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
2 # 取金記
律詩是唐代出現的格律詩,一般有八句,又分五律和七律。
所謂五律就是每句只有五個字,故又稱五言律詩。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夜喜雨》。
而七律是指每句有七個字的律詩,幫又稱七言律詩。如杜甫《秋興》八首之一詩:
律詩共八句四聯。每一聯又有不同的稱謂。第一聯也就是第一、二句叫首聯,第二聯也就是三、四句叫頷聯,第三聯也就是五、六句叫頸聯,第四聯也就是七、八句叫尾聯。
五律和七律的特性基本相同,但因為畢竟每句字數不同,在某些具體細節上,七律的特性與五律的特性還是稍有不同。
特性之一,押韻的講究:律詩要求二、四、六、八句,也就是偶句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特性之二,平仄的講究:七律的平仄有兩最常見的格式,即仄起式和平起式。試從王力教授的《詩詞格律》一書中摘錄如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書憤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到韶山
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首。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還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七律的特性之三:對仗的講究。對仗一般用在頷聯和頸聯,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首聯的對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聯用了對仗,並不因此減少中兩聯的對仗。凡是首聯用對仗的律詩,實際上常常是用了總共三聯的對仗。此試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恨別
杜甫
洛城一別四千裡,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首聯對仗,首句不入韻)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尊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中兩聯對仗)
以前高考時,有考律詩排序的題目。選一首不常見的律詩,把順序打亂,然後讓考生把正確的順序排列出來。這樣的考題,就是要把七律的三個特性熟悉於胸,然後才能正確解答出這個題來。
-
3 # 白下講堂
所謂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省稱,為近體詩(相對於樂府詩等古體詩而言)的一種主要體裁。全詩八句(分首、頷、頸、尾四聯),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四韻或五韻。七字按平仄分為四種格式,以全句第二字為起,末字為收——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仄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定格全詩有四式——首句平起入韻(平起平收)、首句平起不入韻(平起仄收)、首句仄起入韻(仄起平收)、首句仄起不入韻(仄起仄收)。
從平仄上說,一句之中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可變動,但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簡稱為“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在某些句式中並不適用。同時,在律詩中,一聯內出句與對句的平仄必須相反,稱為“對”。如以平起出句,對句必須是仄起。
“千家山郭靜朝暉(平起平收),日日江樓坐翠微(仄起平收)。”杜甫《秋興八首·其三》
“錦江春色來天地(平收仄收),玉壘浮動變古今(仄起平收)。”杜甫《登樓》
同時後聯出句與前聯對句平仄必須相同,稱“粘”。仍以上述詩篇為例。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
失對與失粘都是律詩大忌,不過專指二四六字,其它的字可以靈活處理。
忌一句末三字全部為平聲或仄聲(連平、連仄),中間忌兩平夾一仄(孤平)。同時,在某些句式中是透過調節一三五字的平仄來進行補救,防止出現上述情況,稱為拗救。
律詩中偶數句必須押韻,而首句可押韻可不押。所押韻必須為同一聲部(今多依《平水韻》,共106部),否則為出律。近代詩押韻嚴格,不許鄰韻通押,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例如第二六句用甲韻,第四、八句用與甲韻相通的乙韻,一進一退,稱進退格;又如同轆轤此起彼落,稱轆轤體;如果先二後四,如“東”“冬”押韻,先二韻“東”,後四韻“冬”,先小後大,有似葫蘆,稱葫蘆體。
“孤忠自許眾不與,獨立敢言人所難;(寒韻)
去國一身輕似燕,高名千古重於山;(刪韻)
並遊英俊顏何厚,未死奸諛骨已寒;(寒韻)
天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還。(刪韻)”李師中《送唐介》
還有末句的韻字與其它韻字不屬同一韻部,但屬於鄰近的韻部,如黑雁中最後加入一隻白雁,稱為孤雁入群格。
“慣於長夜過春時,(支韻)
挈婦將雛鬢有絲。(支韻)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支韻)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支韻)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微韻)”魯迅《無題》
也有首句的韻字是鄰近的韻部,與其它韻字不屬同一韻部,稱為孤雁出群格。
“眾芳搖落獨暄妍,(先韻)佔盡風情向小園。(元韻)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元韻)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元韻)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撙。(元韻)”林逋《山園小梅》
在內容上,律詩中間兩聯一般都要求為對句,首聯、尾聯沒有強制要求。但也有首聯對而頷聯不對,稱“偷春體”,取梅花偷春先開之意。
回覆列表
你說的七律詩,也稱律詩,近體詩的一種。其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句或七言句,簡稱五律,七律,六律較少見。其次是對句數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八句。如果僅六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詩,稱排律或長律。
律詩除每句字數相同外,通常以八句成篇的規格為準,尚須具備以下條件:(1)對偶:全詩兩句為一聯,即分首,頷,頸,尾四聯,四聯中,中間兩聯,即頷聯與頸聯必須是對偶聯。(2)押韻:全詩通押一韻,限平聲韻。除首句可押不可押外,其餘單數句均不押韻,雙數句必須押韻。(3)平仄:根據律詩字句結構的特點,平仄安排有如下規律:一句之中,除尾句一字外,以兩字為一聲音節奏,所以前兩字與後兩字的平聲與仄聲必須變換,稱為“相間”,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聯的兩句,平仄必須相反,稱為“相對”,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聯的起句必須和上聯的對句平仄相同(除韻腳字外),稱“相粘”。一首律詩的平仄結構,不論是仄起,平起,或者是首句入韻,不入韻,均可按“相間”,“相對”,“相粘”的基本原則依此類推。
律詩在發展過程中,詩人有時並不完全按照正格寫作,所以常有變例,如“拗句”,“拗律”,“吳體”等就是。如出現“拗”的情況,必須在同句或對句中加以補救;但有時詩人為力矯音韻的過於圓熟,也有拗而不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