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姑山之嵐
-
2 # 張政133704202
第一個原因,項羽為人高傲自大,剛愎自用,看不起所有人,范增作為其重要謀士,稱為亞父,很多重大決策都被項羽否定,陳平韓信都曾經是項羽的部下,因為不受重用而離開項羽集團,所以項伯很大機率也是不被項羽重視的人,身為叔父,不被重視,心理自然是有些落差。反觀劉邦,知人善任,極其擅長籠絡人心,提拔韓信,重用陳平。鴻門宴之前劉邦和項伯初次見面就極為熱情,稱兄道弟,約為婚姻,贈送禮品,讓項伯覺得很受重視。所以兩下一比較,一邊不被重視而一邊非常重視,所以項伯幾次幫助劉邦脫險。
-
3 # 一壺清茗品春秋
作為項羽的季父,項伯三番五次幫助劉邦,使劉邦化險為夷。那麼,作為項家人,為什麼要幫助項羽的死敵劉邦。
第一次,鴻門宴當時,項羽聽聞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大怒,決定第二天就向劉邦發起全面進攻,消滅劉邦。項伯聽說後,想到自己的救命恩人張良在劉邦處,害怕張良在項羽進攻下遭遇不測。於是,連夜逃到劉邦軍隊,找到張良,勸他與自己一道離開。但是,張良卻把項伯引見給劉邦,劉邦一見面,就與項伯結為兒女親家,拉攏項伯。在劉邦的拉攏下,項伯答應為劉邦在項羽面前解釋,並一手促成了項羽與劉邦和好的鴻門宴。在鴻門宴上,看到項莊企圖暗殺劉邦,項伯也拔劍起舞,護衛劉邦。可以說,劉邦之所以能安然無恙,離開鴻門宴,項伯立有大功。在這裡,為什麼項伯幫助劉邦呢,主要是項伯的婚約之利,劉邦與他“約為婚姻”,幫助劉邦就是幫助自己的親家,劉邦此時已經隱然是一方諸侯,作為楚國左尹,能夠與劉邦結親,自然是高攀了。
第二次,分封諸侯雖然,劉邦在逃過了鴻門宴,但是率先入關,佔據函谷關,畢竟不能讓項羽釋懷。劉邦第一個進入關中的,按照楚懷王約定,又確實應該在關中稱王。所以,項羽就把巴、蜀、漢中的土地封給了劉邦。
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遠,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本來項羽和范增只想給劉邦巴蜀的土地,劉邦透過張良送給項伯黃金珠寶,讓項伯又給自己爭取到了漢中的土地。而後來,劉邦正是透過漢中出關平定三秦,與項羽爭霸天下。
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
這一次,項伯幫助劉邦,主要是因為金錢之利,為劉邦謀取了如此要地。
第三次,鴻溝之約在彭城大戰中,項羽以三萬破劉邦五十六萬大軍,不僅殺死士卒無數,還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妻子等人。在廣武對峙期間,項羽威脅劉邦,要把俘虜的劉太公給煮了。厚黑的劉邦卻說,我和你曾經結為兄弟,煮我的父親,就是煮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煮你的父親,就分給我一杯羹吧。
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爾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在劉太公生死懸於一線之間,又是項伯勸諫項羽,殺之無益,只是增加禍患,才讓劉太公免於一死。這次項伯幫助劉邦,讓劉太公免於一死,主要是因為形勢之利。當時,漢強楚弱的形勢已經十分明朗,自己又是項家要員,能夠在此時救得劉太公一命,自然在日後項羽敗亡時,能夠在劉邦處謀得一席之地。
