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垃圾桶大叔
-
2 # 望花甲
奇石收藏雖然門檻較低,大部分石友都是自己撿石,做為奇石觀賞,但真的能夠發現一塊被大眾認可的奇石,的確需要一定的學問和能力。這種學問和能力,領悟快的,一年半載能知皮毛,領悟慢的,十年八年也長進不大。一塊奇石從發現、起名、配座等一系列工作,就是一件藝術作品,沒有一定知識學問和能力,沒有中國賞石文化的沉澱,一般人還真的完成不了。否則就會嚴重影響奇石的神韻,成為似是而非的作品。
蔚縣瑪瑙原石
-
3 # 花開有富貴541
收藏奇石,收藏奇石是生活中的一種愛好,因為奇石有藝術性,展現出奇特美觀的一面,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產生愉悅,從而喜歡奇石,而一塊石頭是不是奇石,就需要有鑑別奇石的能力,這種能力,既有主觀上的智商,又需要與客觀上的文化學問相結合,才能產生能力,這種能力又會產生新的文化和學問,所以,社會是活的,是發展的社會。
-
4 # 元元Cy
收藏天然奇石是一門學問。其實,收藏奇石就是在打造一種精神,創造一種文化一一奇石文化。
奇石文化是人類文化當中的一部分。它是人們以奇石為載體所進行的一系列生產生活活動的總稱。
經常使用的奇石名稱已由歷史上的三四十個,減少到奇石、觀賞石、賞石、雅石等三四個。
↑題主珍藏《禮多人不怪》
奇石原本只是一塊石頭,被發現後就是一件藝術品。古人收藏天然奇石的四大要素是“瘦、漏、皺、透”;如今的奇石藏家普遍認為六大要素:“形、質、紋、色、意、韻”。
欣賞收藏天然奇石,開開眼界,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奇特魅力
品石、賞石是一門內蘊深厚的文化。古代賞石講究皺、瘦、漏、透(透亮)四字;如今的奇石藏家普遍認為六大要素:“形、質、紋、色、意、韻”。
一塊石頭的價值體現在其形獨特,其質玉潤,其紋天然,其色絢爛,其韻深長。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智者樂石也。
經常使用的奇石名稱:奇石、觀賞石、賞石、雅石等。
關於奇石的性質和眾多奇石定義中,主要的差別已集中在"天然石品"、"天然藝術品"和 "藝術品"等3個概念上。
關於奇石欣賞的性質的爭論,已主要集中在"類藝術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
以奇石分類為基礎的欣賞方法和鑑評方法已為世所公認。中國觀賞石協會的成立是全國奇石社團活動同一化趨勢的標誌性事件。
《觀賞石鑑評標評》的誕生則是同一化趨勢在當前的重大進展。同一化有利於克服認識上不必要的分歧和理論上的混亂局面,加快科學的奇石理論體系的建設步伐。同一化也有利於全國各地各種奇石文化活動的規範化。
-
5 # 宏時7
首先收藏天然奇石是一種愛好,更是自身所具有的緣分!
玩中的一切經驗,好中樂趣的成熟經驗知其藝術規律成就學問!玩石的能力是堅持的成積。
天然奇石:但是一種文化而切更是自然文化遺產!
奇石本為人為藝術之導師。
-
6 # 天下奇石淅川老王
收藏天然奇石,奇石形象石,圖紋石畫面石,天書文字石人物形象石,畫面人物石都是國寶,弧品,天然藝術品,稱發現藝術品,
-
7 # 阿倫
今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週年的日子,致敬中國人民解放軍!請石友們共同欣賞長江奇石之文字石"八一”
-
8 # 安而遇隨
收藏奇石是一門學問。收藏之前,得了解奇石有關知識,知道什麼樣的石頭才算是奇石。比較普遍的認識是,奇石要有質形紋色幾個要素。質,石頭的材質,屬於什麼型別,堅硬的程度。形,當然是石頭呈現出的各種形狀。紋,石頭表面各種圖案。色,石頭的顏色。搞清楚了這幾點,才知道從何處著手收藏,包括直接撿石頭也是一樣。這就和寫文章要搞清楚字詞句、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一樣,也和書法中的筆法、墨法、結構、章法一樣,最基礎的一塊必須掌握。當然這些只是入門的知識,等到入門久了,學問會越來越多,鑽之彌堅。可以這樣說,收藏奇石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漲學問的過程。
收藏奇石也是一種能力。什麼能力呢?從筆者不太長的收藏奇石經歷看,覺得有幾種能力是需要具備的。一是學習能力。前面說了,收藏奇石有學問,要有學問就要去學習去研究。要向書本學習,查資料,看別人的文章,看別人的藏品鑑賞。要向石友學習,適時地跟著一些長期收藏奇石的朋友走走看看,口傳身授,效果更好。二是實踐能力。奇石收藏是個苦活,得認準目標,矢志不渝。為尋得一塊好石,不惜千辛萬苦,千難萬險,千山萬水。三是溝通能力。要想收藏一塊好的奇石,不光識得貨,吃得苦,還要“混”得開,要廣交朋友,同氣相求,互聯互通。要廣泛涉獵資訊,瞭解最新收藏走勢,始終站在前沿。要有一定的預判,什麼樣的奇石在某個時期會異軍突起,下好先手棋。最後還得說說經濟能力。奇石收藏和其他收藏一樣,也是個“燒”錢的活兒,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思想準備喲。
收藏奇石更是一種文化。奇石之奇,首在其藝術性。奇石的質形紋色,說起來都是藝術。其質,或拙樸或晶瑩,琳琅滿目。其形,似山水,似飛禽,似走獸。其紋,如人物,如蟲鳥,如花草。其色,赤橙黃綠青藍紫,五光十色。雖方寸之間,卻濃縮了大千世界的精華,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藝術薰陶和美的享受。“拳石池盆,風月自得”。
奇石之奇,還在其歷史感。一塊奇石,特別是河流衝擊形成的,品相完整,全是自然形成,毫無人工雕琢的奇石,真的是“千年等一回”!其實又何止千年呢?那都是多少萬年,多少億年以前就有的啊。每每凝望著一塊奇石,就想啊,它從哪裡來,它在億萬年的泥沙裹挾千淘萬漉中經歷了什麼,它絕對是有故事的啊。常說與歷史對話,在你與奇石的對話中,又何嘗不是億萬年回眸,暢玩一次歷史穿越?
回覆列表
奇石是一門發現的藝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對於藏石者來說是發現,也是一種緣分。
只有具備一定文化底蘊,對奇石之美有監別能力的人,才能和一塊幾億年的石頭髮生糾纏。
於其說是一種文化,勿寧說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奇緣。你發現了它,而它己在那裡靜靜地等了你幾億年,這是一種何等的情懷?!何等的期待?!何等的執念?!
此等離奇的執念,也只能用愛去詮釋,箇中滋味,圈子裡的石友們體會會尤其深刻,尤其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