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德厚致遠

    興亡之訓,盡在經史,義解人道,理應天地。真理是經過歷史檢驗的,真理可以跨越空間、穿越時間,時光荏苒,歷史變遷,就管仲提出的富民強國之理念,在現在來看也不過時,說管仲是歷史穿越者也不誇張。

    歷史上的管仲曾輔佐齊桓公革弊興政,富國強兵,經世致用,整頓吏制提出:”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這樣英明的選官任能指導方針引領了歷史的文明。管仲又指出治國必先富民,“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樣高明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政治觀念,煊染了歷史的天空。管仲還通曉軍事,嫻熟韜略,輔助齊桓公九合諸候,一匡天下,尊王攘夷,強齊圖霸,奉周天子之命以會諸侯,內尊王室,外攘四夷,扶持弱國,壓制強國。使齊國成就霸業,被各國諸侯推舉為春秋盟主,這樣的文治武功也推動了歷史的程序。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管仲是我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既是法家先驅,又是儒學先師,對道家、兵家的思想也有影響。

    後世孔子穿越時空曾推崇管仲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祍矣”,意思是說,管仲匡正天下,百姓都能感受到他的恩賜,假如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頭散髮,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統治下的老百姓了。可見管仲是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被譽為華夏第一相。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曾穿越時空,自比管仲,自然而然產生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求賢效應。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和典範,時至今日,管仲的政治經濟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牧民》篇: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國之四維?曰禮,義,廉,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權修》篇:欲為天下者,必重用其國,欲為其國者,必重用其民。《立政》篇:德不當其位,功不當其祿,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

  • 2 # 毛猴談史

    確實如您所講,管仲是個集大成者。以毛猴看來,管仲的穿越來自思想。大家來看看後人對他的評價:

    春秋時代法家代表人物。齊國的政治家,哲學家,與樂毅齊名,周穆王的後代。管仲雖然僅是齊國下卿,卻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宰相的典範,任內大興改革,重視商業。大家看到管仲的稱謂可謂都是名人、大家。其實管仲的經歷頗為曲折,讓毛猴給您一一解讀:

    一、早期的年輕氣盛,處處耍小心眼,但沒失去能力。

    大家熟知的故事就是“管鮑之交”,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與管仲往來,發現管仲有才能,勝過自己,往來過程中,管仲常佔小便宜,鮑叔牙不以為意,反為他設想,蔚為美談,史稱“管鮑之交”。

    後來,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也就是大哥,鮑叔牙輔佐其弟公子小白,暫且稱為二弟。

    前685年春,齊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公子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但齊國的鄰國魯國卻支援其兄公子糾,因此齊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後來齊國戰勝,魯國戰敗。

    戰敗就要服從人家齊國的要求,鮑叔牙向魯莊公要求處決公子糾,並把管仲交給齊國。就這樣,管仲成為了階下囚。

    但戲還沒完,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可見大家多麼認可管仲的能力。可見交友交對人啊,不但沒死,還被尊為座上賓,救自己於水火啊。

    二、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都有哪些改革呢?

    1、搭建社會分工架構,管仲按職業劃分了四個階層-士農工商,並且規定百姓要按照職業居住在一起。

    2、管仲在改革時針提出了“相地而衰徵”的政策,也就是階梯收稅。這項政策變相認可了私有土地,不管你土地怎麼來的,只要你交稅那就沒問題。這一條可是了不得……,自古以來土地都是國家的重要收入,但是在春秋之前土地都歸諸侯、周王,百姓們沒有土地,種地積極性可見一斑。

    毛猴在這想說一句,好像就是當今日子,這土地也是國家的哈,也沒私產。

    其實就是廢除過去土地制度的井田制,建立土地稅收制度,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化。

    3、刺激商業經濟活力,早在公元前八世紀的管仲已經掌握了鼔勵營商環境的基本法則:虛車勿索,徒負勿入,以來遠人。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空車來的和徒步背東西的,都給予免稅優惠,這樣就能吸引遠方的人來做買賣。

    4、最有意思的是,管仲在位時不但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還設定“女閭”。所謂“女閭”,就是妓院。管仲是第一個設定官方妓院的人。所以,“不良”同志還要拜管仲。毛猴也覺得很滑稽

