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則純

    謝邀,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願聽前輩們受窮的經歷,是的,確實如此,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親身經歷過那種窮日子,確實難過,人吃的不如現在人養的狗吃得好,我是親身從舊社會過來的人,我兒時正值日寇侵華戰爭,那時農村的糧食,豬牛羊雞等一切能吃的,都被日本人搶光,並對農民實現三光政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後來日本人被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打投降了,前面日本鬼子走了,後面蔣介石政府又對人民科捐雜稅多如毛,人民仍然生活在重重壓力之下,那時人民的生活豬狗不如,

    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人民翻身得解放,人民分得了田地,人民的生活才一天天好起來,雖然那時農民有了田地,一沒有科技搞生產,二無經濟支撐農業生產,三無肥料,四是自然災害侵害人民,我記得三年的自然災害把人民的生活推向火坑,好在黨和政府千方百計調運糧食,米糠,麩皮,花生餅,地瓜幹,等等食品來救濟人民,要是在舊社會人民早己餓死了,人民沒吃挖野菜,草根,樹皮,只要能吃的都挖回來渡命,沒有辦法,生死兩條路,

    那時國家剛解放又窮,人民又窮,確實困難至極,後來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人民走集體化道路,走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才有了好的生活,過上好日子,人民的生活象芝麻開花節節高,

    難怪現在的年輕人聽不見去過去的苦難日子,黨和毛主席一在提倡厲勤節約,勤儉持家,艱苦奮鬥,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艱苦奮鬥,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不能丟,還要發揚光大,有得的日子防沒得的日子,

  • 2 # 心理學董老師

    996也挺苦的,受窮沒有經歷確實無法感同身受,年輕人的高工作壓力,高學習壓力,高房價壓力,上一代也是沒有體會過的,一代人有一代人需要承受的苦,相互理解吧

  • 3 # 吳芸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苦又各不相同,沒有經歷過的很難理。其實本人反對跟年輕人談苦,這些負面的過去,何必傳導給年輕人。把苦生活說成快樂來,這才是對年輕人有意義的,而不是象祥林嫂一樣,沒完沒了的訴說自己的苦。

  • 4 # 歷史投影

    原因很簡單,現代社會為年輕人提供了很多上升的機會。年輕人以為自己無須吃苦也可以成為人上人。

    人和人的區別並不大,大多數人的經歷都平淡且相似。除了少數突破階級的人以外,大多數人都是在重複自己父輩的經歷。

    然而年輕人以為自己與眾不同,雖然他們總做夢重生後有多強大,卻很少參考父輩的攻略,喜歡犯父輩犯過的錯。

    當然,這不算個人問題,我們的時代就是這樣的。

  • 5 # 風箏和桐桐的房車生活

    其實這個不用說,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我們這一輩人,小的時候也一樣不聽長輩的勸的。

    每個人的年輕時候都差不多吧,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別人給的忠告往往都不太當回事,覺得那是你們經歷的,我不會犯那種錯誤。

    並且受窮也不是什麼光榮的經歷,也沒有什麼可以傳授給年輕人的,頂多告訴他們曾經有過這樣的生活。

    艱苦樸素這個詞基本上已經過時了,現在稱為極簡生活。這種生活方式勸是勸不了的,只能讓他們自己量力而為了,有錢就多花,沒錢就少花,儘量不要借債就可以了。

    我清楚的記得,自己年輕的時候多麼反感父母的嘮叨。對他們講的那些大道理一點也聽不進去,現在想起來才覺得他們說的都有道理。

    現在想想,如果當初能聽父母的勸告,自己的人生能少走很多彎路,但是這世上沒有後悔藥,錯了就錯了,自身親身經歷的教訓來的更真實,更痛徹一些。

    現在的年輕人跟我們那個時候沒什麼區別的,也是充滿了自信,也是一樣覺得自己能做成很多事。

    沒必要非得讓他們聽聽我們的忠告,我們的忠告該說還是要說,聽與不聽,接受不接受,順其自然吧,多經歷點失敗,挫折有利於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歲該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