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掩耳不盜鈴
-
2 # 智浩體育
數近三十年做到兩樣的球員,
1991年的喬丹,MVP+得分王+最佳一陣+最佳防守一陣+FMVP,
1992年的喬丹,MVP+得分王+最佳一陣+最佳防守一陣+FMVP,
1996年的喬丹,MVP+得分王+最佳一陣+最佳防守一陣+FMVP+AMVP,
1998年的喬丹,MVP+得分王+最佳一陣+最佳防守一陣+FMVP+AMVP,
2000年的奧尼爾,MVP+最佳一陣+AMVP,
2003年的鄧肯,MVP+AMVP,
2012年的詹姆斯,MVP+最佳一陣+AMVP,
2013年的詹姆斯,MVP+最佳一陣+AMVP,
常規賽需要團隊精神,還要自己在資料上,表現上給力,
總決賽MVP,需要自己時時給力,
同時做這樣,在NBA歷史上,都是超級巨星級別的!
-
3 # 體育史話
常規賽MVP,個人實力保底。
總決賽MVP,球隊實力保底。
這兩項榮譽是有矛盾的地方的,是雙刃劍,搞不好就玩砸了。
你擁有逆天的實力,球隊啥都指望你。常規賽球隊打盹靠你,打殘局靠你,打強隊更靠你,你勞苦功高,激烈拼殺,累得半死,刀都砍捲了刃,帶著一幫老弱殘兵取得了聯盟前三戰績,聯盟看在眼裡,把這一年的MVP頒給了你。
到了季後賽,全是強隊過招。大家從常規賽的撒網打魚變成了單個釣魚。
雖然常規賽戰績喜人。但任何季後賽對手面對常規賽MVP的球隊,套路都是固定的。那就是“喬丹法則”的常規版和升級版。
常規版:鬥MVP,如果你挺不過去,那你的球隊一定挺不過去。
升級版:鬥不過MVP,那就鬥你的小跟班。把你手下那些無辜的群眾拉出去鬥。
這時,隊友就會變得格外重要了。他們需要和大當家的分開幹,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但絕大多數時候,面對對手鮮明的針對性戰術,如果沒有第二套方案,基本是挺不過去的。
舉幾個例子:納什在04-05、05-06賽季連續兩年獲得MVP,但在季後賽面對馬刺和小牛時輸得都沒什麼脾氣。
倒不是納什被鬥倒了。最終太陽輸在這樣的理論下:如果沒有納什的串聯,太陽還是不是常規賽那支跑轟的太陽?
納什的傳球防不住?沒關係,讓你傳!我們就去防你傳球水平不怎麼嘀的隊友。如果太陽能憑納什這一條暢通的傳球線路就能擊敗我,那算我輸。
你這小身板在季後賽能硬挺7場比賽不下場嗎?不能!除了巴克利和喬丹,估計誰也不能。你不在場或其他隊友之間,太陽不就是一支瞎了眼的球隊嗎?
事實證明果然如此。
08-09、09-10,詹姆斯都是MVP,這時的騎士常規賽一直很強大,但季後賽一直很弱勢。因為連我等吃瓜群眾都看出來了,這支騎士,除了詹姆斯,它什麼也不是。
於是加內特快樂地說:“我們最喜歡和詹姆斯的騎士打比賽,因為我們根本就不怕他們。”這是最簡單的數學加減題。隨便派一個人去防詹姆斯,然後三巨頭拎著屠刀,上下打量著詹姆斯身邊四個弱小得連門都沒出過的小羅嘍們。
絕殺?這是詹姆斯投的。
控球?這是詹姆斯干的。
籃板?這是詹姆斯搶的。
搶斷?這是詹姆斯爭的。
三巨頭:你們除了詹姆斯,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沒?
為什麼超巨身邊CBA特別多?
常規賽你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堅強、特別能抗砍,到了季後賽,大家依然還會指望你。你架不住了,要求隊友們必須承擔起責任。隊友們說:“咋承擔啊?不一直是你一個人在承擔嗎?”這時你才想起來,常規賽的最後五分鐘,絕殺是自己、控球是自己、籃板是自己、搶斷是自己,現在,你突然要求交出這些權力,要求隊友們要有絕殺的勇氣、控球的本事、搶籃板的實力、搶斷的水平,他們罵你是王八蛋,我也不會同情你。
常規賽應該給隊友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起碼要讓隊友們明白,在比賽最後五分鐘,落後怎麼辦,領先怎麼辦,膠著怎麼辦。大膽放權,犧牲常規賽資料,打磨隊伍。
但是你放多了,核心的常規賽資料怎麼保證?球隊戰績怎麼保證?
MVP實力都差不多,也許你放個幾場,當年的MVP就沒了。很多球隊知道自己陣容奪不了冠,他們會力保核心球員的MVP。但你的球隊有奪冠的實力,那就會大不一樣,你有後顧之憂啊。
因為你磨練隊伍,別人也在磨練隊伍,又不是你一家在玩這個。
所以,球隊能走進最後的決賽,絕不是MVP一個人的偶然。它必定經過這樣的方式,對方死掐了你,沒掐死,死掐了你的隊友,也沒掐死。然後你們進入了總決賽。
進入總決賽,是一個更強的對手。
這時無論哪支球隊,顧慮都會特別多。
為什麼呢?
