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水長
-
2 # 史之魏晉
袁紹作為漢末三國時期的最主要配角,在官渡之戰中一舉被曹操擊敗,病逝在戰敗的道路之中。但可曾想過,曹操的勝利,真的只是由於袁紹的愚蠢嗎?袁紹作為天下士族領袖,擁有幽、冀、青、並四州,擁百萬之眾,怎麼可能是一個平庸之人?但怎麼到了官渡之戰中,他就變的如此舉棋不定,畏首畏尾,不僅智商掉線,軍隊的戰力也下降了呢?僅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勢力集團就面臨著崩潰的局面。要解釋上述問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物,在漢末時期最重要,但也是最易被人忽略的人物,他就是漢獻帝劉協。
一、袁紹不承認劉協的合法皇帝地位,雙方矛盾頗深公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大將軍何進開始重用士大夫貴族,引起了當時勢力極天的宦官集團的強烈不滿。公元189年,漢靈帝病重,士大夫貴族支援立何皇后所生的嫡長子劉辯為太子,而宦官集團支援由后妃王美人所生的劉協為太子。雖然宦官集團勢力很大,但最終還是以何進與士大夫貴族集團取勝,劉辯繼位而宣告結束。大家都知道袁紹有一個著名的身份標籤,即是“四世三公”,因此劉辯繼位後,時任司徒的袁紹叔父袁隗與大將軍何進共同執掌朝政。不久何進被宦官所殺,何進集團殘餘勢力又誅殺了宦官集團,接著董卓趁機入京控制了朝政,然後廢了劉辯,立了劉協。
對於廢立皇帝這件事,袁紹是堅決反對的,不惜以身犯險,都要阻止改立劉協。這說明袁紹家族是劉辯的堅決支持者。後來袁紹逃出京城,但在當時,就算董卓手握重權,依然十分忌憚袁氏家族的影響力。當然袁紹舉起了反董的大旗,接著董卓一怒之下把留在京師的袁隗和袁氏宗族全部殺害。所以袁紹與董卓之間於公於私,都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也正因為如此,袁紹不僅堅決反對董卓,也堅決反對由董卓所立的皇帝。在董卓挾持劉協西遷的過程中,劉協曾派出多名使者面見袁紹袁術兄弟,而使者的結局,是四人被殺,一人僥倖存活。使者生前的一封信上寫“你袁紹因為董卓遷怒於皇帝和我,簡直太惡毒了”。
五名皇帝使者,四人被殺害,可以說在當時影響是非常惡劣的,不僅使得皇帝劉協威信盡失,同時還說明了以袁紹為代表士大夫貴族階級,根本不給皇帝劉協的面子。而同時袁紹在處於權力真空的東部,還積極謀劃另立天子的計劃,且東部地區的很多人都擁護袁紹改立劉虞為天子。雖然最後由於劉虞本人不願意,導致改立最終失敗。劉協對袁紹的種種行徑也是強烈的不滿。袁紹與劉協之間的矛盾已經是積怨已久。從這些方面也就可以解釋,為何在李催、郭汜內鬥之後,皇帝劉協東歸洛陽,各地軍閥幾乎無人迎接。因為他們對這個由董卓非法所立的皇帝是否合法,是存在質疑的。
二、曹操率先奉迎天子,得到大量紅利,袁紹則處於被動之中在這裡不得不佩服曹操敏銳的政治眼光,對於奉迎天子這件事情,袁紹作為當時天下最有實力的軍閥,難道就看不到其中的利弊嗎?袁紹也並非傻瓜,袁紹麾下也並非都是庸庸之輩。早在曹操與荀或商討是否要奉迎天子之時的前一年,公元195年,袁紹麾下就有一名謀士向袁紹提出了奉迎天子的計劃,但最終沒有被袁紹所採納,因為袁紹認為劉協不是合法的皇帝。再加上袁紹之前一直針對劉協,現在卻率先奉迎劉協,那天下人又會如何看袁紹呢?接下來又如何面對劉協呢?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公元196年,曹操奉迎皇帝劉協遷都許昌,祭天拜祖,幫助劉協樹立威信,確立合法性。一時間各地名人賢士,紛紛歸附,比如孔融、華歆、王朗等等,並且曹操還利用天子的影響力,獲取了河南大片土地,連關中淮南等地區的割據軍閥也紛紛歸降中央,奉迎天子的紅利,讓袁紹感受到了中央的威力。袁紹也不得不漸漸正視起劉協的皇帝身份,於是袁紹向曹操提出 了一個重要的建議,要求把朝廷從許都遷至鄄城。鄄城雖然還是曹操的勢力地圍,但鄄城基本已處於袁紹勢力的邊界地區。所以對於這個建議,無論曹操還是劉協都不會同意的。