而事實也是如此,在項羽敗亡後,項伯和他的項氏宗親被劉邦賜姓為劉,還被封為射陽侯。
-
4 # 笑談文史生
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之所以會多次幫助劉邦,那只是一個歷史誤會。其實,項羽幫的不是劉邦,只是一個誤會而已。
1、項伯為了報恩張良而無意間幫了劉邦。在項羽大敗秦軍,率領40萬大軍進駐鴻門,打算攻打劉邦。這時項伯瞭解情況後,為了報答張良曾經的救命之恩,就跑去找張良,告訴了他項羽打算攻打劉邦的計劃。張良就拉著項伯去見劉邦。劉邦就請求項伯幫忙,告訴項羽自己無心爭功。就這樣項伯回去後,幫劉邦說起了好話。
2、項伯為了執行項羽的意圖而幫劉邦。在鴻門宴上,范增建議殺掉劉邦,而項羽卻認為劉邦是自己好兄弟,再加上劉邦已經認錯了,就不想在對劉邦趕盡殺絕。
項伯是項羽叔父,是瞭解項羽的。所以在鴻門宴上,項伯多次維護劉邦。其實,他是在執行項羽意圖。
-
5 # 史海風雲錄
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後人都認為項伯多次幫助劉邦,其實是後人誤解了而已。
項伯繼承了項氏一族知恩圖報講義氣的品德。鴻門宴前夕,項伯找到張良提醒他不要赴宴,注意現在沒有劉邦任何事,而項伯也只是為了報答張良的救命之恩。卻沒想到張良把他引薦給了劉邦,劉邦就開始了他拿手好戲交朋友功夫。後來在宴會上項伯百般保護劉邦其實是為了報答張良而已,實在是無奈之舉。
後來項羽分封諸侯時,張良透過送禮給項伯給劉邦爭取到了漢中的土地,注意又是張良,這一次仍舊是朋友之義。古人講究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何況是救命之恩,救命恩人開口有怎麼能不答應。自己得了這許多金銀財寶,劉邦又沒得到多少利益,還全了朋友之義,何樂而不為。
鴻溝兩端,項羽威脅劉邦,要把俘虜的劉太公給煮了,項伯制止。好像是在幫助劉邦,其實不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項羽殺了劉太公,那麼天下眾人之口都會說項羽的不是,人心所向對於奪取天下項伯明白,仁義之師決不能做這種事。再有劉邦就是一個流氓無賴,殺了劉太公沒有任何作用,反而落人口實。因此項伯實際上是在幫項羽。
項氏一族乃是貴族,做事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雖然是爭奪天下,也不能失去風範,項伯從始至終就是幫助項羽的。
-
6 # 萊恩校尉
這個是司馬遷寫的故事,其實項伯通風報信根本就是項羽授意的,就是讓他去痛風報信,目的是嚇唬一下劉邦讓劉邦自己來臣服!
-
7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項伯開始幫助劉邦是為了報恩,後來幫助劉邦是被劉邦利用,收到了劉邦的好處。
劉邦進入關中後,派軍隊守住函谷關。項羽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後,聽說劉邦已經進入關中了,十分生氣,率軍攻破函谷關,想一鼓作氣攻打霸上的劉邦。這時候項羽的叔父項伯想起了他的老朋友張良還在劉邦軍營,這樣一發動進攻,劉邦完了,張良也就跟著一起陪葬了。
張良對項伯有救命之恩,項伯也要救張良一命報恩。想當年,項伯因為殺了人逃難,是張良收留了他,在張良的資助下他才活下來,現在恩人有難了,怎麼能不管呢,於是他偷偷的跑到劉邦的軍營,求見張良,把項羽要攻打劉邦的訊息告訴了張良,讓張良趕緊跑路,別受了劉邦的連累丟了性命。