發揮團隊作用,更容易奪冠,但隊友們不能有私心,對FMVP的事過多掛念。
不顧團隊,先把個人資料保證了再說,如果球隊依然能夠奪得總冠軍,那自己就肯定是FMVP。
前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馬刺。他們的目標從來都很一致,那就是總冠軍,至於FMVP,不重要。我們需要眾樂樂。
後一個典型例子特別多。球隊輸了,但個人資料格外亮眼。其實,這是對手針對性策略造成的結果。
所以,這兩項資料能夠同時兼得,並不容易。十個人都不到。
賈巴爾、奧拉朱旺、魔術師、鄧肯、奧尼爾、威利斯·裡德各做到過一次。
詹姆斯、伯德各做到過2次。
喬丹做到過4次。
不過拿到這兩項資料,並不是MVP大滿貫。MVP大滿貫有三項:MVP、FMVP、AMVP。這個指量級會直接高上一檔。
歷史上只出現過三次。
威利斯·裡德在69-70賽季實現過;喬丹在95-96賽季、97-98賽季拿下兩個。
-
4 # 撩球帝
單賽季同時包攬常規賽和總決賽MVP,這是一件很難想象的事情。如果把常規賽必做西甲或英超,那麼季後賽就等同於歐冠,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有多大。
想要同時拿到這兩個獎項,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同時具備,首先球員個人競技狀態深處巔峰期,其次球隊陣容配置達到爭冠要求,只有兩者同時兼備,才有可能同時蟬聯這兩個獎項。
NBA自1969年開始頒發MVP獎盃後,截至目前總共有10名球員在單賽季同時斬獲雙料MVP,分別是威利斯-裡德、賈巴爾、摩西-馬龍、伯德、魔術師、喬丹、奧拉朱旺、奧尼爾、鄧肯和詹姆斯。其中,喬丹曾四次達成這一成就,而裡德、伯德和詹姆斯各有兩次。這十位球員之所以能獲此殊榮,自身實力自然不必多說,但僅僅個人能力強是遠遠不夠的。
無論常規賽MVP,還是總決賽MVP,兩大獎項都是難以觸控的榮譽常規賽MVP和總決賽MVP,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球隊需要具備強大的整天實力。沒有綠葉的襯托,也無法展現出鮮花光彩奪目的一面。有了足夠深度的球隊陣容,球員才可以向著最高榮譽去發起衝擊,就好比本賽季的戴維斯去爭奪DPOY獎項一樣,沒有湖人為其配備的防守力量,任你個人防守再出色,也無法全面的展現出來。
1.常規賽MVP需要個人與球隊實力匹配
常規賽MVP的評選是綜合性的,並非球員個人表現高效出色,就可以斬獲MVP。以科比為例,07-08賽季湖人剛剛透過交易得到了小加索爾,他們沒能在總決賽擊敗凱爾特人,導致科比與這一成就失之交臂。而在那之前,科比個人能力的最佳時期在04-05和05-06賽季,隨著奧尼爾遠走邁阿密,科比成為了湖人隊唯一的核心在04-05賽季,科比打出了職業生涯最出色的個人表現,場均能夠砍下35.4分、5.3個籃板和4.5次助攻,而在接下來的05-06賽季,他依舊保持了場均31.6分、5.7個籃板和5.4次助攻。如此出色的個人表現,相較於納什和諾維茨基,不敢說碾壓,但至少要比兩者出色很多。
即便如此,MVP依然頒給了後兩者,罪魁禍首就是那兩年湖人真的是太爛了。送走奧尼爾的真空期,正是科比最巔峰的時候,恰恰湖人在運作陣容上,卻毫無作為。這也導致科比的常規賽MVP只有一次的原因。上賽季的哈登也遭遇了這種情況,炸裂得資料拿不到MVP。與之對應的是庫裡14-15賽季拿MVP那年的資料,場均僅僅貢獻23.8分7.7助攻,這一場均得分是近十年最低的MVP。如此不出色的資料,為何能夠得到常規賽MVP呢?庫裡靠的是常規賽67勝的戰績。
想要得到常規賽MVP,不僅需要球員在漫長的常規賽,打出高效、亮眼的個人資料,同時也需要球隊有足夠的實力,來支撐球星向著常規賽最高榮譽去拼搏。畢竟競技體育最終的目的是成績,沒有足夠出色的球隊成績,球星個人發揮再好也毫無意義。
2.總決賽MVP是對球隊與球星的一次“高考”
十年寒窗苦讀,為的就是金榜題名,對於NBA各支球隊亦是如此。82場常規賽的拼搏,就只為了爭奪那至高無上的總冠軍。在通往偉大的道路上,充滿荊棘那是一定的,即便強如喬丹,同樣經歷了艱難曲折的“練級期”。當喬丹跨越這道門檻的時候,不僅自身技術與思想達到巔峰,球隊的配置也跟上了腳步,雙重結合才完成了兩次三連冠的偉業。
