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文化歷史田園
據宋史記載,宋朝沒有太監專權的原因簡要的可以概括為:祖宗之法嚴,宰相之權重。
一、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後,汲取了前朝的弊端,對宦官的編制人數,官階高低,權力大小都有明確的規定。這些硬性的制度有效的限制了宦官的無序發展。
二、大宋執行重文輕武的治國之策,賦予宰相的權力極大,很多事情都要透過宰相的裁決才能執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宦官干預朝政的空間。
比如宋真宗的一個太監年老了,想回到老家做一個刺史的官,結果到了宰相王旦的這裡,王旦就和宋真宗說,你今天給了這個老太監做刺史,明天再有一個太監要求做樞密使—國防部長,你怎麼辦?宋真宗被問的啞口無言,也只能不了了之!
三、正是因為宦官都被制度卡在了籠子裡,他們要想像漢朝,唐朝的太監那樣干預朝政,簡直是不可能的,他們能做的只能是老老實實的為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
3 # 大局大曆
不好意思,北宋宦官不僅勢力空前膨脹,而且與宰執勾結掌控政局,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宋徽宗在位時期,只有四位武將被授節度使官銜,卻有宦官七人被授予。童貫是宦官中第一人。
崇寧末年(1106)到政和元年(1111),童貫主持西部軍政,當時宋軍主力聚集西部,童貫的胡作非為,給此後的戰爭敗北埋下了伏筆。
而且聯金滅遼是宋徽宗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也是壓倒北宋滅亡的最後一根稻草,童貫正是聯金滅遼決策的提議者、決策參與者和主要實施者。
北宋後期宋朝在軍事上的失利及走向滅亡,宦官於中起的負面作用是非常嚴重。
這一點,南宋初的人看得很清楚,紹興二年(1132),就有人上奏就指出:
自崇寧以來,宦官握兵,馴致禍變,天下之人言之切齒。
軍事上的失利也就算了,宦官所做所還大量激起民憤,宋欽宗下詔聲討童貫十大罪狀中就有“首薦朱勔起花石”一條。
宋徽宗時還出現了宰執與大宦官勾結的情況。最典型的是蔡京與童貫、王黼與梁方平的勾結。
宦官勢力惡性膨脹,造成了重大禍害,當時的人對此深惡痛絕,官員們甚至還發起了幾次誅殺宦官的群體性事件。
南宋初逼宋高宗退位的“苗劉之變”,就是是宦官問題。
可以說,宋代的“閹禍”絲毫不比前代輕,北宋的“閹禍”比前代更深刻,更嚴重。
很多王朝都出現過宦官專權,比如秦朝的趙高,東漢末年的十常侍,明朝的魏忠賢,那麼宋朝怎麼就沒有太監禍亂朝綱呢?不僅不拖後腿,還去上戰場保衛產邊疆,而且打仗還特別的厲害,比如北宋年間的李憲,秦翰。
回覆列表
你忘了童貫嗎?
宦官這個群體,跟文人是天敵,而話語權掌握在文人手裡,所以宦官通常的形象都是邪惡的變態,惑亂朝綱,專權惑主。
但是呢?任何群體實際上是一樣的,總不能宦官都是壞人,文官都是好人吧?
宦官和文官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一樣的,都有好有壞,你印象中的那些邪惡的宦官,可能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宦官並非朝廷官員,也非官僚系統的,所以並沒有權力(執政權),那他們怎麼能禍國殃民呢?顯然是皇帝把權力過渡給他的,讓他們行使皇權。
他們的本質是皇帝的秘書、助理,給予權力後,就成了實際上的宰相,但是還是皇帝的爪牙鷹犬,抗衡的就是文官、外朝宰相之類的人。
而話語權掌握在在文官手裡,對他們的對手,自然是極力抹黑了。
宋朝以前,類似於貴族政治,皇權衰弱,自然需要更多的助手,比如女後、外戚、宦官、小人來做盟友助理,
而宋朝科舉成熟之後,進入官僚政治時代,皇帝對官僚有先天優勢,所以不需要女後、外戚、宦官來輔助自己,所以宋朝以後,這幾類人基本退出歷史舞臺,明朝除外。
宋朝的宦官就是這樣的存在,並不是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不需要他們對抗文官、權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