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煊寶媽的日常生活
-
2 # 海鷗育兒
怕老人把孩子寵壞,還有就是三觀不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老公就是被父母寵壞的孩子,我老公三十多歲了還在依賴父母而活,經濟不獨立,所以沒有獨立的思想,他都沒有正確觀念,總之就是父母覺得他怎麼都沒有錯,經濟上有幫他付出,所以他覺得他父母說什麼都是對的,就連他妹妹借了錢給他,他也覺得他妹妹什麼都是對的,沒有錯。
我覺得他們一家人都沒有三觀,所以都不用說他們三觀不正,正因為如此我很不想我的孩子以後沒有正確的三觀,有什麼事怨天怨地怨他人,而不反省自己問題,所以還是自己帶還好。
-
3 # 正能量碰撞地球
婆婆老家裡有掛念,不肯不習慣城市生活,孩子放回老家給帶著,但是我不肯,再苦再累也要帶在身邊。
各有各的生活,我早想開了,雖有怨,但我正在慢慢放下。
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往好裡看,往另一方面想想,然後自己的日子自己過,打定了主意,幾天放下包袱,向前進,走自己的路。
-
4 # 王小琪媽媽
我婆婆思想觀念太落後,接受不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不太願意融入現在的社會,帶她出來逛商場,她甚至還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會過日子,過度鋪張浪費,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她說,搞這些幹嘛,都是在害人。還有,我婆婆愛說髒話已經成為口頭禪的習慣了,所以,我不能讓她帶寶寶。
-
5 # 影子育兒
雖然說作為新手媽媽,面對寶寶,總會笨手笨腳,手忙腳亂,但即使這樣,媽媽們的寧願自己累著,也不想讓婆婆來帶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1.育兒觀不同這是婆媳養育孩子最大的矛盾,老人總會以過來人的經驗去養育孫兒女,媽媽雖然大多數是新手,但透過網路,書籍,可以有著豐富的育兒理論知識,這些育兒知識,讓媽媽育兒照書養,與婆婆的育兒觀形成鮮明對比,矛盾會不停的增多加大,造成婆媳關係緊張,也就使媽媽不喜歡婆婆插手帶娃。
2.影響夫妻關係孩子的家庭和諧的橋樑,如果婆媳關係因為孩子問題造成困擾,勢必讓爸爸處於兩難的角色中,當因為育兒觀不同造成矛盾時,作為兒子,丈夫,爸爸,到底應該站在哪邊呢?因此,如果媽媽自己帶娃,也就減少了這些麻煩。
3.親子關係長期婆婆帶娃,孩子會與婆婆更親近,與爸媽並不親近,造成隔閡,媽媽會有種失落感,如果有條件,能夠自己帶娃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因此,為了避免造成矛盾,促進家庭和睦,媽媽們都喜歡自己帶娃。
-
6 # 鄉愁藍藍
總結一下,原因有三:
1,讓婆婆幫忙時,精神壓力比較大。
對孩子日常生活安排,婆婆會過多幹涉,不懂得尊重媽媽的決定,增添不愉快。
2,跟婆婆同住,感覺不自在。
3,不願讓她為我們付出太多。
如果婆婆不幫忙帶孩子,她就可以很自由,休閒也可,做份工作也可。這是她應該有的生活狀態。
不想讓她為了我們家的事情,過多犧牲,我自己都覺得回報不了。
-
7 # 珍的似水年華
研究犯罪心理學的李玫瑾博士說過:父母的話六歲前是聖旨,十二歲以後就是嘮叨和廢話了,她聽不進了。所以教養要趁早
而我認為:生不是恩,養才是。