張良得到了項伯送來的訊息,把項伯引薦給劉邦,在張良安排下,劉邦演了一齣戲,他和項伯套近乎結成了兒女親家,在項伯面前裝出一副可憐相,說自己對項羽很忠誠,是項羽誤會自己了,項伯和劉邦成了親戚,回去後自然在項羽面前為劉邦說了一番好話,項羽決定不進攻劉邦軍隊,在鴻門設宴和劉邦會面,就這樣項伯為劉邦解除了一個危機。
鴻門宴上,劉邦對項羽卑躬屈膝,把滅秦的功勞都推到項羽身上,把項羽捧得很得意,但項羽手下謀士范增還是要對劉邦下手,因為他斷定以後和項羽爭奪天下的人就是劉邦,必須除掉以絕後患,
范增在酒席宴上安排項莊舞劍助興,是想乘劉邦不注意殺了劉邦,項羽對於酒宴上舞劍助興司空見慣,也不以為意,可苦了劉邦,見項莊舞劍的同時眼睛老瞄著自己,心裡也很害怕,這時候項伯看出了項莊舞劍,意在劉邦。心說:小子,想殺我親家,不行。於是也拔出寶劍,擋在劉邦跟前,和項莊對舞,項伯是項莊的叔叔,有項伯擋著劉邦,項莊也無可奈何,失去了殺劉邦的機會。
項伯就是這樣救了劉邦兩次,一開始是為了報張良的救命之恩,後來是被劉邦套路了,才在鴻門宴又一次救了劉邦。
-
8 # 尋根拜祖
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在項伯跟前,估計這夥計會一臉懵逼:“是啊,我咋替劉邦搶了自家的龍椅呢?我咋就連祖宗都混丟了呢?”本山大叔一臉壞笑說:你腦子太亂了,咱從頭給你捋一捋,看能不能給你找回爹。
項伯的爹,就是死於王翦之手的楚國名將項燕,臨死前,項燕發下賭咒:“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燕有三個兒子,老大項榮,即項羽的父親,老二項梁,老三就是項伯。
提起家史,項伯眉飛色舞。想當年,按老祖宗可是項國國君,也是姬周王室後裔。雖然項國後來被滅,併入楚國,可是項氏一族樹大根深,在楚國依舊是豪門貴族。
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項氏一族傻了:項家所有的特權都沒了,沒有高官,沒有厚祿,甚至沒了萬頃良田、數千童僕。按照秦法,項氏跟天下百姓一樣,叫“編戶齊民”,要當自食其力的“勞動人民”,還要承擔各種賦稅和徭役。
這TM什麼世道!項氏子弟跟天下六國貴族後裔一樣,依靠祖上的一點積蓄和人脈,過起了遊俠生活,白天醉生,晚上夢死,整天詛咒大秦王朝早點滅亡。
讓項伯等人抓狂的是,自己一不小心就犯罪了:搞什麼雞嘛,不就殺個把人嘛,老項家以前殺人跟殺雞似的,這會兒殺個平民都不成了?
就這樣,項氏一族幾乎成了“流亡黨”,項梁和項羽逃亡江東投靠故人,項伯則一溜煙跑到項地不遠的下邳避難。在這裡,項伯遇上了故交張良。
張良這時候其實也是個逃犯,不久前他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失敗,逃避追捕到了下邳。只是張良比項伯幸運,沒人知道他就是博浪沙行刺的首犯,裝好人隱藏下來。項伯則上了“光榮榜”,被官府四處通緝。
危難之際,張良將項伯藏在家中,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捕。項伯雖然智商不高,但為人仗義吶,從此張良的大恩大德永記於心。
當項伯再次得到張良的訊息,心中略略有些遺憾:他已經是劉邦的謀士。不過也沒關係,天下反王是一家,劉邦也是替我們老項家打天下,早晚也得跪在我們家面前,張良跟誰都一樣。
項伯有理由這麼自信,從二哥項梁舉旗以來,就是天下義軍的核心,那個楚懷王就是個木頭樁子。二哥死後,大侄子項羽牛氣得讓人抓狂,動動手指頭,各路反王都老老實實跪伏腳下。按這個節奏,大秦一亡,龍椅就姓了項,自己少不了混個王爺。
對啊!項伯一拍大腿,後來我咋就姓了劉呢?本山大叔拉長豬腰子臉:“後來你被張良忽悠瘸了嘛。”
項伯祥林嫂似的叨咕:“俺就知道俺是去救張良的,怎麼會幫了臭流氓劉邦了呢?”
