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派遣去的都是天才兒童?
14
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19世界的五十年代,清政府內憂外患,內有太平軍起義造反,外有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尤其面對外強的侵略,我們毫無反抗之力,一次一次的恥辱讓統治者開始反思:為何我們總是被動挨打?我們怎麼樣才能強大起來?西方列強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人家的技術先進,面對西方發達的技術,我們什麼時候也能像人家那樣?一系列的反思,最終只有一條路可行,那就是派人去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學成後回來強大自己的國家。實現自強、自立,早日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

    那麼問題又來了。派誰去?怎麼派?派去哪裡?這時有著“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提出建議~赴美留學。因為榮閎本身有著10年的國外留學經驗,他見識過西方的高等教育和先進技術。最終在李鴻章和曾國藩的幫助下,朝廷批准了赴美留學計劃。時值1871年。

    最終朝廷做出120萬兩白銀的預算,預計分四批(一批30人)總共120名學生赴美留學。這批學生要求在12——15歲之間,出身清白,身體健康。而且學習時間為15年。

    1872夏,容便開始組織第一批學生赴美。區區30人,如果放在現在恐怕人們會搶著去,但是在當時,這30個人差點沒籌齊。

    因為普遍家長認為洋人那麼精,那麼壞,自己孩子那麼小,去了肯定會受欺負。再說當時被選中的學生臨走時,朝廷會跟家裡籤一份協議,大體內容就是:“孩子出去了,一切行動聽朝廷,如果在國外發生意外導致死亡的,與朝廷無關。”所以招生的事沒少犯難。

    30個人籌齊可謂經過千辛萬苦,就這樣30個天真無邪還有些懵懂的孩子,告別了家鄉親人,肩負著祖國的重託,踏上了求學的長路。

    去了美國後的他們生活是怎樣的呢?四年後有人在美國見到了他們,是這樣形容他們的。“侃侃而談,舉止灑脫、落落大方、非常自信,精神狀態也非常好,臉上洋溢著由衷的笑容。”他們住的地方是美國居民家,以方便更好地跟美國人學習純正的英語。

    本來學習期為15年,但是在第一批學生赴美第十年時,這些留學生被朝廷召回。為什麼呢?原因如下:1,留學生在美國受當地思想影響,學習跳舞,玩物喪志;2,信仰洋教,忘記祖宗;3,個別學生剪掉辮子等。

    就這樣,肩負強國重任的120名學子在1881年,被召回。這裡重點說一下,當初的120名學子,因為有的病故與美國,有的中土輟學,有的不願回國,被召回時只剩下94人。

    回國後的94個學子,其中有33名成為大專學生,兩人獲得學士學位,著名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因為所學專業不同,回國後被分派在不同的崗位,有上海電報、福建船政局、江南製造局、天津水師、醫院等。

    他們沒有孤獨國家的重任,沒有讓關心他們的人失望,在這94人中,誕生了他們之中,國務總理1人,外交部長2人,鐵路局長3人,鐵路官員5人,鐵路專家6人,公使2人,外交官12人,礦冶專家9人,大學校長1人、海軍元帥2人,海軍軍官14人……大部分都學以致用,為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詹天佑

    梁如浩官至外交總長。唐紹儀官至民國總理。

    左將如浩右唐紹儀)

    蔡紹基曾任天津大學校長

    “留美幼童”計劃的實施,使這些學成回來的他們看到了中西方的社會差異看到了中國的貧窮,堅定了他們報效祖國的決心。也讓國家看到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與世界接軌的必要性!

  • 2 # 倔強的ZB

    1.背景介紹

    1860年清朝政府的統治局面面臨內憂外患,全國上下需要整頓改革。在務實派名臣曾國藩、李鴻章的極力進諫下,清政府決定公費派遣120名幼童留學生,向歐美學習科技知識和製造技術。計劃派遣週期15年,因擔心外派學生思想異化,於1881年分期分批召回留歐學生,最終回到國內的只有94人。

    2.社會成就

    這批學生把海洋知識和製造技術運用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讓整個社會出現了短暫的繁榮現象。還有部分人成為當時社會的棟樑之才,其中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外交官員歐陽庚,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等,他們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暫且不論洋務運動的成敗)。

    3.清政府的自掘墳墓

    相對於這批人取得的社會成就,西方社會先進意識的薰陶和覺醒才是最可怕的。一方面清政府花錢,讓留學生來拯救落後的清王朝;另一方面當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西方文化洗禮的留學生,對“愛清王朝”還是“愛國”有了重新認識。有部人認為需要社會體制的改革,加上科技的引進才能救中國。推翻政府的思潮在人們心裡暗流湧動,後來就有了辛亥革命的揭竿而起、武昌起義的槍聲響起。因此,那次清政府對海外派遣留學生的舉動,對社會統治沒有起到靈丹妙藥的作用,但對推進整個舊中國的跨越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5萬落地,二手豪車,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