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義的李正

    7月28日,貴州貴陽,有媒體報道一男子在家徒手清洗鱸魚時被刺沒在意,但沒成想隨後手部腫脹,隔天竟住進了EICU。醫院診斷其感染了“創傷弧菌”,可能面臨截肢。據悉,此種細菌具有高死亡率,常寄生在海魚類等海洋生物中,被稱為“海洋中無聲的殺手”。

    據當地媒體,男子清洗鱸魚的時候,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中間部位不慎被魚身上的堅硬部位紮了一下,由於被刺後既沒發現出血也沒發現明顯傷口,因此洗魚如家常便飯的他並沒有放在心上。但沒成想,爾後男子被刺的手出現難以控制的腫脹,整個手部長滿大小不一的水泡,形態恐怖,隔天男子即住進了省醫急診重症監護室,隨後被確認感染了“創傷弧菌”。

    經過幾天的緊急治療,男子情況有所好轉,部分手指可以輕微活動,但是隨後可能將面臨兩種結果:1.手的形態保住,但部分功能可能會喪失;2.如果組織壞死還在擴散,會危及生命,也許要截肢。

    據悉,創傷弧菌是一種棲息于海洋中的細菌,如果傷口暴露在含有這種細菌的海水中,會在傷口上繁殖,可能引發傷口潰爛,甚至導致組織壞死。除此之外,該細菌也可經口感染,有迅速導致菌血症或敗血症的可能。 感染創傷弧菌,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很高。

    為避免風險,我們在處理海鮮時應戴上手套,手套對於防止被海鮮扎傷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另外,因高溫可以殺死創傷弧菌,所以海產類食物建議煮熟再吃。

  • 2 # 浪客文史

    7月28日據媒體報道 ,貴陽一男子在家洗鱸魚,不小心被魚刺扎到,第二天被扎傷的手就發生了恐怖變化,從手掌一直腫到腋下,男子立馬趕往醫院治療,醫生診斷他的手感染了"創傷弧菌",這是一種常寄生在海鮮裡的細菌。該男子稱自己很喜歡吃魚,以前有被魚刺扎傷過,但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當天男子正常洗鱸魚,發現自己被魚刺扎傷後,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就沒有太大的擔心,覺得只要不流血就不是大問題。萬萬沒想到,男子在第二天發現自己的手發生了變異,從手掌一直腫到腋下,連忙去到貴州省人民醫院做檢查,結果被確認為感染創傷弧菌,醫生解釋這是一種常見寄生在海鮮身上的細菌。 只是因為被魚刺扎到,未出血也不見傷口,卻有可能遭截肢。

    創傷弧菌是什麼?

    創傷弧菌是一種棲息于海洋中的細菌,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海魚、牡蠣、螃蟹、貝類和鯨體等海洋生物都有可能攜帶該細菌。創傷弧菌又為非霍亂弧菌,嗜鹽性,毒力較強,由該菌引起的大多數病例表現為肢體軟組織損害及嚴重膿毒症 。 創傷弧菌是分佈極廣的海洋細菌,自然生存於近海、海灣的海水及海底沉積物中。這種細菌最適宜的生存條件為37℃下、10~20g/L鹽度,3~11月份是創傷弧菌最佳生長繁殖季節。感染該菌後起病急驟、進展迅速,多數病例死於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達75%。

    容易被感染的人

    海洋創傷弧菌雖然兇險,但健康人並不容易感染。以下幾類是高危人群,其中包括酒精性肝硬化、原有肝病、酗酒、遺傳性血色(鐵)、沉著病和慢性疾病等。有報道指出,慢性肝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更容易感染海洋創傷弧菌。糖尿病、風溼性關節炎、地中海型貧血、慢性腎衰竭和淋巴瘤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最易感染創傷弧菌。最好不要生吃貝甲類海鮮,特別是有肝病的高危人群生食海鮮危險更大 。

    創傷弧菌怎麼預防?