袁紹謀士田豐、沮授、許攸曾經多次向袁紹獻策,讓袁紹直接派兵到許昌把皇帝奪過來,就完事了,但袁紹又沒有采納。為何如此?因為袁紹面臨的難題就是“忠臣”和“逆臣”的選擇。袁紹如果選擇“忠臣”,他自己知道他曾經做過的事情,不是那麼容易就會讓劉協忘記,如果選擇“逆臣”,那袁紹基於漢朝的“四世三公”的形象,“故吏天下” 的基礎,可能就會崩塌。因此這便是袁紹在對待劉協問題上,凡事都慢一拍的的主要原因。
面對這樣的現實問題,袁紹選擇了緩和,慢慢地化解與劉協之間的矛盾,讓劉協認可自己,支援自己,比如再次面對皇帝的使者時,袁紹均是親自出城百里,拜奉帝命,以表態度。但曾經的傷害就那麼容易化解嗎?終於到了公元200年,隨著曹操專權,劉協的排斥,矛盾終於在此爆發。恰時,車騎將軍董承自稱受衣帶詔討伐曹操,劉備也襲擊徐州,殺害刺史車胄,反叛曹操,袁紹認為機會到來,率軍進屯黎陽,發檄文佈告天下,討伐曹操。
袁紹雖然已經率軍進屯黎陽,但是又再次否定了許攸在此提出的偷襲許都的建議,說明袁紹要做的是擊敗曹操之後,合理合法的迎接皇帝,而不是直接繞道許都非法暴力的搶奪皇帝。但皇帝劉協支援誰呢?比起曹操來說,劉協更加畏懼袁紹,劉協雖然沒有實權,但劉協擁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直接導致了袁紹集團在戰爭中極其的被動。在官渡之戰中,袁紹軍隊行動遲緩、內部意見不一、士兵士氣低落,有一定的原因是袁紹對抗的不僅是曹操,還是皇帝劉協。
結束語由於皇帝的影響力,冀州很多地方都背叛了袁紹,沒有這樣的特殊原因,曹操怎麼可能會實現以寡敵眾的戰果呢?在官渡之戰中,袁紹彷彿猶如陷入了劉協的魔咒之中。
所以說,袁紹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由於無形當中受收了皇帝劉協的束縛,導致劉協東歸之後,袁紹一直處於政治被動的狀態,不得不說“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威力確實強大。往後再看荊州的投降,漢中的投降,涼州的投降,以及江東士族眾多的主降派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袁紹對抗的是皇帝劉協。
而曹操麾下那麼多能人智士,又有多少本是慕皇帝之名,前往許昌的。當然也不可否認,曹操自身能力確實也是極強的,其手下班子也是出奇的忠誠團結還能幹。如果袁紹當年沒有那麼排斥劉協,如果當年袁紹能夠放下顧慮先於曹操奉迎天子,那未來歷史的發展則完全不可預料。因此擊敗袁紹的不僅是曹操,更是劉協。
-
3 # 小林句館
我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官渡之戰袁紹為什麼失敗,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沒有把握好戰機,貽失戰機是主要原因
袁紹對曹操發動的官渡之戰是公元200年,公元198年曹操征伐呂布時,袁紹謀士田豐極力建議袁紹出手,直搗曹操大本營許昌,袁紹卻以他的寶貝兒子生病,心情不好為由放棄戰機。試想如果那時袁紹發動襲擊,曹操首尾不能相顧,說不定那時許昌就被袁紹拿下,曹操居無定所,失去根據地的曹操根本連對抗本錢都沒有了,到時袁紹再來收拾曹操恐怕就容易多了。正在大家為袁紹惋惜時,袁紹看到曹操勢力壯大再來眼紅,要與曹操決勝,豈不可笑。這叫該出手時不出手,不該出手時才想要闖九州。而此時的曹操已經解決了南方呂布,勢力大增,士氣正旺,曹操與袁紹決戰已無後顧之憂。
2,戰鬥力不一樣,袁紹的團隊戰鬥力與曹操團隊的戰鬥力根本不在同一級別。
曹操整個團隊文有郭嘉,荀彧等,武有許褚,曹仁,夏候兄弟上下一心,消滅呂布後又有張遼,高覽,關羽等加入,整個團隊戰鬥力大增。而袁紹的團隊雖有田豐,許攸,顏良,文丑,張郃等,實力也不弱,但內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嚴重,其實團隊的戰鬥力卻不強。整個團隊能否團結決定了整個團隊的戰鬥力,而整個團隊的戰鬥力決定了能否打敗對手,能否制敵取勝的關鍵。
