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茄子

    主要還是經濟收益的問題。水稻種植週期長,勞作條件差,風吹日曬,碰上風災水澇,顆粒無收。現給人打工一天一兩百塊,就可以夠買一家三口人兩個月的糧食了。

  • 2 # 純正農家蜂蜜

    不但是現在光是農業水稻種的面積越來越少,現在我國的農作物種植面積都在減少。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現在農民種地投資成本高,農民種地無有收,甚至還會造成賠錢。由於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低,國內的糧食加工商去採購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便易的糧食,不採購國內價格較高的糧食,才造成了現在我國種糧食作物的土地面積減少。

    雖然現在國際市場上的糧食價格便易,現在的國內糧食加工商,去採購外國的便宜糧食進行加工供應國內市場,可是那是端的別人的飯碗吃飯。一旦國外的糧食出口大門一關,國內自己的飯碗中無有糧食可以吃,到那時人們就會餓肚子的。國內農民種地生產的糧食高的原因,主要還是農民種地的生產資料投資過高的原因,並非是農民獲取到了高利潤造成的。雖然國內的糧食價格高,可是農民種地生產糧食還是無有收入的,甚至是賠錢的價格供應全國市場人們需求的。作為這一點,可是還得不到人們的諒解和感恩,甚至有的人還會去用不文明的語言傷害農民。根據現在國內農民種植農作物面積的減少,這本身我國就是缺乏土地種糧食的國家,又是糧食完全不能夠自足靠進口的大國,出現了現在種農作物的土地面積又減少了,這是正常的情況嗎?這付合我國的糧食種植國情嗎?萬一有天外國出口糧食的大門一關,我國怎麼去解決吃糧食的問題,現在已經到了該深恩考慮的時候了,免得人們無有糧食可吃會被餓肚子的時候,再去考慮和解決是不是已經晚了呢?

    我國民間有句諺語真理,國人們必須在耳邊敲響,就是巜爹有娘有,不如自已有》。只有自己的國家糧囤尖,才是心中永不慌的大道理。只有重視自己國家的糧食安全生產,國家才能夠有一個長久穩定的建設發展環境。國家和全國人民才會國泰民安。

  • 3 # 美印龍兵過師傅

    現在水稻種植面積在減少是事實。就我們村來說,今年春天就出現了水田無人買的現象。這在往年是沒有過的。

    今年我們村的土地價格出租,每垧地是7000元,而且是水田旱田一個價。往年都是水田價格高於旱田。

    到後來剩下的水田價格是5500~5700元出租的,都是改成旱田了,因為水田改旱田需要機耕費。

    而且合同是租地者種三年,第二年價格隨行就市。 今年水田改旱田的面積也有幾百畝。

    從這個現象可以看出,種水田的利潤是不太好的,要不怎麼不種了呢?

    種水田,需要機械多,費工費時,成本太高,這是眾所周知得事實。而旱田就省勁多了,而且一個人就可以管理。

    現在種地的大部分年紀較大,所以就轉行了。乾點力所能及的。

    好在今年我們這裡雨水調和,水稻,玉米,黃豆長勢喜人,看來是一個大豐收年。

    但願農民朋友今年能有個好收成,最好是有高收入!好多還一些外債,來年種地好有信心,把中國飯碗裝滿自己的糧食。

  • 4 # 偉祥9

    打一天工二三百元工資,買一百斤米三百元不到,一畝田千斤谷最多也是七百斤米。仔細算一下一畝成本所花費的工作時間才得幾元錢,看來種水稻是隻能有飯吃的無效勞動。

  • 5 # 米伯農場

    據國家統計局公報,2019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2969.4萬公頃,比2018 年減少49.5萬公頃,減幅1.6%,其中早稻面積減少34.1萬公頃,中晚稻面積減少15.4萬公頃,主要是南方地區“雙季稻改單季稻”增加,東北地區減少了部分井灌稻面積,特別是中央財政安排東北地區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達170多億元,充分調動了農民種植積極性,東北地區“水改旱”增加;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面積擴大到200萬公頃,也一定程度減少了水稻面積。水稻單產7059.0公斤/公頃,比 2018年提高32.4公斤/公頃,再創歷史最高水平;總產達20961.0萬噸,比2018年減少251.9萬噸,連續9年穩定在2億噸以上水平。