我就是我奶奶帶大的,跟我娘至今不怎麼親,年少時跟她水火不容,母女關係緊張,讓她和我都吃了很多苦頭。不想重蹈覆轍了。我小時候最想的就是能夠跟弟妹一樣可以哪怕有一天睡在媽媽的身邊。遺憾的是沒有過哪怕一次。
現在我大伯的兩個孩子就是我家婆帶的。大嫂帶了小女兒一年才出來打工,但是她出來打工後打電話回家,女兒誰都跟著學叫,就是不叫媽媽,一教她叫媽媽,她就要不不叫,要不叫奶奶或者爸爸。我大嫂在影片那頭哭。
兒子跟她也不親,說起話來沒有顧忌,有一次說的大嫂跑房間裡哭。我還是聽家婆說才知道的。我感覺他們對我沒有這樣的戾氣。對媽媽就有。
大嫂的兒子比較胖,吃東西沒有那麼節制,是家婆比較溺愛的結果。老人帶孩子規矩不重要,吃的飽穿得好才是重中之重。大嫂老是嫌棄兒子太胖了。家婆也說,但是不妨礙她讓他吃。
他會直言不諱的說媽媽,但是對奶奶還會有所顧忌,他怕媽媽不在了沒人照顧他,且跟奶奶更親。壓歲錢都是給阿婆拿著的。
沒有在小的時候建立起親子關係,大了他對你也沒有一絲親情,你用什麼來感動教育他聽你的話。他只會覺得你的話像齊天大聖頭上的緊箍咒,讓他煩躁。
如果你從小指引教導就不一樣了,他習以為常了。所以我的孩子還是要我來帶。
-
8 # 寶媽小雅
我說下我的經歷吧,我寶現在才16個月,我婆婆身體很差,藥不能停那種,她怕冷,所以總覺得我給小孩穿少,剛出生那會是三月份,因為我們這邊是廣東所以不會很冷,她給孩子蓋了五條毯子,熱的寶寶出疹子,坐月子總跟我說她以前小孩出了月子就吃米糊了,讓我給米糊孩子吃,剛給孩子洗完澡就要捏孩子乳頭被我攔住了,寶寶六個月就要我給孩子喂粥不要吃人奶,那時候寶寶看著我們吃她就會好動,她也老是叫我們把我們吃的飯菜給小孩舔舔,我都拒絕了,前段時間孩子爸喝飲料小孩子要搶她也說給孩子喝幾口,孩子會走路會跑了她就老是拖著孩子怕孩子摔跤,小孩會走路以後都不肯我們拖著的,她總是要拉住孩子不讓她自由走路跑,還當著我們面跟孩子說以後要站在她那邊,這樣讓我怎麼放心把孩子交到她手裡,最難的時候我都自己帶過來了,她身體那麼差我怕小孩也會被她帶的身體抵抗力弱,到現在為止我帶的孩子16個月了只因為第一次長牙發過一次燒就沒有生過病,我不想把孩子交到她手裡之後身體差了
-
9 # 古月言
第一 當然是觀念不一樣 現在提倡科學育兒 而婆婆輩的 那時子女多 只想著養活
第二 生活習慣不同 婆婆爺爺的生活習慣和爸爸媽媽的習慣肯定不同 跟爸爸媽媽一起更有助於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第三 在爸爸媽媽一起娃娃會更有安全感 不會嬌慣 會更講道理
-
10 # 火寒毒
我沒讓婆婆幫忙帶孩子的原因可能相對也是特殊一點。
我的寶寶一歲快五個月了,每天都和我在一起,每晚都和我睡,我也習慣了和寶寶的相處,沒讓婆婆幫忙帶,也有很多寶媽說的,育兒觀念不同等等都原因。
* 我和我老公在另一個城市生活,不想把孩子放老家,太想孩子,公婆都不會用智慧手機,不能影片。
** 我婆婆口述不清,她平時說話我聽不懂,我老公有很多都是靠猜的
*** 我婆婆聽力不好,我們也給配了助聽器,但她很少戴,說帶上太吵了(不太懂)
**** 我婆婆不識字,而且聽老公說基本的計算也不會,就意味著不能獨自出門,不能獨自買東西
***** 我婆婆不會做飯,以前剛和我老公在一起,做飯給他吃,他總會說比他媽媽做的好吃,我總會覺得他是奉承的話,後來吃過我婆婆的飯後,才知道我老公是真實表達
綜合上述原因,我沒有給我婆婆帶孩子
-
11 # 溢萱麻麻的生活日常
公婆年紀大了,他們能把自己的身體保重好就可以了,要是你讓他們帶孩子的話,萬一把他們身體弄出個好歹,你到時候又得看孩子,又得照顧他們。生活會更累
-
12 # 太陽下的懶小草
