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眼看世界

    曹爽是大將軍曹真的大兒子。從小就是權貴子弟,以皇親國戚身份出入宮廷,可謂身份尊貴。少年事情的曹爽,謹慎持重,深得

    其父信賴。曹芳即位後,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與司馬懿併為託孤大臣之後加侍中。改封武安侯。從此,勢傾四海,聲震天下。

    曹爽原本謙虛謹慎,後來隨著權力的暴漲,開始專橫亂政,大肆貪汙腐化,侵吞國家財產。後來又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虛耗死傷慘重。軍事上無能,國內卻大搞集權結黨營私之能事,連很多老臣都看不下去。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解除曹爽大將軍的職務,再將他滿門抄斬,把曹爽和他黨羽殺的一個不留。

    看到這裡,《三國演義》裡有具體的描述。很多人想當然,認為曹爽傻就傻在聽信司馬懿發誓詛咒,為了保榮華富貴交出兵權。換言之,曹爽不交兵權,就一定能贏。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換成你是曹爽,你當時也高明不了多少。 而且曹爽假如真的起兵討伐司馬懿,失敗仍然是十有八九。

    1、司馬懿軍旅幾十年,老謀深算,既然敢起兵政變,必然胸有成竹。不然滅族的就是他了。

    2、洛陽城被司馬懿牢牢掌控,少說也有幾千軍隊。(佔領了各大軍營,軍官換成自己親信)。曹爽呢?只帶了自己幾個兄弟和皇帝,一群掃墓的護衛隊。如果短兵相接,當時的兵力肯定不是司馬懿對手。

    3、曹爽如果聽從範恆的計謀,劫持皇帝到許都,司馬懿必定領兵追擊。別忘了,中央政府還在洛陽城,大臣太后都在城裡,司馬懿完全可以另立新君,宣佈曹爽集團為叛賊,以清君側名義追殺曹爽。順便追殺到許都,把皇帝曹芳一起做了。

    4、曹爽如果有幸逃到了許都,司馬懿追兵後腳就到。天子曹芳下詔號令天下,調各路軍隊勤王。而司馬懿早已大軍兵臨城下,一下出現兩個對立的中央政府,各大軍頭必定觀望按兵不動。如果純軍事對決,曹爽有可能是司馬懿對手嗎?

    5、曹爽全家作為人質在司馬懿手裡,作為紈絝子弟、從未經歷大戰的曹爽來說,攻打洛陽明顯是投鼠忌器。當然,司馬懿陰險狡詐,臉皮厚的像城牆。千萬個毒誓聲稱只要兵權,仍然保證曹爽榮華富貴。富二代公子哥曹爽,哪裡經得住司馬懿軟磨硬泡,一來一往就放棄了。

    6、結合前面曹爽伐蜀被司馬懿孤立,慘敗而歸,雖握有兵權印信,但把兵全放在了長安(夏侯玄統領,但沒有調動權),直接導致曹爽打不過司馬懿。這也是後來司馬懿能以大將軍令輕鬆收走夏侯玄士兵的原因。

    7、司馬懿南征北戰,經營軍方多年。門生故吏,布遍天下。這點豈是富二代曹爽可比?曹爽即使不交兵權印信,司馬懿重刻一個也不花多少錢。反正真打起來,那些軍頭只認臉,不認印章!就如同袁世凱被載灃趕回老家,河北軍方不聽號令,最後朝廷仍然得請老袁出山一樣!

    當然,曹爽遠遠沒有想到司馬懿比他想象的要陰毒百倍,一回去就被殺光三族。倒不如戰死沙場更壯烈一些。

    司馬懿得到兵權後,立馬反悔,把所有反對他的人都以“曹爽支黨”殺了,做實了護國(其實是謀反)。

    此舉連擔保人蔣濟都看不下去,吐血而死。

  • 2 # 天宇的文史情懷

    如果曹爽身經百戰,是可以打敗司馬懿的。

    當時司馬懿父子發動高平陵政變可以說是孤注一擲,司馬懿抓住了曹爽的弱點,那就是曹爽是一個只知道享受的富二代,沒經過戰場歷練,事實也證明了司馬懿判斷的沒錯,曹爽被嚇破膽了,當時曹爽家眷都在城中,所以曹爽很快屈服。