本山大叔五官湊在一起:“張良騙你說,不辭而別不仗義,要跟劉邦道個別,你傻了吧唧就信了嘛。結果人家帶著劉邦跟你見面了,他倆唱雙簧,一邊喊冤,一邊給你戴高帽,把你忽悠得找不到爹了。”
項伯喃喃地說:“是的是的,那時候我堅信劉邦是冤枉的,他還是革命好同志,我要替他洗冤。”
本山大叔噗呲一樂:“唉呀媽呀,你腦瓜瘸得不輕,被人賣了還替人家數錢。跟你說吧,你就是腦殘兼見財忘義,還跟劉邦約為親家。往直了說,你從今以後就是“項奸”了,還自個哄自個兒說,劉邦不是壞人。”
項伯滿臉羞臊:“可是,我沒想到,這傢伙居然能打敗我家大侄子啊!”
本山大叔哈哈大笑:“你咋儘想好事呢?一邊吃侄子的,一邊拿劉邦的,你是太陽啊,都得圍著你轉?”
項伯撓撓頭:“是我說服了項羽饒過了劉邦,還在鴻門宴上擋住了范增的暗殺,也是我接受了張良的禮金,替劉邦討得了漢中封地。”
本山大叔一把拉住項伯的手:“恭喜你,都能找回記憶了!”
項伯一臉得意:“我還阻止了項羽殺劉太公和呂雉,我救了他劉邦四次,是他的大恩人吶!”
本山大叔:“你別激動,我刨個根,你當時咋想的?”
項伯整整衣服,一臉嚴肅:“君子云,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我覺得項羽殺人家爹和媳婦,這是不道德的行為,是要受到譴責的行為,是非常不......”
本山大叔一翻眼:“你可真能裝,不就是你瞅著項羽不行了,想拍劉邦馬屁嘛!”
項伯眨巴眨巴眼:“也不能全這麼說,你說項羽這小子,多不聽話,人家老範頭給他多少建議,他不聽,當初我們勸他留在關中他也不幹。你不知道他有多倔,誰的話也不聽,連我這個親叔叔說話就當屁放。哎呀,老鐵,跟你說起來眼淚嘩嘩的,我們老項家就敗在這小子手上了。”
本山大叔笑得一臉水波紋:“是,項羽不是東西,你是東西,老範頭被誰擠走的?是誰在營中散佈謠言,說老範頭、英布、龍且這些人都靠不住的?是誰慫恿項羽燒了秦宮,搶光關中的?垓下之戰中,你跑哪兒去了?”
項伯一臉不高興:“老趙你這麼說就沒意思了,江山是他項羽的,我只是打工的,就像你的徒弟,你能要求他們都忠誠嗎?再說了,以項羽那點能耐,他做皇帝我都不服,跟劉邦比,他差了十萬八千里,輸得不冤。”
本山大叔一呲牙:“你還跟我比,我老趙還是老趙,你老項咋成了老劉了呢?”
項伯一抹臉:“劉,不是國姓嘛,皇帝賜國姓有什麼不好?你看我們老項家,我、項聲、項它、項襄,不都姓了劉,封了侯?跟你說個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其實我們幾個早就暗中聯絡好了投降劉邦,只是項羽不知道,所以我們都是大漢開國功臣。”
本山大叔一愣,半天才說出一句話:“那你還找什麼爹?你都不姓項了,不怕你爹撓死你!”