我大寶的時候,婆婆特別勤快,娃子沒怎麼帶,我也從來不管她。我覺得怪好,沒有帶娃的煩惱。可結果,你看到自己的娃吃飯要邊看電視邊吃,奶奶爺爺追著喂,說謊,我都要崩潰。看到這樣,我覺得不行啊,就開始干預,首先脫離此環境,帶她到我姐家住段時間,自己吃飯,拿筷子,當然我姐家有兩個比她大的娃,差不多了,回家。誰知一夜回到解放前,我又到我姐家住,然後對爺爺、奶奶教育。然後我們再次回家,這次還能聽點話。所以,爺爺奶奶的帶娃方式,你會接受不了。
-
13 # 尤恩姐弟成長記
我婆婆腿不好,坐輪椅,不能幫忙帶,只能自己帶。就是她方便幫我帶,我也會自己帶,因為我認為孩子由我來教育最合適,每個人的教育方法可能都會不同,自己帶可以避免很多矛盾。
-
14 # 千涵姐姐
有的時候也希望老人幫助帶一下,但教育理念不一樣,我婆婆喜歡玩手機,打麻將,她帶孩子就是玩手機,不喜歡帶孩子,所以我們也就不要求帶,老公的原生家庭很多方面我也接受不了,不喜歡那些不好的習慣傳承在我孩子生上。其實吧,帶不帶孩子不重要,心裡有孩子會關心和愛的,沒有孩子的人你讓他帶孩子帶不好就算了,他還怨恨你
-
15 # 吃不瘦的許小胖
我是覺得自己帶孩子,孩子會跟自己親一些,在就是我覺得自己仔細一些(後來事實證明確實是),還有就是觀念不同,她們還保持著以前她們那個年代帶孩子的一些觀念,但有些是會害了孩子的,所以不敢!
-
16 # 五穀仙廟下的小紅菇
有見過因為婆婆怕事,一問三不知,所以不讓婆婆帶孩子的嗎。身邊有朋友就是這樣的。
一個原因是,朋友孩子一歲多,還在吃輔食和奶粉,之前也是婆婆幫忙帶孩子,有時候中午和晚上下班回來,就會問她婆婆,寶寶今天什麼時候吃的飯?吃的多嗎?今天拉臭臭了嗎?她婆婆每次就特別不高興的說問什麼問,每天都要問。朋友就很鬱悶,不問孩子吃的怎麼樣,什麼時候吃了,她怎麼知道接下來要什麼時間給寶寶餵飯,要喂多少?不問清楚寶寶拉沒拉,怎麼決定要不要給她洗澡?再說當媽媽的一天上班回來,難道不應該瞭解下孩子在家裡的情況嗎?連吃喝拉撒的事情問都問不得了?
第二個原因是,她婆婆很喜歡看手機刷抖音,每次都看的很入迷,經常讓一週二的孩子在家裡自己隨便走,或者沙發上爬上爬下。有一次朋友晚上下班回來,發現孩子額臉上青了一大塊就問婆婆說怎麼回事?她婆婆就說,哪裡有青啊,是臉上沒洗乾淨,第二天那塊青的越來越明顯了,她又說不知道哪裡摔得,再多問了一下說小孩子摔摔倒倒很正常,她不會帶,讓別人來帶好了。後來,孩子臉上,額頭上總時不時青掉一塊或者紅腫一處,一問婆婆,又是一問三不知。朋友很生氣,她不是興師問罪,小孩磕到碰到是很正常,但是起碼要知道從哪裡磕到摔倒,有沒有碰到後腦勺,要不要緊,在外上班的人回來看到孩子青一塊紫一塊,擔心的很,在家帶孩子的人卻說什麼都不知道,那她在幹什麼?這還能讓人放心給她帶嗎。後來朋友就決定不讓她婆婆幫忙帶孩子了。
-
17 # 阿獻jie
不是不讓婆婆帶,白天她幫忙帶,晚上我們下班自己帶,小孩帶在自己身邊好,一方面可以教教小孩,另一方面小孩和父母的感情會比較好。一般老人會比較寵小孩,很多簡單的家務都不會讓小孩做,都會說還小做不了什麼,她不懂得現在的小孩得從小培養。每個人的觀念都不一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
18 # 阿梅妹兒
作為寶媽,我相信還是有好多的寶媽願意讓我婆婆幫忙帶孩子的,畢竟現在經濟上漲物價橫飛,好多寶媽都想上班為家裡減輕負擔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只是種種原因好多寶媽們是不得不自己帶,就拿我的親身經歷來說吧。