    假設曹爽身經百戰,那麼曹爽不會被嚇住,曹爽可以帶天子遠走,然後以天子名義號召各地諸侯勤王,當時很多曹氏宗親和曹操的舊部還在,他們都會聽天子詔書起兵站在曹爽這邊討伐司馬懿,那司馬懿父子就成了亂臣賊子,很快就會失敗。

    但是曹爽沒有曹真之才,關鍵時刻沒有魄力,最後丟了江山。

  • 3 # 華哥雜談

    革命不是請客請飯,而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曹爽如果看到過這一句話,並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那麼,被滅門三族的是司馬懿而不是曹爽。勝算完全在曹爽一方。

    先簡要回顧下什麼是高平陵之變?

    魏國少帝曹芳執政時,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佐,但曹爽在朝中排擠司馬懿,大權獨攬,引起司馬懿的極度不滿。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魏帝曹芳率領眾人拜謁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大將軍曹爽兄弟及其親信們全部隨同前往。魏國太傅司馬懿乘機發動政變,獲得郭太后懿旨後,封閉了宮城,扣押了曹爽的家人為人質,然後報信給曹芳說免去曹爽的官職,曹爽接到信後,輕信了司馬懿,決定向其投降。

    這期間,與曹爽交好的大臣桓範藉機逃出宮城向曹爽報信,建議曹爽”挾天子以令諸候“,徵調各地大軍消滅司馬懿,然而曹爽卻猶豫了,最後選擇了最下策的辦法,向司馬懿投降了。

    過了不久,司馬懿以謀反罪處死了曹爽三族。

    這就是高平陵之變的經過,本來高平陵之變優勢完全在曹爽一方,但剛愎自用的曹爽不聽謀臣之言,最終下場悲慘。司馬懿發動政變前,官職為太尉,但被曹爽剝奪了職權,明升暗降為太傅,全國軍政大權完全在曹爽手上。司馬懿僅能靠郭太后的懿旨控制宮城,而外圍的軍隊還由曹爽掌握,仍然佔有絕對優勢。雖然有郭太后支援司馬懿,但畢竟曹芳才是皇帝,而此時曹爽和魏帝曹芳在一起,完全可以用曹芳的名義號令天下,站到正義的一方,那麼司馬懿師出無名,就成了叛亂一方,道義上完全站不住腳。高平陵附近有曹爽出征隨帶的大量禁衛軍,且到許昌不過兩天的路程,負責糧食徵調的大司農印章也在桓範手中,只要拿著曹芳的聖旨,局面瞬間就可以改變。雖然曹爽的家人都被司馬懿扣押了,但如果曹爽反擊,司馬懿同樣危險。況且曹爽如果投降,全族必死無疑;如果他奮起反抗,家人尚有幸存的可能。

    劉邦與項羽在彭城之戰時,項羽活捉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並以殺死劉邦父親威脅劉邦,誰知劉邦竟然耍無賴地說,他與項羽結為兄弟,劉邦的父親也是項羽的父親,如果項羽忍心殺了他父親煮肉湯,一定要分一碗湯一起吃。

    並非劉邦真得殘忍到對老父親也無所謂了,但當時形勢下,如果他認輸,那就一無所有了,不但老父親和妻子不保,自己也性命難保。

    但如果劉邦保住性命,就可以捲土重來。果然,最後劉邦不但勝了,父親和妻子也沒事。

    可惜不知曹爽是否看過這一段。

  • 4 # 楊先生講歷史

    曹爽不交出兵權,司馬懿不敢輕舉妄動,高平陵政變不會成功,則曹爽全家無險!

    曹爽性格懦弱,身邊有智囊都沒有用,曹爽只愛嬌妻美妾,交出了兵權,註定了被司馬懿誅殺全家!

