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子《道德經》中記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用當今哪類科學理論來解釋?
2
回覆列表
  • 1 # hitman1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其中最妙之處,在於一個“生”字。

    它是生化的意思,萬物一體,生生不息。

    用現代科學語言來說即:宇宙必然性。

  • 2 # 三個科學

    可以用宇宙大爆炸理論及大統一理論來解釋。

    雖然這兩個理論目前都沒有完備,但是都是在各自領域內接受程度比較廣泛是理論,支持者和實驗結論指向最多。

    宇宙大爆炸,就是在138.2億年前,宇宙從一個質量無限大溫度低無限高的奇點爆炸而來,但是這個奇點在什麼地方,奇點之前有什麼,卻沒有表述,它已經超出了我們的理論範疇。

    這裡的奇點就是一,奇點之前就是道。也就是老子哲學是道生一,老子在道德經中這樣描述: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對於奇點之前同樣如此,沒有時間和空間,自然看不見摸不著。

    而對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則可以用大統一理論來解釋。

    大統一包括力和粒子的統一。目前宇宙中有四種基本力,分別是:強力、弱力、電磁力、引力。目前強力、弱力、電磁力已經統一了,就差引力。但是很多理論表明,引力也是可以被統一的,也就是說宇宙中的力本質上都是同一種力。

    粒子同樣如此,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由夸克組成,很多實驗現象表明夸克還可以再分,當細分下去之後,宇宙中所有物質都是由同一種基本粒子組成。

    一種基本力生成了宇宙中的多種基本力,一種粒子組成了宇宙中的各種基本粒子,進而組成了萬事萬物。

    這就是老子哲學觀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3 # 筆名很難起

    老子的哲學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最重要的思想在於,其含有萬物是演化而來的意思。這和物種進化論,宇宙大爆炸理論思想一致。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認為地球上的生物是有最初的單細胞生物,經長期進化而來。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是由最初的奇點演化而來。

  • 4 # 先生8795435236706

    想用幼兒園的水平去解釋博士後的認知,簡直就是笑話。而科學和佛法的差距比剛才的笑話不知道大多少倍!你說能不能解釋?佛是開啟智慧的覺者,科學家們沒有一個是開啟智慧的人。開啟智慧的覺者不只是從思想上人沒法比,而且從身體上,從神通上,法力上都是沒法比的。老子等等覺者是真有能力去造宇宙的,不但知道怎麼造,而且還有能力(神通)去造。人是接受不了的,也是人理解不了《道德經》的原因。

  • 5 # 李志勇LZY

    個人從事基礎科研,

    時渾天日月地三星,

    老子存認道法自然,

    古今科學都很實用。

    一、物理元素基出三態變化;

    二、數學碼集一二三加積六;

    三、化學參予煙滅不均等式;

    四、語文一字二詞三字精典;

    五、星月日地作用四字成語;

    六、宇廣義相對總水平求衡;

    七、宙星立體扁平旋運規律;

    八、古氣水性情今會續正理。

    人類反哺歸真道,

    科技時代續正理,

    政教止戰能和平,

    未來發展大趨勢。

  • 6 # 牛酒酒牛人牛人好好人

    用老子的智慧觀,可以解釋現在的一切,可是現在很多東西的表現

    和他老人家說的背道而馳。

    請不要用哲學這個詞,這點有對他老人家不敬,哲學只是聰明學說。

  • 7 # 0西風瘦馬0

    老子不是哲學家!哲學如上善若水的水,幾近於道。道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只有道分析解釋世間一切,世間一切沒有能解釋道的。

    科學,是哲學智慧下的產物,真正高階的科學家如特斯拉,他肯定看不上哲學。他已經成道,沒有什麼能制約他。

    道與科學不矛盾。道解釋科學可以,想用科學解釋道,除非科學家本人是得道之人。自己分析解釋自己還有可能。否則,就如同白天與黑夜的關係,光明永遠驅不盡黑暗。

    如果科學家得道,那就會成為新的“特斯拉”。這得看地球人有沒有福,眾人有福,會有利眾的有道之人出現。也許,眾人無福有道之人也出現,比如耶穌!

    閒我寫的少,那就再說說。說科學的有道之處與不足之處。

    科學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減輕很多體力勞動。使世界縮小了,探索的空間無限擴大。失去了人是地球生物的根本。妄想脫離地球去生存發展。這就是物極必反的失道之處。

    地球才是人類家園,科學發展的副作用簡單說是環境汙染,還有就是令人類前進的太快,老得太快以致走投無路。想倒車又沒找到倒擋,繼續前進就是錯。同樣都是人兩極分化太嚴重,必定有矛盾。普通人供應高階人,高階人做的事兒跟普通人卻沒關係,這就是失道。

    用什麼光送什麼帆去外星球!我認為沒到那個星球以前,光就盡了,照不了那麼遠。光不是無盡的,否則,地球就不會有黑夜。太空就會是一片光明,因為,宇宙中有很多比太陽更亮的發光恆星。光如果無盡,其他恆星的光早就照亮地球的夜了。一個手電照一百米可以照亮東西,照一千米,手電的光呢?手電的光有盡,就證明光是有盡的。科學在光的認知上,我認為有錯誤。

    還有時間問題,有的科學公式裡有時間。這個科學公式肯定有問題。自然不存在時間,人所認為的時間本質是變化。地球如果不轉何來一天二十四小時!