我第一個小孩是在自己縣醫院生的,當時生出來就重度缺氧然後轉到省醫院醫院住了半個多月才接回來,在住院期間醫院多次下病危通知,當時那個心真的是不知道怎麼形容,現在想起來都是心有餘悸,從醫院接回來之後身體也不是很好總是會感冒發燒……所以我一直把他帶在身邊一刻也不離,在大寶四歲的時候我婆婆被檢查出來“晚期肺癌”昂貴的醫療費用迫使我把大寶交給了爺爺,就這樣讓我大寶在家帶了兩年在學校讀一年級我才回來,回來我才發現眾多公公婆婆帶孩子的弊端,這弊端並不是說公公婆婆帶的不好,相反是帶的太好了有種過於溺愛了,比如說孩子講髒話和同學打架在公公婆婆眼裡大寶就是一個孩子不懂事說髒話打架都是正常的,在就是生活習慣比如公公婆婆節有時候掉在地上的吃的都會撿起來拍拍灰吃掉,而我大寶有時候也會這樣,因為公公婆婆覺得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還有就是學習方面,我公公婆婆沒有讀過書對於大寶學習方面是一竅不通…………後來我公公身體也不好畢竟快70歲的年級了,所以種種原因我就自己做了留守婦女帶起了娃娃 ,我老公就在外面拼搏養家餬口,當然期間公公婆婆即使身體不好也在盡力量幫助我,感恩[祈禱]公婆。
一個家庭不是靠某一人支撐起來的,需要家裡的人和睦團結,畢竟和氣生財,團結就是力量。
-
19 # 鵬城凱茜心理
一是因為孩子小,媽媽帶有助於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二是可以增進夫妻感情,媽媽可以引導爸爸參與育兒過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三是老人有他們的晚年生活,老人願意幫忙,做些家務勞動即可;否則容易溺愛孫輩。
-
20 # 南山的菊
雖然我是個新手媽媽,但是我覺得我在帶孩子方面的常識要比婆婆懂得多!
首先是三觀不合。我和老公是自由戀愛六年步入婚姻殿堂的,要問為什麼這麼久才結婚,期間少不了我爸媽的不同意和他爸媽的不作為。我爸媽要他們家買房子,他爸媽覺得他們鄉下的房子挺好的,不願意買城裡,我老公不太聽他爸媽的,因為小時候他爸媽沒怎麼帶過他,很早就撇下他出去工作了,對他也一直是不聞不問。沒結婚的時候我們也很少跟他父母在一起呆過,就是懷孕的時候跟婆婆在一起相處了一年左右,完全就是要奔潰的狀態,直到生了孩子以後就是完全不願意說一句話的狀態了!
其次,層次不同。我爸媽教育四個孩子,最低文化是高中畢業,並且都具備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精神,而老公家就他和一個妹妹,學歷也就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懶惰是我最不能忍受的一點,我老公也有點懶,但是在我的領導下還是有進步的。婆婆年輕時候沒有好好照顧過自己的孩子,現在有了孫子就把她年輕的那一套拿出來帶我的寶寶,會把孩子慣壞。
最後,因循守舊不願意接受新事物。這個時代你不接受新事物就會被社會淘汰,你怎麼跟她說都說不通,最要命的是她們已經在上海這種一線城市呆了二十幾年的人了,還是老思想還是不願意改變接受新東西!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領路人,作為父母應該對他的人生負責
回覆列表
怎麼說呢?原因很多,都是因為一些細節問題,也有原則問題
比如,婆婆性格大大咧咧,對照顧孩子方面就沒有那麼盡職盡責,一天喂水過後需要清洗水杯,她總覺得我們現在年輕人太拘泥於小節,拿以前和現在對比
喜歡和人聊天,兩次因為和別人聊天,孩子走出了自己的視線,滿小區的人四處找,才找到,幸虧孩子當時沒走遠,那時候寶寶還不到兩歲
和孩子逛街,他要什麼,就買什麼,沒有一點是非觀念,知道愛孫子是好事,但是這樣愛法,終有一天會毀了他
孩子是一個家庭幸福的根源,我們都希望孩子在一個輕鬆,有愛,愉快的生活環境中成長,就是要培養他獨立,美好德行,讓他以後走向社會可以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