  • 5 # 天人嘯劍

    在我看來當然有較大的機會可以,高平陵事變的起因是曹爽等人去高平陵拜祭曹叡,京城出現短暫的權力真空,司馬懿帶著三千私兵打入皇宮,挾郭太后以令曹魏。司馬懿賭的是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對抗。當時從洛陽逃出來的大司農桓範,就勸說曹爽帶天子去許昌,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以謀逆罪討伐司馬懿。這樣一來,司馬懿就完蛋了。

    如果我是曹爽連許昌也不去,直接帶兵殺回洛陽,看司馬懿怎麼做,只要在城下說,禍首司馬懿,如大家無關,殺了他的,封個萬戶侯。司馬懿基本上可以退出歷史舞臺。

    按正史來看,司馬懿心裡一點底也沒有,他只是挾持太后,又不是皇帝,在外還有很多曹氏的忠臣,他的出路唯有勸降曹爽。而此時曹爽手中皇帝、兵權兩大黃牌在手。其實曹爽只要處理得當,一舉就可以剷平司馬家族,還不用找藉口。

    只是後來的正史,大家都明白,曹爽被司馬懿派來的眾多大臣說服了竟然投降,可見曹爽的政治水平比常人還低,投降就是連最後一絲機會也不要了,任人宰割。曹爽這個人沒有政治才能而身居高位,敗亡是遲早的事情。你們覺得呢?

  • 6 # 春秋風雲錄

    呂思勉說過:“正人君子,往往非奸邪小人之敵”。曹爽和司馬懿同為幼帝(8歲)曹芳的輔政大臣,旗鼓相當,互相提防。司馬懿老謀深算,演技高超,睡在床上二人都扶不起,喝粥順嘴流一身。

    讓曹爽放鬆了警戒,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爽陪同幼帝曹芳離開洛陽,到高平陵掃墓,司馬懿立刻像打了雞血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制了京城。史稱高平陵事變。

    曹爽沒有反抗,為了城內家族,交出了兵權,暫時保住了性命,成了待宰糕羊,成了砧板上的魚,沒有多長時間,也沒有逃脫誅連九族的命運。

    曹爽不交兵權,如果有劉備的格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危急存亡關頭,只有十幾個人逃跑,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趙雲只救了阿斗,劉備的兩個女兒,失落番邦,15歲分別嫁給敵將為妻),魚死網破一拼,如果成功了,或許名留青史。

    因為司馬懿後人不成器,爛泥扶不上牆,改朝換代後,以後的“八王之亂”,二晉南北朝時期,也是五胡亂華的時候,“困難”好比彈簧,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扶不起的阿斗,朝綱混亂,以致五胡肆虐。

  • 7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即使曹爽不交出兵權,他也鬥不過司馬懿!因為曹爽在三個方面不如司馬懿,所以他必將失敗。

    一、曹爽得勢後便飛揚跋扈,顯露出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曹爽不僅在朝廷上大肆安插親信,試圖架空幼主獨攬大權,甚至為了追求享受還不惜違制壞法。

    從而使上至曹氏親貴下至文武百官,幾乎沒有不討厭他的!而司馬懿不僅知道夾起尾巴做人的道理,而且還很注意籠絡人心。兩相比較高下立判,曹爽未戰就先輸一局!

    二、司馬懿知兵善戰,是多年來從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老將!論文韜司馬懿遠在曹爽之上,論武略司馬懿更是甩曹爽八條街!

    這兩個人的素質截然不同本領又有高下之分,貪圖享受的曹爽,又豈會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的對手?因此,就算曹爽手握兵權也不可能戰勝司馬懿!

    三、曹爽掌權後不僅在朝廷上作威作福,而且也沒有忘記對地方官員的壓榨。曹爽利用手中的權力公然向各級官員索取賄賂,如有不從者皆會受到打壓!

    如此一來,必將使他們失去各級官員的擁護,既然沒有擁護又哪裡會有支援?而司馬懿不僅是世家大族出身,與舉足輕重的世家大族們有天然親切感,從而易於獲得他們的支援!而且還很注意避免授人以柄,免得被對手利用。

    這樣做的結果是:以曹爽的飛揚跋扈,反襯出了司馬懿的“謙卑”。以曹爽的貪得無厭,反襯出了司馬懿的“無慾無求”,以曹爽的急功冒進,反襯出了司馬懿的老成持重!