    從上面的資料來看,全國的水稻種植面積保持了基本穩定。但為什麼大家感覺種水稻的越來越少呢?原因是:

    1,小規模種植水稻的面積越來越少。由於用工等農業成本居高不下,稻穀價格難以大幅提升,小面積種植水稻很難獲得盈利,通常規模化種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容易獲得政府補貼。只有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才能降低成本獲得盈利。

    3,山區梯田、邊角田地等,因為無法運用農業機械,而被逐漸拋棄。

  • 6 # 大軍的悠閒生活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可為什麼現在種水稻的人越來越少?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觀念轉變:過去農村大部分人以農業種植為主,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現在大部分人以進城打工養家餬口為主,放棄了過去的農業生產,農田慢慢的荒蕪,種田的也就減少了。

    2:老齡化:隨著城鎮化的加速,出現了“70後不願種田,80後不會種田,90後不提種田”的現象,大部分農村年輕勞動力都搬進了城裡居住和工作,在農村的只有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種地的都是一些60歲以上的人,而他們勞動力有限,無奈的看著土地荒蕪,他們種的糧食夠自己吃就行,只選一小塊種地。

    3:成本高:隨著物價的上漲,農藥、化肥、種子的價格也一直水漲船高,以前8塊左右一斤的種子,現在漲到了40~50元一斤,農藥和化肥也同樣上漲的厲害,但是糧食的價格卻比較穩定,大米的價格在2.7元左右,即使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家還是會穩定糧食價格的,不可能出現大幅上漲。因此,成本太高導致農民的收入嚴重縮水,水稻也就越來越少人種了。

    4:環境差:種田都是靠天吃飯的,如果氣候不好,沒有產量,可以連肥料錢都掙不到,近年來,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長期使用化肥,土地已經硬化,還有農村資源的開發,水土流失嚴重,甚至出現了一些極端天氣,這些對農作物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說乾旱,洪水,蟲災等等。這些天災都可以讓農民顆粒無收,血本無歸,種水稻的少也就理所當然了。

  • 7 # 農夫小林

    在我們這邊,為啥現在農業種水稻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種水稻收入太低了,在我們鄉下,都是山區丘陵田,根本不可能規模化種水稻,都去不了插秧機,收割機等機器。靠人工的話,根本是划不來的,種點其它還划算,比如,搞綠化的草皮,綠化樹都比種水稻收入高,所以現在農村種水稻的人越來越少了。

  • 8 # 關西妹子

    現在農業種水稻越來越少這個現在是真的。

    種水稻太麻煩了:犁田三犁三耙,太費勁;插秧機械化的還好,要是靠人工插秧,人工費都要不少。插好秧苗後施肥打藥人力得跟上,稻穀收割,晾曬都要人工去做。更重要的是現在稻穀收購價不高,除去成本和人工賺的錢比較少。很多種植戶寧願種蔬菜水果也不願意種稻谷,種蔬菜水果賺的錢比種稻谷要多得多。

  • 9 # 大偉說吧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為啥現在農業種水稻的越來越少?回答這個問題這前首先要了解,任何種得少,證明這種東西的價值不高,吃力不討好。也許你會問,水稻價值不高?你別逗了,水稻可是生活必須品,怎麼會價值不高?別急我聽慢慢道來。

    首先,種植水稻的朋友都知道,水稻週期短,四個月左右就可收割,一年可收割兩次,雖然一年可收割兩次,但工作卻非常繁瑣,比如籬地,播種,插殃,還有撒肥料,噴農藥,看水灌溉,收割水稻再晾曬水稻,一季水稻的工作就算完成了。然後再種第二季,還是一樣的工作,週而復始,一年的種植工作就這樣了。你說是不是很繁瑣?

