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無數作者忽然發覺,自從2018年以來,出書很難了,花多少錢也無濟於事,甚至可以說難於上青天!這是怎麼回事?近二十年來,圖書市場一片混亂,很多人都能隨便出個書法集、畫冊、詩歌散文集,只要願意自費。周圍的人看到這些出書的作者水平並不怎麼樣,甚至很低下,甚至比不上自己,感覺上像在市場買菜一樣,只要花點小錢就能買個書號就能出書,就能憑這些書加入什麼協會,混個作家或什麼家的頭銜,於是,久而久之,心裡面就會看不起這些人,看不起這些圖書,心目中出書原本被認為是很祟高很神聖的事情,就這樣走下神壇。如今出書這麼難,讓那些想著“著作等身”的作者怎麼辦?
13
回覆列表
  • 1 # 鄭光鱭

    出書難也是件好事!

    長期以來,花錢買個書號就能出書。於是乎,圖書盛滿世間,大有四處溢書香的勝況。可無人問津、沒人理睬,也隨之而來。有個自費出書者,拿著書四處求人“收下”。實在送不完,自己屋裡堆了一大堆。

    出書成了這等景況,這家那師的喜幻心情早已煙滅灰飛。

    這些年出書,猶如科技論文一樣,倒是發表不少,可引用量、含金量低得可憐。

    嚴控出書標準,確保出書質量,既是對讀者負責,也是對出書者的嚴格要求,有百利而無一弊。

    倘若仍是買個書號就能出書,熱鬧倒是熱鬧。可有何用處呢?誤人不說,浪費資源不說,對斯文也是個嘲諷。

    不做這個“家”那個“師”的喜幻夢,沉下心來、專心研寫,要出就來個貨真價實,讓人搶購而不是上門送書,求人收書。

  • 2 # 鄧簫文解密耕讀傳家

    2018年起出書是很難了,但之前花點小錢就能出書這種說法也不正確。

    一、2019年7月,我的學術著作《耕讀傳家解密》正式出版,剛好身在其中,可以說說自己的所知及感受,正好有朋友前段諮詢如何出書,正好在此一併回答,當然,我只是作者之一,感興趣的朋友還需要向出版社諮詢才是,以他們的回答為準。

    二、儘管國家於2018年開始對圖書出版業與圖書市場大力整頓、從嚴治理之前,書號並不過於緊缺,對作品的政治導向、質量、文字水平相較而言會稽核得寬鬆些,尤其是某些出版社有時會顯得容易出書,因此,此前作者們自費出書相對輕鬆,無論是質量還是費用。2018年後,有業內人士認為,書號發放每年環比減少50%以上。這樣,很多作者將很難適應,出書就顯得更嚴肅更莊重與更難得了。可以說,這才是圖書出版該有的業態表現。

    三、關於出書的具體流程,正好這兩天在網上找了一張某出版社的出版流程圖,如下:

    此圖很複雜吧?總體來說,從選題到來稿稽核與登記、付印一共有11個步驟,要經過策劃編輯、責任編輯、初審、複審、終審等環節。具體步驟不妨這樣理解:

    1、聯絡上出版社,初談書本內容,填寫選題表並提交,出版社選題會上透過,同意立項出版;

    2、簽訂圖書出版合同;

    3、來稿稽核與登記;

    4、初審;

    5、複審;

    6、終審(編校中心);

    7、發稿前稽核(來稿稽核人);

    8、發稿(總編輯/編委會主任);

    9、申報ISBN、CIP(總編辦);

    10、領取CIP(總編辦);

    11、付型樣稽核(總編輯/編委會主任);

    12、印前申請;

    13、付印;

    14、樣書。

    “各出版社流程基本相似,也會有少許不同。”

    其中,初審應撰寫編輯加工報告,總體評價書稿的政治導向、專業質量和文字水平。初復終審意見均應載明是否有違反《出版管理條例》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條之規定的情況,是否需要履行重大選題備案程式,是否包含需要專題送審的內容,是否有違地圖使用管理規定。

    經編校中心安排的終審工作完成後,進入下一步“發稿”環節。總編辦將書稿及檔案報送總編輯或編委會主任簽發。對於可以簽發的書稿,返回總編辦申領書號(ISBN)和圖書在編資訊(CIP),並由出版部集中取走發排。

    申領書號和CIP是一本書得以出版的必備條件。要一本書三審全部結束並且確定書名和著作方式後才能申請,書號需要出版社向所在地的新聞出版局審批,CIP有專門的CIP中心。

    不過,隨著2018年書號新規出臺,各出版社的書號有所緊縮。也因此,“我們對書的品質會要求比較高,希望一個書號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現在出版社往往面臨的情況是稿件太多,專案很多,編輯不愁沒稿,所以從稿件質量角度來看,可能“我們這裡沒一個編輯肯接......這樣的稿子。”

    出版社公費出版書籍,通常需要滿足幾個條件,比如作者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書籍內容質量較高,受眾市場預判很好等。但自費出版的門檻相對較低。以0~15萬字書稿、刊印1000冊為例,通常書籍前期的審校、刊印費用在3~6萬元,此外還需要支付3.5萬元左右的出版管理費,也就是申請書號的費用。

    關於書本定價是否過高的問題,有出版業人士解釋說,書籍出版有一套複雜的指導定價公式,雖然考慮到物價上漲等因素,出版社有權在此基礎上做出調整,但是仍然不能定價過高。否則,可能會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的年底例行抽查中檢出不合格,或被物價部門處罰。

  • 3 #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我2018年出了一本書《荒唐英雄傳奇》,是團結出版社正式出版。看來是在申請收緊後出版的。說明書的品質不錯。這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書。用喜劇形式來寫嚴肅的故事。連編輯都說能這樣寫的人一定是個老頑童。這本書編輯部讓我修改了十幾次。我很感激。改掉了一些“不適”的東西。但也改掉了我喜歡的東西。文字修改也有七八次。因為是第一次寫書出書。基本還算順利,出書難真沒體會。出一本紙質書對我輩人來說,還是很有意義的。自費出書我一點沒考慮。我就是要看看我是什麼水平。自費出書對書的質量的要求會低一些。

  • 4 # 零凝

    這只是你個人的直覺,其實並不準確。剛剛轟動全國的《平安經》就說明了出書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其實出版圖書,國家一直以來是嚴格控制和審查的。這是奪取輿論陣地的必要,從國家安全層面而言,毋庸置疑。但是,只要整體內容沒有觸犯底線,那麼要出版基本是沒有問題的。主要還要解決以下兩個方面問題:

    一是書號。這不是無限供應、免費供應的,因為無限或免費必然加重主管部門稽核任務,甚至無法完成。而且主管部門也需要養活一幫人,錢從何而來?還有限制的書號有利於提升出版物的質量。所以要獲取書號,就需要出版社根據你書本的質量來排隊,拿不到就是你的書質量不行。

    二是出版費用。書號錢,印刷錢,都需要費用。出版社要活命也需要利潤。暢銷書畢竟少數,國人可以娛樂的東西太多,看書還沒有形成大眾習慣。也因此,出一本書要花很多錢。那麼所謂出書難,確實是難了,因為需要的錢多了。可是要知道,以前的一塊錢,跟今天的一塊錢一樣的麼?房價都翻幾倍了!所以貴了,也是正常!

    至於想出書的人怎麼辦?那就花錢唄,沒錢,又寫不出出版社願意掏錢的好作品,怪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樣是八面玲瓏,為什麼平兒的風評比寶釵襲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