得到總決賽MVP的難度,看上去好像低於常規賽MVP,畢竟就是兩支球隊中選一位最出色的球員,實則並非如此。從季後賽首輪、次輪、東西部決賽到總決賽,這段征程的難度要遠遠大於82場常規賽。原因很簡單,系列賽的對決那是掄開膀子,實打實的硬仗,雙方的缺點會被對手充分的針對。一支爭冠球隊需要有足夠強大的整體實力,能夠扛得住對手的針對。
季後賽拼的不僅是球星的個人硬實力,角色球員也要有足夠的發揮,才能幫助球隊在前三節比賽咬住或領先對手,到了第四節決勝時刻,決定比賽的勝負手才會變成球星。就像本賽季湖人複賽後的四場比賽,三分命中率可謂是慘不忍睹,如果到了季後賽依然是這樣的表現,詹眉組合再強大也於事無補。
當球隊的整體實力,滿足了預期目標闖進了總決賽,展現球星能力的時刻就到了。7場總決賽的對決,場場高負荷的情況下,誰能更加穩定、高效的完成7場對決,哪一方就會佔得總冠軍的先機。
總冠軍是什麼?總冠軍是一個賽季最成功的球隊,而FMVP則是這支最成功球隊裡,表現最出色、最穩定的哪一個。
拿到單個最高榮譽已經很困哪,同時得到更是難上加難NBA漫長的歷史中只有10位球員,在單賽季同時得到常規賽MVP和總決賽MVP。但看完成這一成就的人數,就足以證明同時得到兩個MVP的困難程度。
為何如此困哪?首先,常規賽MVP是對於能力和耐力的考驗,這一榮譽最有競爭力的球員,往往年齡在30歲以下。反觀30歲以上得到常規賽MVP的只有7人,分別是卡爾馬龍(2次)、賈巴爾(2次)、納什(2次),喬丹、奧拉朱旺、巴克利和諾維茨基分別只有1次。
當球員的年齡超過30歲之後,球員的思想會較年輕時發生改變,由以前天不怕地不怕的打法,往更加節省體能和維持健康的打法轉型,他們會選擇更高的榮譽總冠軍,而不是為了常規賽MVP去消耗過多的體能。
年齡過了30歲,思想品質更加成熟,如果身處一支爭冠球隊,他們往往會考慮如何讓球隊去贏球,就像科比兩連冠時期一樣,進入思想高度成熟期之後,科比不再為了個人榮譽而戰,而是考慮如何領導好這支球隊,讓身邊的隊友打出更高光的表現。
常規賽MVP更適合年輕的時候爭,而總決賽MVP恰恰相反,初出茅廬得到總決賽MVP的球員不是沒有,魔術師約翰遜做到過,但這樣的球員鳳毛麟角。畢竟能夠在年輕時期,就身處一支爭冠級別的球隊,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還要保證個人的出色發揮,這更是難上加難的事。就像三連冠時期的OK組合,科比攻防兩端都已經表現得很出色,但奈何那個時期的奧尼爾身處巔峰期,再加上哪個得內線者得天下的時代背景,科比自然無法凌駕於奧尼爾頭上,在三連冠時期搶下總決賽MVP。
年輕時適合爭常規賽MVP,成熟後適合爭總決賽MVP,不同的時間段,讓這兩個獎項很難有機的契合到一個點上。並且還有巔峰期的超級巨星,因為球隊運作能力的問題,被白白揮霍青春的事情層出不窮,導致同時得到兩個MVP難上加難。
隨著如今聯盟負荷管理大行其道,單賽季雙料MVP變得更加困難,就像倫納德一樣,不是沒有實力去爭常規賽MVP,而是他的目標更加簡單直接,打比賽就是奔著總冠軍去的,常規賽韜光養晦,季後賽火力全開。
利益最大化的價值觀,造成雙料MVP的難度不斷加大,這也是為何現役球員之中,只有詹姆斯可以得到這一容易的原因。
回覆列表
在迄今的NBA歷史上,在同個賽季拿到MVP和FMVP,總共只有10名球員做到,其中喬丹一人完成了四次,而詹姆斯、拉里-伯德各完成兩次。具體如下:
1、喬丹,四次做到,分別在1990-91賽季、1991-92賽季、1995-96賽季、1997-98賽季;
2、詹姆斯,兩次做到,2011-12賽季和2012-13賽季;
3、拉里-伯德,兩次做到,1983-84賽季和1985-86賽季;
4、鄧肯,2002-2003賽季;
5、奧尼爾,1999-2000賽季;
6、奧拉朱旺,1993-94賽季;
7、魔術師約翰遜,1986-87賽季;
8、摩西-馬龍,1982-83賽季;
9、賈巴爾,1970-71賽季;
10、威利斯-裡德,1969-70賽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