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人是說白話?還是如文言文那樣說話?
7
回覆列表
  • 1 # 貼士人生

    可以的,沒問題。就是適應一下口音和文字就可以了。其實古人比我們聰明。古人很多東西靠腦子記,現代人太依賴各種電子產品了。

  • 2 # 謀士說

    如果要穿越到古代,想要無障礙的與古人交流,必須要懂得“雅言”或者“官話”“雅言”是古代的一種普通話,明清時期又稱官話,就是現在的“普通話”。如果現代人穿越到明清交流起來,沒問題。如果,穿越到明清以前的朝代,和古人交流起來是有難度的。據說現在的粵語是唐朝時期的古漢語,不只是是真是假。不過,可以肯定一點,南方人穿越到明清,古代的皇帝肯定聽懂,別說古人聽不懂,現在很多人也聽不懂。

    我們先來說“雅言”,“雅言”是西周時期的普通話,周天子就是說的“雅言”。假如孔子在古代不說“雅言”,我相信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根本聽不懂他在什麼。所以周代已經流行一種古代普通話了,且周天子就說的雅言。不然,周天子在接待各國的諸侯,怎麼聽得懂,不會讓他說他國方言是吧!總之,古代的讀書人肯定也說雅言的,至於普通老百姓,肯定是說方言啦!

    不過,不同的朝代,雅言也在逐漸的演變。語言一般以皇帝所在的行政區域,為當時的流行語言。那時的流行語言,也就是官話,可細分為八種官話:“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江淮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中國境內人數使用最多的官話方言是西南官話,其次是中原官話。現在的四川話,就屬於古西南官話,我相信90%的人都能聽懂。而現在我們說的普通話,就是北京官話了,明清時期的皇帝就說的北京官話。

    所以說,不同朝代的語言不同,現代人也要看穿越到那個朝代。估計很多人看過《尋秦記》,項少龍作為香港特種部隊穿越到秦朝,如果他不懂雅言,我相信他是聽不懂當時古人說的話的。因為,他穿越過去的時候,秦朝還沒有統一六國,且南方嶺南地區也沒有開闢。他無論說粵語還是普通話,秦始皇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麼。透過清朝的音像資料來看,清朝的皇帝在入關以後,逐漸被漢化,且說的話也是現在的普通話(北京官話)。所以,現代人只有穿越到明清時期的北京才可以暢通無阻的交流。除了北京,可以和西南地區的人交流,除了西南地區,估計就很難用現在的普通話交流了。

  • 3 # az2777

    不能吧。

    古漢語分遠古、中古、近古三個階段。

    其中中古是劉宋但趙宋之間,前面是遠古後面是近古。

    近古元明清的語言比較接近,相當於西南官話和東北官話的差距,放慢語速應該能聽懂七八成。

    中古就難了,可能相當於粵語和普通話的差距。

    至於遠古,根本就是外語。

    當然了,可以寫字交流,前提是你會繁體字。

  • 4 # 梔子花的離歌

    古人說的是白話,寫的文章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官話,老百姓日常說的是白話

    我們都知道白居易號稱是白話詩人,寫的詩作老嫗能解。比如《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這個和我們現在說話基本上沒有區別。

    唐初白話僧人王梵志“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有翻譯成現代語言的嗎?現代也是這麼說話。

    宋朝的白話詩更多,既然詩都可以是白話,說明老百姓日常就是白話。

    唐代開始盛行市井小說和寺院俗講,都是以白話的形式講故事,說明當時白話是民間普遍流行,不然這些紮根民間的文學不會有生命力。

    古人之所以寫文言文,因為文人自己抬高自己,文縐縐顯得與眾不同。

    所以,古代老百姓講的是白話,現代人穿越過去,沒有語言障礙的。

  • 5 # 國學楊大樹

    這個問題有點兒泛泛,首先要曉得他穿越回哪個朝代,如果是夏商時期以前,雖然我們看電視裡演員說的都是人話,但根據出土的文物來看,當時的語言結構並不太複雜,所以,他們說的大概意思我們會懂,但我們說的,對方肯定不懂,額……大概會先把你抓去烤了。