項伯挺挺胸:“不找了,不找了,這回明白了,來,咱哥倆一醉方休。”
-
9 # 一個人的歷史
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和經歷去判斷,而不會設身處地的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人物經歷,具體環境來考慮問題,站在道德高度上,對項伯的作為進行批判是容易的,但是客觀的分析項伯這麼做的原因是困難的。
項伯幫助的不是劉邦而是張良,因為他和張良是老相識,項伯曾經因為殺人而遭到通緝,張良把他藏匿在自己的家裡,讓他躲過了追捕他的官吏,因此張良對於項伯有救命之恩。
項伯早年任俠,秦時曾與張良有舊。曾殺人,張良匿其於家。——《史記·高祖本紀》
項伯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因此當劉邦短視的派兵佔據函谷關關口,不讓諸侯們進來,想做關中王的時候。他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向項羽告密說:“劉邦想自立為王!”這徹底激怒了項羽,項羽命令英布攻下了函谷關,準備第二天就親自上陣,把劉邦滅了。
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對項羽要滅了自己這件事一無所知,如果繼續發展下去,第二天就是玉石俱焚,漢軍將被楚軍徹底消滅。這時候像項伯得知張良此刻正在劉邦手下,如果項羽發兵,到時玉石俱焚,張良絕對難以脫身,必死於亂軍之中。而張良對自己有救命之恩,因此他連夜從鴻門趕往霸上,通知張良避禍。張良得知這個訊息之後,立即將項伯拉去見劉邦,劉邦對項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惑之以利,項伯礙於張良的面子,又被劉邦的摯誠所惑不好推辭,於是回到鴻門,向項羽說:“劉邦並沒有反對你的意思,只不過是有小人從中挑撥離間!”第二天一早,劉邦又率人到鴻門請罪,這樣一來,項羽的怒氣消除了,面對這樣一個劉邦,項羽下不去手,因為對方示弱,項羽就沒有殺劉邦的理由。
我們判斷項伯的為人,總是看到了利而忽視了義,實際上項伯並不是打算幫助劉邦,他只不過是想報張良的救命之恩,這樣的人出發點是大義。換個角度講,項伯這麼做也是一種投資,秦末天下大亂諸侯割據,每個人都想做天下之主,而最有實力者首推項羽,其次就是漢高祖劉邦。項伯這麼做就,項羽獲勝,自己作為項羽的叔父自然得利最大,項羽落敗,自己曾救過劉邦性命,也不至讓項氏家族就此覆滅,項伯左右逢源而立於不敗之地。
-
10 # 一本夏聊歷史
項伯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吃裡扒外的傢伙。吃裡扒外的人在歷史上也有不少,可項羽卻是他的親侄子,這就讓人有些不可理解。有人說項伯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因為張良對他有恩。可我從他的行為裡,怎麼嗅到的都是自私自利的小人氣息。項伯的所作所為導致了項羽的最終失敗。
項伯年輕時也是個熱血青年,喜好行俠仗義,一不留神,下手過重,把人給弄死了,犯下命案,於是到處躲藏,在逃亡的日子裡,有幸結識了張良,張良庇護了項伯,讓項伯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對於張良的恩德,項伯發誓有機會一定要報答張良,當然這是一個知恩圖報人的涵養,此時的項伯還是不錯的。
秦末統治腐敗,各地起義不斷,項伯和項羽也在項梁的帶領下,拉起了反秦大旗。由於項梁和項伯的父親是楚國名將項燕,因此得到了無數楚人的響應。後來項梁在同秦作戰時戰死,由於項伯能力欠佳,楚軍由侄子項羽接管,謀士有范增,項伯畢竟是項羽的叔父,也進入了高層,幾乎所有的計劃他都參與,只是沒有實際運作能力。