    第二,外國米的進口,拉低了本地米的價格。近年來,我國從越南,泰國等國進口糧食,外國米的進入嚴重衝擊著本地米的價格,而且國人對進口米的充滿了好奇紛紛去購買嚐鮮,大讓本地的價格很受打擊,辛苦種地,價格受衝擊嚴重衝擊打擊了農民種水稻的積極性。

    第三,其他種植效益比較高的農作物代替了水稻的種植。就拿我們鄉來說吧,以前我們鄉水稻種植面積在整個縣來說絕對是最大的,因為我們鄉地處低窪,水資源豐富,是種植水稻的優選地方。但近些年,由於水稻不賺錢,而且工作繁瑣,現在大部分農民都拿水田改種甘蔗了,只種一兩畝做口糧吃而已。雖然甘蔗的工作強度也大,但因為它省工序,先籬地,種甘蔗,然後是噴農藥除草,再到施肥,然後第一年種的甘蔗要覆土,第二年,第三年都不怎麼需要覆土。再到最後砍甘蔗,再拉去糖廠。你看,工作也繁瑣,為什麼大家寧願種甘蔗也不願種水稻,就是因種甘蔗比種水稻賺那麼一點點錢

  • 10 # 農村江郎

    這個現象在我們這裡也是有發生的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水的原因

    由於現在水資源匱乏,很多的河水都乾枯了,由於環境問題,既使河裡有水,大多數也都是被汙染的,這樣的水用來澆地,只會帶來傷害,所以呢,還是建議大家節約用水

    第二個原因就是成本問題了

    由於社會的發展,農作物生產的成本越來越高,人工費用,機械費用都進行了大量的漲價。而農作物本身卻沒有大幅度的提升價格,以至於很多種水稻的農民兄弟,不但不能得利,反而承擔著賠錢的風險

    第三個原因就是農村人口的流失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選擇去外地打工,導致了農村人口反而變少,記得以前我們農民之間都是互相幫助的,真的可以說是一家的活,就是全村的活。一家需要幫助全村人起幫助。

    但在近幾年的變化中,人們更偏向於僱傭,這樣進而導致了成本的另一部分提升。

    其實任何一種事情發生改變都是有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在這裡就就不一一舉例了

  • 11 # 丫丫蘋果娃

    因為社會在發展,以前很多地方的水稻是為了自給自足,而"現在不種水稻一方面是全球變暖很多地方種不了水稻,另外一方面是種水稻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改種其他農作物比如說蘋果、桃子、梨子、李子、西梅、樹莓、玉米、大豆等等,所以現在種水稻的越來越少了

  • 12 # 邢臺大管家

    離開水,魚兒就難以存活。

    其實水稻也一樣,離開水,就不能生長。

    用我爺爺和我爸爸的說法,以前我們村街道都是河,地理往下挖挖都能挖出水,我們北方也能種水稻。

    現在那?玉米小麥不澆都得旱死,雖然已經不用旱井好幾年了,那時候旱井水位都到二十多米了,現在我家蹦沒壞,已經抽不上來水了,下面還有水,又要接管子了。

    這就是現實,幾十年前,到處都是河,到處都是水,到處都是蛇,誰會想到,現在的我們會缺水,蛇,基本已經不見了,更別說種水稻了。

  • 13 # 苗族啊偉

    為什麼現在農業種水稻的越來越少?

    我給你算一筆賬你就明白了,以一畝水稻為例:買種子一畝大概50元。買肥料一季下來,大概需要200元/畝。

    買農藥農藥包含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葉面肥等,一般的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需要2-3遍,除草劑一遍,這樣算下來,農藥價格大概在200元/畝。

    以上加起來,大概是450-500元/畝。

    插秧如果請人的話,在我們這湖南低於150一天幾乎找不到人,而且互要包三餐。我爸媽種了七八畝水稻,請收割機就要花1000。

    水稻一畝地產量我們按照1000斤算,價格按照1.6元/斤,這樣的話,一畝地能賣1600元。這樣算下來,一畝地也就掙個800-900。(還不包括收水稻的費用)掙不到錢,所以種水稻的人越來越少。

    現在農村種水稻的人,大多數都是60-70歲的老人為主。大多數在城裡打工。

  • 14 # 光頭新農人

    感謝你的問題,對於為什麼農業中種水稻的會越來越少,其實這個有多方面的原因,結合我家鄉廣東河源和平縣的情況,說一下幾點:

