侵略,恐怕要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了,等其他國家都被吞併之後,自己恐怕也孤掌難鳴,難免也要被小螞蟻吞吃掉。

    有了這個自保的意識,打起仗來,他們才會更賣力一些,尤其是德軍攻打蘇聯的時候,蘇聯才徹底醒過來,奮力反擊。

    中國人民不允許日德囂張下去

    回過頭來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雖然傷亡慘重損失巨大,但總體上來說,中國人民把小日本企圖獨霸世界統一全球的野心,扼殺在了搖籃裡,讓小日本的狼子野心止步在了中華大地上。

    美國蘇聯雖然不同程度地援助過中國的抗日戰爭,但說到底,他們從心底裡,不過是為了大發戰爭橫財,發國難財而已。

    不可否認他們中間有一部分國際友人是確確實實地為了幫助中國人民取得勝利而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但是我們還是要遺憾地說,他們初心不良,居心叵測。

  • 7 # 阿T的寶藏

    首先,日本和蘇聯沒有開戰,自始至終都沒有正式開戰。只是在日本試探是南進還是北進之時,對蘇聯進行了試探性的諾門坎戰役。被胖揍之後就採取南進策略,不再向北進發。

    其次,美國參戰是早晚的事情,希特勒在閃電戰中沒有滅亡英國,就已經註定了希特勒的失敗。如果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消滅英法有生力量,順勢滅了英國,那美國可能會被迫承認德國在歐洲的領袖地位。但英德一旦對峙,局勢就變得膠著起來,美國作為強有力的仲裁者介入歐洲事務只是時間問題。

    總而言之,日本不向美國開戰,美國遲早也會向日本、德國宣戰。而日本、德國,早已各自深陷中國、蘇聯戰爭泥潭,即使美國不參加戰爭,只是間接支援反法西斯國家,德日最後也會失血過多、力竭而亡。

    日德的問題就在於行動不一致,德國進攻蘇聯時,日本並不熱切響應,轉而向珍珠港出擊,不僅失去了夾擊蘇聯的好機會,還過早地引發美國的介入,加速了軸心國的滅亡。

    偷襲珍珠港

  • 8 # 楓雨闌珊

    請不要把任何國家說的那麼正義,這個世界只有利益!二戰本身就是蘇聯和德國共同發起的,只是後來希特勒樂觀的認為沒有蘇聯,自己一樣可以吞噬世界,所以想把蘇聯一起滅了!而美國也不可能坐視小日本和德國日益強大,那樣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即便日本不偷襲珍珠港,到了一定時候,美國也一定會找藉口出兵!以求利益最大化!以當時日本和德國的國力和人口,打下世界本就是痴人說夢!

  • 9 # 流年Leoyoe

    德國不去繼續攻打英國是因為打不下來,德國一直以來首先確立的目標是歐洲大陸霸權,所以這些以內陸為主的國家海軍實力很差,空軍實力也是遜於英國的。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國陸軍有生力量並不強,德國是完全不懼怕英國陸軍侵入的。此時他要做的事又回去了。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只剩下蘇聯了。顯然攻打蘇聯和想象中完全不同,說好的六個月內閃擊戰拿下,避免入冬後士兵戰鬥力直線下降。但是蘇聯是大國,德國和日本犯一樣的錯,一個大國,就算至少是疆域大,很難拿下。他們可以最大化延長戰線。

    不過一定要這麼想的話,德國如果不惹蘇聯,蘇聯短時間也不會碰德國。德國西邊打的差不多了(法國上來就淪陷了),然後基本只能幫義大利往西非打,加強一下義大利這個廢柴友軍。擴大軸心國影響範圍。日本不偷襲珍珠港也還是攪在中國戰場。日本敢打美國某種程度上是中國戰場飽和並開始對峙。那時候正是戰略對峙時期,日本即使再派兵也打不下中國,國民黨也碰不動日本,有珍珠港那麼好的機會,自然打起來美國,這也是日本的目的。亞太地區霸權。不早點啃掉美國這塊硬骨頭太平洋霸權不用想了,而且,美國也確實是剩下沒參戰的國家最有威脅的。就算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也會找到機會參戰(不是有珍珠港是美國自己擺的導火索一說麼),貿易禁運已經開始,美國早就做好對抗日本的打算了,只是遲早的問題。但是如果這時間足夠長,足夠讓日本拉長戰線的話,日本當初應該做的是上去打蘇聯,和德國雙線夾擊蘇聯。(感覺美國也希望這個才不馬上動手,這幫傢伙都樂意看見蘇聯先倒,不過這不是簡單的事,一個是中國牽制,一個是戰線太長了。對日本還是不利的)。

    也許能延緩德日的劣勢,但是德國總要去打蘇聯,日本也總要去打美國。 否則他們沒法進步。中國蘇聯的大疆域就是德日這種強國但是小國的國家打不下的坎。在戰爭中應該會有更多的地區淪陷,但是結果還是很難改變。因為德日沒有長期作戰的能力,經濟實力是遠遜於反法西斯的國家們的。不對美蘇開戰就意味著要繼續拖延戰爭,而拖延對他們來說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行為。

    僅代表個人意見。碼字好辛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0~1500手機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