秦滅亡後,進入了楚漢之爭階段,項羽的亞父,第一謀士范增一心想除掉劉邦,以絕心頭之患。於是為劉邦擺下了鴻門宴,準備在宴席上,讓項莊以舞劍的名義刺殺劉邦。項伯在得知如此絕密的計劃後,連夜跑去告知張良。此時項伯的目的還只是為了營救恩人張良,以免他和劉邦一起慘遭殺戮。所以項伯勸張良和自己一起逃走,張良沒有答應他,而是帶他去見了劉邦。
劉邦隆重的接待了項伯,酒酣之際,劉邦許諾把自己的女兒(魯元公主)嫁給項伯的兒子,劉邦同項伯結成兒女親家,同時還承諾了其它許多條件。項伯從未感覺到如此滿足,他再也不是那個熱血青年了,變成了一個出賣自己的小人了。
項伯的告密,讓范增的計劃破產,劉邦死裡逃生。項伯在項羽的身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他同劉邦密切合作,最後把侄子項羽送上了不歸路。劉邦建立漢朝後,並沒有忘記項伯,賜項伯姓劉,並封他為射陽侯,項伯得以善終,只是不知道,當他想起自刎烏江的項羽,心裡是什麼滋味。
那項伯為什麼要三番五次的幫劉邦呢?我覺得最初項伯的想法,只是想報答恩人張良,不想讓張良受牽連。後在劉邦的厚祿利益驅使下,徹底的成了劉邦安插在項羽身邊的棋子,項羽的一舉一動都在劉邦的掌握之中。項伯之所以這樣做,也不是說項羽一點責任都沒有,項羽是個剛愎自用的傢伙,平時也沒有把自己的叔叔項伯當回事,這讓項伯非常的沒有存在感。與劉邦的厚待相比,項伯做出了自己的取捨。
-
11 # 平楠說史
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在項羽成為西楚霸王的道路上,這一位叔父一直是他身邊強有力的追隨者和協助者。
但是作為項羽的叔父,項伯卻曾經三番五次地幫助過項羽最大的對手劉邦,甚至在劉邦登上皇位之後,與項羽關係十分親近的項伯還依舊安享太平。
項伯的身份地位允許項伯投機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在幾個比較特殊的情況下,項伯想要幫助的人並不是劉邦,只是在陰差陽錯之下讓劉邦得救了而已。
其次,因為與項羽關係特殊的原因,項伯在楚軍隊伍中的地位相對比較特殊。
一般情況下,項伯不可能輕易獲罪,而且,沒人知道最終獲得勝利的究竟是誰,所以項伯幫助劉邦的這些行為有一種投機的目的。
作為項家人,項伯的每一個舉動,其實都是在為了家族未來的繁衍和榮耀考慮。
在項伯的想法裡,他一直是跟在項羽身邊的一個助力,如果將來項羽能夠取得成功,獲得一統天下的權力,那麼他也會成為最大的功臣,沒有任何損失。
而如果恰巧項羽失敗了的話,那麼最有可能打敗項羽的就是他的好兄弟劉邦。這個時候,曾經多次幫助劉邦的他就可以趁機保住一部分項家血脈。
也就是說,項伯三番五次幫助劉邦的行為,其實是在合理地運用自己現有的資源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做打算。
從側面幫助項羽從事情發展來看,項伯幫助劉邦的行為又何嘗不是在另類地幫助項羽呢?
以項羽準備偷襲駐軍灞上的劉邦來說。
當時,因為劉邦先行進入關中的原因,項羽心中對此有極大的不滿。
但是,由於在此次事件之前,兩人已經約定好誰先進入關中,誰就可以在關中稱王,所以項羽也不好隨隨便便毀掉約定。
而偷襲的建議正是當時范增給項羽提供的。
按照項羽和范增的想法,劉邦當時頂多有10萬人馬,而自己這一方足足有40萬。儘管這40萬人馬是項羽的人馬和諸侯軍隊人馬的總和。
但是,他們依舊自信地認為,就算是自己的軍隊單挑劉邦也可以獲勝。
當時的項羽為了能夠儘快地奪回關中地區,他連夜整頓軍隊,想要用偷襲的方式打敗劉邦。
不過當時的項伯對於這件事情表示出一定的抗拒,因為他不確定這件事情一定就能夠成功,一旦失敗,劉邦的勢力會因此大漲,項羽則會徹底失去進入關中的機會。
當年劉邦僅憑兩萬人一路殺入武關,並逼退了當時具有強大後援軍隊的子嬰。儘管項羽現在看似擁有絕對壓倒性的人數優勢,但戰爭的勝負結果仍然不容樂觀。
除此之外,當時的項羽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短板——後援力量極其薄弱,項羽的軍隊沒有足夠的糧草供應,如果一旦與劉邦開戰並形成拉鋸戰,那麼最終失敗的一定是項羽。