    如果是回到了東周以後,區域方言開始多元化,你穿不對地方,交流起來還是會很困難。古籍上看到的文字確實都是文言文,有學問的人有時候說話也是會酸腐一些,但民間肯定是講通俗話的,主要問題還是別人聽不懂你說的,而我們有更發達的大腦,對他們的語言理解應該快很多。

    當然,話說回來了,其實各個朝代都涉及到民族統治問題,語言差異很大的區域照樣可以實現治理,就是因為語言交流終究是一個資訊的磨合,我們穿越了,只要適應一段時間,自然也就會了,就好像我們去了一個外國那樣。

    因此,如果穿越了,交流肯定是沒有問題的,難度不會大於出國。而古代民間用的文字總量較少,民間用的也是文言文,但比較口語化,會夾帶一些地方習語。

  • 6 # 一星半月夜

    現代人穿越古代,想跟古代人正常交流,那得多學習幾種地方語言才行了。

    因為每一個朝代的官方語言都不一樣。一般是定都在什麼地方,就以什麼地方的語言為官方語言。

    夏、商、周:三代是一脈相承的,而最早的夏代都城是洛陽,故以古洛陽方言為標準音。

    秦朝:統一全國之後,當時的官方話是陝西話。

    唐朝:據歷史記載是融合了洛陽口音的切韻。

    宋朝:因為定都開封,當時的官話就是河南話。

    元朝:中國歷史上接受漢化最少的一個朝代,從皇帝到大臣說的都是蒙古話,他們連漢語都不會說,就更別提普及官話了。

    明朝:明代初期定都南京,以南京官話為官方語言。

    清朝:滿族雖然有自己的語言,可是接受漢化的速度卻非常的快,當時很多當官的還是講南京話,但是當時的官話裡已經融合進了更多的北京腔調。

    民國:語言學家朱文熊將各省通用的語言定為普通話,而官話因為不止是當官的會說而失去了原本的含義,所以被改稱為了國語。

    新中國:曾經的官話洛陽話和陝西話據說都參加過評選,可是最終還是將普通話的標準音定為了北京語音。這才形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普通話。

    另外,古代人平時說話,可不是說文言文。文言文只是書面用語。

    比如雍正就特別愛用白話寫硃批:“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的皇帝。”他甚至還給大臣寫過“你好麼?”這樣今人常用的口語。

    所以,很顯然古代人說話肯定還是用比較隨意的白話文。

  • 7 # 軫念信箱

    如果真的能回到過去,有許多因素就要考慮了,如果只會普通話的現代人穿越到古代,能和古人正常交流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個人若是隻會說普通話,穿越回到古代是很難進行溝通的。假使穿越到的是中古漢語時期或更早以前,那就相當於雞同鴨講了。語言學中有提到,南方方言與古代漢語在發音上是比較接近的。

    對於會講南方話的小夥伴來說,與某些時期的古人交流是沒問題的。比如穿越小說《尋秦記》裡的項少龍是一名香港人,會說粵語,他穿越到了戰國時期,就能很快掌握那時的語言。只會說普通話而不懂其他方言的現代人,如果穿越到清朝雍正以前的話是無法和古人正常交流的。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普通話,是以現代北京語音為標準的語言,類似於民國時期還有晚清的官話,而明末清初時的官話,是以南京音為準的。現在的漢語學家認為,古代漢語又分為遠古、上古漢語,時間越往前推進,古代漢語和普通話的發音差別也就越大。

    不過,千萬不要忘了,我們還有漢字。漢字雖然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化繁為簡,但是簡單的字面溝通還是可以做到的。文字相比於漢語來說,是相對穩定的。我們如果拿古籍來看,多少也能看懂一些其中的內容。

  • 8 # 一樓老王

    如果現代人真能穿越回古代,語言層面上的差異肯定很大,直接話語上的交流應該不太容易,畢竟隨著時間的流逝,字音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的。有一種說法,最接近古人發音的是廣東話。但可以用文字交流,雖然我們目前所寫的漢字也是經過好多次的簡化,但是絕大部分的字還是保持原狀的,也就是說簡化的字只是一少部分。另外古人寫的繁體字我們即便是平時不寫,大部分還是認識的,尤其是香港居民和臺灣同胞。我感覺我們和古人交流最大的障礙還是思想觀念的分歧。試想自從上世紀初到現在,我們的國人其思想觀念一直跟在西方人後面追趕,把原本我們自己本土的、民族的思想觀念遺棄殆盡了。所以,如果真能夠穿越,我們的古人會很詫異這是自己的子孫嗎?!