    不反對科學,但是,科學真不是完全合於道。研究得太高階聯絡根本的東西斷了,一定會出問題。只要是貪,無論是貪好的還是貪壞的,一定會有錯誤出現。

    科學解釋不了道,科學家在不知道是什麼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做不合於道的研究。其實說什麼也沒用,你不研究他研究,誰研究什麼也不提前讓別人知道。人與人因私心而有隔閡,人與人為敵,就是與自己為敵,古人云:仁者無敵。因為,仁者愛人,愛人者自愛。人人自愛而愛人,人與人就不會為敵啦!

    (網路圖片,侵刪!)

  • 8 # 老子研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和物質生成論。這裡老子說到“一”、“二”、“三”,乃是指事物遵循著“道”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我們不能把一、二、三看作具體的事物或具體數量。它們只表示宇宙萬物發生發展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若用老子這句話解釋宇宙萬物起源,便是一無解題,它只能說明事物發展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不但老子說不清萬物起源,直到現在也沒有那門學科或那位科學大師能夠說清的。我們也不能,哪怕在讀了《老子》之後。

    有很多朋友認為老子的哲學很樸素,可能是因為他們讀《老》解《老》的角度以及解讀者的哲學高度的原因,因為他們哲學知識太高深了吧?

    我初讀《老子》時,感覺自己都快瘋了。

    雖然我有一定的科學常識,有工、農、商、學的經歷,也有一定的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但讀《老子》時,我感到我所學所有的哲學觀點都沒超出過《老子》,甚至老子哲學思想更加嚴謹,範圍更廣。所以我用我所學哲學知識、科學常識、生產、生活經驗為梯子去解讀《老子》,並且用了多解法、並且解得是帛書《老子》、並且幾乎在《古代漢語字典》裡查了其中每個字的多音多義。這一解就是十年,仍然沒有解透《老子》。這多年來我讀過《毛選》,讀過部分《馬恩全集》,從中所學哲學知識也只能做為讀《老》的梯子。我解《老》絕不用唯心主義方法,不虛玄化。

    我常想,要麼春秋時的科學文化比我們知道的繁榮,要麼老子受過外星人的指點。

  • 9 # 虛偽是真誠媽

    從社會、生活現象來說吧。

    一生二:老子說“有從無中來”(暫且不說‘無’是怎麼來的),一生二,一是怎麼生二的呢?

    某人說了一件事,你要判斷一下這事的真偽吧(借錢為例),領導交代了一個事,你要琢磨內涵吧?

    竊以為,事實判斷是很難的,在你判斷事實的時候,就會生出兩個以上的猜測。再往後的推行進展中,又會生出許多的路徑。例如:借出或沒借出錢以後。買車之時。賣車之時等等。都會有猶豫彷徨的思慮。

  • 10 # 憂遊悠優誘宥幽佑鼬

    老子哲學和西方的神學是同一個層級上面的東西。西方的哲學是由神學發展而來的,西方的科學是由哲學發展而來的。科學不能解釋哲學,哲學不能解釋神學,反過來是可以的,神學可以解釋哲學,哲學可以解釋科學。用科學去解釋老子哲學,相當於是讓孫子解釋他的爺爺。

  • 11 # 外星文明新時代

    恕本民科直言,

    自牛頓和愛因斯坦時代以來至今為止的所有科學,

    皆是用物質思維來研究物質的表象,

    故不能用來驗證形而上的,超越物質的華夏思想!

    驗證形而上的華夏思想,

    需要超越物質的科學!

    即回答:

    物質以及物質的四種力從何而來?

    什麼是宇宙的本源?

    ...

    而這正是本民科正在做的事情!

    超越物質的文明新時代,

    正在降臨!

  • 12 # 手機使用者51120843993

    《道德經》中道生一二三,三生萬物的真正解釋在《列子》。

    宇宙與萬物生成的順序皆同 —— 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太易,渾淪未分 —— 道也 —— 即勉強對應如今之弦論

    太初,氣之始也 —— 一也 —— 即對應如今之資訊(或量子力學)

    太始,形之始也 —— 二也 —— 即對應如今之能量(或相對論)

    太素,質之始也 —— 三也 —— 即對應如今之物質(或經典力學)

    《道德經》對道一二三皆有述。

    《道德經》非常重視第二階段,即“太始,形之始也”,所以道生一二三的後半句是 ——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 說的是“萬物的行”

    形與“行”通,即五行(金木水火土)說的是萬物生化的五個階段/狀態(非五種基礎物質),故狀態曰“形” —— 即金木水火土,或變化曰“行” —— 即生長化收藏。

    太初階段的氣,透過太始階段的五個子階段的變化,最終進入太素階段(即開始質化,也就是形成穩定的結構,從而形成質量,當今被稱為物質)

    如果勉強解釋題主的問題,那麼《道德經》涵蓋了現今物理學中的經典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

    但《道德經》非常著重的強調了《相對論》的部分,所以經常會有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而整個道家精髓中修煉的部分,濃縮成公式即是 —— 透過轉化為對應相對論的整個研究主題就是 —— 透過質量轉化為能量

    (如果你們不是一上來就無腦拒絕,而是真正去深入研究和實證一段時間,會發現兩者之間的奧妙關聯)

    相應的,相對論破解了“時間”,而道家十分強調“動善時”,《道德經》對“時”的概念是如此的重視,分析與解釋是如此的深入。

    要輕易否決一些東西是十分簡單的,難的是(無論同不同意)至少願意去深入研究和親身實踐。

    那才是真正的科學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不讀書能寫好書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