    由此可見,在人們的眼裡,曹爽不過是因出身於曹氏皇族而竊據高位的匹夫,而司馬懿則是“德高望重”的智慧長者!因此當“得人心”的司馬懿與不得人心的曹爽發生硑撞時,被硑得頭破血流的當然只能是曹爽了!即使曹爽沒有放棄兵權,也沒有取勝的可能!

  • 8 # 不沉的經遠

    高平陵之變時,曹爽最終決定交出兵權,主要原因是他做事沒有主見。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當時他也不具備和司馬懿抗衡的能力。

    首先,在洛陽附近,司馬懿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

    魏明帝曹叡臨終前,因為太子曹芳還年幼,於是任命司馬懿和曹爽為顧命大臣,輔佐曹芳執政。曹芳繼位初期,曹爽對司馬懿還非常尊重,聽從他的意見。不過後來曹爽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把司馬懿升為沒有實權的太傅,同時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控制了洛陽的軍隊。加上曹爽自己是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曹爽可以說兵權在握。

    然而當司馬懿發起高平陵之變時,曹爽和曹羲、曹訓等人都陪著曹芳去高平陵掃墓。司馬懿在曾經擔任過中護軍和護軍將軍,在中軍有很大影響力的太尉蔣濟幫助下,接管了洛陽的駐軍。

    而曹爽只是出去掃墓,並沒有帶太多的軍隊。在得知司馬懿發動政變以後,曹爽不得不臨時徵發屯田士卒修築營壘自衛,可見他兵力之單薄。因此在洛陽附近司馬懿已經具備了絕對的兵力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曹爽拒絕交出兵權,司馬懿肯定不會手軟,會派出軍隊直接攻擊曹爽。而且司馬懿也是三國時期排名靠前的軍事家,在用兵能力上比曹爽高得多,因此曹爽幾乎沒有什麼勝利機會。

    其次,即使曹爽僥倖逃到許昌,也難以和司馬懿對抗。

    有些人認為司馬一族掌握曹魏軍政大權以後,魏國內部發生了多次叛亂反對司馬家族專權。所以曹爽如果逃到許昌,就可以召集起大軍討伐司馬懿,這個觀點其實有誤。

    當時魏軍除了洛陽外,其他部隊分屬揚州、荊州、豫州、雍涼、河北五個地區。其中又以直面蜀吳的揚州、荊州、雍涼三個地區和防範北方胡人的河北地區兵力最多

    這其中河北地區距離太遠,可以忽略不計。而司馬懿曾經在最靠近許昌的荊州長期任職,此時的都督荊州的王昶也是司馬懿舉薦上去,所以肯定站在司馬懿這邊。

    雍涼都督夏侯玄倒是和曹爽關係很好。不過司馬懿也曾經在雍涼任職,同樣有不少舊部。夏侯玄在伐蜀之戰兵敗而回,因此雍涼大軍到底支援誰還在兩可之間。更何況司馬懿掌握洛陽駐軍以後,就駐軍洛水,切斷了曹爽西去之路,短時間內不可能得到雍涼軍馬的支援。

    至於揚州都督王淩和豫州都督毌丘儉後來曾經先後發動了反對司馬家族專權的叛亂,會讓有些人誤會他們會支援曹爽。不過實際上王淩和毌丘儉只是忠於曹魏才起兵反對司馬專權。

    而在高平陵之變發生時,由於此前曹爽排擠司馬懿,任用親信把持朝政,他主持的對吳、對蜀的戰爭都遭到了失敗,魏國國力大損。因此實際上朝中忠於曹魏的大臣也反對他繼續執政下去。司馬懿實際上得到了多數朝中重臣和太后的支援。