    首先是因為國內糧食價格偏低,靠中水稻基本上賺不了錢,以前國家有相對應的種糧補貼,那現在這方面的補貼也降低了很多,所以大家種水稻的積極性越來越低。

    其次種水稻的成本越來越高,一方面是人工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種水稻的生產資料在身價,種水稻能夠得到的利潤越來越低。

    再有就是城市裡可選擇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多,哪怕年紀大一點,也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而在農村辛辛苦苦種水稻一年,還不如在外面打工半年,所以大家都到城市去打工。

    最後就是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前在農村種水稻的主力,已經進入到老年。年輕人則不願意留在農村,所以在農村種水稻的人越來越少。

    其實不僅僅是種水稻的人越來越少,是還留在農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接下來今年會重點在農村的產業上下大力,除了意外,明年會對種水稻這類主糧經濟作物,加大補貼力度,讓大家種水稻能夠賺到錢。

  • 15 # 繁華規定

    為啥現在農業種水稻的越來越少?

    說明農村種植不再單一,是好事。

    8090年代,種植水稻,用牛耕田,人工栽秧,人工收割稻穀。農民把自家的責任田全種上了水稻,那時的水稻產量低,每家收穫的稻穀少的幾千斤,多的上萬斤。而現在,耕田收稻穀都是用機器,每家收穫的稻穀只有一二千斤,很少有收穫萬斤稻穀的家庭了。

    是什麼原因致使種水稻的越來越少?

    8090年代種水稻的多,是因為那時岀去打工的人少,在農村沒有其它賺錢途徑,除了種植水稻,沒有別的收入。

    而現在,農村50歲以下的農民,幾乎都去打工做生意了。種植水稻是沒有什麼利潤,甚至會虧本的農業。留守農民中,老人和婦女也不想多種,每家種一兩畝夠一年吃的糧食,平時岀去打點零工,80元一天輕輕鬆鬆。

  • 16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不知道您是什麼地方的,在東北地區水稻的種植面積並未出現明顯的減少。只是國家出於保護地下水以及恢復大豆產業的角度考慮,在黑龍江地區縮減寒地水稻種植面積1000萬畝左右。

    黑龍江的水稻種植面積大概從2005年開始穩步的提升,很多的旱田開始打井、改地、旱改水的過程。大概到2014年左右,水稻的種植面積達到最高峰。那個時候,黑龍江東部和南部的一些沼澤、草原、森林也被大面積開發成水田,對黑龍江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後來採取了較為嚴厲的沼澤、草原、森林保護政策之後,旱改水的過程才逐漸的停止。

    由於黑龍江的氣候相對惡劣,東部地區的氣候不適合發展優質水稻產業,種植的水稻只能達到3等糧的標準。所以,在2019-2020年左右國家提出要求縮減1000萬畝左右的寒地水稻種植面積,同時也是為了逐步恢復我國的大豆產業鋪路。但是從實際的生產狀態來看,縮減的水稻面積並沒有達到1000萬畝,畢竟黑龍江地區種植水稻的風險要小一些、利潤要穩定一些、技術也更加的成熟。雖然說從工作量、用工量以及投入成本要比其他的農作物種植高出很多。

    而且,為了發展黑龍江的水稻產業、做好後方糧食生產基地,黑龍江地區也建設了許多較有代表性的水稻生產基地,比如說建三江的“萬畝大地號”、富錦的水稻種植科技產業園區以及星火大米生產基地等多個代表性的水稻生產示範基地,也鼓勵了黑龍江的稻農持續的進行水稻的種植。

    所以,在黑龍江地區,水稻的種植面積並未明顯的減少,基本上呈現種植面積較為穩定的態勢。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17 # 果果奶奶7069

    現在農業種水稻的越來越少是近幾年農村的實際情況。

    現在農業種水稻從種到收、到賣都是機械化操作,一個家庭買全套機械買不起,產出的水稻價格低,成本再高,農民花錢僱機械僱不起,年輕人都為了自己的生活好一點,基本都外出打工,農村只剩下以前種水稻的農民,現在都步入老年。

    所以現在農業種水稻的越來越少。

    今年在我們這邊,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農民把自己的口糧地全部與濱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接,加快了水稻專案落地、 開工、推進、推介、投產和達效,今年種的水稻已獲豐收,給農民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去旅遊是男士想約伴的多?還是女士想約伴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