    孰優孰劣,還是自由後人評說吧。

  • 9 # 無量天真

    吾覺得問題不大,儘可以大膽曰之。特別是吾之地道的客家話。

    客家人有“五次遷徙”說,也有“六次遷徙”說,按六次來算,最早是從秦末漢初開始,而第一次從中原南遷並沒定義為客家人,第二次才算。

    客語是屬於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在古代,方言,在地域上就屬於官話。

    當然,在發展過程中,也被南方土著畲語影響,可能變了些味。但經過家鄉子民用實際行動證明,客家話隨時都可以加入普通話,或者加入其它方言,變成半洋半土半懵呆的另類特色語言。

    因為江西是名副其實的十里不同音,不管你普通話或者客家話說得多麼純正,只要你多走幾步,話趕話就被帶溝裡去了,所以,客家人完全有能力應對穿越。

    古人日常還是以白話為主,但比我們講究些,文縐縐的多,就拿近代史就可見一斑,透過影視劇就會發現一個特點,凡是國軍那邊說話,都是咬文嚼字,甚至連他們的軍歌歌詞,都是精簡達意的古詞風格,文化人。

    當然,我們且不去探究影視劇中,兩軍用語區別的根源,但看劇者估計也並不會為那半文言白話感到為難的。

    普通話會成為我們現在的通用語言,也是歷史發展的選擇。

    如果真的穿越,只要別星際穿越或者國際穿越,相信不論是中國哪個朝代,官方語言對普通話都不會太排斥的。

    只不過,少用得、的、地,多用之乎者也,能一個字說明白的,絕不說兩個字,要長篇大論的,你就搞個五言絕句吧!

    真是何難之有?

  • 10 # 馬火蟻

    如果能夠穿越回古代,就一定能和古人正常交流。

    第一,你可以真的試試。試不成,那就證明不了我說的不對。

    第二,無論是現代人還是古人,都是中國人;無論說現代漢語還是文言文,都是使用漢語,這樣他們就有了相同點,心靈相通。即使現在的文盲聽文言文也會明白個大概,所以不會說的人也是可以聽明白的,是可以交流的。

    第三,人們交流可以使用肢體語言輔助,即使是不同民族不同語言藉助肢體語言也可以交流,進而相互理解學習掌握對方語言。憑現代人的聰明,再帶個手機,手機裡再裝個翻譯軟體,無論穿越到什麼朝代見什麼人都是可以順暢地交流的。

  • 11 # Youth149

    不能,現代人都有口音,但是現代人發明了普通話。古代沒有,古代有嚴重的口音,穿著和現代有極大的差別。假設你是古人,你看到一個口音和你們完全不同,衣服和奇形怪狀還有著怪異舉動的人,你會怎麼辦?再說了,古時候的糧食非常缺乏。即使是盛唐,尋常百姓甚至連肉都沒見過。你覺得你可以活的成嗎?

  • 12 # 霜鬥寒

    我國的文明史比較長,大約有四五千年,因此古代的歷史也比較長。在不同時期,在不同地區,人們的語言是有差別的,並且有時差別還非常大。

    即使是在今天,雖然我國的普通話已經普及了很多年,但有些地方的人們還是習慣於說當地的方言,而這些方言,其他地區的人是很難聽懂的,或者說只能聽懂一部分。比如,我國北方地區的人大部分人聽不懂廣東話或福建話。可見,即使是在同一個時代,不同地區的人們進行語言交流都有困難,那就更不用說不同時代的人們了。

    因此,可以確定地說,現代人如果穿越回了古代,與古代人進行口頭交流是非常困難的,穿越回去的人極可能聽不懂古代的語言,古人也聽不懂現代人的語言。

    但是,我國的語言文字有個特點,那就是,在古代,即便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人們書寫的語言都遵循著基本相同的規範,古人書寫的都是文言文,而這些文言文在語法結構上保持著非常強的穩定性。因此,雖然個別字詞在不同時期的含義可能發生了變化,但總體上,相同的一段文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人都是能夠讀懂的。所以,如果穿越回古代的現代人能夠讀懂和書寫文言文,那麼,就可以透過文字與古代的人們進行交流。