    在這種情況下,忠於曹魏的地方大員也不會支援曹爽,反而會支援司馬懿。揚州都督王淩和豫州都督毌丘儉也不會例外。

    很明顯,即使曹爽僥倖逃脫了司馬懿的追殺,逃到了許昌,也不會得到什麼人的支援,一樣會兵敗。

    所以高平陵之變時,即使曹爽拒絕交出兵權也難以和司馬懿抗衡,兵敗身死的可能性極大。

  • 9 # 阿T的寶藏

    決定曹魏與司馬氏實力走向的正始之變,以曹家宗室的完敗,司馬士族的完勝告終。如果曹爽不交出兵權,能不能打敗司馬懿呢?這個推想很有趣,光榮最近推出的《三國志14》中甚至就有一個劇本叫“正始之變”,玩家在其中能夠選擇曹爽為主角。但我認為:曹家的沒落不可避免。

    眾所周知,曹操是以寒族身份、閹宦養孫進入政壇的,當時經過黨錮之禍、十常侍之亂,大家可以想見,曹操在士族眼中是如何一個形象。因此曹操也不管那許多,釋出求賢令,提出“舉能不必賢”,號召有膽識、能力的寒族與他一同奮戰。而之後,他打敗了士族頭子袁紹,穩固了中原的領袖地位。

    地位粗定後,曹操還是決定和名士妥協。曹丕任用陳群,推行九品中正制,與士族握手言和。但相比於來路不在的曹操,原本就出身名門的司馬家顯然更符合士族胃口。這也是為什麼正始之變時只有一個智囊桓範投靠了曹爽,而其他士人無動無衷。

    因此,司馬代替曹氏是統治集團集體的選擇,歷史潮流或許會出現曲折,但很難出現逆轉。

    正始之變的司馬懿

    晉高祖 司馬懿

    明帝託孤重臣、大將軍 曹爽

  • 10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曹爽是否交出兵權,都不會影響司馬懿反魏的決心和程序,頂多也是難度上有些偏差!司馬懿是何等人物,連諸葛亮都要割目相看,何況曹爽那種自視高傲不凡,而司馬懿早已切斷曹爽與曹氏政權的號召能力,換句話說,曹爽此時的笑權也不過是“兵符”,但他家族早已被控制住,交不交兵符,其後果也一樣!後來交了兵權也難逃一死!如果早些年,曹爽懂得早點剷除司馬懿父子,其後果也不一樣,不過曹爽也不是好貨色,還不如司馬懿一族,至少司馬懿還懂得處理國政…如果讓曹爽當權,恐怕曹魏亡得更快,早就被諸葛亮攻破了!

  • 11 # 砥柱中流806

    當然能打敗司馬懿。

    有這麼幾個因素:

    第一,有調動全國兵力的印璽。曹爽可以調動全國的兵力來勤王,而在洛陽的司馬氏能調動的兵力除了自己的3000本部人馬,再加上洛陽駐守人馬,不會超過2萬人。從兵力上講曹爽有巨大優勢。

    第二,曹爽方有巨大的人才優勢。曹爽方天下名士之稱的桓範輔佐,還有就是曹爽其父親曹真在軍隊、政府內有巨大的影響力,有很多優秀的軍事將領會支援曹爽一方。

    第三,曹魏方的皇帝就在曹爽身邊,這是他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他完全可以挾天子以聚民心,聚民力。

    而曹爽放棄了大好形勢,完全是自己的原因啊!

