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勾勾手指3
-
2 # 梅瀾心
遠嫁後,在下面某些時刻會覺得自己是外人。
1.老公和家婆在家說家鄉話而我聽不懂的時候
2.滿滿一大桌子菜全都不是我愛吃的時候
3.回孃家的時候
4.跟老公吵架後發現自己無處可去的時候
5.氣極想回孃家住兩天,發現孃家遠在千里之外
7.突然想吃媽媽做的某道菜
8.爸爸生病老公不想給錢的時候
9.發現老公只走動男方家的親戚,不跟女方親戚互動的時候
10.發現老公只把岳父母當普通親戚看待的時候
-
3 # 古連月戀盡殤
我並不是遠嫁,但也會有這種感覺,覺得在婆家自己就是個外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這和婆家人對待自己的態度有關,若是婆家人對嫁過來的女子貼心,不要沒事找事,就算遠嫁到國外也不會有“自己是外人”這個想法的?都是將心比心,一開始都是奔著好好相處的想法,一家人其樂融融不好嗎?女子孤身一人下嫁到婆家,誰會想去給自己找不痛快,還不是被逼出來的!
-
4 # 天使的鞦韆
即使嫁人,即使關係再好,本就是外人。
首先,你跟他家人本就千差萬別,因為你嫁的人,才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更何況遠嫁,還存在地域差別。
結婚後,夫妻雙方其實都有一部分脫離了原來的家庭。新組成的家庭才是現在及以後得家。但是這需要磨合,夫妻雙方及雙方家人都要重新適應這個新身份。
有句老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長期的傳統觀念讓女方很容易投入新家庭。而男方卻仍被牢牢和原家庭捆綁,所以女方容易產生回不到原家庭有沒有新家庭的感覺,就會有是個外人的感覺。
我也曾在很長時間被放置在一個沒有家可容的位置,雖然結婚,雖然有孩子,家卻只有我和孩子。
直到現在,老公才意識到,現在我們這個家才是他的家,才想著去經營這個家。之前這個家是我的,我們只是讓他擁有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身份。
而這過程多麼漫長和痛苦。幸運的是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家。
一個家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和經營。希望夫妻雙方共同珍惜。
-
5 # 亓子一
剛結婚的頭幾年就是這樣,特別是過年過節的時候,始終覺得自己進不了那個圈子,自己就是個外人。每次那個時候,就特別想念孃家。。。
我還不算遠嫁得很遠,相鄰的兩個市。但是方言和一些習俗卻完全不一樣。過年的時候,我不瞭解當地的風俗習慣,這些都還好,覺得很新鮮,很有意思。但是最難的是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玩耍娛樂。
那時候,對於他們講本地話我完全聽不懂,他們玩得很開心,時不時的哈哈大笑。我卻完全不知道他們在笑什麼,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那一瞬間感覺自己就像個小丑一樣站在那裡,特別的尷尬。我自己默默的轉身躲在角落看看手機,想念著自己孃家歡樂團圓的場景。
第二年過年,還是同樣的場景。但是今年我有了孩子,相對來說沒那麼尷尬了。我帶著孩子躲進房間,陪孩子玩一會兒,帶她睡覺,我再看看手機,比以往好過很多。
現在時間長了,終於慢慢的適應了,能大概玩到一起了。
也許每個遠嫁的人都有這樣一個過程吧。平時老公再體貼再關心,但是一到過年和家人在一起享受他們獨有的歡樂時,基本我這個遠嫁的人就被忘到一邊了。
這就是生活,必有的過程!