    當然,在我國古代,會讀寫的人只是少數讀書人,大部分人(如普通農民等)是不識字的,因此,穿越回古代的現代人與他們大約是沒法交流了。

    由此可見,現在的那些穿越類的網路小說,描寫現代人穿越回古代後,可以直接與古人進行對話交流,這其實都是瞎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穿越回了明、清這些距今相對較近的朝代,可能還能聽懂部分這些朝代的人講的話,但越往前,肯定是越聽不懂的。

    總之,現代人如果穿越回古代,和古人交流會是非常困難的。

  • 13 # Eleazarchen

    1.現代人穿回古代與古代人交流沒有差別,只是半懂不懂狀態。

    ①現代人說普通話,而古代人的官話為河南音,一般古代人講話的音與普通話音沒差別,平常古代人話就是民間的囗語就是沒有舞劇的腔調,大致能聽懂些就是半懂不懂狀態,不過穿越者應該入鄉隨俗吧!為了生活從頭學起方能生存。

    ②穿越者與古代人講話可能會有些障礙,但不會很多,畢竟是同族人,由於生活方式不同決定了語言方式,就像城市人到異地農村一樣不習慣,要隨當地人的樣式生活每天。

    2.穿越者沒有了現代人的優越感,而且認為自己是古代一員,那就是一個成功的穿越者。

    ①現代漢語的發音變革履歷了三個龐大變革:西殷勤漢代的上古音、南北朝到唐代的中古音、宋代到清代的近古音。所以說普通話與古人交流還是有差別的,要把自己變成古代的式樣,即是倒退一下也無妨。

    ②古漢語產生變革緣由古時代人在遷移中和平易近族中的交融。說話發音也產生變革,如上古語沒有腔調,聲母零碎比中古音龐大,復子音多;中古音有了腔調,簡化了聲母零碎但是韻母零碎變化龐大起來,粵語和客家話中儲存有中古音發音的蹤跡,近古音是古時江淮官話,江蘇一帶儲存的最好。

    ③穿越者如同進了新環境開始新的目標,要從新歸划來到一個不發達的古代,從頭學新知識,要與當地人為老師,慢慢適應了會覺得古代人的生活不過如此,只是不如現代化的今天快速發展,而是小農經濟的水平時代,民眾生活可以說除了爭戰以外,富豪財閥們仍是一個團隊在為自己奮鬥著,爭奪天下第一的紛爭不斷,穿越者沒資本之前只能選擇參加部隊或去富豪家當家奴……,或選擇自己的一技之長在此發揮才能。

    3.穿越者的思想先進,可以象王莽那樣去官府謀職,輔佐君主改革,讓古代人生活水平更好。

    ①我國方言區複雜。幅員遼闊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方言,在我國主要有七大方言區,並且每一個方言區之間的語言發音差別還是非常大。每一個方言區都有自己獨有的特色,如果沒有在推廣普通話之前,這些字方言區的人混合在一起,很難做到溝通的。正如穿越者一樣到古代所面對的現狀如出一轍,在一個比較複雜的環境下,每朝每代每個地方的官話都不同,沒有統一標準,在溝通上有很大障礙。

    ②穿越者的朝代是個未知數。能正常穿越的話,穿越者的普通話與古代人溝通上有差別,但是穿越者的先進思想和先進技術是可以的,穿越者入鄉隨俗的適應生活到官府應聘把自己的新思想輔佐君主,讓古代人生活水平上線一下,改革一下古代的舊思想。為古代人盡份力量。

    ③這樣的穿越者對自己也是一個新考驗,雖然說古代生活水平是小農經濟、重農抑商,但是有了新的經濟改革,讓古代人當現代人一樣提高生活水平,經濟發展了,古代人會覺得很幸福的生活,只要是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發展了新水平,少交官府的苛捐雜稅,民眾們不辛苦,不常年爭戰、生活平復就是和平年代。官府不再為爭奪地盤爭戰,古代人的各個家庭不再有參戰青年,邊境也是互為友好,這樣的平和才是古代人需求的,穿越者要肩負重任。