  • 12 # 小冬觀察

    如果曹爽不交出兵權,他能打敗司馬懿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樣講,不著急,聽我慢慢跟你們分析一下。第一,曹爽的父親是大將軍曹真,曹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事將領。雖然曹真不在了,但是曹真的影響力依然還在,那些曾經作為曹真的部將們,不管是為了魏國的利益,還是自身的利益,都會全力以赴的支援曹爽。第二,曹爽身為皇親國戚,名門之後,其在魏國的尊貴帝位,司馬氏是無法比擬的。曹爽既有輔政之名,又有統兵實權,要想打敗司馬懿,並非很難之事。第三,此時此刻的魏國天子在曹爽的手裡,更重要的是掌管天下糧草的官員,帶著印信投奔而來,並通報了城內的大致情況,知己知彼,糧草不愁,天子在手,曹爽要啥都有,天時地利人和。第四,曹爽的兩個兄弟是掌管禁軍的統領,雖然人在城外,但是城內依然有曹氏三兄弟的可靠內援,一旦裡應外合,司馬氏腹背受敵,前後夾擊,可謂敗局已定。第五,司馬懿派來的說客告訴曹爽和他的部將們,只要投降,城內的家眷們平安無事。那麼反過來,曹爽也可以告訴部將,此時投降等於是自尋死路,如果放手一搏,還有一線生機,城內的家人也盼著你們打回去,如此一來,軍心大振。第六,曹爽得罪了很多人,司馬氏也得罪了很多人,司馬氏對付曹爽的招,曹爽也可以照樣對付司馬氏。最關鍵的是誠信悔改,挽回人心,要有一決生死的決心。第七,此時此刻的司馬氏也是被迫的孤注一擲,三千死士如果遇上拼死抵抗的曹氏軍隊,也是以卵擊石,太后如果不下詔書,曹爽如果不投降,司馬氏是沒有取勝的把握的。綜上所述,曹爽不是敗在司馬氏手裡,而是敗在自己手裡。手握大權數十年,對司馬氏打擊的不夠徹底,輕敵自大是他的致命弱點,得罪朝廷大臣和太后,無所顧忌,肆意妄為,皇帝,印信,軍隊,糧草,人心,名分,實力他都有,可惜草包一個,害了自己,也短送了曹氏四代人打下來的大好江山。

  • 13 # 同感憂傷的男孩

    大家好,不能,簡單的說有三,一是統兵才能,曹爽不如司馬懿,司馬懿是3代老臣,魏國人才他都瞭如指掌,二是司馬懿的門生可以遍地魏國,連魏國魏王都是他教了3代,三是司馬懿一直是隱忍50年的忠心,他的2個兒子,一個文臣,武將,就算曹爽不交兵權,他的權利,魏國國君的權利被架空了,文臣武將都沒有了他那什麼對付人才擠擠的司馬懿

  • 14 # 多多改善

    司馬懿何許人也,必竟深經百戰久經沙場,並非司馬懿要曹爽交出兵權確且地說司馬懿部下將軍以及士兵共鳴呼聲,曹爽決不能打敗司馬懿深算。

  • 15 # 紫色的玉

    即使曹爽不交兵權,他也打不過司馬懿。

    三國時代,有兩個重要謀士,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司馬懿,諸葛亮連年北伐,最終斷送了劉姓江山,而司馬懿老成持重,奪取了曹魏政權。

    司馬懿奪曹魏政權是從高平陵之變開始的,當時魏國的皇帝是曹爽,他要率領文武大臣們去高平陵祭祖,當時就有謀臣提出要防止司馬懿,可曹爽聽不進去,執意率大隊人馬出城,此時的司馬懿稱病多時,其實他是裝病,他在等待一個時機,而這個時機到來時,他是不會錯過的。

    曹爽出門後,城中己空虛,司馬懿迅速控制住局面,派自己的二個兒子司馬昭和司馬炎立即招募以前的舊部,把兵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同時派人向曹爽報告,如果曹爽同意退位可保性命,如果不同意就地消滅。曹爽聽到兵變後,也想組織力量去平叛,哪知身邊的大臣們積極性不高,根本沒人願意帶兵去打司馬懿。其實朝庭的官員們都知道,曹操那一代能夠帶兵打仗的人已經死得差不多了,現在的這批武將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去了也是白白的送死。

    當時魏國的主力部隊都在魏局邊境和魏吳過境,都城周圍的部隊由於長時間沒打仗,戰鬥力很弱,司馬懿的兵變很突然,曹爽措手不及,也沒見過這樣的場面,作為第三代的魏國皇帝,早己嚇得六神無主,再加上司馬懿的政治攻心,衛戍魏皇的部隊早已人心煥散,即使曹爽下旨調外圍部隊來勤王,但這些將軍的家室都在司馬懿手中,早己做了人質,曹爽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不得不同意司馬懿提出的讓位要求,以保全自己和家族的性命。

