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無能嗎?不,他賜死大貪官和珅、處斬鄭源鸘、處絞富綱、平定白蓮教川楚教亂、平反並停止一些文字獄、主持為被毒殺清官李毓昌伸冤。那麼為什麼嘉慶皇帝留給後人的印象並不深刻呢?
以毛猴看來,這就好比找問題要找根。
第一、嘉慶皇帝不是最優的“苗”
乾隆帝按其父雍正帝設立的秘密建儲制指定皇位繼承人,但接連兩次建儲,指定太子選均早早去世;到乾隆晚年才第三次立儲,為十五子永琰。乾隆三十八年冬至,乾隆帝以秘密建儲制,立永琰為大清皇太子。乾隆五十四年,封永琰為嘉親王。是不是有點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您說對了,秘密建儲制不能說不好,但是也導致並不被看好的十五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心灰意冷,從小受到的培訓可能並不完整。
雖最終乾隆帝禪位顒琰,但最初四年,乾隆帝仍以太上皇名義掌朝;至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駕崩,顒琰開始親政,是為嘉慶帝,時已40歲。40歲能幹多少事?嘉慶皇帝雖然一件件在處理,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最後也只能聽之任之,自己開始享受。
第二、乾隆皇帝的“閉關鎖國”,導致人人自認為地大物博的天朝國度,日常處理一下就可以了
與外界斷絕了聯絡後,再想受到新思想的襲擊就很難了,只能墨守成規,不僅是官員,民風也如此。民風都腐化了,朝廷還能好嗎,只能吃老本。
第三、嘉慶皇帝只是人比較厚道,還算勤政圖治,但也個性循規蹈矩
“勤政本來是為了愛民。有實心而後才有實政,有實政才能給百姓以實惠。……內外大臣應該在勤政的同時,實心實意的為百姓辦事才是……”然此期間黃河再度決堤,然而人謀不臧,用心做事的數名官員被貪官汙吏陷於不義,好官或被罷職,或被降職,甚至鞠躬盡瘁都未能獲得重視,災民大起。
嘉慶的悲劇在於認為天下的問題都是由於和珅不好、百官不好造成的,而沒有從自身找責任,也沒有從制度挖根源。嘉慶在25年的皇帝生涯中,雖一件一件地解決乾隆盛世留下的危機,卻又一步一步地陷入更深的危機。乾隆朝盛世下的危機,到嘉慶朝更加深重。
第四、乾隆晚年好大喜功,重用和珅,造成吏治敗壞,加上白蓮教起義,在嘉慶時期達到高潮,嘉慶帝雖有心整治國家,接連發布整飭吏治的諭旨,但性情優柔寡斷,對弊政多是懲而不殺,戒而不絕,最後政令不出紫禁城,無力解決其皇父統治期間晚年社會的矛盾,僅保持大清的盛世一陣子,吃老本的問題未解決,貪汙更加嚴重,從此清朝進入了嘉道中衰。
雖然法辦了和珅,但他卻拿不出治貪的辦法,他的治貪方式僅針對和珅一人,不肯擴大掃蕩層級,以致於收效有限,更無以改變朝廷全面性的腐化,尤其到了其末期更發生嘉慶兵部大印丟失案遷出一系列朝廷腐化真相,朝野震動。可見當時朝野上下,已經腐化嚴重。
最後,毛猴分享嘉慶皇帝的一個小事,讓大家看看嘉慶的處理能力。
您若喜歡毛猴的解讀,請關注我。
嘉慶皇帝無能嗎?不,他賜死大貪官和珅、處斬鄭源鸘、處絞富綱、平定白蓮教川楚教亂、平反並停止一些文字獄、主持為被毒殺清官李毓昌伸冤。那麼為什麼嘉慶皇帝留給後人的印象並不深刻呢?
以毛猴看來,這就好比找問題要找根。
第一、嘉慶皇帝不是最優的“苗”
乾隆帝按其父雍正帝設立的秘密建儲制指定皇位繼承人,但接連兩次建儲,指定太子選均早早去世;到乾隆晚年才第三次立儲,為十五子永琰。乾隆三十八年冬至,乾隆帝以秘密建儲制,立永琰為大清皇太子。乾隆五十四年,封永琰為嘉親王。是不是有點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您說對了,秘密建儲制不能說不好,但是也導致並不被看好的十五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心灰意冷,從小受到的培訓可能並不完整。
雖最終乾隆帝禪位顒琰,但最初四年,乾隆帝仍以太上皇名義掌朝;至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駕崩,顒琰開始親政,是為嘉慶帝,時已40歲。40歲能幹多少事?嘉慶皇帝雖然一件件在處理,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最後也只能聽之任之,自己開始享受。
第二、乾隆皇帝的“閉關鎖國”,導致人人自認為地大物博的天朝國度,日常處理一下就可以了
與外界斷絕了聯絡後,再想受到新思想的襲擊就很難了,只能墨守成規,不僅是官員,民風也如此。民風都腐化了,朝廷還能好嗎,只能吃老本。
第三、嘉慶皇帝只是人比較厚道,還算勤政圖治,但也個性循規蹈矩
“勤政本來是為了愛民。有實心而後才有實政,有實政才能給百姓以實惠。……內外大臣應該在勤政的同時,實心實意的為百姓辦事才是……”然此期間黃河再度決堤,然而人謀不臧,用心做事的數名官員被貪官汙吏陷於不義,好官或被罷職,或被降職,甚至鞠躬盡瘁都未能獲得重視,災民大起。
嘉慶的悲劇在於認為天下的問題都是由於和珅不好、百官不好造成的,而沒有從自身找責任,也沒有從制度挖根源。嘉慶在25年的皇帝生涯中,雖一件一件地解決乾隆盛世留下的危機,卻又一步一步地陷入更深的危機。乾隆朝盛世下的危機,到嘉慶朝更加深重。
第四、乾隆晚年好大喜功,重用和珅,造成吏治敗壞,加上白蓮教起義,在嘉慶時期達到高潮,嘉慶帝雖有心整治國家,接連發布整飭吏治的諭旨,但性情優柔寡斷,對弊政多是懲而不殺,戒而不絕,最後政令不出紫禁城,無力解決其皇父統治期間晚年社會的矛盾,僅保持大清的盛世一陣子,吃老本的問題未解決,貪汙更加嚴重,從此清朝進入了嘉道中衰。
雖然法辦了和珅,但他卻拿不出治貪的辦法,他的治貪方式僅針對和珅一人,不肯擴大掃蕩層級,以致於收效有限,更無以改變朝廷全面性的腐化,尤其到了其末期更發生嘉慶兵部大印丟失案遷出一系列朝廷腐化真相,朝野震動。可見當時朝野上下,已經腐化嚴重。
最後,毛猴分享嘉慶皇帝的一個小事,讓大家看看嘉慶的處理能力。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已經貴為皇帝的嘉慶卻連看了十八天大戲。您沒看錯,他為啥看戲,不是處理朝政嗎?這又的回到他爹乾隆皇帝身上,當時乾隆雖退位,但仍大權獨攬,顒琰無事可做。嘉慶皇帝是有名無權啊。所以不如看大戲,乾隆皇帝雖為太上皇,但是皇權不想丟。那麼這也就不奇怪了。您若喜歡毛猴的解讀,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