  • 14 # 南山劉向雄

    現代人穿越回古代,當然能正常交流!就像清明上香給祖先說的家鄉話,祖先必然是懂的。

    語言先於文字並得到世代傳承,看個村落說的方言並不是現代才產生的,而是具有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傳承,穿越回古代說一口當地方言,交流不會有什麼障礙——只要不說現代物品就行。

    在方言之外,為了行政管理和交流交往的需要,還產生出了“官話”系統——雅言(先秦)、通語(漢朝)、宋音(北宋)、下江官話(南宋、明朝),以某個地方(主要是首都所在地)的方言為基礎進行推廣,可能各個朝代各有不同,不一定是我們如今的“普通話”,我們現在的普通話是北京話與滿語的混合體。

    比如,我所在的柳州,本地通用的“柳州話”老人也稱為“官話”,基本語音和西南各省區別不大,語調上會有區別。而對於“普通話”,老人們則稱之為“電影話”,和柳州話有互通,但更注重翹舌和兒化音。所以,如果我穿越回古代柳州,用一口柳州腔和古人談話,照樣也能談個不亦樂乎!

    至於文言文,據說是由於古代書寫材料有限,所以才形成能省則省的文言樣式並一直影響下來。比如我們看甲骨文,可以說簡化到了極致,但又能明白其意思,這該是文言文的緣起吧。

    古人說話還是和我們現在一樣使用白話文,只是在寫文章的時候才用文言的形式,相當於對語言的提煉。要不,一部五千字的《道德經》,全寫成白話文,估摸著要十幾萬字,學富五車,一本《道德經》就裝滿了。

  • 15 # 丶青騅

    可以啊。古代說的都是北方官話,尤其陝西話,和普通話差距不大,聽懂沒問題。就是用詞和表達上有些區別,不過問題不是很大,簡單習慣一下就好了。

  • 16 # 圓桌派

    你是不是曾經想過這樣一件事:如果有一天穿越回古代,不會文言文可怎麼辦?完全沒法交流呀!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必要,因為咱們的老祖先也不是張口就是“之乎者也”,他們平日裡交流也說白話文。

    所謂“文言文”,其實是古代寫文章的書面語言,跟口語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春秋戰國時期,文言文基本定型,從那之後就沒變過,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但日常所說的白話文卻一直在變,受各民族交融的影響,唐朝之後,平時說的白話文跟文言文已經完全不同了。

    那有人就問了,明明白話文更容易理解,為啥非要拽文言文呢?其實,老祖宗也是有苦衷的。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前,古人是沒有書寫用紙的,他們只能在青銅上鑄字,或者在竹簡、絲帛上寫字,這些材料不僅非常昂貴,而且書寫過程很麻煩。所以,老祖宗為了省錢省力省時,必須採用言簡意賅的文言文進行寫作。

    可唐宋之後,印刷術得以普及,書寫材料也很便宜了,為啥還堅持用文言文呢?原因很簡單,主要是文化傳承問題,因為文言文的格式早已定型,具有表達優勢。另外,清高的知識分子用文言文寫作,可以提升自身格調,跟那些沒文化的老百姓區分開來,秀一波優越感。所以,文言文寫作是文化人的身份象徵,用白話文太Low,人家看不上。

    宋朝時期,隨著民眾閱讀的普及,書籍中才開始大量使用白話文,並衍生出了白話小說。咱們熟知的《四大名著》,就是白話小說的代表作,即使你不懂文言文,你也能看懂個七八分。我們舉個例子,宋朝史書上記載過這麼一件事,一位官員審問女犯,說:“是你斫傷本夫?實道來,不打你(是不是你砍傷了丈夫,說實話,我不打你)”。雖然和現代人說話還有點區別,但完全不影響理解整句話的意思。

    明朝之後,日常用語就更容易理解了。我們以朱元璋為例,他書寫聖旨都是白話文,比如他曾下令抗倭,聖旨內容是這樣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老朱他文化水平不高,說話跟老百姓一樣,可見當時的白話文跟今天沒啥區別了。所以,大傢伙就不用擔心了,即使哪一天真的穿越,跟老祖宗也是可以正常交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秸稈利用給農民帶來最大希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