  • 16 # 一頁

    個人覺得假如曹爽不交兵權,他是可以打敗司馬懿。

    說實話在曹操時代司馬懿不過是個小人物,到了曹丕、曹叡時代才得到重用,被2次託孤,成為輔政大臣,也成為了一個可以和諸葛亮相抗衡的人,但是地位也是沒有那麼牢固,到了曹芳時代,雖然也是位極人臣,但是卻是以曹爽為代表的曹氏宗親掌握著實際大權,一直在壓縮司馬懿的權利,司馬懿隱忍,忍無可忍就無需再忍,司馬懿就率領著自己只有幾千人的私家軍,發起了"高平陵之變"。司馬懿雖然沒有什麼兵權,但是司馬懿的謀略是曹爽不能比的,他搶先一步佔領洛陽,控制太后。曹爽開始被動了。

    曹爽這人耍的是小聰明,目光短淺,性格懦弱。曹爽如果控制魏帝逃到許昌,有玉璽,有虎符,召集秦王兵馬以及衷於魏朝的老部將,重新奪回洛陽。而司馬懿是外臣,名不正言不順,就算控制太后重立皇帝,時間上有些倉促,同時貴族當時比較支援曹氏宗親,司馬懿可以說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所以假如曹爽不交兵權,直接攜魏帝逃到許昌,召集兵馬,到時候司馬懿城比破,人必敗。最終不會出現曹爽以叛亂處死,夷滅三族,更不會有後面的晉朝。

  • 17 # 潮老太32

    曹爽最終決定交出兵權,主要是他做事沒有主見。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

    當時他也不具備和司馬懿抗衡的能力。

    曹爽本人平庸,沒有才華和野心。他之所以能夠在曹魏政權中佔據要地位,是因為他的父親曹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西線與諸葛亮並駕齊驅。

  • 18 # 新疆左派寫手劉偉

    一定能。有天子有兵權有時間,一時打不贏也能把司馬懿拖死在孤城之中,曹爽唯一短缺的是骨氣,因為家眷都在城中嘛,他不想失去親人,他不敢賭。他不知道的是,打贏了家人才能保全,他投降了,被誅了三族,曹氏基本全滅。真是丟盡了曹操的臉呀[捂臉][捂臉]

  • 19 # 社會歷史觀

    首先,曹爽這個人聽信讒言,毫無主見,專權亂政,落井下石。其實司馬懿很看重曹爽的才能,但曹爽卻忌憚司馬懿手握大權,不好掌控,採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削弱了司馬懿和他親信的軍權。他是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曹魏的兵權,但是卻並不懂得怎樣掌控。

    其次,司馬懿發動政變的那天,正好就是曹爽三兄弟去祭拜魏明帝的日子。換句話說,曹爽根本不可能帶著大隊的人往前去祭拜,一來不方便,二來曹爽自認為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不會有人來謀害自己。曹爽是手握兵權,但可惜他人在外面,根本調動不了大軍,只留一個空架子和兵符,有什麼意義呢?

    再者,曹爽能夠有今天的地位,也是憑藉他身邊讒臣的相助,而他本人已經一改往日謙卑的作風,被權力衝昏了頭腦。

    司馬懿本來不想處理曹爽,只當他是忌憚自己,想要削弱兵權,沒想到曹爽利用權力步步相逼,禍亂朝政。司馬家族瑕疵必報,是不會放過曹爽的。

    果不其然,曹爽先是被冠以亂政之名,被奪取了軍權,又以謀反之名被屠滅三族,可謂下場悽慘,但也是曹爽自作孽,不可活。

    因此,在我看來,曹爽交不交兵權並不影響結果,司馬懿還是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 20 # 逝去的青春75493449

    司馬懿是四世權臣,在朝中威望及高,諸葛亮尚且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何況曹爽,曹爽若是依桓範之計,攜天子去往許昌,以天子之威調集外地兵馬討伐司馬懿,司馬懿必敗,況且司馬懿只是佔據洛陽,進可攻退可守,何必回去送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定義財富、價值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