    ……

    管仲在經濟領域的改革十分創新,他的部分治國理念至今都在沿用,唯一的差距就是改了一個叫法,但實際上還是那麼一回事。管仲大規模改革讓齊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強大的經濟帶動了軍事霸權,國家迅速走向強大,齊桓公因此開創了一代霸業,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中的首霸。

  • 3 # 歷史新檔案

    管仲是誰?你可能沒什麼概念,但其實管仲很屌哦!他擔任齊國宰相40年,把齊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偏遠小國,建設成一個富甲一方、實力強勁的大國,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被稱為“千古第一相”,連諸葛亮都視其為偶像。

    在他的帶領下,齊國首都臨淄繁榮至極。據核算,當時臨淄的居民人數多達30萬,而當時以富裕發達著稱的雅典城,人口還不到5萬!

    而且,更八卦的是,管仲還是世界娛樂業之父哦!春秋時代以後的青樓接客前都要先拜祭管仲像,就是所謂的祖師爺。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管仲的“重商”那麼有效,甚至諸葛亮也勵志要成為管仲那樣的人才,那為何後世幾千年,管仲的思想並未得到發揚光大,而儒家一家獨秀、重農抑商呢?

    我以為,一個好的、被實踐證明卓有成效的想法,被後代棄而不用幾千年,那隻能說明,這個想法太超前了,以至於無法被同時代,哪怕後來者所領悟、認可,而這恐怕只有未來穿越才能解釋。

    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這樣的冷兵器時代,戰爭往往意味著刀光劍影;但當人類進化到資本主義社會後,掠奪資源就有了貨幣化的方式,戰爭也進化到了貨幣化的形式。

    2700多年前,管仲就多次採用貨幣戰爭對付別的國家,確切地說,他就是透過貨幣戰爭幫助齊桓公奠定霸主地位的。

    比如,為了打敗楚國,管仲讓人重金購買楚國的鹿。誘使楚人覺得有利可圖,紛紛放下手頭的農活,漫山遍野地去活捉活鹿。這是因為當時的人智商低,楚國解決的方法超級簡單,大力進口鹿,也不用交稅,直接貼上楚國的logo賣給齊國。

    同時趁機悄悄收購併囤積糧食,當低價收購了足夠的糧食、楚國田地荒蕪時,下令關閉齊楚邊境,暫停貿易。

    結果,楚國米價瘋漲,楚國人口的十分之四逃往齊國。楚國元氣大傷,三年後向齊國臣服。

    此後,管仲又以“重金購鹿”的翻版——“齊紈魯縞”這個外貿陰謀,打敗了魯莊公;用買狐皮降服代國;透過買器械制服衡山國;透過舉辦尊周活動大賣特賣石壁,賺了個盆滿缽滿……

    管仲一而再再而三地用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貨幣戰爭”幫助齊桓公搜刮財富,擠兌他國,他憑什麼能得逞?是別的國家太笨了嗎?

    論智力,同時代的人都相差無幾,而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再一再二不再三”,管仲能多次用同個法子制服其他國家,那隻能說明,他不是當代人,他採用的方法當時人實在無法理解,否則早就被他國效仿、產生免疫力了。

    2700多年前,管仲能把貨幣戰爭運用得這麼嫻熟,絲毫不遜於當今美國,這隻能說明他是精通金融的現代人穿越過去的!

    不過,最讓人覺得管仲是現代人穿越過去的,還是下面這些改革。

    管仲重新劃分行政區劃,將國家劃分為21個鄉,其中有6個工商鄉,將商人集中起來居住,方便他們交流經驗,這是不是像極了今天的產業園!

    他按七星級賓館的規格修建自己的府邸,鼓勵消費,甚至倡導奢侈。指出如果大家都不消費,就會造成商品流通的減少,從而妨礙生產盈利的活動。為了促進生產,大家應該多多消費,甚至奢侈浪費。這不正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消費拉動內需”嗎?

    此外,管仲還提出每當年歲低迷,老百姓沒有本業可做時,國家就應該搞大基建,進行宮室臺榭的修建,以促進人民就業,擴大內需。

    主張政府加大對經濟的干預和控制,利用消費、生產、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這不正是1936年提出,後來叱吒世界經濟學界、大名鼎鼎的凱恩斯主義嗎?

    天了嚕,“主張自由貿易”這一理念“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1776年才在《國富論》中提出的啊!

    2700多年前,管仲為何能有這些思想?只有一個解釋,穿越回去的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段永平獲得每一個成功的時候你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