一旦失敗,項羽就極有可能失去崛起的機會,所以對於偷襲開戰這件事情,項伯其實並不十分贊同。
也是因為這樣,才有了之後項伯自己獨自夜探劉邦軍營的事情出現。
只不過,在這一次夜探軍營的過程中,項伯恰好遇到了對自己有恩的故友張良,他出於報恩以及保護兩者關係的目的,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張良,然後張良才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的主公劉邦。
也就是說,雖然在這件事情中,項伯看似是幫助了劉邦,但實際上他想幫助的只是張良,同時他這也是為了避免項羽遭遇慘敗。
鴻門宴得知項羽想要殺死自己的劉邦,急於向項羽求和,於是鴻門宴隨之而來。
並不知道項伯夜探劉邦軍營事件的范增,以為劉邦此次前來是不請自來,於是他就順勢提出了在此次宴會上殺死劉邦的計謀。
但是,項羽卻對這個計劃不予理睬,因為此時的他並不想殺死劉邦。
不過,項羽的不作為並沒有打消范增的計劃,在宴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范增把項莊找來,他想要借用項莊舞劍的機會,趁機幹掉劉邦。
因為他一直認為劉邦是項羽的一大勁敵,這個人會成為阻礙項羽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
而項伯在看到項莊拿著劍突然出現的時候,他就明白了一切,他知道範增還是選擇了動手。
他不得不以舞劍為名,挺身而出保護劉邦。與其說他在保護劉邦,不如說他在保護項羽的名聲。
此外,劉邦既然來參加宴會,就說明他已經選擇了妥協。
項羽完全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地就進入關中地區,然已經達到了進入關中地區的目的,就沒有必要殺死劉邦,以免讓楚漢兩軍成為死敵。
項伯選擇出手救下劉邦,正是他在分析利弊之後做出的最終選擇。
結語在楚漢之爭的最後階段裡,項伯其實隱隱約約地意識到了項羽的失敗,他知道,這種失敗的頹勢並不是自己一人之力就可以力挽狂瀾的。
這個時候如何隱晦地幫助劉邦,並讓他記得自己的恩情,就成為了項伯最需要考慮的事情,這也是他在後來屢次幫助劉邦,並在劉邦登基之後得以善終的主要原因。
項伯是一個有前瞻性的聰明人,雖然他從情感上是支援項羽的,但是在意識到項羽的缺陷之後,他還是理智地選擇了多次幫助劉邦這個敵人。
因為他知道,幫助劉邦其實是在為自己的未來準備一條退路。
-
12 # 甜瓜20875
題目意義重大!以題目來說這就是項伯的高明之處,論人品智慧能力帝王之才,劉邦高於項羽,項伯看到了劉邦的成功,當然要助劉邦一臂之力了,換成我們,我們怎做呢?就一目瞭然了,幫英雄或是最有能力的,誰去幫個狗熊呢?當然沒說項羽是狗熊,他的能力與劉邦相比差矣,曹操曰養子如羊不如養子如狼,曹操對兒子們的無能,就是幫有何意義呢?只求司馬懿放過他們,不要傷害,曹操也沒有如願以償,死不瞑目,司馬懿的過錯在於做事太絕,方法欠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傷害是雙方的,幫助劉邦立江山,而後救項羽,成與不成那是另一回事了,應該是這樣…………
回覆列表
因為項伯一生遵循“義”。
項伯行俠仗義一生。為了救張良而去通風報信。
他被劉邦利用了,被張良算計了。張良用他講義氣的特點,忽悠他和劉邦結為兒女親家。
劉邦假意承諾,讓項伯認為應該對劉邦回報“義”。實際項伯就是這麼做的。
項羽瞭解項伯,所以一直沒有責怪他,認為項伯講義氣是對的,人在江湖無義不行!
項羽和項伯都是講義氣的好人。項伯沒有背叛項羽的心,只不過是一直遵循“義”,間接傷害了項羽。
項伯不可恨,反而很可愛。劉邦,張良太狠了,利用了一個好人,玩弄了一個大俠。
項伯的故事告訴我們,仗義要分人,不要對政治人物將義氣,不要對野心大的人講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