3,主帥能力不一樣,袁紹的領導能力與曹操相比,袁紹確實差曹操一個檔次。
一個公司,一個團隊如果碰上一個差勁的領導,這個公司遲早得倒閉走人。袁紹雖然有四世三公這樣一個好的背景,家底又雄厚,擁有幷州,冀州,袞州,幹州,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可是碰上袁紹這樣的領導,卻不懂得加以利用發揮,好好的資源就這樣浪費掉,造成人才流失,被埋沒,甚至加入到對方團隊,這樣的公司遲早得倒閉,肯定會被對方吞併。
以上是造成袁紹官渡之戰失敗的直接原因,但如果都怪罪於袁紹一個人的愚蠢也有點說不過去。我們來作一個比較深入的分析:
1, 家庭矛盾:俗話說得好,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站著一個成功的女人,從三國描述中,袁紹的家庭不和,家庭矛盾讓袁紹分心,操心。為了他疼愛的小兒子生病,而放棄攻打許昌的大好時機,可以看出袁紹背後的女人不是幫扶袁紹成功的一個賢內助。小家處理不好,何以成大家。
2, 團隊成員的沒有協作精神:團隊成員為了各自利益,互相陷害,造成袁紹這個領導人難當,甚至判斷錯誤,把田豐下獄,造成許攸投靠曹操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上算是間接原因吧,小林史館認為直接原因加上間接原因共同造成袁紹官渡之戰的失敗。
回覆列表
官渡之戰,袁紹到底為何失敗?僅僅是因為他的愚蠢嗎?
官渡之戰,袁紹到底為何失敗?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而我覺得最直接的原因有三條。
1. 袁紹表內寬和,內心猜忌心重不能容人。官渡之戰時袁紹的的謀臣田豐反對袁紹這麼著跟曹操決戰田豐認為袁紹軍不需大動干戈而曹軍已疲憊不堪了。用不了兩三年,曹操便會拖垮了,眼下袁紹只需拖住曹軍就可以,不要傾全力決戰於一役,急於出擊,反倒對袁紹不利。袁紹不聽,田豐再三規勸,力諫不可輕率出兵。袁紹大怒,以為田豐是有意散佈失敗情緒擾亂軍心,於是下令給田豐戴上腳鐐手銬囚禁起來。後來袁紹真的敗了,獄卒對田豐說先生說對了,主公應該更中用主公了。田豐嘆氣說:“主公要大勝了還好,打敗了我就必死了” 果然袁紹回到鄴城後對左右的人說:“當初我沒有聽從田豐的勸阻,眼下要被他恥笑了。”於是傳令把田豐殺掉了。袁紹外表寬容文雅,頗有大將風度,而內心卻多猜忌,嫉賢妒能,妄加陷害。容不下人,自然也容不下別人的計策,官渡之戰時謀士沮授曾建議袁紹出兵劫了曹操的糧草,袁紹還是不聽,結果自己的糧草反倒被曹操燒了。
2. 袁紹多謀而少決,缺乏當機立斷的能力。據《三國志.袁紹傳》記載: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備。田豐說紹襲太祖後,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說的是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謀士田豐勸說袁紹偷襲曹操的後方,袁紹居然以兒子有病為由拒絕了,氣的田豐大罵,如此天賜良機居然因為一個嬰兒而錯失了,太可惜了。等後來袁紹的兒子病好了,曹操已經得勝回來了。可見袁紹的優柔寡斷,缺乏決斷的能力。
3. 袁紹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據《三國志.袁紹傳》記載:“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而未顯。審配、逢紀與辛評、郭圖爭權,配、紀與尚比,評、圖與譚比。眾以譚長,欲立之。說的是,袁紹喜愛他的小兒子袁尚,因為袁紹長得很好還想立袁尚為繼承人,但是袁紹又沒有明確宣佈。審配,逢紀與辛評,郭圖爭權 審配,逢紀擁立袁紹。辛評,郭圖擁立袁譚。袁紹集團內部的這種爭權奪利使得兄弟不睦,謀臣不和這也是袁紹官渡之戰敗於曹操的重要原因。
郭嘉
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