    一、食用海產品或水產品前要充分煮熟、蒸透,因高溫可以殺死細菌;若出現腹瀉、嘔吐症狀及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二、到海邊戲水時、或生吃海鮮時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特別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體有傷口者,以免被創傷弧菌侵襲導致感染;處理海鮮時應戴手套,以防止扎傷 。三、要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勤洗手,保證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機體免疫力。

    四、還有不要以為只有海鮮才攜帶創傷弧菌,創傷弧菌是一種寄生菌,在肉類上也可能寄存,因此在食用食物時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 3 # 華箋流香

    世界上的細菌有很多種,為了方便區分,科學家用一種被稱為革蘭氏染色法的方法去浸染細菌,然後用溶劑漂洗,觀察細菌的顏色。

    於是就分成了兩大類:革蘭氏陽性菌染色呈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則呈紅色。

    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很薄,染色後不保留紫色染料甲基紫,而只保留紅色的反染色劑卡波爾品紅。

    革蘭氏陽性菌群數量眾多,革蘭氏陰性菌群數量較少。

    但是,革蘭氏陰性菌群裡面有很多細菌,對人體有嚴重傷害。

    貴陽一男子7月28日在殺魚時,被魚背鰭上的刺戳破了手指,感染了一種被稱為創傷弧菌的革蘭氏陰性細菌。

    ●創傷弧菌是屬於弧菌屬,在顯微鏡下呈現出彎曲的形狀,尾巴有一根鞭毛。

    弧菌屬的細菌裡面有一種很著名的致命細菌,叫做霍亂弧菌。

    據估計,沿海等高風險地區創傷弧菌感染率為10萬分之0.5,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約2萬人患病。

    》不幸的是,創傷弧菌感染與高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

    創傷弧菌感染最常出現的警告訊號:呼吸頻率的突然變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不規則、認知功能受損、嚴重腹痛或其他消化問題。

    創傷弧菌是發達國家為數不多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的食源性疾病之一。

    2017年,美國創傷弧菌感染了49名患者,其中11人死亡。

    2018年1月,美國達拉斯一名婦女珍妮特·勒布朗呼吸困難,面板起水泡,經醫院檢查為創傷弧菌感染。她做了兩次手術來清除感染引起的死亡組織,在治療三週後死亡。

    在免疫系統被削弱的情況下,感染創傷弧菌的機會更高。比如感染者患有肝炎或者已經上了年紀,或者最近做過手術創傷正在癒合中。

    》有2種情況會導致創傷弧菌感染。

    第1種,也是感染率最多的一種。大多數“原發性”感染是由於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鮮,尤其是生牡蠣。與其他型別的海產品相比,這些海產品的感染率更高。原發性感染比其他型別的傷口感染更嚴重和致命。據估計,50%的原發性敗血症感染是致命的。

    第2種,創傷弧菌透過開放性傷口進入人體,影響面板。當有人在含有高濃度創傷弧菌的溫暖海水中游泳時,細菌可以進入暴露的傷口。傷口感染的死亡率在15%左右。

    一旦細菌感染進入面板,會隨著細菌深入面板表面以下的組織而迅速擴散,導致症狀惡化。症狀包括皮膚髮紅、疼痛和壓痛,同時形成水泡。嚴重的人還出現發炎膿腫或發燒症狀,發冷和虛弱。最大的風險是細菌擴散到血液中,然後擴散到重要器官,如心臟或肺。

    接著會出現敗血症症狀。最嚴重的敗血症,稱為敗血症性休克,會導致血壓極低和液體/電解質水平發生危險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很難治療。感染性休克致死時,病人通常在感染後48小時內過世。

    》貴陽被魚刺扎手的男子,當晚腫脹已經蔓延到手背。

    第2天蔓延到整個胳膊,因為感染嚴重住進了EICU,有截肢風險。

    醫生為了減輕患者手臂的腫脹程度,切開了部分組織,放出了大量的液體釋放壓力。

    今年3月份的時候,福建一位70歲的老伯,也是因為殺魚感染了創傷弧菌,最終因敗血症而死亡。

    中國正在追趕發達國家的腳步上,隨著海產品的國際貿易日益增加,消費水平提高的同時,這種病可能和發達國家一樣會出現上升性趨勢。

    由於創傷弧菌的症狀會很快惡化,甚至可能在短時間內導致致命的併發症,因此及時關注和治療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避免感染,貝殼類海鮮一定要燒熟吃,處理魚的時候如果被魚刺扎到及時去醫院。

    身體免疫力處於低谷的時候,儘量不要吃海鮮製品。

    保持面板清潔,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特別是如有任何開放性傷口,或正在從手術或受傷癒合,避免在醫院、健身房、公共遊泳池等高風險環境下洗澡和洗衣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的cba季後賽實行單場淘汰制,一輪定勝負,這樣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