-
6 # 木心寧
不是一瞬間,是一直像個外人。
北方人嫁南方,生活習慣,飲食都有很大差異,這些都能克服,但婆家人的態度冷漠的嚇人,也從未把我當一家人。
和老公大學同學,一起在工作的城市買了房,定居下來,婚前和他家人幾乎無接觸,確認關係見了他父母一面,定親雙方父母見了一面,第三次見面就是結婚了。
那時候沒有想那麼多,覺得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沒想到婚後一地雞毛,糟心的不行。
結婚第二年,懷孕,孕吐嚴重,一直堅持上班,婆婆沒有來照顧,甚至都沒有打過電話關心過,至今我婆婆都沒有我的手機號碼。那時候傻啊,總覺得自己可以面對這一切,沒有抱怨。
生了寶寶,月子裡,婆婆來了,各種責怪,孩子吐奶,怪我喂多了,孩子長痱子,怪我身上熱,孩子拉肚子,怪我吃了芝麻油,從來沒有過一句關心的話,我哭了整個月子,躺在那裡,眼淚不受控制的往外流。
寶寶47天,我發高燒39.7度,去醫院掛了水,不能餵奶,人燒的昏昏沉沉的,婆婆就放任孩子在那哭,自己睡覺。我拖著沉重的身體,給孩子泡奶粉,抱孩子。那一刻,所有的委屈湧上來,她眼中根本沒有我這個兒媳婦,我對她的各種忍讓都讓她更肆無忌憚的欺負我。
我覺得哪怕是個陌生人,聽到孩子哭,都不可能無動於衷。何況她是孩子的奶奶。
寶寶50天,爭吵爆發,她直接回了老家,明明是她各種找茬,到最後都變成了我這個兒媳婦的錯,她既然沒把我當一家人,我又何必尊重她。
如今寶寶兩歲多,沒有感覺到婆家一點的關心與愛。說到這,估計很多人都會問,你老公呢,呵呵,我老公是三十多年前超生的二胎,因為他的到來,公公婆婆和爺爺的正式工作都被擼了下來。他一直都不受婆婆的待見,她總把這一生的苦難都怪在了這個兒子身上,婚前我不知道,婚後聽到她的抱怨,我知道這輩子都不可能被認可了,因為她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愛,又怎麼會愛我,愛孫子呢。
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吧,給老公足夠的愛,給孩子足夠的愛。
-
7 # chanjuan
別說遠嫁,近在咫尺也是一樣的,現我心情好說一下我的感受,我嫁的物件就是我前夫是同村的,村子不大、近近四百多點的人口,我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結的婚,在婆家呆了三天就回娘門,這是我們本地的習俗,過三天必須回門,也就是二十八日回了娘門,我到大年三十回婆家去,大年初一一天,初二又回孃家拜年了,年初三他家請人分家了,聽到這訊息,在哪剎那瞬間,內心真的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多餘的外人,我們本地分家請人一般都是請村裡有名望的人,還有孃舅必須肯定的到場,這些是廢話我就不多說了,我嫁的近吧?並且近在咫尺、住在那個家不到十天,他們就叫人來分家,這不明擺著就是多我?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回那個家,你們可別學我,我孃家近,最後過了三年,我們自己賺錢造了房……
-
8 # 八月的珺
遇到對的愛情,哪裡都一樣。
近的愛情是因為環境裡沒有感受太多快樂的經歷,也希望透過走出去,見識更多的世面。
新的環境會有新的成長,所以選擇嫁遠方也是看人的,不是所有女孩子都喜歡嫁遠方。
當年我喜歡嫁家附近,可愛情沒有成功,走出來遇到愛情,就選擇嫁遠方。
年齡增長,有孩子後,一般很多人會感覺離父母近些好,父母年齡大了,可以隨時照顧她們。
所以沒有固定的模板,因人而異!
-
9 # 巧雙媽媽
剛開始嫁過來,語言不通,加上不熟悉他們家裡的人,會覺得像外人。因為他們一坐在一起就用家鄉話吱吱喳喳地聊,感覺自己就是局外人,後來慢慢時間長了,大家都熟悉也能聊到一塊去,現在習慣了就好了。
回覆列表
有
以前沒結婚時在家我幹家務啥的父母不覺得怎麼樣。
結婚後我回孃家時我媽就不讓我幹家務了,讓我多休息休息。不知道為何心理有點難過,雖然知道媽媽是不想我幸苦不想我再為家裡付出那麼多,但就那一刻覺得自己像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