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菊香齋
-
2 # 神農牛頓特斯拉
中醫的四診即望聞問切,是入門的簡單活兒,而不是津津樂道的絕活兒。
四診中,應該是主訴第一,也就是詳細的問和了解,望聞切輔之。
西醫也有望聞問切,因為這是入門的簡單活兒,所以西醫接診也是要了解情況的。
西醫也是主訴第一,詳細的問病情和病史、飲食、睡眠、大小便等。也要望病人的精神狀態,用舌板壓住舌頭望咽喉等。西醫的切,比中醫更仔細、準確。一方面用聽診器聽心臟的搏動和肺部的羅音,當然比中醫的把脈感覺腕動脈的搏動更準確更全面了。另外,會用一手空按胸部,另一手輕叩手背,感知胸腔的細微狀況。對主訴的痛點、腫脹,都是仔細的摸和按。
所以,西醫的初診是全面勝過中醫的四診的。
中醫大可不必把簡單活兒當絕門獨技。
-
3 # 王教授談健康
中醫有上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精髓。現代醫學是由西醫為代表的科學。其實兩種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其誕生和發展不是處在同一個歷史階段,但兩種文明有交匯、有借鑑,那種人為必須將兩者割裂開來的言論或行為都是錯誤的。
望、聞、問、切是中醫診病的基本功。而現代西醫則是望、觸、叩、聽,它也是西醫臨床診病查體的基本功。看這多麼相像!真可謂殊途同歸。因為這是在臨床診斷和治療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基於人的感官或思維而成的方法,也是臨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儘管現代影像學等診療裝置日益發達,但臨床的查體不能棄用,它對病情的判斷和掌握第一手資料不可替代,它永遠是臨床的基本功,這也是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重要指導內容。
望聞問切是中醫(西醫也有,但內涵不同)診斷疾病的最基本的四種方法,也叫四診,自古以來是中醫都應該會的。
現代醫學的實驗檢查只是中醫診斷的補充和延伸,它不能取代望聞問切,但憑一大堆化驗單,不望不聞不問不切,真中醫是無法斷病出方的。
但可能因為每位中醫的傳承或修為不一樣,這四診運用的比率可能會有所不同或有所側重。
中醫把這四診分為四個等級,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切,也就是俗稱號脈了,在中醫那裡,切而知之是最未等的水平,但在百姓那裡,卻成了至高無上、能考驗一箇中醫水平的標準了!悲乎?!
尤其是當下,西學為主、滿腦子化驗單的所謂中醫,除了對中醫是一知半解之外,就是一肚子的不屑一顧,可能他們還真的不會中醫的望聞問切了。
中醫是開放發展的,它在不斷的吸納新的東西!但它的傳承卻後繼乏人、前途堪憂!
前天迴應了一中醫大學教授、博士導師的超低階的提問,很是難堪、難受!態度不是太好,答案自然摺疊了。
中醫的挖墓人不是那些中醫黑,恰恰是這些假的中醫!